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了他砸在崔珣额头的那块鹅卵石,想起了从崔珣额角缓缓滑落的血色玉珠,少年的悔恨之泪,顿时滚滚而下。 - 生死道,一望无际的曼珠沙华丛中,李楹气若游丝地往前爬着,虽然她知道,她怎么都爬不出这片虚无,但是,她还在往前爬着。 只要她还没有魂飞魄散,她就不会放弃。 她的手肘已经磨破,衣裙更是脏污到看不出以前颜色,四周的红色曼珠沙华枝叶左右摇曳着,似乎在嘲笑她的白费力气,她昏一阵,醒一阵,醒的时候,她就在竭尽全力,要爬出这片虚无。 再一次陷入昏沉时,她感觉到有人一声不响的,将她从地上抱起。 她费力睁开眼:“鱼……扶危?” 她顿了顿,又道:“郑……筠?” 接下来,她便不知道该说什么了,郑筠想杀了她,即使没有成功,但筹谋杀害公主,也视同谋逆大罪,当诛九族,可她无法理直气壮的对鱼扶危说出这段话,在她眼中,那不是郑筠,那是鱼扶危,是屡次舍弃性命,救了她的鱼扶危啊。 况且,按照当时世家大族的势力来看,如果她没有死的话,也许只会郑筠一人伏诛,而不会牵涉他的父母和满门。 李楹抿了抿唇,愧疚地喃喃道:“鱼扶危,对不住……” 鱼扶危的脸上,却没了之前的愤怒与痛苦,反而十分平静,他说:“种因得果,倘若没有郑筠的害人之心,也不会有先帝利用他铲除世家的果,起一恶念,即堕诸恶道,十殿阎王让郑筠脱诸恶道,转世为人,已是存了度他的心思,可若己不度,纵十殿阎王,也不能度。” 所以郑筠成了和他家世、性格都截然相反的鱼扶危,鱼扶危又遇到了李楹,如同郑筠一样爱慕上了她,到最后,又面临和郑筠一样的选择。 是杀她,还是救她? 郑筠犹豫不决,他不想让李楹死,又割舍不下和王燃犀的多年感情,恶念持续到最后,想停止的时候,已经太迟了。 而鱼扶危,七天七夜的大醉后,他终于想明白了他是谁。 鱼扶危道:“郑筠已经死了,他死在了三十年前,而我,是鱼扶危。” 他抱起李楹,手中是带她走出生死道的佛顶舍利:“走吧,我带你去救崔珣。”
第152章 152 回长安的路上, 两人皆都沉默。 最后李楹问鱼扶危,为何之前要将她送到枉死城,如今, 又愿意将她送回长安,鱼扶危没有回答,只是道:“郑筠死后, 堕诸恶道, 囚于枉死城。” 李楹微怔,鱼扶危继续道:“他面对那些因他而死的人, 心中愧疚无以复加,日积月累,怨气愈来愈重,十殿阎王为了度他,让他转世成了截然相反的鱼扶危。” 前世的郑筠, 无尺寸之功, 只因出身, 便可食厚禄,居高位,这恰恰是今生的鱼扶危最痛恨的人,十殿阎王就是要让他离开世家贵胄的身份,成为这个国家的最底层,被如他前世那般的人不断鄙视、凌辱,让他理想难圆, 报国无门,让前世的白, 变成今生的黑,前世的黑, 变成今生的白。 鱼扶危喃喃道:“大梦一场,方知对非对,错非错,既无法争执出对错,倒不如以昨日死,换今日生。” 他道:“我之前,因为爱慕公主,忧心公主的安危,所以想将公主送到枉死城,阻止公主与崔珣共死,但如今,我想明白了,人之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个人的情爱、性命、仇怨,与重于泰山之物相比,轻于鸿毛。” 他凝视着李楹,眼神夹杂着几分苦涩,几分真心,还有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崔珣值得公主去救他,而公主,也值得崔珣的深爱,崔珣是大周的儿郎,公主更是大周的公主。” 车辕声声中,李楹咬唇,眼中盈满泪水,她都不敢问,但还是问了:“崔珣……他怎么样了?” 鱼扶危低头,叹了声:“不好,陷于牢狱,酷刑之下,十指尽断,而当今世上,能救他的,唯公主而已。” - 大理寺内,三司日夜会审,已成人间炼狱,但大理寺外,还在努力的,不止李楹一个人。 何十三和诸少年站在玄武门外,看着一人高的登闻鼓,一个少年咽了下口水,胆怯问何十三:“我们真的要这么做吗?” 何十三面无表情:“你想想你阿娘的诊病钱是如何来的?你想想你阿耶死的时候是谁买的棺材?” 那少年眼睛一热,低下头去。 何十三道:“我不管他当察事厅少卿的时候做过什么,横竖是些争权夺利的脏事,反正我也不懂,我只知道,没他,这几年,我们活不下去,更不可能有如今的好日子,他娘的畜生都知道知恩图报,人不知道吗?” 众少年心潮都澎湃起来:“好,我们干!” 何十三首先大步迈向登闻鼓,拿起鼓槌,砰砰敲了起来:“冤枉!冤枉!” 看守登闻鼓的金吾卫对视一眼,赶紧去汇报监门卫,直到玄武门外聚集的百姓越来越多,左监门卫才闻讯赶来,他斥道:“做什么?” 何十三大声道:“冤枉!我要申冤!” “告过县、州、大理寺了吗,没告的话算越级上诉!念尔无知小儿,快回去!” “什么越级上诉?除了敲登闻鼓,哪个县州敢接我的诉状?” “你到底要告什么?” “告你们,冤我阿兄!” “你阿兄是谁?” 何十三抬头挺胸,喊出他以前最鄙夷的名字:“是崔珣!你们冤他!” 左监门卫愣住,何十三大声说道:“他敲登闻鼓,你们凭什么查都不查就给他关到大理寺?名为三司会审,实际就是酷刑逼供!如果圣人没有勾结突厥,如果太后没有包庇亲子,那怎么会怕查?你们凭什么不查被告,反而去拷打原告?” 左监门卫吓得哆嗦,他指着何十三道:“反了!反了!” 金吾卫一拥而上,用刀鞘去抽打何十三,何十三被踢倒在地,仍然对围观的百姓嚷道:“登闻鼓不是申冤用的吗?难道涉及太后和圣人,就不能敲了吗?还是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就是骗我们的!” 百姓目瞪口呆,其余天威军少年也涌了上来,口中纷纷喊着冤枉,手中拿起鼓槌敲了起来,一个人被打倒在地,另一个人继续拿起鼓槌敲,登闻鼓前,洒满一地热血,少年人不顾生死,前赴后继,犹如他们的兄长六年前在落雁岭,明知必死无疑,却一个个,举起刀剑,纵马向突厥人的铁蹄发起冲锋。 - 蓬莱殿里,太后端坐在珠帘后,一言不发听着此起彼伏的鼓点声,左监门卫战战兢兢地和她汇报着:“都是些十二三岁的顽童,打不跑,吓不跑,臣已经将他们全部关押起来了,但还是有闻讯而来的顽童赶来敲响登闻鼓,臣以为,他们妄议君上,不如杀一批,以儆效尤。” 太后神情冷淡:“你是说,杀十二三岁的孩子?” “但他们犯上作乱,大逆不道……” “先关着吧。”太后疲惫道:“来一个关一个,总有来完的那天。” 左监门卫答了声“诺”,然后又道:“这些顽童擅敲登闻鼓,败坏太后与圣人名声,臣以为,应先派金吾卫守卫登闻鼓,不许百姓再敲,等此事告一段落,再做处置。” 太后不置可否,左监门卫领命下去,途中遇到了侯在殿外,身穿绯红官服的卢淮,等到太后宣召,卢淮跪下叩首行礼,然后起身,讽刺地说了句:“从古至今,还未有不许敲登闻鼓的王朝,大周,倒是开了个先例。” 太后抬眼望他,卢淮消瘦不少,他去长春观外的荒林挖出了王暄尸首,王暄尸首已经开始腐烂,但还是能看出这个文弱书生死前受的何等折磨,卢淮颤抖着手去抚摸着他的挚友,然后在王暄尸首前,哭到几度晕厥。 待将王暄尸首送回王家,王暄的妻子和一双儿女也哭到肝肠寸断,卢淮不断允诺会照顾他们今后生活,却还是抵不住他们的丧夫之痛和丧父之痛,倒是王暄的老母神色平静,她对卢淮道:“我儿因义而死,流芳百世,快哉平生,何故悲伤?” 卢淮神色震撼,他斟酌了下言辞,问王暄的母亲,这个出身琅玡王氏的婢女:“义与忠,何择之?” 王暄母亲说:“义是大义,忠是愚忠。” 何择之,不言而喻。 - 太后这段时日,好像失去了所有心气,本乌发如瀑的鬓边也添了几丝白发,眼眸中更少了昔日的锐利神采,连对卢淮的讽刺之语她也只是沉默以对,她道:“卢卿,之前让你回府待罪,三司会审,也不许你参加,是有些冷待了你,但你私纵崔珣,吾总要给圣人,给群臣一个交代,待此事之后,你再回大理寺吧。” 卢淮摇头:“臣不回大理寺了。” 太后有些愕然,卢淮道:“臣的叔父,是臣亲手抓的,他在府中服毒自尽,自尽前,他要臣答应他,要忠君,事主,不能让小人害了圣人。” 卢淮缓缓道:“忠君事主这四个字,一直是叔父的为官准则,也是臣的为官准则,但是这段时日,臣一直在想,为人臣者,是应该忠君,是应该事主,可若君是错的呢?主是错的呢?那是否还应该忠君、事主?臣虽是大周的臣子,但也是一个人,那身为一个人,到底是应该忠于君,还是忠于理?” 他眼神坚定,想必已经有了答案了,珠帘后的太后只是沉默,卢淮侧耳听着殿外又响起的登闻鼓声,说道:“叔父抚养臣长大,他的话,臣曾言听计从,但这次,臣恐要忤逆了,臣作为一个人,要去追寻自己的理,或许这个过程,会让臣失去性命,但臣,在所不惜。” 他的话,让太后脸上划过一丝茫然,忠臣、百姓,她在为了她的爱子之心,与这些人为敌,她可还记得,曾几何时,当她连一双鞋都没得穿的时候,当她仰头望着巍峨庄严的大明宫的时候,她心中,曾闪现的那个大胆念头: 我的梦想,真的只是做全天下最有权势之人的妾室吗? 我不能,让大周的百姓,都有鞋穿吗? 就算我是一个女人,难道就不能有这个想法吗? 男人可以做到的,我也可以做到。 太后神情恍惚,卢淮又道:“臣不会为官,也不会再回大理寺,大理寺的刑具,不应该用来拷打一个赤子之心的人。” 他目光,透过摇曳的珠帘,希望太后的口中,为狱中十指尽断之人,争得一句宽慈,但他等了很久,却什么话都没等到,他心中终于彻底失望,于是跪下,重重叩了一首,然后从袖中拿出一个破损的牡丹五色锦荷囊:“臣要走了,前路漫漫,臣面前的,是一条必死之路,但临死之前,想将此物呈给太后。”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56 首页 上一页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