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赵匡胤没想到,自己这个亲弟弟,于公他当皇帝,搞出高粱河战这种事不说,后面生的东西一代不如一代,都是软骨头;于私他对自己这个哥哥下手,还对两个侄儿下手,即便斧声烛影一事,书上说的是云山雾罩,无法确定是不是赵光义下了手,但赵匡胤认定自己的死,和亲弟弟脱不了干系。还有气人的金匮之盟,啊呸!赵光义想给自己做脸,结果功夫不到家,留下一堆破绽被后人猜测嘲笑。 赵匡胤已经打定主意了,这大宋江山,决不能落到赵光义手中。两个儿子还年轻,那他就慢慢来教,不信他们还不如赵伯琮和赵伯玖。 嬴政、刘彻和玄烨也都已就位,对于这个大唐,嬴政和刘彻也十分有兴趣。之前天幕多次提到唐朝,就说了他十分强盛,两位帝王都十分好奇,这个王朝的盛世有多厉害,又是如何兴盛起来的。 【说起盛世唐朝,想必不少人都会生出一股向往之情,唐王朝确实是我们华夏历史上的巅峰时期,哪怕过去了上千年了,中国在海外最有标志性的东西,还是唐人街,可见当时唐朝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而且唐朝,依旧是如今影视等文学艺术领域,非常喜欢的一个朝代,从太宗李世民,到武皇武则天,再到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都是影视剧中常用来创作的人物,他们在位的时期,也常成为创作的历史背景。】 【只是如此盛世,是如何由盛转衰的?唐朝一把连抽中了几个不错的皇帝,为何累世创下的盛唐基业,一下子就败了?而今日要讲的主角李隆基,他为何前半生兢兢业业当好皇帝,后半生又耽于享乐,一人直接上演明君到昏君的两级反转?今日想和大家探讨的,就是大唐这个历史最强王朝,由盛转衰的原因与过程。】 【而对于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以及在位时期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许多人所了解的,更多的是安禄山如何谄媚攀附杨贵妃与杨家,唐玄宗又是如何从儿子手中抢了儿媳妇,还封为贵妃一事,而他们爱恨纠葛的背后故事,反而不太了解了。】
第101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2) 李世民的茶杯刚端到嘴边,抿了一口,就被天幕这话给呛了一下,儿媳妇!?刚刚那个美人,竟然是自己的儿媳妇?!不对,自己又不是李隆基,杨贵妃不是自己儿媳妇,而是玄孙媳妇。 高力士见此,忙贴心的拿了帕子来给李世民擦拭。 高力士心里的疑问越来越大了,贵妃娘娘是皇帝儿媳妇的事儿,皇帝自己不是从一开始就知道的么?怎么听到天幕这样说,还很意外的样子? 李世民接过帕子,自己擦了擦,他还不太习惯这种自己没长手式的伺候。 占有儿媳妇这事儿,李世民不意外,大唐王朝民风开放,李世民也常听到王公贵族们乱七八糟瞎搞关系。更何况,当皇帝那么久,李世民也知道,许多人表面看上去正经得很,背地里干着不守人伦、不合规矩的事。 只是,作为一国之君,竟然公开扒灰,他们李家子孙堕落得那么厉害的吗?皇帝是什么?不仅是拥有天下之人,不仅是治国之人,更是天下表率啊!“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谚语民歌,这死孩子是没听说过么?! 这一开局,李世民就体会到了朱元璋想掐死朱祁镇、赵匡胤想掐死赵构的心情了。 天下美人多的是,善歌舞的也不难找,为何偏要强占自己的儿媳妇呢?李世民这个爱妻狂魔,非常不能理解李隆基,和正经老婆恋爱不好么? 【影视剧里常演,皇帝年轻时英明神武,建功立业,到了晚年便昏庸乱政,前后仿佛变了一个人,这都是有历史原型的,其中典型代表,就有汉武帝刘彻、康熙帝玄烨,当然唐玄宗李隆基也是其中一个。】 【唐朝经历了太宗李世民这位天选SSR极的皇帝后,继位的唐高宗李治,以及后来的武则天,都是挺有治国才能的皇帝,于是唐朝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武则天退位后,经历了复杂的宫廷斗争的动荡,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消灭韦后一派后,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上位后很快就赐死了太平公主。李家内部血腥恐怖的政治斗争,就是在李隆基手里终结的。】 【这种能终结唐朝那层出不穷内斗的人,心智手腕、政治能力就十分不简单。其实看李隆基的成长经历也可以理解,他父亲李旦两次登上皇位,又两次禅位,在那样的政治漩涡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没有点洞察人心的本事,早就化成了一堆白骨了。】 被点了名的刘彻,像被踩了尾巴的猫:“老年昏庸乱政?竟然这样说朕!?朕哪里昏庸了?哪里乱政了!” 要不是天幕离得远,刘彻怕是想要冲进去理论一番。 玄烨也像是被扎了一样,整张脸都沉了下去:“老年昏庸乱政?说的是现在的我?” 嬴政:若是长生不老了,就没有老年了吧? 赵匡胤和朱元璋都偷偷松了口气,除了那没有庙号的皇帝,另外两个都是史上鼎鼎大名啊。看来后人确实会细细研究每一个帝王的过往,犯了错的话会被骂得特别厉害呢。 李世民听到这里,又有搞不懂了,听天幕的意思,李隆基本来还是个聪明出众的孩子,后面才变成这种扒灰的货色?不对,为何李家皇室的内斗如此严重?还有,那武则天又是何人?为何不是一个李姓的人,能坐这李唐江山? 李世民只觉得一脑门的问题,急需天幕快些给自己解答。 高力士觉得越发难懂皇帝了,天上那妖言惑众的东西,竟然敢说皇帝晚年昏庸乱政,皇帝没发怒,甚至皱眉沉思的样子,和往日里颇为不同啊! 想到此处,高力士有些犹豫,要不要递消息给李林甫和杨国忠。要说皇帝昏庸乱政,那这两位可就是惑乱朝纲的奸臣了。如此大的消息,不告诉他们,回头二人也会让自己好看。 只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要如何跟他们说?说了两个人恐怕都不信吧? 【相对于唐朝最为出名的玄武门之变,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的“唐隆之变”显得寂寂无名。事实上,这次政变的凶险程度,比玄武门之变要大得多,而对唐朝的影响,也十分大。在“唐隆之变”之前,在位的唐中宗李显懦弱无能,而其皇后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又十分有野心,想要效仿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凭后位成皇帝。若这二人真有武则天的手腕和能力,也就算了,但这两人一来大肆靠韦家这个外戚,二来背地里违法之事没少做,卖官鬻爵啥都干,一看就不是干正事的。韦后真成武则天第二的话,大唐朝纲得乱成什么样,甚至直接改姓韦都不好说。】 【而李隆基这次发动政变,是没有告诉他亲爹相王李旦的,而且政变的主力并非李隆基,而是太平公主。当时李隆基只有二十五六岁,在这之前是个斗鸡走狗的纨绔子弟形象。太平公主则不同,她是武则天亲生女儿,武则天在世时又对她极为宠爱,所以她在朝中的势力,要比当时的李隆基大得多。而太平公主发动政变的原因也很简单,武则天把皇位归还李家,亦或者是传给武家,她都有滔天权柄和荣华富贵可享,可如果让韦后和韦氏当了权,她这个根正苗红的公主,反而会被排挤和边缘化了,所以韦后一派是她的敌人。】 【“唐隆之变”执行人是李隆基,而主要策划人是太平公主。二人以万骑军营为基础,先杀了韦氏安插在军营中的韦播和高嵩二人,然后分两路进军,在凌烟阁汇合;然后杀进宫,诛杀韦后及韦氏一党。有个极为有意思的事情是,李隆基本人就是在玄武门坐镇指挥的。玄武门大概是唐朝的政变福地?当然,这是开玩笑的,主要原因在于,玄武门是出入宫门的要塞,无论是接应援兵,还是万一失败逃跑,都是必经之路,所以守在咽喉是正常之举。“唐隆政变”的成功,表明了太平公主在政治上的手腕和实力,也让李隆基脱去了纨绔子弟的伪装,展露了自己的野心与能力。】 赵匡胤听完这政变的过程,咂了咂嘴巴,这可比他自己上位的时候要血腥多了。 赵德昭和赵德芳不敢吭声,他们知道“唐隆之变”,也知道父亲上位的方式,所以知道此时闭嘴不说话是最好的。 倒是朱元璋,想起了朱祁镇那儿戏般的“夺门之变”,有些哭笑不得,李唐王朝皇室内斗确实厉害,但也说明那是聪明人和聪明人过招,才显得凶险又血腥。朱祁镇那换身衣服,往皇位上一坐,就能成功的事儿,也说明大明皇室人才凋零。那时如果有个人稍微出彩一些,又年龄身份合适的人出来阻止,朱祁镇都干不成那事儿。 朱棣也想到了朱元璋讲的夺门之变,虽然事情还未发生,可想起朱元璋讲起这事儿时,那种戏谑又鄙夷的语气,朱棣还是觉得有些羞耻,毕竟朱祁镇可是他的曾孙!他也没想到,朱高炽和朱瞻基虽比不得自己和父皇,但也算不错,却生出了朱祁镇那么个东西来。 朱元璋注意到了朱棣的情绪,主动给他续了一些茶水,又拿了一块朱棣爱的点心递过去:“那种晦气东西你别放心上,反正立好规矩,再提高皇家子弟学习要求,就出不了那种傻东西。” 朱棣略感安慰,接过点心点了点头。 看着李家的内斗,刘彻也想起了自己的经历,想起了高祖时和高祖去世后,吕氏一族权倾朝野时的情势。刘彻没想到,后世还真有女人皇帝的事发生了,而且那个女人也和吕雉一样,是当皇后再当皇帝的。 想起那位曾祖母,刘彻内心复杂极了。再听到天幕不喜韦后和韦氏一族的缘故,是他们贪婪,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手腕,会搞乱朝堂和国家,又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女人当皇帝一事,后人不以为忤逆吗? 嬴政听到韦后和安乐公主想上位,又听说武则天是个皇后上位当皇帝的,惊异的同时,竟然生出了欣赏之情来。女性为何不能有野心呢?女性有野心反而好了,就不至于天天惦记男人,想给男人谋好处了。 此处嬴政想起了自己的母亲赵姬。 李世民一边听着天幕的话,李隆基的经历,也历历在目,像是影像一般在他脑海中回放了起来。 李隆基记忆中的“唐隆之变”,与天幕所说的大差不差。那些杀声震天、血流一地、头颅到处滚的情形,李世民完全承受得住,只是玄武门之变相对来说,确实是要温和多了。当时李世民控制了皇宫内外,需要杀的人也不多,所以没那么血腥。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77 78 79 80 81 8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