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芳想都没想就反驳:“当然不!” 话说出口,才发现自己上当了,赵德芳更气了。 赵德昭笑着戳了戳他鼓鼓的腮帮子。 玄烨对天幕说的这点,是十分赞同的,不然他不会对儿子们要求那般严格。而且他之所以这般,也是吸取了大明与清朝前几个皇帝的教训的。虽然不是很愿意承认,但满清入关确实是有捡漏的性质在,若不能学着汉人那一套,根本坐不稳这江山。 玄烨不满意的事,老四怎么只对弘历这样,其他的儿子也应该这样教起来才是。 可是,玄烨稍微回忆了一下,脸上的表情就僵住了,因为胤禛虽然生了十个儿子,可是不少都夭折了,长大了的,要么就是犯浑,要么就是路子走歪了,比如那个弘昼,看来看去,弘历还算是个正常的人。 玄烨忍不住扶额,老四那么严肃正经的人,怎么生了这么一窝奇形怪状的东西,没一个像老四的。 这时玄烨也理解胤禛了,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啊,没那个条件。 玄烨自己的阿哥们出生时,他已经是皇帝,所以所有阿哥都按照皇帝的标准教养是没问题,可老四的那些儿子出生时,他还在艰苦卓绝地夺嫡,哪里敢给儿子搞什么皇子教育,生怕别人抓不住小辫子吗?待胤禛坐上了皇位,前头几个儿子也大了,学识还可以赶上来,可是性格大多已经定了个型了。 玄烨再次体会到了老四的难处,对他又多了几分怜惜。对于老四来说,不仅父皇和兄弟是来讨债的,连儿子都是。 【教育资源不计成本地往上堆,是有效果的,过了几年,弘历就脱胎换骨了,整个人与十二岁时不太一样了,稳重了许多,还代父亲去祭祀祖父,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说明弘历这个人可塑性还是挺强的。胤禛对这个儿子也是十分爱重,不仅全心全意培养,而且吸取了自己夺嫡上位后,还被人造谣得位不正的教训,早早地就开始给弘历铺路,不仅让他参与各种彰显身份和地位的祭祀,比如祭祀祖先,祭祀孔子,祭祀武圣关羽,祭天地,祭太庙……还封为和硕宝亲王,可以名正言顺地参与政事,又让他参加平定准噶尔叛乱和苗民起义……总之,不仅从礼法上,给弘历最正统的待遇,还给他建功的机会,让弘历的继位,从礼法、从舆论、从各方面,都挑不出毛病来。胤禛仿佛是要把自己失去地东西,都补偿到儿子身上一样。】 听到这里,玄烨的心就忍不住一颤,因为最后他没立太子,对所有阿哥表面上是一碗水端平的,看上去是为了平稳朝堂,可确实也给继任者留下了隐患。 那些正统的规矩,那些礼制上的程序,是老四那种谨慎守礼之人,非常看重的吧?即便是最后自己留了遗诏,将皇位留给了老四,可还是免不了有人造谣说他抢了老十四的机会。听到那个谣言的时候,老四心里不知道多难受。 玄烨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确实有对不住老四的地方,留给这个儿子的遗憾不少。 胤禛那拳拳爱子之心,也让玄烨十分动容,老四外表看上去是个冷硬的人,儿子中他看上去最不好打交道,可是他的心软起来的时候,也是最体贴最细致的人。难怪天幕前面说,他并非真的冷酷无情,只是爱憎分明,对他喜欢的人,他考虑得十分周全,说是把最好的给对方也不为过。 想起老四对自己恭敬疏离的样子,玄烨还是忍不住叹气,是他自己没发现这份难得的父子之情,不怪老四。 【当然,胤禛最强大的父爱,不仅是体现在培养弘历和给弘历铺路的事儿上,最重要的是,在他兢兢业业地当了十三年皇帝,呕心沥血干了四千多天后,不仅将玄烨留下的巨大的财政漏洞补上了,还给弘历留下了一个非常富裕的府库,更重要的是,相对于玄烨留下的乌烟瘴气的朝廷,胤禛交给儿子的,是一个清明了不少的大臣班底,也给留了两个绝对忠心耿耿且才能出众的肱骨大臣张廷玉和鄂尔泰。】 【可以说,胤禛坐上那个皇位以后,就做了两个事,一个是给亲爹补锅,一个是给儿子铺路,而且两件事都完成得很不错,所以康熙帝玄烨的底裤保住了,没有因为后期的懒政怠政而留下昏君的骂名。弘历更是吃爹吃到饱,吃着亲爹的政策红利,成就了乾隆朝的盛世。】 此时,不少帝王都有些羡慕弘历了,历朝历代,能像弘历这样,作为继承人独得帝王恩宠,毫不设防,后又稳稳当当坐上皇位的,实在是少数。胤禛这个皇帝,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父亲,至少在皇家来说,能做到他这样的,不多。 这些已经当了父亲的帝王们,都忍不住反思自己与儿子们的亲子关系,有胤禛这个榜样在前,他们确实更能发现自己的问题。 赵匡胤就觉得,自己以前还是太依靠和信任弟弟,反而忽视了儿子们了,以至于后面儿子们都没有个好下场。 玄烨也被亲儿子的做法,弄得羞愧了,他不仅对老四没这样,对其他儿子也没这样。对太子虽有全心培养,也有铺路,却从未考虑过他面对朝堂斗争时的压力,没有为他打压过其他儿子的野心,这是他做父亲的失职。 前面,玄烨虽然并不觉得老四当皇帝比他好,但当父亲上,玄烨自认差了一筹。 【按照胤禛的设想,他自己已经修补了许多问题,儿子自己也培养得挺到位了,应该还可以带着大清飞一飞了,所以他去世的时候,应该是挺放心的。但他不知道,人的本性是很难改的。】 【在政治上,弘历确实是十分有天赋,非常具有驭下的手段,连胤禛留下的老臣都对此敬佩不已。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清朝从雍正朝过渡到乾隆朝也是十分顺利的,因为弘历一下子就把控住了朝堂的局面。】 【相对于别人的死亡开局,弘历这算得上是天和开局了,非常顺风。因为没有吃过他亲爹吃过的那些苦,所以他就会显得比他父亲要大方许多,也出了不少惠民恤民的政策,比如他曾经大额免除全国的农业税,将雍正十二年以前欠的农业税全部免除了。这样的举措,确实能替他归拢民心,当然也是因为有亲爹留下的丰厚府库做后盾,所以底气足。】 【因为重视农业发展,他还鼓励民间大力垦荒、推广红薯玉米等粮食作物,这些外来粮食作物大家都知道,没有水稻小麦那么挑剔种植环境,产量也高,虽不如主食那么重要,但对满足飞速增长的粮食需求,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如今红薯玉米在全国各地都十分常见,却是明清时才传入我国的,能如此快地推广到全国,与清朝时的大力推广分不开。】 天幕上出现了两种粮食作物的图像,又放了两种作物在全国各地大面积种植和收割的盛景,令帝王们无不动容。 在农业社会,粮食就是一国之基,农民就是养活整个国家的人。虽然天幕说得难听,但也不得不承认她说得很对,那就是帝王们一直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根本愿意还在于要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让农民生产出足够的粮食供全国百姓食用。毕竟自古以来,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就是肚子吃不饱,吃饱了以后,造反的动力都要小很多。 现在天幕介绍这两个粮食,产量高得吓人不说,还能在各种荒地上种植,如果能弄到它们,对国家影响有多大,对自己的掌权有多少促进作用,帝王们心知肚明,所以内心火热了起来。
第167章 好的不学尽学坏爱新觉罗·弘历(11) 不过,帝王们的心情火热了一番后,大多很快冷静了下来。 嬴政和刘彻都知道,清是大约两千年以后的朝代,红薯和玉米这两个东西,花了两千年才来到华夏,说明它们原本的产出地,离华夏中原地区很不近。 刘彻不满地咕哝:“若是能弄到那两样东西,我也能多养一些军队了。” 嬴政努力回想,天幕呈现过几次的世界地图,想起除了欧罗巴之类的大陆以外,似乎还有一个很大的地方,孤悬海外,难道,红薯和玉米是产自那里?那又要如何抵达呢? 此时嬴政对红薯和玉米的热切之心,已经超过了对求长生药的心,两千年后的人,已经走遍了整个世界,都没有发现什么长生药,说明这世界上根本没什么长生药。 李世民也紧紧地盯着天幕,对红薯和玉米,十分渴求。 大唐如今正蒸蒸日上,随着税制的调整,人口也会像清朝一样,猛地膨胀起来,所以他也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如果能弄到红薯和玉米,不仅能解除这种后顾之忧,对于打压世家大族的事,也有颇多助益。 这两个粮食一出现,李世民便条件反射地,想到了许多对大唐的益处。 李治歪着头看了一会儿,道:“父皇,这两个东西长得怪里怪气的,竟是没见过。” 李世民略略回神:“我也没见过。” 他在天宝年当了好几年皇帝,也看遍了大唐开国以来,西域胡人带到中原的东西,尝过了许多新奇的动植物粮食,但也没见过这两个东西。 李治有些期待道:“父皇,你说咱们如果多多派商队和使臣前往西域,甚至去到最远的大秦之类的,能找到这两个东西吗?” 看李治那兴奋的样子,想必是也看出了两个东西的重要意义。 李世民冷静分析道:“很难,我觉得这东西,也不像是欧罗巴的。” 李治顿时有些泄气。 赵匡胤微微叹气,这两东西的好处,他当然也知道,若是有,也能尽快恢复中原自唐末以来失掉的元气,只是如今大宋连国土都未统一,更不知能从何处寻到红薯和玉米两个东西了。 赵德芳道:“父皇你放心,等我再大一些,我就出海去帮你找!” 赵德昭故意逗他:“你先前还说,要帮父皇收回幽云十六州,打败大理国,西夏也要等着,若你出海去找玉米红薯了,谁来做这些事?” 赵德芳一下子就被问住了。 赵匡胤顿时失笑:“没事儿,慢慢来,你还小,先多学一些本事。” 谁知赵德芳眼睛一转,立马道:“我可以先帮父皇打天下,打完天下再出海,要是我不行,我就多生几个儿子,我儿子继续去找!”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