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花娥也笑了:“队里知道她这鸟样,都不跟她计较,否则,被她骂的三天不带停的。” 说完,婆媳俩似乎想起了几个月前顾花娥也是这样逮着人就吵,和根娥没啥两样,不禁互看了一眼,笑了出来。 王培根却叹气道:“那是什么地方,大城市的大医院,人家工厂幸亏是集体的,才肯出面联系医院,请了最好的医生给伟根看病。一开始还派了人来想帮着陪夜的,给她这样骂,人家就走了。我看她这次赚不了便宜。” 王奶奶闻言也叹了口气:“可惜了伟根,做农活一把好手啊,为人也不错,两个孩子还小,以后这日子难过了。” 几人叹息了一阵子,王培根跟着老妈进了西屋。 三人商量了一阵,王奶奶的意思就是给伟根家弄点补贴:“到时候看厂里怎么做,如果每月给点生活费,够伟根过日子,两个孩子也能不受影响上学,那就逢年过节给点菜什么的,这小美就可以办了。你和金花现在也算是不打不成交了,成好朋友了对吧?” 见孙女点头,王奶奶继续说道:“如果厂里选择一次性了断,那这事就比较麻烦了。” 听孙女的意思,以后的钱是不值钱啊,现在了断,以后那点钱够干什么呢? “所以,等你放寒假的时候,再去一次沪市,跟伟根远亲提醒一下,就说不要一次性了断,每个月补助多少,以后物价上涨或下调了,就相应地增加或减少。这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厂里不肯,那就我们给点钱,用什么名义给,这个到时候再说。” 这点小美完全赞同,不说现在跟金花的情谊,也不看金花爸爸伟根的为人,单看两家都是田泾村人,又是隔壁邻居,该相帮的就得相帮,不然,老天爷让她这么自如地穿越,她不做好事,心里也过意不去不是。 可惜地是,尽管事后王培根特特地又请假赶去了沪市,提醒了远亲这事最好每月给补贴,可是厂里被金花妈妈根娥恶劣的态度给整怕了,坚决要求一次性了断。 伟根听了王培根和亲戚的建议,要求每月补贴,厂里反对,最后说,事故全责是伟根,如果打官司的话,伟根可能一分钱补贴拿不到不算,可能连住院费、安装假肢费等等都拿不到。 这些话吓住了金花爸爸伟根,最后只能选择一次性了断。 到元旦过后,1977年的一月份,金花爸爸伟根从沪市回家。 全村的人几乎都来了,有的人是来看热闹的,毕竟出车祸这种事,在1977年还是第一次听说、看到,也好奇这假腿是怎样的。 当然,更多的人是满含同情心来看看伟根的。 金花爸爸伟根脸比以前白了很多,人没瘦,但看上去就是没有以前健康的样子。 他可能还没有熟悉用义肢走路,也可能是破罐子破摔,就把假腿取出来放在桌子上,自己一条腿空荡荡地坐在旁边。 很多人去摸那条假腿,然后发表各种观后感,什么颜色和真的一样啊,什么硬邦邦的,穿身上会不会痛啊,什么会不会磨损的啊…… 总之,各种说法都有。 伟根面无表情地看着村上这些人,心情可想而知。 后来是小队长过来,书记云根也过来了,把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村民给赶走了。 这两人是来说伟根的工作的,两个选择,一是在小队里看牛棚,二是和海军爸爸去做伴。 伟根最后选择了去美人腿海军爸爸那里,实在牛棚打扫也累人,他现在没那个力气,第二,牛棚本来就有人负责,他去了不是抢人家饭碗? 海军爸爸那边不一样,两个人有个伴不说,活还轻松,就是要一年四季住在那边。 其实这阵子,金花奶奶一直住在这里,陪两个孩子,“以后就让老娘住我家吧。”伟根跟哥哥说。 这种情况下,他哥哥当然答应。 这阵子金花妈妈根娥比较消停,因为厂里一次性了断,给了伟根三百元钱,她觉得这辈子有这么多钱肯定吃穿不愁了,就也同意了婆婆住一起,一点不懂这是婆婆在陪她们娘三个。 伟根将家里的事安排好后,不久就去美人腿了,早一天去早一天挣工分,尽管他现在每天只有五个工分,这还是村里照顾的,但至少有工分不是。 到了美人腿,金花爸爸伟根才知道,海军爸爸一直和王家合作赚钱,现在加了一个人,大家一起发财。 金花爸爸因祸得福,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146章 王培根的副业——还是老师 阳澄湖公社中学的高一语文老师王培根王老师,最近很忙,但很充实。 尽管现在还没有高考,但学校邵校长非常重视教育,所以抓得还是比较紧的。 语文课是有早自习的。 王培根一早就要出门,还把儿子小华、丈母娘家侄子宗明带上,到小学门口,看两个小子进校门后,自己匆匆到中学。 先去食堂蒸饭,原来米是老娘事先洗好的,但到学校时,已经泡时间长了,加多少水把握不准,中午蒸出来的米饭往往很烂,不好吃。 所以现在都是王培根自己洗米加水。 等这些弄好,就匆匆进教室。 两个班级,一般是同时语文早读,隔天政治、俄语早读,但王培根实在负责,或者叫他新做老师不敢轻易放松,两个班级轮流上早读,这样他就天天要早去学校。 语文老师最苦的是批两个班的作文,一篇一篇看不算,还要提出修改建议。这活,就是资深的编辑来做,也没有教师手脚快啊。 所以白天就是备课、上课、批作业,间或还要去隔壁乡镇学校请教老前辈,自己学校的高二语文老师的课也要去听——直把他忙的像个陀螺。 但这还远远不是他忙的全部。 现在他还有了“副业”。 这副业一,就是家里两头神兽的学习。 女儿聪明,但乡村小学教的实在有限,就是语文、数学,其它一概没有。 这两门课女儿往往是考一百分,但也就是照着书本的内容而已,超纲部分,女儿就不知道了。 这知识面实在是太窄了。 所以小美学习起来很轻松,而在王培根看来,这就是浪费女儿的时间,这让人很心焦。 所以,现在王培根给女儿的任务是每周背三首唐诗,量不多,小美记性又好,一天就能完成。 王培根的想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也就是两年不到点时间,到时候女儿可以写写作文、看学校图书馆的书了。 (那时候,是三年级开始才写作文的) 慢慢来吧。 倒是儿子问题比较大。 小华刚去上学时,就一个表哥认识,其他孩子都是陌生人。 阳澄湖镇不大,这个班的学生除了镇上孩子,还把邻镇的两个村里的适龄儿童也招来了,这是组成这班级的三个部分。 田泾村离镇不远,但比这两个村还是远了点,所以学生要五年级才到镇上读书。 五年级时,村里的女孩子基本上不上学了,田泾村和另一个村再组成一个班级,成为五年级二班。 小华刚去时,很是老实了一阵子。 但他毕竟比小美小了两岁,姐弟俩从学拼音起就有差距了——小美先是领背《纪念张思德》,后就是领读领背拼音;而小华,他居然不会读。 也不是纯粹不会读,小美读拼音,小华能写出来,但是叫他自己读,就是开不了口。 这可把家里三个大人给急的。 后世网络上各种父母因陪家里神兽学习而恨不得原地辞去父母职务的各种视频比比皆是,现在王培根就是这种心情。 在学习拼音这段时间里,王家就是天天能听到小华的哭声和王培根的吼声。 拼音过后,王培根又血压高了——女儿和村里孩子,写字不用铅笔,折了树枝,蘸了墨水写字。 那字是惨不忍睹。 问她为何这样做,家里铅笔一大把,为啥不用。 小美回答得振振有词,说是为了融入集体——村里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的,为了省钱。 哭笑不得的王培根,和老娘商量了很久,托了顾太爷爷,给村里孩子送了好多铅笔,才把这事给解决。 这会冬天到了,小华又出幺蛾子了。 他从家里拿了火柴,上课时,弹火柴玩,把前座女生的棉袄都烧起来了。 人家虽然不是一家人合用一件棉袄,但女孩子确实只有这一件冬天穿的衣服啊。 不说烧了个洞棉袄的罩衫算是毁了,就说人女孩子,当时可是吓得人都哆嗦了。 这会小华狠狠地被爸爸打了一顿,妈妈和奶奶不仅不劝,还帮爸爸说要打狠点,让他长记性。 小华哭的鼻涕泡糊了一脸,再三保证以后不干了,才免了皮肉之苦。 自然,王奶奶又出了不少血:赔衣服不算,还买了点点心去人家家里赔礼道歉。 小华调皮的名声也传了出去。 王奶奶也搞不懂,都是王家的种,怎么儿子和孙子相差就这么大呢。 “你爸爸这么大的时候,都快要帮家里换房了,你弟弟还是孩子性,除了贪玩,还是贪玩,唉……”王奶奶在孙女面前唠叨。 小美在心里翻白眼,弟弟这样还不是你们给惯的,四代单传啊,都当宝贝宠着。 嘴里却安慰奶奶道:“老话不是说了吗,一代尖一代蔫,代代尖,戳穿天。我们家每一代人都像奶奶你和爸爸这么厉害的话,不要戳穿天的,那可不得了了。” 说得王奶奶也忍不住笑了。 王培根为儿女的学习操心时,妻子顾花娥和外甥女田春花组成的学习小组,也是一周两晚,要王培根给上课了。 这两个一个是没读过书的,一个参加过扫盲班,但基本还给老师了。 两人基础差(简直是零基础),但学习劲头倒是挺足。 王培根和女儿商量了一下,决定从基础教起,就是从拼音开始教起。 这事小美主动领取了任务。 家里买了一块小黑板,粉笔、粉笔刷等,都给准备好了。 小老师小美正式上岗啦。 第一天小美的学生是妈妈和表姐,第二次加了一个奶奶,第三次爸爸和弟弟也来了。 弟弟居然说姐姐教的比老师清楚。 嘿嘿,把小美给得意的。 这天一早,小美还没起床呢,表哥陈爱国就来了。 原来他拿到了考工农兵大学的推荐名额,不久就要去考试了。 今天是来舅舅这里请教的。 陈爱国高中毕业没多久,平时也一直看书没停过,对这次考试还是有把握的,但还是为了稳妥起见,来舅舅这里再请舅舅补补课。 于是这天过后,王培根更忙了,而且下班后比上班时更忙。 当然,等年底陈爱国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时,这份忙碌就忽略不计了。 当然,这也是后话。 这期间,王奶奶也功不可没,她除了在外孙来王家时给弄好吃的,还三不五时地送吃的到陈家去。 (顺带说一句,1976年是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明年1977年就要全国高考了。)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147章 暂停买卖 这天小美将货送到仓库里后,给周惠芳打电话。 但周惠芳说自己出不来:“小区封掉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43 首页 上一页 85 86 87 88 89 9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