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曾经说过,赵构平生只看重两个东西,一个是自己的小命,所以完颜兀术这等大将的追杀,都没能让他殒命;另一个就是皇位,赵构一直被金人追得像狗一样仓皇逃窜,正常人事后会恨死金人吧?但赵构哪怕逃命的过程中,都不忘跟金求和,事后哪怕中兴四将在手,也只想着媾和,原因还在于想要稳住手中的皇位。他已经不想着收复失地了,只想着能安安稳稳当皇帝,哪怕割城送钱也行。可北宋苏洵《六国论》中写过: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南宋以地以钱事金,亦是如此。】 【说白了,就是赵构想当狗,出卖自己的国家,出卖百姓,他也要当狗,而岳飞要夺走他这个机会,赵构就不肯了。赵构的错误,在于拿着枪指着好人了,他受了屈辱,被金人压着打,被金人要求称臣,他不抽刀向强者求公正,反而将死亡矛头对准了岳飞这位想要求公正求活路的人。正如那句电影台词所说:好人就得让人拿枪指着?这是什么狗屁道理?】 【岳飞冤死,岳飞自己没有什么责任,若是要从岳飞身上找理由,那只能说你是弱者心态,勇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怯者愤怒,抽刀向更弱者。赵构想要保住小命,想要安稳坐皇位,他应该做的是迎敌而上,或正面对战,或虚与委蛇,审时度势,或进或退,而不是一味地求和退让,甚至抽刀向为自己打江山的忠将。南宋能与金对峙百多年,不是因为赵构的求和求来的,是南宋还有基础在,还有中兴四将在前面打仗,后方还有众多百姓贡献血汗民脂,支撑着这个国家的运转,所以金人一时半会拿不下来,才会愿意求和,才会让南宋在南边苟着。】 嬴政听到《六国论》那句,忍不住皱眉头,秦国在后人眼中是个坏人?不过转念一想,秦灭六国,后人想要总结六国灭亡之因,自然要站在六国的角度去思考一番,秦一步步蚕食鲸吞六国,不仅是他们的胜利可以被后人学习借鉴,六国的失败亦可以成为后人的教训,如这卑躬屈膝的南宋。 刘彻带着嘲意冷哼,世间君主,哪个不在意自己的小命和自己的皇位?但赵构的做法属实令人不齿,完全丢了作为一国之君的风度与脸面,不堪大任。说白了就是没本事没能耐,所以只想着跟敌人求和。 李世民琢磨:“勇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怯者愤怒,抽刀向更弱者!此话深得我心!恃强凌弱者、前倨后恭着、踩低捧高者……莫不如是!只可惜世间勇者少有,而多的是各种蝇营狗苟的小人。而小人当了皇帝,便是赵构这般形态!”
第83章 南宋跑神完颜构(18) 天幕对从岳飞身上找理由的人的批判,赢得了朱元璋的欢心与赞同:“说的没错!岳将军为臣为将为子为夫为父,都毫无问题!若一心报国被冤死,最后还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岂不是寒了天下忠臣之心?” 朱棣呃了一声,差点就直接出声反驳他爹:可是爹你不也杀过忠臣么?但是幸亏反应及时,还是咽了回去。 朱棣颇为婉转道:“并非天下忠臣冤死,都是因为昏君,岳将军是个特别的例子。其他人不好说……” 朱元璋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说的话好像在骂自己,他自己行事素来强横又随心,说难听些,就是有点刚愎自用,以至于导致刘伯温此等忠臣,最后也被人毒死。而刘伯温死前留下的治国建议,也被他当做是别有用心的东西,这如何不会寒了老臣的心呢? 朱元璋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自己长恨赵构这厮当皇帝过于昏庸,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的做派竟是没比赵构好到哪里去。 朱棣见朱元璋那懊恼的样子,就知道朱元璋是反应过来了,一颗心才落了地。 近些日子,父皇虽放下了许多隔阂,与他亲近,但他欣喜的同时,更多的是忐忑,短时间无法相信和适应,自己竟可以像大哥朱标一般得到父皇的全心培养,又担心自己比不过大哥,被父皇嫌弃,当然更怕自己一时得意,说了不该说的话触怒了父皇,到时候跌落也只是一瞬间的事了。 他刚也是有心想提醒一下朱元璋,别自己骂自己,可他是无法直接说出来的。谨言慎行,依旧是他在朱元璋面前的第一准则。 朱元璋在明朝那一期,已经被天幕劈头盖脸地骂过了,此次回来,本就是想痛改前非,将之前犯过的错误都改过来,当他意识到自己这一点和赵构的做法有共同之处后,虽十分懊恼,但也飞快地就调整了过来。既然本就打算修正过往的错,那边一并修正罢。 于是朱元璋对身边人道:“去将刘伯温最后留的手书给朕找来。” “是,陛下。” 朱棣颇有些惊异,没想到朱元璋立马就开始改正了,这份知错就改的本事,倒是值得自己学习。 赵匡胤对别人给赵构找理由,从岳飞身上找过错的方式也十分不屑。就算岳飞再有错,只要他一心为国,尽忠尽责,皇帝就不能那样罗织罪名杀他,若他真有罪,按照规矩办他就是。 所以,无论如何贬低责备岳飞,都洗不脱赵构残害忠良的罪名。 【希望“受害者有罪论”那一套,能在岳飞身上就此打住。要知道,爱国无罪,坦坦荡荡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为国奋勇向前也无罪,不要给英雄扣上什么帽子,泼什么脏水。岳飞之死,就是金、赵构、秦桧三方的责任。】 【而赵构秦桧选择给金当狗这个事,是因为他们两人觉得自己没得选。造成南宋这种困境的原因,如大明国运腰斩一样,依旧是能追溯到开国皇帝头上的。】 听到“大明国运腰斩”几个字,朱棣顿时浑身一紧,忍不住抓住了他老父亲的手。 大明的国运会腰斩?什么时候?是何原因?哪个不肖子孙干得好事?是不是像赵构一般昏庸胆小?等等,和大明一样,那就是明朝的国运腰斩原因,也能追溯到开国皇帝头上?! 想到这里,朱棣脑中像是什么东西炸开了一般,整个人摇摇欲坠,几乎坐不住了。 此等大逆不道之言,听到的人怕都是没好下场吧? 在朱棣惶恐的眼神中,朱元璋轻轻拍了拍他抓着皇帝“龙爪”的手,安抚道:“老四莫怕,这事儿我心里有数,回头就和你分说分说。” 朱棣:啊?啊!啊?!父皇竟然知道! 朱棣整个心都乱了。 赵匡胤听说南宋对金摇尾乞怜的事儿,竟然能追责追到自己的身上,顿时也坐直了身体。他觉得有些不可置信,可想起天幕说明朝时,有条有紊,分析得颇有见地,这时当然不敢轻视。 更何况,当初讲大明时,赵匡胤就盼着天幕能讲讲他的大宋,如今总算是要到自己最关心的部分了。 至于像明朝皇帝一样,被骂个狗血喷头什么的,赵匡胤也想通了:一顿骂换一次改变国运的指点,不要太值! 【本期开篇时,便已经说过,宋这个朝代,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就是弱和受气包的形象,北宋被辽压着打,还得给辽送钱,南宋被金压着打,也得给金送钱,大家觉得宋朝很怂,一直在送,所以颇为看不起。】 【普通人的大致印象是没有错的,但宋朝的弱势,宋朝外交上的低声下气,各种送钱,并非因为宋朝没有会领兵打仗的人,、。宋朝的太*祖赵匡胤自己是行伍出身,虽得位有些不正,但个人能力是没问题的,一样带兵出身的李世民和朱元璋,一个打得各方势力臣服,一个创立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明,都可以感受到他们铁骨铮铮的硬气和强势,他们那种的气质沁润到了自己的王朝中。赵匡胤可能比不得二人厉害,但也不会输得太远,否则以五代十国的乱象不至于结束得那么快。】 【一样是太*祖是马背上的能人,为何宋的气质虚弱?也并非完全是由赵光义起的头,而是从赵匡胤就开始了。赵匡胤以‘陈桥驿兵变’上位,‘黄袍加身’的戏码,千年后看依旧觉得假的很,可当事人心里很清楚是怎么回事,所以赵匡胤后来‘杯酒释兵权’夺各将领兵权。其实赵匡胤这出发点没问题,唐的灭亡,主要问题就是藩镇割据,地方势力过强,各地起兵造反时,中央难以应付,导致大唐的百年基业也没了。赵匡胤表面是为了防止手下人学自己上位,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想修正唐王朝的错误,避免宋重蹈覆辙。】 虽然自从听到大明这个后世朝代的事,李世民就知道唐肯定灭了,但此时听到天幕如此切实地说起唐灭亡的原因,李世民还是觉得心口痛得很。 大唐盛世虽依旧被千年后的后人赞颂,可一想到自己呕心沥血奋斗一生的基业,还是会消失,李世民心中滋味十分复杂。 赵匡胤听到这里,也点头,虽然天幕说他“假的很”令他面皮发麻,但天幕说他削减兵权一事,出发点是没有错的,天幕也说他目的没问题,难道是操作有问题? 想到这里,赵匡胤忙竖起了耳朵,甚至拿起笔,蘸了蘸墨水,准备将天幕所说的都记下来。 【将兵权收归中央,本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可兵权收归了,兵还在,以前是各人养各人的兵,压力分摊出去还好,现在收归中央了,压力就给到中央了。可中央还不太好精兵,因为宋朝周围强敌环伺,不靠着庞大的军队支撑着,做皇帝的都觉得底气不足。】
第84章 南宋跑神完颜构(19) 说起藩镇割据,嬴政和刘彻都觉得这很熟悉啊,地方势力过强,导致中央权力无法归拢,中央压不住地方的时候,可不就要天下大乱了? 嬴政是想到了周天子后,各诸侯国的分崩离析,打成了一锅粥,以至于几百年后,他好不容易将中原大地统一了起来,六国还各种不服,各诸侯还想杀回来,所以他才一心想要将各国之间的差异消除,这样隔阂消失了,才能维持安定统一。 看来这个问题,不仅他没解决,后世的王朝也依旧带有这样的问题。嬴政再次极度渴望长寿,渴望自己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宏图伟业。 刘彻也想到了秦始皇的一系列举措,想到了自己的推恩令,看来地方势力与豪强,在千百年后,依旧是江山之祸啊! 朱元璋感觉面皮有点发紧,此时他突然悟到了,其实各朝皇帝都在努力完成大一统,这大一统不仅是国土上的大一统,也是各种权力的大一统。他自己看上去是想要加强皇帝手中的权力,可分封藩王属实是一步臭棋,属于是贻害无穷的。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