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奶奶也很认可张老师一家,母子俩商量下来,决定认个干亲。 就这样,小美多了一个干爸。 这几年两家走动还是挺频繁的,张老师现在是高中语文老师,儿子女儿都在读书。 今年朱宝庆没来,大双怀孕了,孕吐得厉害,留在苏城没下来。 王艳琴肯定要来的,王奶奶跟她说了,她和王家还是老样子,就是干妈大哥大嫂,以后有孩子了,孩子按陈家那边的叫就可以了。 王艳琴现在是不好意思改口,她和陈爱国讲好了,等结婚后,还是要改口的。 因为王家就在家里开了店,而且收东西的店过年期间继续营业的,村民这几天刚好有空,地里的萝卜、白菜、苏州青等蔬菜;水里的鱼虾等等,都往王家运过来,店里忙忙碌碌,几个店员也是忙而不乱地称重、付钱、归类。 所以,王家的客人,感觉一天一晃而过,觉得很有趣。 晚上,等大家吃的都差不多的时候,王奶奶笑着对大家说:“家里机缘巧合,有货源,还有卖货渠道。” 大家都以为王奶奶讲的渠道是沪市原来帮佣的那家,都点头。 张南生夫妇也是在沪市工作过的,只是和王奶奶不在一家,张南生是学校门卫,她妻子是厂里女工。 他俩心里有点疑惑,因为没听王奶奶亲口说是小姐找上来了,但两家现在在两个村,距离还蛮远,不知道王奶奶是不是真的联系上小姐了。 而且,现在全阳澄湖镇都在传王家是得了以前东家的提携,才有这番造化的。 不由得他们不相信啊。 再说,任谁能想到,是小美穿越到现代去,还请人开了公司、工厂,专门进货、生产货的呢? 王奶奶看大家点头,继续道:“我家开的小杂货店,桂香和小双负责,赚的不多,但肯定比种地拿工分合算。 现在朱宝庆,你们都认识的,插队在我们村的知青,培根的好朋友,也到我家来拿了货在苏城卖,开了两家店。前阵子,木渎来了个人,以前在小京班的,唱样板戏的,也是听到消息后,赶过来,进了一批货回家卖。 这开店,只要手续齐全了,国家是鼓励的。 村里开店,就在自己家里,开个窗口就可以了,卖卖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的,搭进去一点时间,但收入真的不错。 货就到这里来进,我们都是亲戚,肯定给大家批发价。 你们看看要不要开一个试试?” 大家一听,马上热烈地讨论起来。 问题不要太多,王家就像开了记者招待会,一一回答大家的问题。 这开店事关家里大事,大家问的多,但谁都不敢轻易表态。 王家也不急,这是给大家创收的机会,发财谈不上,赚点小钱肯定不成问题的。 王奶奶请大家回家商量,要开的话,来打个招呼,需要啥帮忙的一句话。 陈东阳夫妇在回家路上就商量了。 他家条件好,王素英已经又回到核雕厂上班,这回是做师傅了,很有成就感。每月的工资不多,但在农村也算是高收入了。 陈东阳在公社上班,仕途不是很顺,他前几年就是公社团委书记,本来以为过几年会进入革委会领导班子。但自家伯伯退休了,他年纪大了,从团委书记调到了公社中层岗位,平调,没有升。 所以他在仕途不顺的情况下,将更多心力放在了收古董、和艺术家们打交道上,这几年收了不少好东西,喜欢的自己收着。一般的,给王家,王家也是按以前说好的,该给的钱总是给足。 所以陈东阳这几年是闷声发大财,家里真不缺钱。 大儿子陈爱国还在读书,不过不是读大学本科,而是考取了沪市的研究生。 小儿子也在读大学。 所以夫妻俩商量下来,决定不要开店了,家里四人都忙,父母年纪大,也不能太辛苦,而且,家里确实不差钱。 “要不,让你妹妹家开?”王素英说道。 陈东阳妹妹嫁在舟山村里,婆家和陈家很近。妹妹家条件没有陈家好,现在有这个机会,让妹妹家开店,改善下生活也不错。 陈家三个男人听了都觉得挺好,回村后,叫陈爱国去把姑姑姑父叫来,两家商量起来。 开店最要紧的就是货源,现在有货源,家里围墙开个窗就可以开店了,谁会拒绝呢。 第二天,陈东阳夫妇一早就到王家,决定和妈妈(丈母娘)弟弟(小舅子)讲这事。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176章 王惠英胡闹 结果发现妹子王惠英和妹夫陈水元也在。 陈水元在公社兽医站工作,搞行政的,副站长。王惠英在渔业大队,务农。 陈东阳夫妇看见王惠英在哭,王培根夫妇无奈地看着她,王奶奶是眼冒怒火,瞪着女儿,陈水元则脸色尴尬。 “怎么了?”陈东阳笑着打破尴尬。 王惠英边哭边说道:“大姐大姐夫你们来评评理,妈妈和弟弟一家是不是特别不公平,我是不是王家的女儿? 去年家里开店,叫了表舅母来看店,这不去说她了,这么远的路,天天早去晚回的,太辛苦,我也不稀罕。 昨天妈妈说了让开小店,我和水元商量了,今天一早过来就想跟妈妈弟弟几个说我在渔业大队开店。 结果刚才妈妈怎么说?说让表舅家在渔业大队开店,我接替表舅妈来这里看店。 有这么对自家女儿的吗?呜呜呜,我知道我是妈妈带来的,可是从小在王家长大,你们不帮我却去帮表舅。呜呜呜……” 王奶奶气得脸都是黑的:“你那臭脾气,开店不消半年,整个村子都让你得罪完,整天吵架,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做生意是讲和气生财的,你做得到吗? 我这样安排,也是为你着想。你还不领情。” “呜呜呜,你怎么就断定我开了店不会和和气气?人家来买东西的,又不是来问我要东西的,我吃饱了撑的,一直跟人家吵架?”王惠英不服气地道:“对大姐二姐好像亲生女儿,我这个你亲生的,就好像不是你肚子里出来的。” 王奶奶气得人都哆嗦了,抖着嘴,一时话也说不出来。 顾花娥赶忙扶着婆婆,王培根怒道:“三姐你说话过过脑子,什么话都往外吐,你要气坏妈妈不成?” 陈水元叹了口气,无奈地对妻子说道:“这事大家不是在商量吗,你急得哭天抢地的,被人听到多不好。” 这婆娘对自己也是这样的,动不动就是哭、骂,每次都是为了面子,息事宁人,长期下来,倒变成她的武器了。 陈水元又抱歉地看着丈母娘:“妈妈,惠英一个人在村里,我也不大放心。这样行不行,我家在镇上租个店面,让她在镇上开店吧,晚上让她住在兽医站。至于来这里看店的,表舅家四个女儿,让他家老大来接替表舅妈,表舅妈可以回家在村里开店,她年纪确实大了,天天来去也辛苦。” “凭啥要让他们家在村里开店啊?我自己娘家的货,总归是我在村里开店的哇。”王惠英呛声道。 陈水元加重语气道:“凭他是你表舅,凭他把你介绍给我,这两点够吗?你要再拎不清,就给我回家种地去。” 小美无语地看着三姑妈,怎么是这样的性格,简直好坏不分啊。 奶奶叫她来家里守店,就是担心她老是跟人干架,才想把她安排在身边的,一来可以看着她不犯错,二来总归可以补贴点家用。 老母亲的良苦用心被她当成了狗屎。 小美想想就气,但看她那张和自己爸爸王培根轮廓相似的脸,心里不免又软了,当下说道:“三姑妈,镇里开店是最好的,你想啊,全镇最会买东西的是哪些人?就是镇里那些人啊。你在镇里开店,肯定是赚的最多的。” 说完对众人道:“要不让表舅爷爷家去镇里开店,让三姑妈还在村里开店。只是这样三姑妈比较辛苦,表哥表姐都在外面读书,三姑父又在兽医站上班,她一个人在家,又要进货又要卖货,一个不小心,东西被人顺走都不知道……”巴拉巴拉一大通。 王惠英翻了个白眼,嚷道:“谁说我不去镇里开店的?小姑娘年纪小小,心肠怎么这么坏呢?” 王奶奶忍不住重重地拍了她一记:“你个十三点,什么话都说得出口,好坏分不清的傻瓜……”当初就应该把她掐死的,省的现在来讨债。 不过大家都知道她这样子,也不跟她置气,用王奶奶一直说的话就是:这个人,大家看开点。 陈东阳夫妇将昨天商量的事情跟王家说了,王家当然同意。 这说的好听是照顾亲戚,其实,说穿了,也是人家在帮王家出货不是。 大女儿、三女儿家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二女儿家,田水官和王培英夫妻俩都在王家守店,他们家大女儿春花和大阿姨王素英一起在核雕厂,还有三个女儿都在读书。也算是安排好了。 下午,顾花娥的两个姐姐都来王家,他们决定了,在自己村里开店。 王奶奶娘家侄子侄媳也来,说是要在村里开店。 这样就有六家决定开店了。 晚上,王家刚吃好饭,张老师夫妇过来了。 王奶奶嗔怪道:“怎么不过来吃晚饭?怕婶子家没饭吃?” 张老师妻子金梅笑道:“今天是在娘家吃的年酒,就是他没喝酒,我们心里有事,一定要来请婶子和弟弟妹妹帮我们出出主意。” 她是个爽快人,也不等张老师说了,自己劈里啪啦说了一大通:“昨天婶子你那番话,听得我激动地一晚没睡。 我是肯定想开店的,老张也同意。 就是开在哪里我们有分歧。我的想法是开在家里,地里的活还能照顾。 他的意思要么不整,要整就整个大的,叫我去镇上开。 说是我们那封亭镇,是大镇,居民多,叫什么购买力强。 还说他就在镇里高中教书,有啥事还能照应。 被他这么一说,我心里就犯难了,大镇大店赚的肯定多,但租房子、装修、进货都是钱啊? 这前期投入太多了,万一不成,那家底就没了。 哎哟,本来想想在村里开店挺开心的,现在给他这样一说,搞得我象是猴子捡到一粒姜——闻闻香,啃啃辣,不知怎么办才好了。” 小美见她讲的差不多了,马上说:“干妈,开镇里。村里可以让干舅舅(金梅娘家哥哥)家开。” 王奶奶也笑道:“开店的钱,不够的话,我们可以借给你们的,包括头半年的货,我们可以佘给你们,等半年后再结账好了,就是这批发的价格,我女儿家、小美两个阿姨家都是统一的价格,这个不能变的。” 借钱给人开店、佘货,这仅仅对张家这样搞,一是人家确实困难,二也是对人家人品的认可。 张老师夫妇象被打了强心针,一下子就激动起来,当下回去找店面去了。 就这样,新年不久,王家又开了八家店。 此后,陆陆续续,王家一些关系较远的亲戚,或者人托人找上门的,或者通过其它途径比如通过苏城四家店得知消息的,陆续找到王家,来批发货物,自己开店。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177章 金梅开店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43 首页 上一页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