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那指挥若定、条理分明的样子,倒是让李世民稍微改观了一些,因为他爬灰而有的坏印象,这曾孙子年轻时也算意气风发的儿郎。后来到底又怎么发生了安史之乱,导致李唐王朝由盛转衰了呢? 有了朱祁镇和赵构两个别家的孩子,在前面对比着,李世民到现在情绪还算稳定,甚至十分欣赏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果敢聪慧。政变虽有流血,可若皇权旁落,惹来外戚,卖官鬻爵更会让朝堂乌烟瘴气,那会流更多的血,朝堂乱了,奸臣贪官多了,还会累及普通百姓。
第102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3) 【在这场政变中,不仅韦后和安乐公主都被杀,韦家一家也全部死绝,连婴孩都没能逃过。另外,武则天曾经最为宠幸的女官上官婉儿,也是死在这场宫变中。要知道,上官婉儿在权势顶峰时期,行使的是宰相的权力,也就是武则天最贴身的第一秘书。别家的宰相,除了朝堂,也亲近不了皇帝,上官婉儿却可以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地跟着武则天。这样一个风光无限的人,最后却潦草地死在了这场宫变中。所以说,唐朝的皇室斗争,确实是步步惊心,朝登天子堂,暮眠乱葬岗,再常见不过了。】 【待韦后的堂兄、也就是当时的宰相韦温,武则天侄孙武延秀、韦后心腹宗楚客等韦氏一党,都伏诛以后,李隆基才去跟亲爹李旦说了政变的经过,李旦抱着儿子大哭了一场,估计也是第一次晓得,这个以前只会吃喝玩乐的儿子,还有这种捅破天的本事。而李隆基当天就被封为了平王,兼职了殿中监、掌万骑军营等职务。对于大唐的政治圈来说,可以说是天空一声巨响,李隆基闪亮登场。在他政变之前,当过的最大的官儿,好像是给皇帝管马匹的,还是闲在马厩里的那些马匹。】 【这场政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就是这个万骑军营,而万骑军营之所以这样配合,除了是韦氏一党不做人,搞得万骑军营中的人怨声载道外,也因为李隆基早就注意收买万骑军营的人心了,他之前斗鸡走狗、挥霍无度的做派,大多是给花钱收买万骑军营的人这件事做遮掩,因为纨绔子弟的账本,就是一本糊涂账,查不清的。】 只看政变的过程,还无法感觉到李隆基的厉害之处,但把前后因由说明白,各位浸淫在权力中的帝王们,立马就都感受到了。 “此人微末时布局,起事后一击即中,确实有能耐。”嬴政略微点了点头,这人和之前说的朱祁镇与赵构,是截然不同的人,怎么又变成了葬送国运之人了?连嬴政都有些好奇了起来。 刘彻也赞道:“一次荡平所有敌对势力,看似狠毒,却是做大事之人该有的心术与能力。” 毕竟汉朝的王室斗争,也不比唐王朝好到哪里去。 赵匡胤十分感叹道:“读书时,便觉得这玄宗也是一个人物,只可惜后人记得的,大多是他占有儿媳,后又匆匆勒死于马嵬坡一事。真真是晚节不保啊。” 辛苦了大半辈子,结果被后人记住的,是那样一个名声,放谁身上都觉得是个挺晦气的事儿吧? 赵德昭忍不住道:“世人大多不懂政治,不知皇家内里的难处,但对公公和儿媳爬灰一事,却清楚明白得很,便只能对着这些私事指点传颂了。” 赵德芳见兄弟开口了,沉吟了一会儿,道:“与白乐天的《长恨歌》,也有莫大的关系吧?” 《长恨歌》虽是一首长诗,但实在是朗朗上口,再加上此间妙句颇多,自然为人所传颂。白居易生前官至太子太傅、刑部尚书等皇帝近臣,他的诗作是有不少人辑录传抄的。 父子三人有些尴尬地看了看彼此,最后赵匡胤装模作样的轻咳了两声,道:“你二人得吸取这教训,莫像那李隆基一样,晚年做的荒唐事,把一世英名都毁了。” 赵德昭赵德芳二人忙行礼表示受教。 朱元璋也呵呵笑了笑,问朱棣:“以前看戏,我只爱看热闹戏,那玄宗与贵妃的事儿改的戏,在民间是不是挺多人喜欢?” 朱棣也略带一丝丝尴尬,点头道:“是的,父皇。” 朱元璋显得十分开心:“我自民间来,知道那些百姓,复杂的道理懒得懂,说了他们也不耐烦,倒是这种家私隐秘,十分有兴趣。” 朱棣忙道:“此乃人之常情,往好处想想,也能起到一点教化引导之用。” 而李世民,还没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劲,心中那和始皇一样的疑问,反倒是越来越深了。从这一系列动作来看,李隆基属实算得上聪明人,后面怎么就玩砸了呢? 【“唐隆政变”的目的是诛杀韦氏一党,韦后和韦家人都死了以后,政治目的便达成了。但是皇帝还是韦后扶上位的皇帝,也就是李重茂,此时唐中宗李显已经被韦后毒杀了。“唐隆”也正是李重茂在位时的年号。政变后,背靠韦氏的李重茂就成了无根之木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逼他禅位,于是皇位又回到了李旦手里,这是李旦第二次登上皇位了。距离上一次,李旦被武则天罢免皇位,已经过去了二十年,而二十年前时,李隆基还是一个五岁的幼童。再次看到父亲登基为帝,想必李隆基挺激动的,毕竟童年被夺走的东西,成年后都会拼命满足自己。】 【唐睿宗李旦继位后,与大臣们商议立太子一事,按照嫡长子继承的法度,应该是长子宋王李宪当太子,李宪也是个有自知之明的,拼命推辞,说李隆基才是对国家有功的,在危难时候挽救了李唐王朝,所以应该由他当太子。可见李隆基在“唐隆政变”一事中,确实吓到了不少人,他的兄弟们估计受的惊吓也不小,所以他哥才这样婉拒太子之位。毕竟他哥若真敢接了这位置,明儿说不定李隆基就又发动一场政变,把他位置给掀了,小命给割噶了。于是在“众望所归”下,李隆基顺利成为太子。】 李世民轻轻叹气,这嫡长子继承制,怕是和他的大唐犯冲。当初太子哥哥李建成是嫡长,结果被自己给杀了;后来自己立了李承乾为太子,希望能把嫡长子继承的规矩延续下来,结果李承乾不仅和弟弟争锋,还要造他老子的反,李世民只好又废了这个太子;李世民搜了一下李隆基的记忆,才知道李显和李旦也都不是嫡长子,而他李隆基更不是嫡长子了。 “这都什么事啊!”李世民有些头疼地哀叹道。 赵匡胤听到李宪谦让太子之位一事,想到了他自己和赵光义,还挺受触动的。李唐王室虽为了权力打得头破血流的,但像李宪这样的聪明谦让之人也不少呢,自己怎么有赵光义那等货色当弟弟。人比人,气死人。 【唐睿宗上位后,标志着唐的政治斗争,又开启了新的篇章。李隆基虽顺利当了太子,可是他根基不深;另一个政变功臣太平公主,不仅是政变的主策划,在朝中也根基深厚,所以她仗着功绩,经常干预唐睿宗手中的政事。作为武则天的小女儿,又被武则天宠爱和影响了大半辈子,太平公主自然也向往像母亲一样,执掌前朝大权的,只可惜女儿身限制了她的发挥。睿宗上位,太平公主很有把他当成自己傀儡的想法。】 【可政变时的队友,此时利益不再一致了,反而成了对手。李旦自己实力不太行,可李隆基是个精明能干之人,再加上他已被立为太子,干预政事比太平公主名正言顺多了,所以二人反而成为了朝堂上最为针锋相对的敌人。睿宗二十年没干皇帝这活儿了,确实是需要人开开小灶之类的,刚开始是太平公主显得更有经验,睿宗听她的更多。随着时间的推移,睿宗也逐渐偏向了自己的儿子。】 【这样一来,太平公主便能感受到权势逐渐离自己而去,于是她一直谋划着换太子。她又是鼓动李宪去争夺太子之位,又是要求朝臣们上书换太子,甚至直接拉着宰相宋璟让他赞同自己,只差直接跟睿宗说换太子了。只可惜李宪本就是主动让出太子之位的,无心争夺;朝臣们也都是会看风向的,皇帝和太子才是一家亲,太平公主虽是皇帝的亲妹妹,可妹妹哪里亲得过儿子?睿宗只要脑子没包,就不会让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朝堂,又因换太子的事起波澜。支持太子,可比支持太平公主收益大多了,毕竟太平公主又不能亲自坐皇位,所以朝臣们会听太平公主的才怪。】 【太平公主见打直球不行,就来了一招阴的,指使了手底下的术士给唐睿宗说,根据天象,李隆基可能会带兵入宫,暗示太子可能会造反。李旦却不按常理出牌,他有些受不了夹在妹妹和儿子中间受夹板气的事了,干脆顺水推舟,想直接将皇位禅让给了太子,自己当太上皇。】 这做法,让好几个帝王都忍不住露出了笑容,别人都是恨不得死死地扒着那个位置不放,巴不得能死在那个位置上,这个李旦却是个有意思的,把这皇位当烫手山芋一样,恨不得直接扔出去。 嬴政道:“这人倒是有些自知之明,与先前的朱祁镇、赵构之流,显得颇为不同。” 李旦当皇帝,明显是个捡漏的,才能上确实不足,但他不像朱祁镇那般自大无能,也不像赵构那般对皇位爱到了骨子里。果然,有了对比后,显得李旦可爱太多了。 刘彻赞同道:“合该如此!知晓自己不足,便不贪恋这权势地位,愿意退让,也是一种聪明智慧!” 这局势,可以看得出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两个聪明人在斗法嘛,被卷进去的不那么聪明的人,当然就吃苦咯。 李世民笑过之后,心里划过一丝丝酸楚,虽然他的皇位,也是他父亲李渊禅让的,可是谁都看得出李渊是迫于无奈呢!李旦这个孙子倒是一片慈父心,心甘情愿禅让皇位。
第103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4) 朱元璋刚想抱怨两句,这太平公主一介女流,怎么就那么有野心。可他想到天幕对女性受压制一事,百般不满,一时之间话卡在了嘴边。 看他表情,朱棣也猜到了朱元璋恐怕是对太平公主不满了。 朱棣想了想,道:“不管男女,对权力心生向往与占有,都是人之常情。儿臣觉得,这是基于人性的事。” 朱棣意思是,男女对权力的野心,没有什么不同。 朱元璋怔然了一会儿,回过神来,赞许地看着朱棣道:“你说的不错。归根结底,都是人,都渴望权力,哪有什么高低贵贱的区别?” 朱棣点头:“正是如此。” 朱棣知道朱元璋心中对女子有些偏见,以前是父子隔阂,他不敢多说,如今交了心,他倒是敢说出来了。说出来以后,自己心里也轻松了不少。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78 79 80 81 82 8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