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罪真的很高级,和我们现在规定的政府不作为完全是同一个核心思想!”伍爱华兴奋地说道:“商朝的时候就已经严禁官员摆烂摸鱼了!” “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汤说‘告诸侯群后:毋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也就是说,不好好干活为民谋划,是犯罪行为。”伍爱华说完又忍不住偏题了:“说起这个,我们必须要提醒大家,关注这个告后面的名称,是诸侯群后!” “为什么会有后?因为商王后在那个时代也有封地,要履行祭祀、治理、征战等职责!”伍爱华非常明确地说道:“大名鼎鼎的妇好就是以王后的身份被商王封于外地,担负守土、征战、治理的职责,所以当时商汤告的人当中就包括了王后。” 听到伍爱华的话,古人惊疑不定。 “怎么可能?哪有女人在外打仗的?”朱元璋不能理解。 马皇后听到朱元璋说这话,不由心里冷了冷。 朱元璋还没有察觉,看到马皇后还在说:“像是妹子一直在后方给我们做好后勤,才是贤妻良母的典范!” 武则天听闻,这是感兴趣地一挑眉:“哦?看来商代的王后,就已经开始干政了?” 伍爱华这时候还在说着:“根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妇好东征西战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小国,曾经率领过一万多人打仗,一万多人相当于当时商朝一半的军队!” “除了妇好之外,当时的商王武丁据说有六十多位妻妾,前后有三位王后,第一位王后妇妌也多次率军远征,还为武丁管理过农业生产和内政。” “可以想到这句话中,诸侯的诸代变众多,群后的群也代表众多,所以当时的侯和后,都是商朝实际的管理者。” 伍爱华这话说着,很多古人只觉得没办法接受,但是这又确实是史记的内容,难道是太史公记录错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商朝就已经有婚姻法和继承法了,”伍爱华并不知道古人的崩溃,犹自说道:“那时期商王不止有一名配偶,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是一夫一妻,妻子就是王后,此外,商场还是从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等多种继承制转变为嫡长子继承制的一段时期,《吕氏春秋》还记载了商朝后期有规定‘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后续周朝就有非常明确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了。” “对了,还有刚刚提到的不孝罪,商朝这个罪名比夏朝的佐证力度更强,《吕氏春秋》引《商书》也记载了‘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 说完这些,伍爱华琢磨道:“让我想想还有什么没说来着?” “对了!商朝刑罚的种类!”伍爱华一拍手,说道:“也是大家熟悉的五刑啦!墨、劓、刖、宫、大辟,算一算这五刑也用了上千年了。” “说到这里,其实商朝也说的差不多了,不得不说,跟着大纲讲,真的很限制我的发挥,我都想不到什么扩展的内容了!”伍爱华抱怨道。 听着伍爱华的抱怨,一直记录的众人忍不住嘴角抽搐:不是,你刚刚扩展了那么多,叫做你想不到什么扩展的内容? 是谁说着说着就说到了李唐的老祖宗?是谁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古殷商的神?是谁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西方和朝鲜的黄金?又是谁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商王后掌权征战? 你这都叫做没什么扩展的内容? 【我感觉,博主你扩展的已经很多了】 【是的,新闻都被你联想到了,还能怎么扩展?】 【我懂!读作不能好好扩展,写作不能随便偏题是吧?】 伍爱华看着没有任何一个弹幕和自己站在一边,不由气鼓鼓地说道:“接下来我们就说西周!” “我们都说夏四百、商六百、周八百,但其实周王朝实际统治的时间只有西周那两百多年,后续东周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一共持续了五百多年。”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开始‘变法’,所以各地的法律已经和西周时期的法律不大一样了,但是西周的立法对后代还是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说起周朝,首先必须要提到的是分封制。”伍爱华说着:“我们经常说封建社会,其实西方中世纪和我国周朝才是真正的封建社会,秦始皇一统之后采用的都是郡县制,早就和封建本身的含义背驰了。” “周朝的分封制将人分为了多个等级,第一等就是周天子,周天子之下是诸侯,诸侯之下是卿大夫,卿大夫之下是士,士之下是平民。” “和分封制紧密相连的其实是周朝的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后续一直影响了我们国家两千多年,直到建国后的农村,依然有父母财产大头给大儿子,并且由大儿子养老的风俗,这其实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演化而来。” “在这一时期,嫡长子继承制是非常严格的,嫡子就是妻子生下的儿子,嫡长子就是嫡子当中最大的儿子,”伍爱华额外又说道:“那时候可没有什么庶长子、嫡次子之类的排序,嫡子和庶子就不是一起排序的,只有没有嫡子嫡孙的情况下,庶子才有继承权。” “按照西周法律规定,一个宗族,分为大宗和小宗,其中大宗就是嫡长子、宗子,其余不论嫡庶都是小宗,大宗掌握了所有小宗的生杀大权,继承顺位为嫡长子、嫡长孙、其他最大的嫡子、其他最大的嫡孙、庶子、庶孙。” “其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朱标死后,朱元璋立了皇太孙,按照明朝这种严格嫡长子继承制的国家来说,皇太孙的继承权显然是高于他嫡出的叔叔们的,只是朱元璋的嫡长孙其实是朱雄英,按照西周的继承制度,朱标和朱雄英都过世了,继承者应该是朱雄英同父同母的弟弟朱允熥,而不是母亲由侧妃扶正的朱允炆。” 太子妃抱紧了自己还年幼的儿子。 “因为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只有妻子生下的儿子才是嫡子,哪怕扶正,也要扶正后生下的儿子才是嫡子,扶正之前生下的儿子是庶子,所以按照周礼来说,朱允熥的继承权是排在朱允炆之前的。” “《吕氏春秋·当务》中就有记载,说纣王的母亲在生他之前是妾室,生了他的两个哥哥,而后变为妻,生了纣王,本来帝乙和纣王的母亲想要立纣王的哥哥为太子,但是当时的太史据理力争,说‘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就是我说的商朝继承制度在后期转变为嫡长子继承制的佐证,所以最后是纣王帝辛当了商王。” “说起这个继承制度,其实也只有严格执行周礼的西周采用了,后面礼崩乐坏,嫡长子可不一定就是继承人了,吕氏春秋还评价说当时商朝立储‘有法若此,不若无法’,就是认为纣王的哥哥微子启更为贤德,应该立他哥哥的。” “说起来,纣王也是个小倒霉蛋,因为《封神演义》的热播,大家都觉得他色令智昏、残暴不仁,所以周朝才会取代商朝,诸侯响应周武王,推翻了商纣暴政,但是随着考古史料的发现,越来越多的史学家认为,纣王当时会被那么多诸侯讨伐,就是因为他触动了奴隶主的利益。” “在当时的诸侯看来,他居然提拔了蜚廉和恶来哎!两个平民,最后居然爬到了我们头上?这是什么?这不就相当于在晋朝让庶民指导王谢子弟?那王家和谢家能看着你司马家这样做?” 西晋司马诸王看着王家谢家:好哇,你们后面很牛嘛! 东晋司马诸王看着王家谢家:这两家子弟比我们皇室还微风!难不成真是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吗? “因为纣王改革了用人制度,从底层选取能用的人才,试图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加深中央集权,同时他还试图改革奴隶制,反对神权统治,动了太多人的蛋糕,最终没能称为一名成功的改革家。” 伍爱华摇头叹息:“纣王可能不是什么典型的明君,但要说他昏庸残暴,他在昏君和暴君里应该都排不上名号,只能说,自古以来,封建王朝那些改革者的风险是真的很大啊!” “细数一下,北宋虽然屡改屡败,但是改革者已经算是结局最好的一批人了,难怪我国古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巅峰都在北宋,赵家人也不是完全没有优点,这难道就是世间安得两全法,有得必有失?” 伍爱华这话一说,弹幕炸了。 【那我还是宁愿他们铁血一点,也别搞出靖康之耻这种事情来】 【仁弱虽然不会让改革的大臣太惨,但是也会让改革成不了】 【实在不行,军队发展不好,能不能专攻火药大炮枪械啊!你去堆科技代差啊!】 【别人发展农业、发展商业、发展航运、发展科技都能够扩展版图,怎么就你大宋都发展了还是谁都能来欺负一下?】 看着这些弹幕,李世民特别奇怪地对着自己的大臣们说道:“不知道为什么,每次一提到宋朝,弹幕好像就格外恨铁不成钢?” 房玄龄忍不住点头:“确实,有种又爱又恨的感觉。” 众人看向房玄龄:这点评可真是精辟了,房相想来是有过同感? 房玄龄感受众人的目光:怎么都怪怪的?
第35章 北宋人真的快要钻进天幕里抓着兔子问‘到底什么是靖康之耻’了。 提了那么多遍,都知道北宋变为南宋期间发生了很不好的事情,但是究竟发生了什么你好歹说说啊!大家也能针对性预防啊! 伍爱华倒是没有想过要具体说靖康之耻发生过什么,在她看来,这不都是常识吗? 就算不知道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那些具体的骚操作,还不知道岳飞的十二道金牌和天日昭昭吗? 因此,伍爱华提了一嘴让人血压飙升的宋朝之后,就紧跟着又回到了之前的主题。 嗯,在说西周嫡长子继承制之前,她还是不忘再CUE了一下朱元璋:“说起来明朝养猪场和朱元璋设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关系就特别大,因为嫡长子才需要当皇帝,所以所有的教育资源、帝王心术都堆到了嫡长子身上,为了防止后面皇子的野心,平时也不会注重对这些皇子的教育,然后他们小小年纪可能就会被送到封地,封地上又没有可以管束他们的人,于是很多都长歪了,可谓是劣迹斑斑。” “而且吧,像是朱祁钰那种没受过专门教育但是凭借朴素的价值观就能哪哪干地都比他哥那个棒槌好的可能也不在少数,毕竟明朝的皇帝是出了名的奇葩多!” 朱瞻基神色一动,祁钰干的哪哪都比哥哥好? “后面清朝就吸取了明朝的教训,立嫡立长立贤中就选择了立贤,而为了防止孩子后面长歪了废太子麻烦,不会直接立太子,除了康熙朝,清朝就没有立过太子,又为了防止皇帝暴毙来不及传位,采用了秘密立储制度,将传位圣旨放在乾清宫正殿牌匾的后面,没有皇帝允许的情况下没人能够去到那里拿圣旨,在皇帝不行的时候,多位宗亲和重臣共同拿出圣旨,确定下一位皇帝。”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36 首页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