【历经文景之治后,汉朝的人口扩大了2倍到3倍,看起来是人口繁华,但是如何养活这么多人口,在天灾不断的古代,成了新的挑战。】 “从先帝时期,一旦遇到收成不好的时候,就有很多百姓卖子求食,到处是流民。”刘彻听到这里,表情严峻起来,“天幕也说先帝时期已经是文景之治,那为什么原本可以安居乐业的百姓走上流浪之路?” 众多大臣猜到了刘彻想说什么,但是许多大臣本就与诸侯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噤若寒蝉不敢多嘴。 只有主父偃,大胆地出列发言:“回陛下,是因为百姓没有田地,没地方种地又如何养活自己?” 刘彻一声冷哼:“先帝并非没有看出来土地被诸侯国占领导致的问题,可惜,削藩失败,还白白牺牲了晁错。” 当诸侯国占据了最肥沃的田地,百姓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去给诸侯当佃农当奴仆,牺牲人身自由勉强养活自己,要么离开土地到处游荡,寻找其他的求生方式。 这些没有产业、没有土地生存的流民,当遇到天灾或者其他动乱时候,很容易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比如秦末农民起义。 【刘彻在位时期,除了打匈奴,最大的功绩就是修建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但是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这二者是合二为一的】 “这什么想不到,水利兴农,以农养兵。”汉惠帝时期,刘盈自以为是地发表着高见,被吕后一巴掌拍过去:“老实点,听天幕说。” 刘恒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微笑,如同一朵无害而娴静的白莲花。 刘盈却觉得自己被看了笑话,恶狠狠瞪了刘恒一眼:“笑什么笑!曲曲太子竟敢嘲笑朕,胆大包天!” 刘恒从善如流道歉,一点也不见尴尬,反而把刘盈气得更炸毛。 吕后看着这一幕,看看自己无能狂怒的儿子,再看向一旁的新太子刘恒,心中叹息:汉文帝啊,还是能直接免除全国百姓赋税的汉文帝,哪怕是自己也比不上。 此时,吕后作主,已经把刘恒从代国接到长安,正式立为太子。 对此大臣们都很满意,最有意见的并不是吕后,是刘盈。 原本刘盈很厌恶吕后掌权管控自己,在刘恒到来后哪里顾不得吕后,看刘恒哪哪都不顺眼,处处挑刺找茬,刘恒姿态大方,从容应对,哪怕是吃亏也不会让人心生轻视之意,反而让宫人对刘恒心生怜惜,各种偷偷帮助。 吕后同样也是后宫之主,怎么不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她并没有干涉这一切,只是在默默安排吕氏的后路——不是像以前一样推向高位,反而是把能力不行品德不行的吕家人从高位揪出错误安排下去,单纯当个富家翁,能活着就行。 刘恒同样清楚这一切,并没有表示什么意见。 两人在沉默与默契之中,开始交割政权。 【刘彻在位54年,武帝朝就足足占了48次,其中水灾7次、旱灾12次、震灾5次、虫灾10次、风灾4次、霜灾1次、冰雹灾2次、疫灾2次、雪灾5次。是整个汉朝自然灾害最频繁的时期。】 刘彻听到这里,大喜大惊之后,差点无力虚脱过去。 在位54年,自己如此长寿,多开心! 但是天灾48次,这谁受得了! 这跟平均每年都来一次天灾有什么区别! 他忍不住想起董仲舒提到过得“天人感应”,难道上天对自己这么不满,他的继位就是一个错误吗? 【当然,我们知道这并不是什么帝王无德。同一片天,大汉在倒霉,北方的匈奴同样也不好受】 【北方匈奴在这一时期频繁南下掠夺,正是因为他们同样遭遇各种气候灾变,在更为寒冷的北方,匈奴人更不好受】 刘彻长长的吐出一口气,缓过来了。 还好,不是自己的问题。 这时他才听到,朝堂之上众人齐齐吐出一口气。 原来大臣们集体被吓到了。 缓过劲来后,刘彻快速下令:“这件消息一定会引来民心动乱,诏令各地官府安抚百姓。” 主父偃补充:“陛下,天幕在此时出现,就是为了拯救大汉,救大汉百姓于水火天灾之中,这正是陛下的恩德,感动了天幕。” 董仲舒斜眼:好家伙!这拍马屁拍得,陛下还不得是龙心大悦! 刘彻并没有立刻龙心大悦,但这个说法恰好可以让百姓安心。 连天幕这种神迹都出现了,还提前预告了大汉会有哪些天灾,只要提前做好准备,一切都能解决。 他大手一挥:“就按主父偃说得宣传。” 【刘彻每一次兴修水利,都伴随着天灾,水利不仅仅是为了辅助农业兴兵匈奴,也是为了救灾提高农田产量。】 【公元前129年,夏,大旱。汉武帝纳大司农郑当时的建议,令水工齐人徐伯测馕土地,征发数万卒,三年才修成修漕渠;】 【公元前120年,夏,大旱。汉武帝治理黄河,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扼制了黄河南侵,恢复了汴渠,让黄河可以更好地灌溉周边农田;】 【公元前115年,夏又发大水,关东饿死者以千数。公元前113年,山东河水泛滥,导致饥荒,人相食,方一二千里。刘彻根据庄熊罴的建议修龙首渠,龙首渠是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渠道,技术难度比较大,修建了十年才成;】 【公元前110年,是时小旱,上令官求雨,隔年刘彻修六辅渠;】 【公元前95年,秋,旱,汉武帝修白渠。因为是赵中大夫“白公”的建议,因人而名为“白渠”。】 【汉武帝在位期间,修建了龙首渠、六辅渠、白渠、成国渠等渠道,还有坎儿井,可以透过这些水利工程看到当时天灾下的百姓过得有多么艰难。假如不修水利,百姓会过得更惨。】 刘彻大喜:“天幕真是瞌睡就送枕头,快把这些水工水官给朕找到!” 就算找不到上谏的官员,那水工必须找到,经验丰富的水工可是太难得了,决定了渠道的成败。 被点名的大臣郑当时是汉景帝时期的旧臣,听到天幕这话无比激动,他因为修建水渠青史留名了! 而被点名的关东、山东等地的百姓,开始慌乱起来。 河水泛滥无数次,又是饥荒,又是人相食,怎么一次又一次,没完没了! “我们要不搬家吧?”山东临淄,有百姓被吓得不轻提议。 “能搬到哪里去?”一位青年蹲在地上,一边用手拿着树枝在地面勾画着什么,一边语气淡淡回道,“别说大汉到处都是天灾,就连匈奴也有天灾,我们能搬到哪里去?” 一时丧气之下,有人甚至忍不住说出绝望的话语:“我不活了……” “胡说什么!”刚刚语气平静的青年猛地站起身来严厉呵斥道,“天幕都说了修建水渠有用,现在有了天幕提醒,陛下一定会提前兴修水利,有了水渠疏通河水,我们就不会遇到水灾。” 有人不相信:“水渠真有这么厉害?” “自然是有。”青年微微笑了起来,平凡的面容上带着不一样的光辉,看起来充满自信。 有村人突然想起了:“对了,徐大郎,我记得你好像就是水工?天幕上说得徐伯不会就是你吧?” 而且天幕说的是“齐人徐伯”,他们这临淄正是齐地。只是这青年并不是本村人氏,是附近城里的公子,很喜欢村子附近的河流,总是来这边观察河流,一来二去的跟村里的百姓就熟悉了。 村里人并不清楚徐公子具体做什么的,只知道他排行老大,就叫他“徐大郎”。 青年村人,或者说徐伯微微一笑:“或许吧。” 徐伯这个名字太过大众,“伯”也是排行,伯、仲、叔、季是指家中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幺。民间姓徐,排行老大的叫徐伯的很多很多,哪怕单纯是齐地也很多。 但是他有一种自信,天幕说得那个徐伯,就是自己。 村人们犹自感到不敢自信,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开来。 徐伯没有参与,看了看地上自己看到天幕展现的水渠遗址后画出来的水渠,笑了笑,转身就走。 有村人看到徐伯直接走出村口惊讶大喊: “徐大郎,你要去哪?” “我要去长安面见陛下。”徐伯头也不回冲大家挥挥手,“等我早日把水渠修完,大家也可以早日免受水旱灾难。” 村人们愣愣地看着徐伯的背影越来越小,直到彻底看不到。 村人低声问道:“真得可以吗?真得能避免水灾吗?” 立刻有村人回答:“天幕这样的神迹都来了,为什么不可以?” 村人顿时被说服了。 没错,天幕这样的神迹都出现了,也提前预告了大汉武帝在位时期天灾很多,他们提前挖好渠道,准备好疏通水渠和足够的水来灌溉田地,水灾旱灾或许就可以避免。 至于雪灾,那就提前准备柴禾取暖,既然天幕提醒了,总能想办法的。 “还好天幕来了……” 村人感激不已,一低头,看到地上徐伯离开前画得水渠,忍不住想到被天幕提到的其他能臣,会不会也提前去找陛下,然后提前修建水渠和其他工程? “还好,一切都还有希望……” 【汉武帝时期,打匈奴有了两员神将】 【神将不是夸大,历史上的八大军神,孙武、吴起、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李靖、岳飞。刘彻独占二,这二人便是卫青与霍去病舅甥,也正因为卫霍,大汉从一直被匈奴压着打终于抬起头,并且封狼居胥,把匈奴赶出了漠北】 “汉武帝有两位军神,朕有蒙恬和王翦,同样不差。”嬴政当着众臣的面,把两位大将夸得其他将领羡慕不已。 但是嬴政还有些不满:“为什么蒙恬和王翦没有被称为军神?蒙恬打匈奴打的匈奴根本没汉朝那么嚣张,王翦父子灭五国助大秦统一天下,这功绩还不大?” 王翦十分沉稳提议:“陛下,天幕说得韩信之前也说过,似乎是汉初的名将。既然是军神,不如我大秦提前招来。” 蒙毅连忙点头:“没错,天幕这八大军神似乎是按时间顺序排列,韩信排在白起后面和那汉武帝的卫青、霍去病前面,看来与大秦不远。” 嬴政欣然应允,嘴角翘起来就放不下去。 白起军神也是大秦的,等再来一位韩信,大秦也将有两位军神,不差大汉什么! . 刘邦眼神飘忽:韩信,军神里竟然有韩信,那他刚把韩信软禁起来,是不是不太好? 吕雉没发表对韩信的意见,倒是评了一句刘彻:“大灾之年,有两位军神,也不知道说他到底是幸运还是倒霉。” 刘邦看向吕雉:“你说,淮阴侯的事?” 吕雉淡淡道:“军国大事,由陛下做主。”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85 首页 上一页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