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敬德怂恿道:“陛下,天幕说那清朝是北方民族,说不准是什么突厥后代,我们先把突厥打趴下。” 这个主意,李世民也很心动。 但是突厥的颉利可汗刚刚送了那么多牛马给大唐,立刻翻脸就打也不太好。 主要是,大唐的内忧外患也没平息,不是最好的时机。 李世民只能按捺住自己也蠢蠢欲动的心,看着天幕:“天幕的四大发明里还有指南针和火药,一听就是跟司南和后世的火器相关,先学着,学会了再去打突厥事半功倍。” 【雕版印刷出现的更早,根据雕版印刷与先秦石刻的关系,2000年前应该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 【因此,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的美称。】 华夏最古老的雕版印刷,是凸版印花。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凸版,用来印刷陶器上的花纹。 到春秋战国时期,凸版印花被使用在织物伤。 西汉时期有了较高水准,马王堆出土的印花敷彩纱就是用3块凸版套印再加彩绘制成的,这可以说是后期木版画套色印刷的雏形。 . 刘彻第一次对工匠的手艺起了兴趣:“想不到这些平常的服饰花纹印刷后世如此重视。” 他抬起衣袖,看着自己衣袖上的花纹,饶有兴致地抚摸着,打算有机会亲自去看看工匠们是如何操作的。 后世既然如此重视,说明有其值得重视的地方。 在汉宫中,染匠们听到天幕提到西汉的印刷彩绘之类与他们工作相关的词语,这才从低头的忙碌干活中抬起头,这一抬头就看到了天幕上放出的染布印花彩绘布料。 “这不是我们染印的花样吗!”一位匠人惊喜地指着天幕。 那个布料,那个花色,是诸侯王才有资格穿的,只有他们这样的宫廷匠人才有资格和能力去染印。 两鬓微白的匠人用手指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他的手指尖很有特色,因为常年被植物染料染色,不同的染料混合在一起,变得有些发褐色:“是啊,没想到我们也能青史留名。” 年轻气盛的匠人还有些不甘心,纠正道:“是我们的布。” “对我们这样的匠人来说有什么区别。”中年匠人眼角的皱纹笑的蜿蜒开来,带着几许欣慰。 年轻匠人:“区别大了,宦官都能凭借造纸手艺封侯,还有这活字印刷术的毕昇,说不定又一个封侯拜相……”语气里的羡慕之意整个院子里的匠人都听出来了。 但是其他人也顾不上嘲笑他,因为他们谁不羡慕呢。 “若是我们也能改良出新的印刷术就好了……”年轻匠人低声道,心里一个种子在缓缓发芽。 若是可以凭借自己最擅长的技术改变出身地位,他这辈子是死也值了! 【不过,华夏历史上最早雕版印刷的书籍,是大家都没想到的,长孙皇后的《女则》】 唐太宗时期,长孙皇后搜集了历史上后妃和其他妇女的故事,编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女则》。 636年,年纪轻轻的长孙皇后去世。 她去世后,生前伺候长孙皇后的宫人将此书作为遗物送到唐太宗那里。 “陛下,这是皇后娘娘生前所作的书籍。” 李世民非常悲痛:“朕痛失一良佐!” 他翻阅着妻子亲笔书写的《女则》,一边看一边落泪,悲伤之余,不想让皇后费尽心血所著的书被束于箱笼之中。 于是,李世民下令,把《女则》用雕版印刷印制出来,在民间发行。 隋末唐初时期,雕版印刷已经在民间普及开来,当时受佛教影响,普遍印刷佛经和佛像。李世民要求官府印刷的《女则》,是华夏历史上最早雕版印刷出来的书籍。. “观音婢!”李世民听到长孙皇后去世,瞬间犹如被大锤重击大脑,一瞬间蒙蒙的,条件反射紧紧抓住长孙皇后的手。 “母后!”尚还年幼的李承乾和李泰担心的看着母亲,几个女儿早已齐齐激动地扑向长孙皇后,拉着母亲看来看去,难过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至于李治,得等两年后才出生。 长孙无忌也担忧地看着妹妹:虽然知道观音婢身体不好,但是却没想到如此不好!怎会年纪轻轻就去世! 636年,按照天幕的纪年法,现在是公元626年,也就是说长孙皇后只还有十年寿命。 十年后,她也才三十六七岁,正值壮年! “太医!太医快给皇后看看!”李世民大声呼喊着太医,急的都顾不上是在大臣们面前。 “陛下,臣妾没事。”长孙皇后连忙安慰丈夫,但是生死大事,哪怕是往日有效的安慰,此时也显得很无力了。 【可惜,长孙皇后呕心沥血用一生时间写,唐太宗推广天下的《女则》,宋朝以后,因为女子不得干政,这本后妃教科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最终失传。】 刘娥出身不高,入宫之后才有机会读书写字,闻言也起了好奇心:“皇后写得书,为什么不让后妃看?” 说起来,皇室藏书那么多,她好像都没好好读过,或许遗漏了许多财富。 “去宫中藏书阁找找,有没有《女则》。” 很快,宫人带着《女则》来复命。 尽管当权者不喜,但是出于帝王家对天下知识的垄断权,和古人对书籍的看重,也没有毁坏,只是让它封起来在角落蒙尘。 宫人自然是擦干净之后送来的,刘娥翻了翻,意外地睁大眼睛:竟然是这样的内容?难怪会被禁。 刘娥原本找书是想自己看,突然有了新的想法:“既然还有,为了避免日后遗失,将《女则》印刷后传到民间。” 李世民身为男子,都能大大方方把《女则》传阅天下人,她身为掌权的女性,更不会约束女子发挥自己的能力。 虽然可以想象,一定会遭到那些迂腐大臣的阻拦,以往刘娥还会忌惮自己的身后名,现在已经不在意了。 从她专权开始,从她屡屡用龙袍试探与龙椅的距离开始,就注定会为男性当权者不喜。 反正左右是不喜,她为何不更大胆一点,直接把那群老顽固气死,也可以让自己耳朵清净点。 想到这里,刘娥甚至悠然往龙椅上一靠:“如此好书,当为天下人欣赏,等书重新刻印后,给各位大臣都送去一份。” 【这里为长孙皇后平反一下,虽然很多人听到《女则》这个名字以为又是什么女德书籍,其实不是,它跟《女诫》等女德书不一样,从宋朝以后的统治者让它逐渐失传的态度就可以看出。】 【现存有关《女则》的书籍,是从其他人的书籍中记录的只言片语。】 《女则》与《女诫》是两本截然不同的书,却因书名相近的缘故被很多人混淆。 《女则》是长孙皇后采集古代妇女主要是历代后妃的事迹并加上自己的评注,用于时刻提醒自己如何做好皇后的一部评论集。比如书中有提醒自己约束外戚,还可以从长孙皇后的诗歌,以及李世民受到《女则》影响,下令编纂《晋书》来窥探。 《晋书·列女传》是历代各色由男人书写的“列女传”中,对女子贞节表扬的最少、但是对智慧女性表扬最多的史书。 比如谢道韫老年遇到贼寇拔剑杀贼的故事,就出自此书,并且表扬谢道韫有“林下之风”。 还有许多例子: 苻坚妾张氏“明辩有才识”,上疏力劝苻坚南征。 毛氏“壮勇善骑射”,军营被姚苌攻破时,她“犹弯弓跨马,率壮士数百人与苌交战”,直至被俘。 慕容氏“有才慧,善书史,能鼓琴”。 辛氏“聪朗有才鉴”,其弟辛敞按照她的指点处事,在错综复杂的曹魏政治斗争中如鱼得水…… 比起宋明清时期表彰的“节妇”“孝女”,《晋书》上记载的魏晋女子能文能武,聪慧过人,懂军事懂政治。 【其实《晋书》的作者同样是男性,共二十一人,说出名字各个在后世都是鼎鼎大名。】 负责监修的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名臣和文豪: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 负责天文、律历、五行等三志的作者是玄学大佬——李淳风; 其他十六位编纂者里同样有许多名臣。 比如巾帼女相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上官仪自己也是著名诗人和文豪,当做宰相;后来武瞾的心腹、成语“笑里藏刀”的来源李义府,也当过宰相;还有编纂了《艺文类聚》《周书》和《唐高宗实录》的著名史学家令狐德棻,等等…… 除了众多名臣,唐太宗李世民还亲自为司马懿、司马炎、王羲之和陆机写史论。 众多文武兼备的文豪名臣修书写的《列女传》,挑选的女子楷模充分说明唐初的风气,更注重的是女子自身的才识和技艺,而相对忽视传统三从四德的“妇道”。 后世修前朝史书都会受到当朝文化风气的影响,《晋书》这样的“魏晋风流”与其说是魏晋风气,不如说是大唐的开放包容,比起欣赏女子守贞守节,更在意女子的能力。 欣赏女子的才艺甚于妇道的《晋书》既然符合李世民的心意,自然也符合皇后作品《女则》的核心主题。 . 李世民听到后世怀疑长孙皇后的书,比自己的书被质疑了还生气:“《女诫》?观音婢写得书怎么是那写给自家女子看的私书可以比得!” 长孙皇后安抚着李世民,比李世民还要看淡生死。 她对自己的身体其实心里一直有数,此时天幕说她芳年早逝,对她来说,不过是提前解开谜底。 事实上,她的注意力在另外一点。那就是天幕之前提过的女皇武曌的心腹和女宰相的祖父,原来都参与修过《晋书》。 这岂不是意味着,贞观朝的这么多名臣,都留到了武氏当权时期。 但是这一时期,别说还没见到武曌本人,上官婉儿也还没有出生,连靠着李治东宫举荐的李义府都还不知道在哪里。 民间的李义府此时才12岁,但半大孩子早已开始学习,他自幼就颇有城府,看到天幕上对自己的介绍,完全不觉得是耻辱,反而颇为向往。 “笑里藏刀,这个名头可不太好。”但是能当上宰相,成为帝王心腹,哪怕是女皇,照样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义府眼眸闪烁:明天就去改名,关系到一家前程,想必父母亲族也会配合。 【宋朝时期,雕版印刷发展到全盛时期,从开始只有单色印刷发展到“单版复色印刷”,并且以这种方法印刷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因为单版复色印刷时颜色容易混杂渗透,印刷效果不好,后来印刷工人发现分板着色,分次印刷效果更小。于是发展出了“多版复色印刷”,又称“套版印刷”,现在木版画印刷基本也就是单色和套色,可以说是老祖宗几千年前的研究打下的基础。】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85 首页 上一页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