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带回的部分将士,修整几个月后,要北上换防。岳云和杨沂中我留在了各关隘处,行驶调兵统兵之责,若是金人或蒙古人有异动,他们随时能挺身防卫。”岳飞解释道,“北部布防安排,臣会写个折子详细明说。” 赵匡胤满意地点头:“好!很好!岳将军的扫尾工作也十分出色,这让我也能放心许多了。岳将军的意思是,还要北上吧?” 岳飞深深行礼:“是,请官家成全。” 赵匡胤想了想,道:“当然可以,到时候,你把琮儿和玖儿也带去,让他们去各关隘历练历练。” “是,官家!” 看完岳飞写的北部布防情况,赵匡胤十分满意,岳飞果然一心为国,都没什么私心,甚至提到他自己再次北上时,要求让岳云回乡探亲。这显然也是想安赵匡胤的心。 知道如今皇帝是赵匡胤后,岳飞通过史书也知道这位开国太*祖的疑心有多重,虽然不知他为何那样信任自己,但作为臣子,依旧紧守本分,不越雷池半步。 至于秦桧,岳飞不清楚实情,只知道上战场没多久,就传出了他想投敌的消息,然后杨沂中就把他直接砍了。 赵匡胤觉得消息还挺可信,秦桧可不就是一只金国走狗? 拿下幽云十六州后,宋军再次沉寂下来,并没有直接通过山海关继续追击金人,这让金人大大地松了口气,也令西夏等国放下了一颗心。 这宋军战略目的明确,说打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倒没有虚言。 赵匡胤自是不心急的,毕竟打仗是个烧钱的事儿,收回幽云十六州,已经消耗了不少钱粮。宋的经济虽富裕,但也损耗了一些元气,需要时间恢复。新收回的地方,又在北部势力手中一两百年了,对南边的认同感淡漠了不少,也需要朝廷教化安抚,事情多的很,所以赵匡胤先收了兵,只用心休养生息。 过了两年,赵匡胤突然就感觉到时间紧迫了起来,而胸闷胸痛的发作,也显得频繁了许多。 赵匡胤知道,这怕是一种信号,预示着不久他便要离开了。 如今的宋算得上是政通人和,河清海晏,赵匡胤算是完成了许多心愿。 只是,西夏和大理依旧自成一国,北边的蒙古也虎视眈眈,赵匡胤觉得走也不放心,便将秘密地将自己看过的天幕,记了下来。 另一方面,将赵伯琮立为太子后,将他带在身边,教导他处理政务,观察朝臣,又常与他说自己的想法与志向,除了西夏和大理,除了蒙古,赵匡胤对海外也十分感兴趣,特别是那个倭国,不揍一顿都不甘心。 赵伯琮虽不知赵匡胤对倭国的恨意从何而来,但理解他的意思,认认真真写了一份建立水师的折子,呈给赵匡胤。 赵匡胤看罢,十分安慰,“我没看错人,琮儿越发长进了,法子很不错。” 赵伯琮道:“官家,您这是许了这事儿么?” 赵匡胤点头:“当然是许了,要知道世界的发展,未来是在海上的,我们若能早建水师,早日出海,便能抢占先机。” 赵伯琮点头。 赵匡胤派了赵伯琮去沿海忙建水师一事,赵伯琮担忧道:“官家这咳喘之疾越发厉害了,琮儿要在此为官家侍疾。” 赵匡胤拒了:“侍疾之事,人人可做,但建水师之事,唯有那么几个人。你若能建出一支厉害的水师,便是最好的孝顺,快去吧!”
第99章 南宋跑神完颜构(34) 赵伯琮得了皇命,不能逗留,只能去办事。 赵匡胤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离开,跟身体状况无关,只跟老天给的时间有关。虽要离开了,却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儿。 赵匡胤除了不舍这大宋江山,还不舍这许多书籍,都是这两百年里才写出来的书,离开后便再也看不到了。 于是赵匡胤白天勤恳上朝批折子,晚上就熬夜点灯看书,常常一夜到天亮,每日只睡一两个时辰。 这样的是事迹传出去,许多人惊叹皇帝苦读,又有不少人受了激励与启发,读书的越发认真刻苦了,当兵的越试着认字写字了,连贩夫走卒,得闲时都愿意学几个字,了解几句文章诗句,向学之风顿时就刮了起来。这也是赵匡胤没想到的。 如此又过了两年,赵匡胤感觉时日无多,便将在南部沿海的赵伯琮,以及在北边守关的赵伯玖等人都召了回来,又将一些倚重信赖的大臣召入了宫中。 众人以为皇帝病危,都匆匆赶来,却见皇帝依旧端坐在桌前,看似没甚大病。 待人来齐了,赵匡胤有些不舍地合上了眼前的书,道:“今日召各位前来,便是感觉朕要走了,将这大位传给太子赵伯琮。” 殿内人跪了一片:“官家!您看上去精神依旧,如何能这么早就禅位?” 赵伯琮也忙跪下辞让。 赵匡胤摆手:“朕的事,朕心里十分清楚,今日便是朕身在此处的最后一日了,时间刚刚好。”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该作何回应。 皇帝此时看上去也才四五十的年纪,须发皆黑,面容丰满,哪里像是马上要死了的人? 赵匡胤让所有人站起来,正色道:“让你们都来,便是做个见证,朕赵匡胤离了后,便是赵伯琮当皇帝,坐这个位置,尔等都是朕信任之人,往日如何辅佐朕,今后便要辅佐如何琮儿。” 所有人都一惊,这是皇帝第一次说,他就是赵匡胤! “太*祖陛下!”许多人都忍不住再次伏地跪拜。 之前虽常有传言说官家是太*祖临世,但也只是传言,今日才得到皇帝亲口承认,许多人激动不已。 赵匡胤头疼,“所剩时间不多了,朕还有许多事情要交代,你们先起来吧!” 于是所有人又都站了起来。 赵匡胤确实有许多事要安排,他曾将自己的想法说给过赵伯琮听,但也只是想法而已,这两年多他安排了许多事,后人们只需要按照他的安排继续下去就行。 赵匡胤一进入工作状态,群臣们就习惯了。 最后,赵匡胤把自己对天幕的记录,交给了赵伯琮,让他好好研究品读,对大宋将来要如何走,十分重要。 事情交代得差不多时,赵匡胤总觉得还漏了什么,只是还没来得及想起来,就感觉一种胸痛胸闷袭来,使得他万全喘不上气,然后两眼一黑,直接晕厥了过去。 众人惊吓忙上前查看,却见皇帝昏过去不一会儿,发须肉眼可见地变得灰白,脸上的肉也瘪了下去,生出了许多皱纹来。 所有人大惊,要不是皇帝说了自己要走了,恐怕还以为这是有了鬼了。 赵伯琮立马主持起了大局,先命人将皇帝安置在塌上,又让人片刻不离地盯着。自己与众大臣商议后面该如何做。 “太子还是先登基罢!太*祖既已说明离开,便是真离开了,即便是还未曾脱离,以如今老朽的身体,如何继续治国安邦?您早些登基,太*祖也安心些!” 其他人觉得也是。 虽太*祖已安排好许多事,但国不可一日无君。 于是宰相亲手写书昭告天下,皇帝将帝位禅让给了当今太子,即日起,太子赵伯琮便登基为皇。 赵伯琮看完后,觉得骈俪和谐,文采飞扬,十分满意,只有一点:“皇帝是太*祖一事,也得宣布出去。” “啊……这……天下人不信该如何?” 赵伯琮道:“信与不信在他们,说不说在我们,难道你们还想将太*祖爷爷立下的不世功勋,按到赵构头上不成?” 众人忙说不敢。 赵构向金媾和的事儿,过去了快十年了,大家依旧记忆犹新呢!许多人午夜梦回时,还有些不敢相信,幽云十六州已经收回来了,而且中都改名为了京师,是赵匡胤亲自改的,如今那里可是北方贸易重镇,蒙古人金人要与宋做生意,都要去那里。 “所以,咱们须得将此事明明白白公开来,还要写进正史中。不可让太*祖爷爷的功绩,成了他人贴金的东西。” “是!官家!” 此等消息一经公开,确实引起了极大的讨论和关注,不信的声音却极小,大多数人是相信的。 茶馆酒肆里,都谈论着太*祖降临一事: “早几年前,我便和人都这样说,可许多人都不肯信,说是鬼神之事!啧啧……若非□□,我宋可还只有半壁江山呢!” “我当初也这般说,只有太*祖那样的人物,才能创下此等功业来,等闲人比不上的。” “定是上天垂怜,见大宋被占去了半壁江山,便让太*祖来了。这说明,我们汉人的江山,等闲人别想染指!” “就是!我汉人的疆土,外族岂可肖想?太*祖临世于我宋人是吉祥福报,于外族人便是天罚!看看金人,如今只能缩在冰冷的关外!” …… 不仅民间议论纷纷,金、夏、大理、蒙古等国,都是松了口气,难怪宋突然那么猛,还真是太*祖皇帝来了啊!也幸亏他现在走了,不然各国还能存留多少土地,还不敢说呢! 他们不知,赵匡胤留下的规划中,便将他们都纳入了计划中。 宫中,皇帝的躯体晕厥过去好几个时辰后,终于醒来,赵伯琮等人第一时间赶到,却发现皇帝已经眼歪嘴斜,不太识人了。 “看来,是太*祖走了,赵构便出来了。” 赵伯琮本因年幼时的境遇而对赵构有些怨恨,可此时看到他这副样子,心中不满也消散了,只让人将赵构移到了一处幽静漂亮的偏殿中,又拨了一些强壮贴心的内侍去伺候。 这样做,不仅是恩怨勾销,也是皇帝做天下表率的做法。 只是太*祖离开,朝廷中依旧设灵堂,赵伯琮赵伯玖亲自跪在只放着一些衣冠饰物、笔墨纸砚等赵匡胤喜爱的常用的物品的棺木边。 二人回想起赵匡胤看他们的眼神,后知后觉那是老祖慈祥和蔼的目光。 不久后,岳飞、杨沂中等大将纷纷回到开封,都知道棺木中是衣冠等物,却都心甘情愿地行三叩九拜大礼。 “哥,你说太*祖会去哪儿了?”赵伯玖忍不住问。 赵伯琮想了想,说:“回他来的地方了。” 看了赵匡胤记录的天幕,赵伯琮才知道赵匡胤是从两百年前而来。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75 76 77 78 79 8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