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问题来了,李振声擅长的,可是小麦种植啊。] 各朝代众人:??! “这不乱套了吗。这可是未来的中国什么小麦之父,这天赋不就浪费了吗?”那人已经听如入了神,早就把自己带入了那个家境贫寒,但努力向上的李振声,闻言顿时急了。 旁边的人倒是勉强淡定。 “你快听天幕的语气撒,这肯定是一件好事啊。” 这么长时间下来,他们对虞美人还是有了些了解的。 这要是坏事,天幕哪可能这个语气嘛。 “也…也是。”把自己带入进入的人想了想,也觉得有些道理。 但到底还是要疑惑,这杂草跟小麦,能有关系吗。 难道……是积攒经验?! 不然还能是啥。 …… [对此,年轻的李振声虽然心态有点小崩,但又很快调整好了心态,并且很快做出了成绩。 你敢相信,一个学习小麦种植的人,最终在整理杂草的工作上屡创新高。 不仅分辨出八百多株野草的种类,还对它们的习性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了解。 只能说,优秀的人,到哪里都优秀。 但李振声的理想终究不在牧草这一块,25岁的李振声放弃了中科院的高薪待遇,被调到了陕西杨凌。 转机也很快出现。 1956年,中国农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危机,小麦条锈病大肆蔓延,大大降低了粮食产量。 那时候,条锈病严重到什么程度。 当山东遭遇“条锈病”危机时,尽管当地的科研人员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国家也努力救援,但蔓延的规模已经达到了失控的程度。 当时良种研究的速度,根本赶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 但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很快,李振声就盯上了地上的杂草,觉得大有可为。]
第101章 小偃6号 各朝代百姓:??? 他们怎么就有点看不懂了呢。 不是在说小麦生病的问题吗。 这种病确实他们这些种小麦的也挺头疼,挺绝望的。 但是,但是…… 这跟杂草又有什么关系。 明朝。 鼓励自家陛下快去寻玉米的村长挠了挠头。 地中海的脑袋上尽是问号。 “天幕,这是认真的……” 他实在是无法想象,杂草还能跟小麦有联系的。 “大概…是吧。”村民也有点不确定了。 突然觉得,后世种的地,也许跟他们种的不太一样。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李振声又为何关注地上杂草呢。 原来,他是注意到小麦因为“条锈病”枯败,他身边的杂草却能依然葱绿。 他突然有了个十分大胆的想法,若是小麦和杂草杂交,小麦是不是也可以像杂草一样坚韧呢。] …… “靠。”刘彻闻言,整个人直接从躺椅上蹦起来了。 几乎难以置信自己听见了什么。 后世农学家也太疯狂了。 这种想法是能实现的吗。 不,这种想法是人能有的吗? 赵过却抬眸,目光灼灼盯着天幕。 心中十分认可李振声的大胆。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这种事情哪是什么不敢想的。 而观天幕态度,合理猜测,是成功了。 …… [先给大家报个喜讯,李振声的想法虽然大胆,但成功了。 小麦患“条锈病”的问题,从李振声院士研发成功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成为历史。 他又是如何成功的呢,我们细细道来。] 一听成功了,别管是哪个朝代,直接沸腾起来。 天幕能不能别磨蹭,赶紧讲了,快一点。 别逼我们跪下来求你。 虽然这杂草小麦想法过于疯狂,操作也过于高端。 但为了未来小麦不受“条锈病”所扰,他们也不是不可以一试。 …… [事情是这样的,在李振声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就很快凭着之前研究杂草的经验,选定了一种牧草,名叫长穗偃麦草。 计划通过基因转移的方式,将这个牧草中的抗病性转嫁给小麦。 大家直接看图,记住它长什么样就行。 基因转移的方式看起来简单,但其过程实际上却是困难重重的。 对此,李振声也作出简单易懂的解释:“比如马与驴的结合,因为是远缘的关系,因此它俩的后代骡子没有生育能力,而小麦与杂草的结合,最大的难度是如何让小麦的后代获得草抗病基因,然后再进行繁育。” 简单来说,那时候的李振声,他不仅想研究抗病性的小麦,更想要让它们抗病性强的基因稳定传承下去,而不是消耗的一次性良种。 但大家只是光想想,也知道牧草跟小麦…… 怎么可能嘛。 但李振声却抱有了极大的期待,为此,还找到了植物学专家闻洪汉、植物病理学家李振歧。 得到专业科学家的赞同后,李振声大受鼓舞。 于是,他带着组建的团队,一头扎进了研究杂交小麦的道路。] “然后呢,然后呢。”已经把自己带入进去的百姓们迫不及待想听下文。 救命,后世的育种,他们明明那么陌生。 但怎么这么有代入感呢。 牧草跟小麦诶,就算成功了,想来也不简单吧,过程一定是困难重重吧。 另一边,在各个朝代,山东各地都发生了不知名争执。 特别是姓李的,情绪尤为激烈。 想的大概都是,如何证明后世的“当代后稷”,应该放在自己的族谱上。 就,还挺离谱又合理的。 …… 趁着喝水的功夫,让系统悄悄拍了几张照片,虞美人放下杯子,当做什么也不知道,继续科普。 [这道路是意料之中的困难,但远比想象中的更加困难。 因为太多人不相信,牧草跟小麦,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就因为长穗偃麦草和小麦,都是禾本科小麦族的吗。 那他们还说,它们两个所属都不一样呢,研究这个,不就是在浪费时间吗。] 各朝代众人:总感觉天幕又在说他们听不懂的东西。 算了,还是直接放弃挣扎吧,完全听不懂。 …… [但对于李振声来说,比众人的嘲笑奚落更难过的,应该是这个研究若是再不出现成果的话,就会被取缔。 那个时候的李振声真的很辛苦,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了研究当中。 索性,皇天不负有心人,李振声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 1979年,“小偃6号”成功问世。 李振声团队在经过无数漫长的研究,以及无数次的失败之后,终于成功地将偃麦草的抗病和抗逆基因转移到小麦中。 “小偃6号”拥有的抗病性,让它能够优于同期所有小麦,不再惧怕“条锈病”的存在。] “耶!!!”随着李振声的脚步,百姓也像是走过了那艰辛的岁月,马上不能研究的窘迫,被人奚落的愤怒,看见了胜利的希望。 这期天幕听下来,他们也总算明白,为什么后世的亩产能那么高了。 他们太努力了。 最重要,做这样研究的人还不少。 又聪明,还有学识,那么厉害,居然不去当士人,而是帮助他们这些农民增产粮食,这也太伟大了吧。 …… [然而,这只是胜利的起点,从此,属于李院士的杂交小麦终于扬帆起航,驶向他该有的荣耀。 最难的坎已经过去,李振声却没有因此自满,他仍然走在研究小麦的前路。 面对突如其来的荣誉,李振声说:“我们今天能吃到发面馒头和面包,应该谢谢大自然,也应该谢谢为小麦提供优良基因的小草。” 可事实上,“小偃6号”研发成功后,在陕西首先进行实验。 结局是喜人的,它以超高的产量打败了其他竞争对手。 不久后,“小偃6号”被陕西农业部门列为主要种植品种,新的杂交小麦开始小范围推广。 这还不是终点,后续小偃4号、5号、81号等,小偃系列小麦新品种横空出世。 这意味着,小麦的抗病性大大增强,条锈病的问题也迎刃而解,粮食产量更是被大幅度提高。]
第102章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虞美人说着,也有些激动。 虽然对于这些,她之前就有一些了解。 但还是好激动,怎么办。 果然,追星还是要追这些科学家。 不仅能学到优秀的品质,还能顺带看一篇爽文剧本。 太快乐了! [终于,在1980年,抗病新品小偃系列开始推广,种植1.5亿亩,相较于之前的,整整增产了60亿公斤。 与此同时,小偃系列的其他良种也培育成功,累计70个,种植面积多达3亿,增产75亿公斤。 不仅抗病,还高产,他31年的努力研究,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他也因为这项研究名声鹊起,声名远扬。 那个时候,在农民间,更是流传着一句话,“要吃面,种小偃。” 因为“小偃系列”的研发,他成了无与伦比的焦点。 但李振声仍保持谦逊的态度,即使杂交小麦的研究已经走上正轨,有人劝他说,“不必要这么辛苦。” 但他说,“真正为我打分的,是农民。”] 秦朝。 嬴政都有些羡慕了。 后世怎么什么人才都有啊。 最有意思的是,政府好像也是全力支持。 他根本无法想象,一个31年才有进展的研究,自己真的会有那个耐心一直支持吗。 应该不会的。 但仔细想想,还是要看到底是研究什么的。 如果是对大秦有价值,有意义的…… 31年…… 若是嬴政知道后世的一句话,大概会说,这研究,比他大秦的命还长。 …… [李振声其实一直有个遗憾,那就是因为小偃系列的研究时间太过漫长,未能早日解决粮食产量不足的问题。 就,大佬的境界,是我等凡人不懂了。 所以,李振声打算,在接下来的时间中,研究一下各种颜色的小麦。 诶,是不是又懵了,讲真的,我第一次看见的时候,也懵了。 仔细一看,才知道,原来李振声的想法是,如果一个小麦的麦穗上有不同颜色的种子,科研人员就可以根据种子的颜色选出良种。 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如此便大大提高了小麦研究和种植的效率。 然后,不出所料的,他又成功了。 而且有研究“小偃系列”的经验后,研究得更快了。 不过短短几年,研究成功。 从此,依靠这项杂交技术,我国再次培养出50多个新品种,推广面积高达3亿亩。]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06 首页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6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