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息怒。”赵光义也作势上来劝了,“眼下重要的,还是打起精神听水镜里怎么说呀!” 他语气真诚,眉眼殷切,当真是一副关心兄长的贤王模样,心里却是暗暗啐了一口,不屑地想着: 皇兄的后代也不过如此,半壁江山都丢了,还不如把皇位传给他呢! 【铁板铜琶,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说苏轼当年问一个歌者,我的词比起柳永的如何呢? 那歌者回答说,柳永的词,要是十七八岁的女孩儿,拿着红牙板,婉声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你的词呢,就得是关西大汉,抱着铜琵琶、拿着铁绰板,高唱着“大江东去。” 柳永是婉约派代表,这则小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婉约词和豪放词的区别,铁板铜琶,一定程度上也成为豪放词的代指了。】 北宋。 苏轼听完故事大笑起来:“好,好,好!说得有趣,这歌者有急智!”不说别的,这故事倒是极好听的。 另一边,青楼。 歌女香香努了努嘴开口道:“这说得对,也不对。” “哦?怎么说?”柳永饶有兴趣。 “杨柳岸,晓风残月故须女郎歌唱,那‘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之句,可不见得呢!” 柳永笑了:“香香机敏。不仅是我,那水镜提到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此心安处是吾乡’等,又岂是关西大汉唱得的?歌者对言,可见才智,却不可尽信。” 这边讨论毕,楚棠继续。 【悲黍,就是前面说过的黍离之悲;美芹大家在历史书上看到过,是他上奏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是极好的策论文,也有很高的军事价值,辛弃疾实在是个文武双全的人。】 这话一出,嬴政刘彻李世民等皇帝眼睛都亮了:文武双全!还能写军事策论,这个词中之龙,有点东西啊! 南宋,皇宫。 宋孝宗赵昚对辛弃疾的这篇策论有印象,其论精深独到,甚可见才干,水镜说得没错,辛弃疾确是个人才。只是…… 赵昚有点犹豫,辛弃疾在策论中多流露出主战之意,但隆兴和议之后,他对外已不像当初那样一意锋芒,中外无事,他是有意让辛弃疾多在内政上下功夫的,不知辛弃疾能否转过这个弯来。 但,鸿雁南飞,看着下联,赵昚心里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李清照的《声声慢》,看看两位词人又有什么难言的心事结在词中呢? 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两首词,结合课下注释,思考以下两个问题:这两首词各流露出了词人何种情绪,两位词人表现情绪的方式是否相同?】 话音刚落,页面展开,顿时,两首风格迥异的词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第81章 永遇乐、声声慢2 好的作品大多是能先声夺人的,就像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又像苏轼的“大江东去。”一眼撅人心神,而这一次,这种情况发生在辛弃疾的词上。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三国。 孙权蹭地一下站起来:“孙仲谋!这词中人是我!” 不怪他激动,本以为说到周瑜顶破天了,没想到还有他的份,江东还是很得天眷的嘛! 底下的臣子亦是喜形于色,夸主公就是在夸他们!鲁肃朗笑着向前拱手: “主公神勇,雄踞东南,英名传于后世,这是我等之幸,也是东吴之幸。” 孙权笑得神清气爽:“本以为我江东声名不彰于后世,却不想前有那苏轼咏叹周郎,后又有辛弃疾为我揄扬,这豪放二家,颇具慧眼啊!二人的词又写得这般好,应多与诵读,育我江表文气。” 他说得含蓄,但鲁肃多精明的人啊,立马听出来,自家主公的意思是让重点读《永遇乐》和《念奴娇》两首,当即欠身道: “主公放心,臣已差人将水镜中提到的词如数抄录。豪放词章颇能提振心神,臣即刻命人谱曲,传唱歌筵市井。主公哪日若出访,说不定便能听得闾里传唱呢!” 孙权听罢哈哈大笑:“子敬办事,我放心!” 另一边。 刘备颇为忧心忡忡:“水镜或言曹贼,或称江表,莫非我等便毫无可怀之处吗?” 关羽劝慰道:“兄长勿忧,先前那杜甫不是颂过军师么?我等也并非无名。” “话虽如此,”刘备还是有些担忧,“曹氏颇能辞章,江东如今又多了个孙权,在数量上,我等也不占优势啊。” 说白了,还是有许多人将水镜的出现归咎于天,出现在水镜中的名字,便是天幸之人,舆论影响不可谓不大。 “主公不必如此,”诸葛亮仍是从容:“诗文一道,时势情境、个人好恶俱会投射其中,个中典实,是为当时情境而发,辛弃疾既为南宋词人,想是引江表诸人为同调吧!” 不愧是军师,眼光如此敏锐。张飞也反应过来了:“是啊!南宋和东吴,俱在江表呀!” 曹魏。 曹操对此不屑一顾:“英雄又怎么样,还不是‘无觅’,‘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谁的下场不是一样?” 一听这话,就是带着七分酸意和三分对“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怨气。 曹老板百思不得其解,这后世文人写诗,怎么净往人心窝子上捅呢? 一句词炸得三国众人极不平静,其他时空也是热闹得很。有夸辛词气势惊人的,有说这词写得太过悲切的,当然,也有说看不懂的—— “这首词的典实会不会……太多了?”有人挠了挠头,眼神迷惑。 这句话瞬间引起了一片赞同——“确实。我就看懂了一句孙权,这词在写什么?” “这么多典故,他该不会是在掉书袋吧?” “你才掉书袋!自己没文化还说别人,人家肯定是有深意的!”被这首词圈粉的人迅速反驳。 众人闻言顿时求知若渴:“什么深意?”“这……楚姑娘会讲的!” “切~” 你争我吵,热热闹闹地看完一首词,大家纷纷意犹未尽地去看下一首。 那是一首婉约词,千古第一才女的婉约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吟诵的声音低了下去,面面相觑间,有人倒抽一口凉气:“这起笔,颇有些不同凡响啊!” 哪有人这样写词啊! 宋朝的文人反应最快,不说苏轼诸人,以婉约闻名的晏、欧、柳诸家几乎瞬间就被吸引了过去。 文坛领袖欧阳修眼睛都亮了,语气隐隐带着兴奋:“叠字常见于《诗经》之中,延及辞章,摹形拟声,最见神妙。如陶靖节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又如杜工部之‘翻空白鸟时时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皆能情意自现。却从未有人直以叠字成句,一连十四叠,词意递进而音韵婉转,是何仙才也!” 他原谅李清照的口出狂言了,只这一句,便胜过多少文章客? 另一边,柳永晏殊秦观等人却是被后面的意象吸引了眼球:“淡酒、急风、旧时雁、损黄花,纯用白描而情意毕现,颇有飞泉漱玉之声,当真好词!” 柳永已经示意身边的歌女香香留词翻唱了。 唐朝。 武则天语带感慨:“婉儿啊,看来,朕也要认了。” 认下这“千古第一才女”之名。 上官婉儿垂眸不语。内行看门道,从前面的“词里三瘦”,到这首《声声慢》,她似乎能看到百年之后那位雅致才高的女子,用血泪写出或凄或婉的词句,而后在衣冠称雄的词坛,立一面闺阁旗帜,再无来者。 她笑了:“这位李姑娘,婉儿真想见见。” 不说李词在诸朝引起的赞叹,北宋,李家府邸。 李格非按在桌沿上的手倏忽收紧,神情凝重。李清照自水镜上收回目光,不经意扫过自家父亲的脸,面露忧色:“爹,您怎么了?” 李格非看向对面清丽可人的女儿,眼中忧虑更甚:“此词万千情绪,结在最末一个‘愁’字之中,又直言愁字又难负衷情,你……你这必是受苦了啊!” 李清照闻言亦是眼圈微红,她何尝看不出这词中沉痛,只是…… “杜工部不是说了么?文章憎命达,爹您看水镜提到的前贤后者,哪个是一生顺遂的?说不定这便是女儿才女盛名下该担的担子呢?” 她说得坦然又俏皮,不止是安慰父亲,更是安慰自己。 听罢的李格非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眸中忧色内敛。他想起女儿前些日子出游晚归写下的小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清新明丽,少女不知愁。然而不过几日便有这样一首凄婉悲怆的《声声慢》。这怎么会是清照写出来的词呢?! 他叹了一口气:“你该知晓,为父不求你有这些虚名。” 他想到杜甫,诗圣杜甫,从《望岳》的意气风发,到《登高》艰难苦恨,一个痛苦的灵魂在离乱的世事中百般挣扎。从《如梦令》到《声声慢》,他的女儿,也会是这样吗?李格非的心跳忽然如鸣鼓。 【很明显,这两首词表达的主体情绪是有相通之处的。《声声慢》中,情绪主要集中在一个“愁”字,《永遇乐》则有忧愁感愤的慷慨之音,而这两首词在情感表达上也各有特色,我们先看前一首,《永遇乐》。】 水镜下的辛弃疾和陈亮不由自主屏住呼吸,他们心里都清楚,接下来要讲的内容对他们,对时下的宋廷,都是莫大的机缘。 另一边。 赵匡胤眼睛一沉,他本以为要以时代为序,结果楚棠直接将辛弃疾的词提前了,是该感谢她这样善解人意么?赵匡胤有些苦笑地摇头。而李府的李格非却半是松了口气,半是忧心忡忡。晚讲一些,他便能晚知道一些女儿受过的苦吧! 开国的君王,后来的臣子,此时亦不过是一个忧思劬劳的长辈。 楚棠哪里知道,仅仅是一个讲解顺序,便会引得人心中顿生波澜,她不过是按照课本顺序推进罢了。 PPT切换,水镜继续。 【这首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了许多典故,对典故的理解也是我们把握全词的钥匙,下面请大家结合书上的注释,用简短的话分别概括一下这五个典故。】 这个题目倒是没什么难度,众人一下子就找出来了,除了……秦汉两朝。 未央宫。 刘彻目视司马相如:“一个孙仲谋,一个廉颇,还有哪三个典故?” 猪猪陛下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书读少了,他怎么就看不出五个来? 紧紧盯着水镜,他试图一字一句地找出被自己遗漏的信息点: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92 首页 上一页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