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抬手阻止他继续说下去,只道:“既然天幕说,皇帝以后会消失,那最后一个皇帝,也最好是我们朱家的。” 虽还不知道清到底干了什么,可能够把偌大的一个国家,带进那样一个深渊的,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朱棣忙应道:“是,父皇。” 只是,几百年后的事,他们感觉有些鞭长莫及啊。 玄烨听到这里,只感觉浑身发凉,他很想知道百年耻辱是怎么发生的,可是按照天幕的说法,似乎只要是他们大清在,就难以避免那样的结局。 玄烨忙喝了一碗热茶,让自己回回神,努力将注意力放回了天幕上。 【玄烨选了胤禛当继承人,是一种幸运,胤禛耗费了十三年的心血,弥补了清朝的许多问题,让清朝在封建帝制最后的时间里,创造了荣光,就像是帝制的回光返照似的,待这一段所谓的盛世之后,封建制度无可挽回地崩塌,作为最后的王朝,清结束的方式也十分不体面。】 【胤禛选了弘历做接班人,弘历也是排行老四。相对于胤禛那艰苦卓绝的夺嫡之路,弘历的皇位来得就像是捡漏捡的。首先是排在前面的两个哥哥全部早夭,而齐妃李氏所生的老三弘时,虽然平安长大,且占了一个长的优势,却因为自己犯错,被胤禛排除在了继承人之外,排行第四的他,就顺利成了下一个候选人。】 【对于弘历这个皇帝,许多人因为影视剧对他印象不错,但如果看看史料,就会对他喜欢不起来。主播个人对弘历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这人自恋且爱吹牛。据说在康熙六十年时,玄烨第一次见到弘历就很喜欢,自那以后,就一直带在身边教养,亲自授课,一直到六十一年时玄烨去世。所以弘历总爱对外宣扬,说他是康熙帝最喜爱的孙子,所以他是康熙帝指定的传位人,他亲爹胤禛能当皇帝,与祖父喜欢他这个孙子有很大的干系。】 听到这里,玄烨直接捂住了脸,他从康熙五十年来,对于弘历这个孙子的了解,只有模糊的印象是老四家给自己报了喜,说是哪个格格又生了个小阿哥,让老四子嗣不太丰盈的后院,添了几分人气。 没想到,自己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会将那小子带在身边教养。 至于自己说弘历是最好的传位人之类的,玄烨自认以自己谨慎的性格,是说不出那种话的。将孙子带在身边教导,可能只是投了缘,也可能是感觉到自己寿数快到头了,所以享受一下天伦之乐,毕竟自己亲自教导过的、最用心的孩子,是被废的太子啊! 其他帝王也觉得,这话有些托大了,为了孙子才把皇位传给那个儿子?真以为皇位是地主乡绅家的家财呢,喜欢哪个孙子,就给孙子他爸多分点家产?当然是要从整个王朝的角度出发了,谁能稳住朝堂,谁有本事压制住各方势力,谁最有才能,能干出政绩,才是传位的指标啊。 这康熙帝虽不是什么难得一见的圣明之主,但也没糊涂到那个地步吧? 刘彻哼了一声,道:“当了皇帝的人,连儿女亲情都不怎么放在眼里了,还会顾及到孙子?” 朱元璋更是不客气地笑出了声:“难怪……难怪天幕要说他是败家子,就凭这份自视过高的心性,也难以成大器。” 朱棣有些不期然想到了,朱元璋给他讲的朱祁镇,当初天幕给他的标题是“普信皇帝”,朱棣当时也被朱祁镇不懂军事,却敢三日内就召集二十万大军开拔的自信程度给震惊到了。 这弘历虽没有那般夸张,但那份劲儿,是一样一样的。 “这选继任者,怎么就像是赌博似的,不开罐子,不让人家当一回皇帝,根本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的。”朱棣只感觉头疼。 朱元璋笑呵呵道:“就那情况,比赌博还不如呢?赌的时候,至少庄家是知道底细的,可这当皇帝,是需要时间去验的。” 不说朱祁镇,就是李隆基,前半段当得好好地,一派明君的样子,后面不也拉胯了吗? 这个基调,注定了弘历不会有什么好事,但玄烨还是努力打起精神来听。 【弘历满打满算,跟在康熙帝身边的时间,也就一年多,不到两年,按照他的年龄上来算,就是十岁到十二岁这个年纪。这短短的时间,对弘历的身心成长,影响十分大。这一点,胤禛也看出来了。所以在玄烨死后,胤禛继位时,就发现弘历“性情放纵,行事不谨”,于是“失欢于乃父”。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玄烨是把弘历带在身边养着了,也教导了,却没有仔细教,所以他一回到父亲身边,就显出了原形,甚至让父亲不太高兴。】 【当然,十一二岁,也正值男孩子调皮捣蛋的年纪,弘历放纵一些随心一些,也是正常的。可是在玄烨精心养育的太子身上,看看他用心教出来的接班人,十二岁时是什么样子?太子胤礽在这个年纪,举行了出阁讲书典礼,十二岁的胤礽,非常完美地完成了这样一场典礼,紧接着就进入了被各种重臣大儒包围教导的学习时期。】 【这样一对比,是不是就很明显了?玄烨确实将弘历带在身边教导了,但是并没有特别用心,也没有说是当成继承人来教导。玄烨晚年时,精力十分不济,连朝政都懈怠了许多,哪里还有那么多精力去教导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那他带弘历在身边做什么?主播个人猜测,是想全一下亲情,享受一下天伦之乐。暮年的玄烨,回想自己一生,最大的遗憾估计还是在废太子一事之上,想重温与太子当年的亲情,也合乎逻辑和情理。】 天幕的解释,也让帝王们轻松乐呵了一下,每个帝王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想自己与子孙们的关系,便觉得相对于弘历的说法,天幕的说法更可信更合理。 根据孙子来选儿子当皇帝什么的,真是不要太离谱。孙儿的好好表现,确实是可以给继承人加分,令皇帝对这个儿子印象好一些,但在一个还算清醒理智的皇帝心中,是决定不了皇位的去向的。 这时,连玄烨自己都为弘历觉得丢脸了。 不过玄烨也很快注意到,他自己是死于康熙六十一年,那就是还有大约十年左右的寿命?想到这里,玄烨内心还是有些慌的,谁不想自己能活的久一点呢? 但他的注意力很快又被天幕吸引了过去。 【真正培养接班人的做法,其实许多皇帝都懂。在胤禛发现了弘历身上的问题,又确定将他当做接班人来培养的时候,立马就安排了张廷玉、徐元梦、朱轼等当世的重臣来辅导弘历的学识和儒家经典,又指派了宗室重臣允禄、允禧,也就是康熙帝玄烨的十六阿哥和二十一阿哥来教导弘历火器的使用和弓马骑射。】 【所以大家看到了没,皇室对于后辈接班人的培养,其实没有别的绝招,就是堆资源,将最好的资源都往身上堆。这种就是饱和式教育,只要被教的孩子,不是什么愚钝之辈,也不需要什么天纵英才,一样能够培养成文武双全的人。皇室必须卷教育,不把教育工作做好,是不会有合格的接班人的。】 说到这里,朱家父子感觉又中了一箭。 他们不约而同想起了天幕对朱祁镇的嘲讽,就是教育程度不高的感觉。 不怪天幕那么想,作为接班人,皇帝一点军事都不懂,这是什么奇葩啊? 朱元璋又握紧了拳头,朱棣忙安慰道:“父皇,前些日子,咱们已经定下了皇室子弟必学典籍,也做了严格的时间安排,现在已经施行起来了。” 朱元璋这才缓缓地放开了手。 回想起来,这事儿的根基确实也和他有些关系,早些年,所有人都当太子朱标是唯一继承人,所以其他皇子后代的教育,便松懈了许多,等到了朱高炽朱瞻基时,对皇位继承人的教育,就远不及洪武年了。 “以后,皇帝一脉的嫡系子弟,都要给我起早贪黑地学!”朱元璋道。 “是,父皇。”朱棣也下定了决心,要改变大明几百年后的走向,这皇室教育之事,就得抓得紧紧的。看看人家清朝,真的就是在堆资源。大明也不能落后,一定要把皇子皇孙们往死里撵,不求个个成才,但每一任皇帝不可像朱祁镇那般无知又无能。 嬴政也若有所思,他是否有些过于疏忽了后辈的教育了?虽然有几个公子颇有声望,但还是离自己的要求有些距离。
第166章 好的不学尽学坏爱新觉罗·弘历(10) 而且,嬴政细细回忆几个出色一些的儿子的情况,发现他们各有偏重,有的偏向儒家,有的偏向法家,在政事上是各有想法。可作为帝王,若只偏听偏信一家之言,怎可做到周全行事? 不行,还是要分别调*教一下,不能让他们只信奉一家之言,并且当做圭臬,容不下别家的想法。 刘彻也思索起来,倒不是他觉得在教育上亏欠了皇子皇孙,而是觉得太子刘据也是花费了不少精力和心血去培养的,虽然他如今想法与自己有相左,可是这不是自己希望看到的么?作为一国君主,若没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全听别人的,亦或者,只会对自己这个父皇亦步亦趋地应和,又如何放心地将一国江山交到他的手里呢? 李世民听到这里,只是轻轻叹了口气,然后又给自己斟了一杯酒。 李治知道他是想起了自己的大哥李承乾,还有李泰了,李承乾和李泰两个哥哥,都是李世民用心教导过的,最后两个人都因不安分而被李世民亲手处理,也是李世民心头的痛吧? 李世民一口喝完酒杯中的酒,又要去斟酒,李治摁住了酒壶:“父皇,您慢点喝,喝急了对身体不好。” 李世民抬起眼,看着李治满脸焦急和关心,心情略略纾解,幸好,观音婢还有一个孩子在身边。 赵匡胤听到这儿,对赵德芳道:“瞧见没,天幕都说了,皇室子弟就是要堆教育资源。” 赵德芳噘着嘴,无法反驳,他真的好不喜欢这个清朝啊。 赵德昭知道亲弟弟对读书这事十分不乐意,忍不住偷笑了一声,故意道:“你看这个弘历,是个爱吹牛的家伙,都能被朝中大臣教导得脱胎换骨,难道你还不如人家?”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