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始皇帝的去世经过,后世也演绎出了一些阴谋论,说他不是病逝的,而是在东巡途中被赵高等人谋害的。】 公卿们忍不住又开始瞪向赵高和胡亥,胡亥吓得大叫:“不是的!不是的!” 生怕喊得稍微迟一点点,就要被这群公卿们直接撕了。 嬴政没有多大的情绪波动,他知道那几个人没那个胆子。 【这种事说的神乎其神的,还说始皇帝的耳朵里有一根长钉,就是他们谋害的证据。如果真有那么明显的证据,胡亥怕是没那么容易就靠着矫诏上位了。而且关于始皇帝的去世,各种神秘色彩的传说也很多,有的说始皇帝此次东巡过程中还见了徐福,又有说,曾收到过神秘人的提醒,说祖龙将会在途中逝世,因为嬴政自带关注度和热点,几千年来都是顶流,所以任何与他扯上关系的事,都难免会获得更多的关注,想往他身上牵强附会的事情就多了。】 【嬴政才49就去世了,对现在的人来说,算得上是年轻了,49岁还算是青壮年,搁现在还得工作十几年才能退休,领退休金呢。可是回溯一下他们家祖辈的寿数,历代秦王里,嬴政这个年纪还算“高寿”的,他父亲和他祖父,去世的时候年岁更小。这说明嬴政家就没什么长寿的基因。再加上他小时候生活就过得苦,长大后,成了秦王,殚精竭虑搞事业,一心一意促统一,时不时还要应付个刺客之类的,年轻时对于身体和精力的消耗就不小。等他到了不惑之年,建立了秦帝国后,又要兢兢业业治理国家,又要应付六国那些不服气的战败王侯,有了闲工夫还得磕一口丹药长精神,能活到49岁都是他运气不错了。】 嬴政:…… 天幕说话怎么又开始阴阳怪气的了,特别说他磕丹药那里。 公卿们交流了一下,觉得天幕说的有道理。 在他们这个时候,能活到四五十岁都算活的够本了,许多人二三十岁就突然得急病死了,例如始皇帝的亲爹和祖父。 这样,大家的情绪才慢慢地稳定了一些。 胡亥侧着脸往肩膀上擦鼻涕眼泪,幸好这天幕不瞎说,没把始皇帝的死的锅,又扣到他身上,不然他真的就要死在这儿了。 【如果始皇帝不搞磕丹药这邪门歪道的,而是天天吃好睡好,隔三差五的多练练,动一动身体,多放松一下精神,多活个五年十年的,还是有希望的。当然,四处巡视什么的,最好也不要太过于心急和频繁,毕竟出门在外就容易水土不服,再加上舟车劳顿的,坐在车里还要看竹简,谁不身心俱疲啊?劳逸结合才是王道。】 【至于说赵高和胡亥合谋害嬴政的,主播个人觉得,赵高是利欲熏心,野心极大,胡亥也是鬼迷心窍,但他们的胆子加起来,都不足以支撑他们干这种事。在那个时候,始皇帝就是绝对的权威,就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以胡亥赵高那些人的心性,应该生不出那种恶胆来。胡亥敢杀光兄弟姐妹,是因为他知道无人敢对他怎么样,但如果他对始皇帝下手,不说成功的几率有多小,失败了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胡亥赵高想要的是权力和财富,但也很惜命的。】 对于天幕说的长寿的法子,嬴政一字一句地记在心里,回去后要养好身体,为了大秦也要争取多活几年,不能让大秦落入胡亥赵高这等贼子的手里。 不仅是嬴政,其他的帝王也都用心默记了下来。 虽然天幕说的很保守,说始皇帝有希望再多活几年,可是天幕是后世人,对这些事比她们应该了解得多了,所以她说的肯定没错! 刘彻叹气:“这吃好睡好,便没有那么容易。” 人一旦上了年岁,就连许多普通的事情,如吃饭、睡觉、出恭,甚至是行走,都会越来越不对劲,小毛病越来越多。 刘据关切地问:“父皇可是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刘彻微微摆了摆手:“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毛病都难免……” “那便请医者来瞧瞧吧,不论如何,还是要想法子调养。” 刘彻顿时意识到,事情有些大条了,自己这个儿子,有时候在一些事情上有些轴。此次让他知晓了自己身体不舒坦,他必然是要上心了,估计还会日日盯着自己,不仅要管吃喝,还要管拉撒睡,往后在他的“关心”下,没轻省日子过了。 李治扭过头看向自己的亲爹:“父皇,你……” 李世民:“我心中有数。” 正如天幕说的那样,年纪越大,早年间在战场上得来的伤,就越发出来了,身上的病痛,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之前确实是想用丹药压着,可是被天幕这么一说,是不敢了。 赵匡胤心想,若是没有那个糟心的弟弟,自己的寿数根本就不成问题,所以只要解决了亲弟,自己就没什么事儿可担心的了。估计还能多活上一些年头,将大宋的事情好好理一理,再交到赵德昭手里。 对于如何养寿延寿一事,天幕说的并不多,也并不详细,让帝王们略有些失望,延寿的法子谁不喜欢呢? 不过,到这时,帝王们大多都放弃了对长生和长寿的幻想了。 听了这么多期天幕,也看了天幕展示的后世的许多东西,知道后人做出了他们难以想象的成就,也就想到了,既然后人都对长生对长寿的事,也没有太多的成就,说明长生长寿这等事,就不是能轻易实现的,所以还是安心做好自己的皇帝,说不定还能像始皇帝一样,即便是肉身已死,但精神长存,后人们无时无刻不惦念着他的功绩,他的伟业,甚至还沿着他规划的蓝图在做事。 【始皇帝的死,就是一切乱象的开端。他活着的时候,就像是镇国神兽一般,震住了许多宵小,也震住了许多妖魔鬼怪,魑魅魍魉,等到他一死,事情就朝着不可挽救的深渊狂奔了。】 【赵高为何要推一无是处的胡亥上位?因为胡亥是他的学生,跟着他学过律法的,而公子扶苏,因为人品贵重,又是长子,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能臣,比如大将蒙恬,扶苏的上位在当时可以说是符合大多数人期望的。扶苏身边人多,有才能有本事的也多,赵高这种挤不进去,也排不上号,在扶苏跟前讨不着好。他想要更大的权力,想要更高的地位,想要往上爬,就必须换个赛道,而始皇帝那封没来得及盖上大印的诏书,就是他的机会。】 【赵高威胁李斯的理由,其实也差不多,就是始皇帝已经去世,扶苏上位的话,李斯也当不了他的丞相了,扶苏肯定会让蒙恬当丞相,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斯会被排挤出权力中心了。李斯参与这个事情,其实收益并不大,风险倒是很大,后来果然因此丢了命。】
第247章 史上第一二世祖胡亥(16) 这个理由……嬴政都忍不住叹气。 赵高的话确实有些道理的,李斯比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人,扶苏与自己政见不合,他更偏向于儒家,而自己更偏向于法家,李斯是法家的学生,到了扶苏手底下会被排挤出权力中心,甚至失去丞相一职,可能性是很大的。 但这要怪扶苏么?好像不能。怪李斯么?怪他贪慕权力,不肯放弃权柄,怪他为一己私心,送了胡亥那个猪狗不如的东西上位?李斯确实是要承担许多责任,最主要的是信错了人,天幕说他后来因此丢了命,就是他付出的代价。 但也不能全怪李斯,李斯想要保住自己的丞相之位,不一定全是为了他自己的私心恋权,也因为这大秦帝国的天下,有他的心血,那些正在进行的长城、驰道、阿房宫等重要工程,还有行政命令等,都有他的出谋划策。对于李斯来说,也是他所的抱负逐渐变成现实的样子。如果扶苏上台,政见不同的他,恐怕会停了这所有的工程,带着大秦转向另一个方向,而对于李斯来说,则是他的设想和计划,半途夭折流产了,也是他不能接受的。 李斯与扶苏,两个人本就走着完全不同的路子,所以李斯选择了一无是处的胡亥,而没有选择看上去更加可靠的扶苏,本质上更像是两种思想的斗争。 而李斯的结局,以及胡亥带领秦朝所走向的毁灭性结果,都昭示着许多事,都对人有着深刻的启发。 嬴政的脑子里,转过了许多许多想法,听到这里时,他对李斯反而没有什么怨怪之情了,更多的是同情,是可怜,是怜悯。 李斯为秦国和秦帝国奋斗了大半生,秦走向了灭亡,对他来说也是巨大的打击。 公卿们听到了赵高说服李斯的办法,以及李斯的结局,也都唏嘘不已。赵高这厮虽然卑鄙下流无耻,一肚子坏水,但他确实也有几分聪明,一下子就抓住了李斯的痛点,在始皇帝驾崩那短短的时间里,就能说服李斯这个忠诚于始皇帝的重臣,一下子就倒向了他们那边。 至于李斯的结局,也是众人意料之中的,和赵高那种人走到一起,能有什么好处?赵高从来都不是为大秦着想,他只为自己的利益和权力着想,和李斯的目的并不一致,所以在达成目的后,李斯这个知晓胡亥如何上位的知情人,肯定也会成为冤死鬼,因为只有死人的嘴,才是闭得最紧的,才是能完全保守秘密的。 天幕的话,听得许多帝王很是感叹,说始皇帝像镇国神兽,真是一点都没错,秦的乱象,就是从始皇帝驾崩以后开始的,始皇帝在位时,一切都听井然有序的。要说他手段多,那也是因为六国都有不服大秦统治的王侯,要压下各地的反抗势力,始皇帝就必然要用一些非常手段了。 朱元璋道:“我现在是信了,要是始皇帝晚一些死,怕是另一番光景了。” 始皇帝最大的问题,就是死之前丢下那么大一个摊子,又没找好人接手。 所以,对于皇帝来说,继承人如何,就是关系到命根子和国祚的事。想到这里,朱元璋看着朱棣,大大地松了口气,当时自己选错了继承人,幸好老四是个厉害的,一下子就把大明拉回了正常轨道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朱棣感受到了亲爹“慈爱”的目光,顿时感觉有点鸡皮疙瘩的,两个大直男都搞不了这种真情流露的戏码。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