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再一对比曹丕的诗句就很明显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③】 【这同是名句,你要说谁好谁不好,那真说不好,但这诗中表现出来的风格气质,那就是不同。】 【至少在文学造诣上,曹操是会偏向于脾性跟自己更接近一点的曹植的。用个不那么恰当的比喻,我一个学古典舞的,你不能让我去教hip-hop吧?】 【但是呢,文学并不能作为判定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这个咱们后面再详说。】 曹丕、曹植一行人都快疯了。 此女像是在戏耍他们一般,每每说到关键处便不说了,每每众人才刚一放松,她就惊天一声雷。 其他人看热闹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想法? 他们现在甚至没有心情再去想女子说的诸如“hip-hop”这样的新奇符号了,快告诉他们曹丕是如何打败曹植,曹丕又是如何称帝?曹操何去何从?天下又是如何情况吧! 然而女子连他们的话都听不到,如何能听到他们心中所想,只自顾说自己的。 【也就是这个原因,这些依附于曹氏集团的文人们当时创作了许多同题材的作品,表面上他们因为曹氏集团的庇护获得了创作机会,实际上却无意间地压抑了他们自己的天性。】 【家人们可能会说了,曹操那么爱才,那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何至于就压抑天性了呢?】 看着女子眉眼微弯的样子,曹操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自认为自己对那些文人已然仁至义尽,即便是曾痛骂自己的陈琳,现如今不也心甘情愿为自己卖命吗? 此女若不愿说他可不说,怎的还开始胡说了? 不过他也在反思,回想众人的创作,确实技艺如前,气性不足。 可谁让他们如此的? 大家的想法都大同小异,邺城众文人们也没觉得自己的天性有什么被压抑的。 虽同题材的作品多,可众人自是各有风格。 且平日里无论作何内容,丞相也未曾干预,此事如何也怪不到丞相头上。 就连曾经写了《为袁绍檄豫州》骂及曹操祖宗三代的陈琳也觉女子此言荒谬。 “此女莫不是以吾檄文与今作相较?”陈琳不解,问向一旁同观巨幕的阮瑀道,“再者吾二人如今檄文亦实事求是,难不成非要吾等痛骂丞相方才叫释放天性?” 阮瑀劝说:“随意看看,不必动怒,丞相也非不能明辨是非之人。” 然两人心中也并非觉得女子所言全无道理,但他们都不想承认。 若是认了,岂不是承认自己乃阿谀奉承之人? 【大家应该都知道建安七子有哪些人,七子之称出自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曹丕在文章中将孔融、阮瑀、王粲、陈琳、徐干、应玚、刘桢七人并称为“七子”,说他们“于学无所遗”意思是这七人在学问上没有什么遗漏的了。】 众人又被震住了。 不单单是因为这七人的名单。 魏文帝曹丕。 虽说先时已经说了曹丕之子曹叡为太子,许多人还是心存怀疑,后又听说曹丕得了曹魏天下,信的人又多了些。 可这时连称号都说出来了,那此事更不可能是空穴来风了。 曹操双手握拳撑在案几之上,那堆满了文书的案几咯咯作响。 子桓真的坐上了那个位置,可方才女子介绍自己时并未有此类称号。 那自己呢? 自己最后是何结局? 此女就不能多说点这些吗? 当真可恨! “咳……”曹丕听闻此事,也激动地险些说不出话来。 反倒是一旁的人连忙恭贺,“恭喜公子,贺喜公子,秦末有陈胜吴广鱼肚藏书,如今巨幕现,此乃天意也,百姓必定随巨幕而从之,恭贺公子!” 曹丕连忙制止众人,示意继续观巨幕。 乐极生悲,没走到那一步谁也不知后事如何,但他表面淡定,心中依旧欣喜。 然有人欢喜就有人忧。 听闻曹丕这称号,曹植心中百般滋味。 曹植自问自己不会输了这个哥哥去,父亲最后怎会选他不选自己? 甚至魏文帝,仅凭这一“文”字,自己就必胜于他,刚才幕中女子不也说了吗? 此乃为何! 一时间,大家都在为这魏文帝而惊奇,倒是没多少人去在意这建安七子到底是哪七人了。 但女子的想法却不为他们的意愿而作暂停。 【建安文学的兴盛期大约从公元208年到公元220年,也就是建安十三年到建安二十五年,但建安十三年发生了一些大事,比如咱们熟知的赤壁之战,再比如咱们熟知的孔融也是在这一年逝世。】 曹操脸色难看至极,所幸此时屋内只他一人,并未有人看到他这盛怒之前的模样。 赤壁之战乃他的耻辱一战。 若他在赤壁打破了孙刘联军,那此刻恐怕他已经统一天下。 再提孔融之事,叫他更是头疼。 果然,自己的有些事只是暂且不提啊! 这么快就提到了。 【孔融让梨的故事咱们从小就学过,除此之外孔融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的文学典故,比如“小时了了”,再比如有名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而这个成语就来自孔融被灭门之前。】 【根据《后汉书》记载,孔融被抓的时候,他的孩子因为年纪小没被牵连,知道自己父亲被捕,还无动于衷地下棋,别人就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回答“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然后曹操知道了就把这两个孩子也杀了。】 【那教会我们谦让第一课的孔融如何会被灭门呢?】 【这个事情说简单不简单,说复杂也不复杂。曹操的儿子曹丕娶了袁熙妻甄氏,孔融就写信去讽刺他,曹操北伐乌桓,孔融又嘲讽他,如此几回,孔融就彻底得罪了这位权臣。】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招合徒众”、“谤讪朝廷”④、父母无恩……孔融被数罪并处,最后才落得个株连全家的下场。】 【孔融之死尚有争议。但有一点毫无疑问,曹操乃心狠手辣之人。】
第16章 “此女非论吾乎?” 曹植听女子之言曹操心狠手辣有些听不下去了。 这后世之女当真有恃无恐,仗着他们拿这巨幕没办法,便说些煽风点火之言。 他问完方才想起自己正在沐浴,身边并无一人,遂加快动作以便出去与众人详谈。 此次巨幕过后,恐怕天下异变也。 父亲恐已盛怒矣。 然而曹操此前确实愤怒,可听到此话他却笑了。 心狠手辣。 天下谁人不知他曹操心狠手辣,难道此女还能说出什么更惊世骇俗之语不成。 成大事者,当不拘小节也。 他倒是要看看,此女要如何论说。 许多人对曹家取刘汉而代之或眼红或愤怒,除了结天下英豪而抗之他们仿佛别无他法。 此时,这些人都在看着曹操的笑话。 原以为这次巨幕的出现也是为了帮曹操而来,谁知事态的转变如此迅速,当真妙矣。 然而幕中女子仿佛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跑题,仍在侃侃而谈。 【曹操杀过的人不计其数,杨修、许攸、吕布、孔融……】 曹植院中,一行人齐刷刷地看向杨修。 杨修也十分震惊,自己矜矜业业,从未有何逾矩之处,最后竟会死于丞相之手,何故? 惊讶过后,忽而想起曹丕称帝之事,顿觉会与此事有关。 “此定为二公子之奸计也。”曹植好友丁仪与杨修的想法不谋而合。 众人一说之下,更觉 如今事态严峻,忙找人寻曹植前来商议对策。 而曹操听闻此言却是眯了眯眼,即便四下无人,亦未作何其他反应。 【但我们只要细究,就会发现曹操杀这些人都是出自政治原因,而并非《三国演义》中“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那么夸张。】 【不过曹操屠城这个污点会一直跟着他这个名字,这点是没人能够否认的。】 “‘休教天下人负我’此言未免太猖狂了!” 那些常年受着战争侵扰的百姓们也在看着这巨幕。 没有人不害怕这位凶狠的丞相。 屠城之事伤害最大的就是他们这些百姓,他们如何会否认? 曹操深深吸了一口气,他猜到女子会以此说事,果不其然。 难道那种情况下,要想立威,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他紧紧盯着巨幕。 这些天他们想了许多办法想控制这巨幕都无济于事。 难道他曹操就要被这巨幕摆布吗? 就在他开始想象巨幕带来的最坏结果时,女子话锋一转。 【总之我们该知道,咱们看历史并未看京剧,曹操并非脸谱化的人物,而是有功有过的一个鲜活的历史人物。】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就这样评价过《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过于厚道,有点假,而诸葛亮太聪明,像个妖怪。】 【这也说明罗贯中先生在塑造三国人物的时候是有夸张的,所以咱们评价历史时,最好还是参考正史。】 “此言何意?” 葭萌,刘备看向一旁的庞统,想了想远在荆州的诸葛亮。 这话听着怎么像是在贬低他二人似的? 本来提及他们也算好事,说明他们留名于后世。 可若是留下恶名不如不留。 这鲁迅先生何许人也? 怎如此说话? 在场众人都能明白,此话是在说那本《三国演义》中的他们,这《三国演义》当是书籍,可是叫人听起来就像是说刘备其实也没那么厚道,诸葛亮其实也不是很聪明一样。 若是叫有心之人加以利用,或再有些此番言论流出,他们的处境不会比曹操好到哪儿去。 这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名声毁于一旦亦非不可能。 还是别说他们了吧。 女子像是听到他们心声似的,当真没再多提。 【不过呢,有关三国事情的衍生作品实在太多,咱们难免会被影响,多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就好了。】 【咱们继续说邺下文人集团,那身处于曹氏集团下的这些文人才子们会不知道曹操暴虐多疑的性子吗?他们也知道,所以他们会更加地小心不去触曹操逆鳞,那文学创作自然也会跟着受限。】 【但是咱们也不可否认,对于这些人来说,能在乱世之中有这么一个创作环境已经很不错了。】 【也正因如此,他们带着一个时代的文学发展走向了高潮。】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17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