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古人听到伍爱华的话,看到弹幕上的内容,非常的不满:“生死是大事,怎么能用来玩笑呢?” “相比于徒刑和流刑,杖刑和笞刑折成板子,就只能打臀杖,也就是说,只能打屁股。”伍爱华调皮了一下,就正经起来:“打屁股这种事情,只要不引起发热高烧,最多只能把人打成一个半身不遂,总体而言风险是比脊杖要低很多的。” “在历史上,大家评价宋朝的折杖法,认为它其实体现了《宋刑统》的宽容,并且缓和了当时刑罚越演越烈的趋势。” “只能说如果监管得当的话,打板子应该比当时的徒刑、流刑要轻松得多。” “虽然如此,折杖法也有其缺陷,就是轻重之间非常悬殊,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宋朝在特别法中一并采用了刺配刑罚。” “刺配这种刑法其实发明于五代时期的后晋,刺指的是刺面,就是在脸上刺青,配指的是配役,就是还需要另外服劳役。” “宋朝时期犯人涉及的劳役,包括煮盐、酿酒,烧窑、开矿、冶铁。” 【家人们,谁懂啊?看个直播,突然发现自己的工作其实是劳役】 【别的开矿啥的就算了,我也知道古代煮盐很辛苦,但是酿酒怎么就是劳役了?】 【还有烧窑,现在想去景德镇体验一把烧窑高低要大几百,结果古代是犯个罪就能学习相关技术?】 【哈哈哈上面的朋友,现在监狱真的很教技术,之前有新闻,监狱还会教授非遗手工技术】 【重生之我在监狱学刺绣/剪纸/烧窑/泥塑/做绒花】 古人看到现代人的弹幕,不由失笑摇头:“这些事情之所以被定位罪犯的配役,就是因为他们其实是苦役,这种劳役很容易死人的啊!“ 伍爱华这个时候并没有注意到弹幕说了什么,而是继续看着自己的提纲说道:“除了劳役的种类有规定之外,配役的地点也有规定,北宋初期一般是发往西北,后面则是发配岭南和海南。” 【日啖荔枝三百只,不辞长作岭南人】 【别说,苏轼这确实是贬官的路,从岭南到海南都是发配犯人的地方,可想而知,在北宋期间,这里有多么的偏凉荒原,北宋朝堂上的人是多恨他啊】 又被cue到的苏轼整个人很淡定,毕竟作为北宋顶流,他被提到的次数实在是太多了,不淡定也习惯成淡定了。 【感觉苏轼就是那种去到离谱的旅游团,都能苦中作乐回来还给亲朋好友推荐的人】 说完刺配这个刑罚,伍爱华又开始说起了凌迟。 “北宋第一例凌迟其实是发生在宋仁宗时期,并且是宋仁宗下旨钦定的,首开先例。”伍爱华说道。 “凌迟,这个刑罚也是起源于五代,要不怎么说五代的法律非常的酷烈呢,不少酷刑都是被他们发明出来的。” 【居然是宋仁宗下令凌迟?简直颠覆我的认知】 【对啊,宋仁宗在我印象中是那种别人犯罪,他都要犹豫一下要不要给别人处罚的性格嘛?难道是电视剧误我?】 【就这一点而言,电视剧并没有误导,大部分时候宋仁宗确实是这一类的性格】 伍爱华这时候说道:“根据历史的记载,宋仁宗下令的这一次凌迟并没有受到朝堂的反对,我觉得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不仅不反对,还大力支持。” “因为它针对的案件是当时有邪/教杀人祭鬼,仁宗下令说对于首谋,凌迟处死!” 【说得好】 【干得漂亮】 【卧槽,这是什么牛鬼蛇神,凌迟我都嫌对他们太客气】 【杀人祭鬼?不会又是什么童男童女河神新娘那一套吧?恶心!愚昧!也不怕报应!他们就该不得好死!】 弹幕上飘过一大片夸赞之声。 突然看到许多人夸赞自己,受宠若惊的宋仁宗还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这一刻,以杀止杀突然具象化了】 【咱们仁宗也是懂道理的啊,必须夸夸!】 【要是我的话,高低得用满清十大酷刑,让他们体验个遍】 满清皇帝:不是,怎么提起酷刑,就是我们的满清十大酷刑啊?追根溯源,咱也是用你们汉人的老传统,没有发明创造啊! 众汉人:鞑子就是鞑子!酷烈!
第113章 “南宋时期第一次将凌迟这种死法与斩刑和绞刑一起列入死刑当中,把这项特别法设置成为了常法。”伍爱华不受影响地说道:“然后元明清都沿用了凌迟这一种死刑的方式。” “凌迟初死也成为了当时最严重的刑罚。” 【不一定吧,在明太祖时期可能剥皮萱草才是最严重的】 【老朱,那不是一般人】 不是一般人但还没有发明这种刑罚的老朱眼前一亮,忽然觉得这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最好是把剥皮萱草的成果挂在城墙头上,警示众人。 “北宋关于刑事法律的特别之处大致就是这一些,其他很多法律罪名都沿用了唐律的规定。” “说起宋朝和唐朝的刑事官员,大家都有非常熟悉的人员,也是我们的人气选手,唐朝的话就是狄仁杰,宋朝的话有两位,一位是包拯包青天,一位则是大宋提刑官宋慈。” 【元芳,你怎么看?】 【上狗头铡!】 伍爱华看到弹幕,会心一笑:“包拯本身只是一个御史,也没有听说过他在刑法上有特别深的造诣,大多数都是出自于后世的小说话本,大家熟悉的形象基本都是同人创造。” “狄仁杰的话,其实是武皇的心腹,他确实担任过法曹,但是主要的功绩都是集中在政务之上,作为一名宰相,说他天天探案,确实是显得大材小用了点。” “这三人当中,只有宋慈才是真正的法学和法医学大拿。” “他本人担任过四任法官,并且在总结了自己任期内的案件之后,形成了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本,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本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 “后人评价宋慈,说他是恤刑慎狱,直理刑正,这是非常高的评价。” 【法医学是什么学?】有古人好奇的问道。 【法医就是仵作呀】 【仵作?】有更早之前的古人,对于这个职业的后世命名一无所知。 【哎呀,就是检验尸体,通过尸体上的线索来确定对方是怎么死去的】 听到这话,最惊讶的是先秦时期的人。 先秦时代大家还相信帝王能够沟通神灵,特别尊重人死后尸体的完整,完全想象不到还会有人将验尸这种方法写作成书,并且受到了天幕的夸赞。 这简直是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宋慈担任了四任法官,分别是什么官呀?】也有古人好奇的问。 看到这条弹幕,伍爱华头疼地说道:“宋朝官职的名字实在是太复杂了,我都记不住,我们一起从头梳理一下吧。” 这么说着,伍爱华掏出了自己准备的宋朝官职树状图。 “宋朝朝廷分为了二府三司,二府包括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中书门下长官叫做中书门下平章事,通常由两个或者三个皇帝信任的大臣,也是宋朝的宰相。” “当时的副宰相叫做中书门下参知政事,这个名字的叫法就很复杂。”伍爱华一脸便秘地样子说道。 “枢密院为皇帝之下的最高军事机关,长官枢密使,位比宰相,狄青曾经在这里任职过。” “三司是指盐铁司、度支司和户部司加以整合,长官被称为三司使,也被称为计相,是当时北宋最高的财政税收长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财政部和税务总局一把手。” “这就是宋朝的三驾马车。”伍爱华带着点玩笑地说道,“是不是说完之后还是记不住?” “这个记不住的话,后面还有更难记的呢!宋朝地方分为路、州、县三级,路设立中央派出机构,长官为经略安抚使、转运使、提刑按察使、提举常平使,称之为四司,四司简称帅司、漕司、宪司、仓司,分别监管地方军事、财税、司法、盐铁专卖。” 【有一说一,已经晕了】 【宋朝这个官职的名称确实是有点复杂,咱就是说难道不能跳过这个环节吗?】 【这已经超过了我的记忆里极限】 【刚刚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词,提刑按察使是不是就是咱们的大宋提刑官宋慈当的那个啊?】 “不仅官职的名称复杂,当时大宋还采取了职官制度,而职官制度说的是官、职分设。” “当时宋朝也有六部尚书、六部侍郎等职位,但是这种职位只是用来确定官员的品阶,也就是说用来确定待遇的虚伪官职,这一些的官员是没有任何实际工作的。” “只有我刚刚说到的那些官职才有他们实际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 “除此之外,宋朝还有个制度叫做差遣制度,我们经常看到宋朝的电视剧中有所谓的权某某官职,或者知某某州府,这里的权和知都是差遣制度的名词,实际上是代表了皇帝把你任命去做这件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尚书还是侍郎,并不会影响皇帝对于你的任用。” “这种制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皇帝的权力,所以在宋朝一直沿用了下来,但是这也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官员冗余。” “范仲淹和王安石的改革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决冗官,因为有很多官员本身具有职级,但是不需要去干任何的活国家也要给他们发钱,造成了财政非常大的负担。” 【挂名不干活,还有钱拿,这是我梦想中的生活】 【难怪文人们都怀念宋朝,别的不说,在宋朝当官可真轻松啊】 【家人们,咱就是说在有什么办法可以只当官不干活还拿钱,真的很需要,万一穿越去宋朝呢?】 看到后世人这些弹幕,北宋的人都觉得颇有些哭笑不得。 不少大佬更是摇头说道:“想要不当官还不简单,难的是怎么做简在帝心的官呀?” 只能说,大佬的世界,咸鱼们都不懂。 已经实际上操作上,拿着俸禄不干活的咸鱼们都默默的闭嘴。 嘿嘿,快乐的生活就不要去招人眼了,不然万一又被范仲淹或者王安石这些人消减了待遇,可怎么是好? “当然,一直到宋朝灭亡,冗官这种事情都没有得到事实上的解决。” 宋朝的咸鱼们:放心了!这是个铁饭碗!快乐! 【前面那些人,你们真的想的太多,还去宋朝当官,咱就是说你有人家唐宋八大家的才华吗?还能指望自己在北宋和南宋考上进士?】 伍爱华正好看到这条弹幕:“说起宋朝官员的选任制度,科举是主要的选任方式,除此之外还有恩荫、捐纳的补充方式。”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36 首页 上一页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