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宋时期,世家已经被杀完了,将军也被杯酒释兵权了,满朝文人正等着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天幕放过活字印刷术,文人们很快就自己琢磨出了出来。 《兴农报》、“兴农学堂”,在大宋不缺钱的支持下,遍地开花。 “大秦可以以耕养战,大宋未必不能。”赵匡胤比起农业,更在意的还是将士,“秦有赳赳锐士,宋也可以有!” 明朝时期,朱元璋背着手站在高处吩咐:“把宫中所有农书,分类誊抄,编成百姓通俗易懂的文章,发行民间。” 天幕曾经问道:出身农民的朱元璋真得不懂耕牛的重要性吗? 朱元璋当然懂。 但是就像他用大明律把农民圈在出生的那一小块区域一样,若是有了耕牛,百姓闲下来想要造反怎么办? 他就是农民起义上位的,怎么能保证没有下一位起义军皇帝? 土地越来越小,不适合耕牛拉犁后,农民不得不使用铁搭。 铁搭比江东犁更费力,百姓在田地间劳累一天,回到家根本没有做其他事情的力气,就可以安安稳稳被锁在田地上,继续耕作。 或者说不止是朱元璋,帝王大多都是这个想法,比起技术进步,统治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天幕告诉朱元璋,这样的做法让整个大明国库一直很穷,一直很穷。 他以为每个朝代开国时期刚经历了战乱,穷是正常的,贞观初年不也很穷? 他以为当百姓回归土地,都老老实实在田地间日夜劳作后,大明不会再继续穷下去了。 但是很明显他错了。 天幕提到过的大明对外征战直接打到国库空虚,何尝不是穷带来的后遗症? 大明宝钞,终究不是真的铜钱银钱。 一时的欺骗是没有用的。 朱元璋一条一条地在心里计算着,闭上眼睛,手指在腿上一敲一敲。 “农学,学堂。”大明本就兴办学堂,这个可以有。 “农具,机械。”西式风车大明没有,但是水利磨坊有技术。而且大明有海商,有外来传教士,学习外来的机械也可以有。 “水稻,养鱼。”解决百姓吃主粮,吃肉问题。 “商业,富裕。”再不喜欢,为了国库,也不得不使用。 朱元璋慢慢睁开眼睛,面无表情对儿子们和大臣们说道:“日后多看看宋朝的书籍,学习学习。” 朱标都惊了:父皇受什么刺激了?不是一向最讨厌宋朝吗? 朱棣:“学什么?” “学什么,学宋朝的致富之法!”朱元璋没好气说道。 吃到了民间奖项的好处,朱元璋学得很快: “设立农书奖项,最有效者,重金,官位,都有!” “那什么勋章,也搞起来。”到时候搞个授勋仪式,仪式感也是荣誉感。 “雕像就不要了,不实用。”大明正缺工匠,哪里值得浪费在这上面?“父皇,画像,儿臣可以。” 一位公主小心翼翼道:“父皇,这是儿臣画的农作物。” 是天幕上出现过的农作物,想不到被公主很用心的全部记录了下来。 ——这也是朱元璋前面被骂了歧视女性后的改变,允许后宫女眷来前朝一起看天幕了。 原本朱元璋还觉得讲农耕女人听了也没用,现在看得女儿记录地又快又好,满意极了:果然,他的儿女们还是有才的,那什么当猪养的宗室,是后面的皇帝没养好。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瞪了一眼朱棣。 朱棣:???父皇又怎么了? 朱元璋拿着公主的画册,刚看了一下封面,表情舒展开:“好!” 这画工,虽然朱元璋也不是很懂,但是很像就对了,方便给出海的人去海外寻找。 “印刷出来,近来民间多出海寻找,有个图样子参考也好。” 朱元璋一系列颁布完之后,开始看着公主思考。 废除缠足和人殉后,对宗室女子虽然依然限制权力,但是朱元璋知道自己后世子孙的男丁多到成为国家的负担后,开始往实用性考虑。 不拖累国库,还能创造价值的宗室,总比只会压榨百姓的宗室好。 而且用公主画功臣也挺好,公主本来就有份例,不需要额外开俸禄。只是画个画像,给她们一点事做也不用担心夺权。 朱元璋想起贞观朝的凌烟阁,有心向偶像看齐。 石雕和工匠舍不得,画像还是可以的,谁再说他刻薄寡恩对功臣不好,就把画像砸他脸上! 朱元璋不但答应下来,还鼓励道:“画好点,好教后人知道,大明也是有才女的。” 想到才女,朱元璋就不满意:大清的才女竟然都比大明多,哼!他的大明公主哪里差了! 民间,曾经考上科举后觉得农人低俗的举人老爷们也改变了思想,开始主动走向田地间,主动跟农人传授研究农学。 “天幕上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应该这样……” “我读过《王祯农书》,农书上说……” “天幕上前朝的农具大明也有,不适合参考,大清同样人多,后世的农具可以参考。” “天幕放日本农书的内容我也抄下来了!” “什么日本农书,还不是学得我们华夏的。” “那不是还没出现吗……” “先把已有的农书借来抄下来就好了。” “家里哪有那藏书。” 一群有功名在身的文人跟农人议论着议论着,差点吵起来时,有人突然跑过通知:“快去听说书!朝廷在派人说书!” 文人:“朝廷说书?说的是什么书?” “当然是农书。” 这一下,不论是文人还是农人,集体一溜烟跑路了。 朱元璋在刺激农民积极性上,很有想法。 想要让百姓去买《大明律》,先用《大诰》讲故事,并且有实际用途,百姓才人人去买大明律,达到了普法效果; 现在想让百姓买农书,先让官吏讲书说书,更详细的操作,更适合大明不同地区的土壤和具体环境。就算买不起,能每日来抄书也有用。 逐渐放松政策,让百姓和商人流通起来,也没出什么乱子。 国库也多了更多收入——卖书、卖图画所得。 朱元璋开始和大臣们商议建立农业大棚。 “地窖顶部用透明琉璃瓦,可以采光。” “这种地窖温室能种菜不能养牛羊。” “还是后世温室好,那种地面的大棚种菜养牛都可以。” “你不废话吗,我们不知道,那白色材料是什么你知道吗?” “用布帛,纸张都试试。”朱元璋听着吵来吵去心烦,最终拍板决定,“前朝可以用纸建温室纸屋,让工匠用纸张涂上防水的桐油试试。” 朱标提议:“根据各个地区,做不同的温室。比如松江府人从前朝就擅长种棉花纺织棉花,给他们温室也种棉花,一年四季都可以产棉花,岂不是能提高收益?” 朱棣不甘落后:“养鱼也可以,江浙地区擅长水产,可以专门做养鱼。” 朱椿默默道:“养金鱼,重金卖给外国人,就说是皇室特供,金色是龙袍的颜色,鱼是龙的祖先,养几年鲤鱼跃龙门后就可以化龙。” 朱元璋都被儿子搞无语了,问:“如果不化龙呢?” 朱椿理直气壮:“水土不服!” 都带回外国了,水土不同,金鱼不能化龙不是很正常。 大家齐齐侧目。 不是说你最儒雅好文吗,这坑人一事也挺熟练的。 论坑人,还得是文人心眼多。 朱元璋无语归无语,对这些政策一一应允。 他有了新的想法,想稳固统治,不一定让百姓被迫困在自己土地上。只要让他们知道,土地能让他们致富,过得更好,那就赶都赶不走。 . 清朝时期,玄烨不再自满,想要继续深入研究自己的御稻米:“召集天下农师,继续研究御稻米,以提高产量为主。” 已经能双季稻了,如果产粮再高数倍就好了。 不求后世动辄几百万公斤的亩产,能达到传统亩产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儿子们忙于农政,写农书,研究农业。 玄烨在看书。 后世的《天工开物》,只有日本版本和明朝版本,没有清刻本。 尽管天幕没有说清政府对这两本书做了什么,玄烨看到书中内容也知道。 《农政全书》被分为两个部分,“农”与“政”,皇室是不会允许百姓懂“政治”,尤其还是外族的皇室。 虽然名义上没有列为禁书,单纯的束之高阁后,民间少有流通。 《天工开物》更为大胆,有不少西方的先进技术。 大清连让汉人研究火器都不肯,怎么会允许他们研究西方先进技术? 玄烨想起天幕的态度:“满汉之分在后世似乎已经没了啊。” 他忍不住自我反省:都是华夏人,为什么不能人才兼容? 李唐皇室还有鲜卑血脉,对各族都是同等对待,也没见后世单独提他们如何偏见。 “李唐王朝可以成为后世人怀念的盛唐,满清为什么不可以?” 玄烨十分遗憾。 粮食和人口等方面,明明比李唐更强,怎么只见后世怀念盛世大唐,一提起大清就是惨烈对比。 清朝后面的皇帝也有汉人血脉,跟李唐皇室的混血也差不多,为什么对李世民就那么推崇,对清朝皇帝那般贬低?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最后,玄烨自己想通了,亲自提笔写了一幅字,准备挂在御书房警示自己。 反省一天后,玄烨第二日就颁布了新的政策。 “科举不限地域,种族,都可取士。” “增设农科,工科取才。” “增设农业学堂。” 关于农业学堂,他的子孙没做到,他亲自来做。 废物后人指望不上了,还是自己来吧。 关于农科取才,玄烨首先给京城里报名的百姓亲自发种子:“谁能让御稻米增产最多,谁就是今年的农科状元。” ——讲究的就是一个实用性,纸上谈兵在实用科目上不管用,他要立刻看到成效。 工科取才,由工部负责。 玄烨知道,一旦农科、工科科举和学堂开了,后面的皇帝想要废除这些制度只会被大臣用“祖宗之法不可废”来阻拦,民间也会有逆反之心。 子孙后裔昏庸无法避免,土地兼并也不能完全解决,那就从制度上发展农业。 开农科和工科科举消息传遍天下后,底层的农民和工匠瞬间沸腾了。 许多农民和工匠都是祖辈相传,比不了能出科举进士,但是论耕田种地和做工具谁愿意服输? 谁要是服输,祖宗半夜都会从坟墓里爬出来揍他!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85 首页 上一页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