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是解决穷的办法,这个没错。然而大家都知道要赚钱,但不知要怎么去赚钱,是去摆街边摊,还是进大厂。另一人都没有给出准确的解决切入点。 马融和马女史也不是这样迂阔的人啊!刘隆心中郁闷。 邓绥脸上丝毫没有被针对的尴尬,继续问:“挚公学问淹博,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不知挚公可否为天下苍生计?” 挚恂道:“承蒙皇太后和圣上不弃,草民愿为博士教化百姓。” 刘隆很不解地看着母后和挚恂一来一往地问答起来。母后 甚至还向挚恂询问了他对太学的看法,挚恂亦是侃侃而谈,不过这次比刚才那一问详尽多了,也可操作多了。 刘隆对挚恂的这些建议,忍不住点头称赞。他是有在郡国建学校的想法,挚恂正好可以作为主持这件事的领头人。 大约半个时辰后,挚恂告退,邓绥命他将今日奏对整理之后上奏。 刘隆恍然回神,觉得这挚恂真是个怪人。他口中的积弊几乎是每个朝代的痼疾,即便是当时解决了,以后还是会复生。听着犀利,实则迂阔。 不过,这也说明了挚恂这人是想做出一番事业的人,不然也不会说出这么“犀利”的言语,只用太平之谈搪塞自己就好了。 挚恂离开后,邓绥笑问刘隆对他的印象。刘隆想了想道:“学问是没得说,而且他是想做事,但不知能力如何。母后,要给他安排什么官职?” 邓绥低头沉吟,半响道:“他是帝师之师,不可怠慢,普通五经博士怕是不妥当。不如令设一职,督管博士。” 刘隆点头,心里一遍遍想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不如设太学祭酒一职统管太学及郡国学校,他……”刘隆深吸一口气,道:“能则上,无能则黜。” 罢黜下来当个朝廷装点门面的吉祥物,或者人才再利用,去教导学子,总不能白白空置。 邓绥闻言,看见刘隆一脸不忍外加心痛的表情,笑起来道:“你换个角度看,他若是孝廉,又有才华,你会任用吗?” 刘隆闻言认真想了想,肯定道:“会。” 邓绥劝慰他道:“考试虽然在很多时候能证明一个人的才华,但是——” 邓绥顿了一下,看着刘隆认真道:“挚恂不需要,他教出马校书郎这样的人才已经说明了他的才华。隐居不仕,不慕名利,甘于平淡,这已经证明他的品性。有才有德,焉能不任用?” “什么是识人?这就是识人,能一言断人富贵生死者少之又少,对于普通人而言,识人无非就是观其言察其行而已。” 刘隆愣住,邓绥继续道:“挚恂的过往行为,我与隆儿都已知晓,又与他面谈过,知他心思通明,博学多才,胸有丘壑。他正是朝廷需要的人才。” “至于隆儿所担忧的做 不好,隆儿不是已经有想法了吗?”邓绥笑起来,柔和的目光看着隆儿,道:“多给大臣们一些信任,时间会证明一切。” 刘隆的心中蓦地轻松下来。身在东汉,他老是将半知半解的明清和现代知识带进去。 然而他处的时代是封建社会刚刚起步的东汉,是才脱离先秦贵族政治的东汉。不能与现代乃至明清,一概而论。就是读书人,东汉与后世相比要少很多。 “我明白了。”刘隆郑重地回答道。 邓绥闻言笑起来,挥手让刘隆回去继续上课。自己则叫来曹丰生,让她拟了任命挚恂为太学祭酒并主管教育的诏令。 次日,挚恂还未上书,就接到诏令,脸上露出笑容,对恭贺他的女儿道:“没想到陛下与圣上的效率这么高。” 挚谷兰笑着道:“不是陛下与圣上效率高,而是阿父有才。阿父之才,犹如锥立囊中,即刻脱颖而出。” 挚恂闻言心中畅快,将圣旨收好,突然想了一句:“这太学祭酒比千石,归太常管……嗯,我记得杨震好像是太常。” 挚谷兰点头,掩口笑道:“你前几日还推了人家的拜访,现在杨公成为了你的上司。” 挚恂不以为意:“俗话说,宁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杨公是君子,自然不会在意些许小事。” 说罢,挚恂对挚谷兰道:“我在京师不熟悉,你托人替我找一处住所。如今我已当官,不能长住马氏之宅。” 挚恂只有挚谷兰一个女儿,挚谷兰刚想要反驳,但世俗对阿父住在自己家必有异议,遂没有劝阻,道:“阿父,这事交给我就是,只是以后你要多来马家居住。” 挚恂剑眉一竖,道:“我不来,你就不能去我那里?” 挚谷兰以手扶额,道:“嘿,我迷糊了,以后我带着她们姊妹去阿父府上长住,阿父可不许嫌我们烦。” 挚恂冷哼一声,这才“原谅”女儿刚才的无心之失。他得到任命后,心中想要做出一番成就。 熟读经史的人,大多有济世救民的理想,但现实很骨感,一些人退尔隐居,一些人迎难而上。两者都沾边的挚恂此时充满斗志。 去年,杨震就上奏博士学问粗疏滥竽充数的问题,朝廷罢黜了几 个学问特别鄙陋的人,但博士中依然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 儒生寂于空庭,太学走向荒废,朝廷当时对此不甚重视。现在挚恂来了,太学显而易见将会迎来新的变化。 刘隆对这种变化十分期待,学子多了,他才能从中择优,但考试制度也要跟上,否则有大儒在的学校将会变成另类的月旦评。 不仅文官考试制度跟上,武官考试制度也要跟上。在来回多次修改后,邓骘终于将修改好的武官考核制度在大朝会上上奏提交重臣议论。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这件事终于定下,朝廷下发诏令到各郡国。 护羌校尉虞诩接到诏令时,已经到了寒冬腊月,但这份诏令却令他浑身热血沸腾。 武举以制科的形式确定下来了。 不限门第,只要依次通过县里、郡国的考核,就能参加朝廷主持的考试。朝廷每三年主持一次大考,同时诏令郡国宣授武艺,培养可堪为将帅者。 “还有一道旨意是给边郡的武举人呢。”属吏道。 虞诩问:“什么旨意?” 属吏笑道:“是关于诸羌战斗平定前的武举人,朝廷下诏屯长以上或杀敌一人的武举人可以免试自动晋为武进士,还有……牺牲的武举人追赠为武进士。” 虞诩闻言,心中一暖,笑道:“陛下和圣上仁善。你要去参加这个武进士考核吗?” 这属吏也是武举人出身,平乱后投在虞诩帐下做了掾属。属吏想了想,道:“想去也不想去。” “哦?说说看。”属吏面临的问题正是边郡战时武举人共同面临的问题。 虞诩品性正直,处事明允,他与属吏都是一起上过战场的人。 属吏没有什么隐讳,直接说出了心中担忧:“若是去参考朝廷考试,咳咳……不知朝廷考核的难度,可能会有考不过的可能,即便最后免试当了武进士,也比较丢面子。” 虞诩闻言点头笑起来。 “不提这个,先说这个晋升路径的问题。考上进士,朝廷擢为五营小将。五营兵乃禁军,守卫京师,轻易不动,我等无家无门,只怕会在一个职位上蹉跎多年。但这个也不准确,禁军靠近天子,机会也有,朝廷点将多会从五营兵中找。” 虞诩颔首,属吏继续道:“若是不去考武进士,那就是留在边郡发展。” 属吏说完,询问虞诩的意见。 “我建议你去。” 属吏闻言一愣,不解地看着虞诩。虞诩道:“你们出去见识一番,有好处。说不定,你们还会见到圣上。” 说到圣上,虞诩脸上露出笑容。属吏好奇问道:“我记得圣上没有多大,朝中大事都是皇太后做主。武举这件事的主持人还是前大将军呢。” 提到邓骘,属吏有些阴阳怪气。邓骘先是败于先零,又提倡放弃并凉,并凉两地的百姓对他有好感才怪呢。 虞诩解释道:“陛下与圣上情如母子,都是圣明之人。你要是考上了,不愿意去五营,说明缘由,朝中人不会为难你的。这边的位置我为你留着。” 属吏对虞诩十分信服,闻言稍一沉吟,下定决心:“那我就过去,和内郡的武举人比一比高下,让他们看看咱们并凉的厉害。” 虞诩笑道:“明年情况特殊,由于内郡今年尚未举办武举,将时间调了一下,十月举行武进士,四月县衙举办考核,六月郡国举办考核。既然去参加,你们这段时间就要多练练。” “必须要多练,不能给咱们并凉丢脸。”属吏信心满满道。 参与平定诸羌之乱的武举人如今仅存五十六位,准备去雒阳的有三十七位,剩下未去的十九人中,十五人在战争中致残,三人伤病,一人年迈。 加上今年选拔的三十三人,凉州刺史部积存的人数就有七十人,再加上明年的武举人,虞诩统计完心道,好像人数有些多。 朝廷应该会考虑到这些问题吧,虞诩最后心道。 大雪中送走旧年,迎来新年。邓绥给几位女史都放假了,让她们与家人团聚,殿内只有她、刘隆、陆离和江平四人。柑橘的清香在炭火的熏烤下变成了沁人心脾的暖香。 刘隆又长大了一岁,成为十四岁的少年。不过,他坚称自己最多只有十三岁。 邓绥对刘隆关于自己年龄的认知颇感无奈,招手让他站在身前。 她则起身,走到刘隆面前,用手比划了刘隆的头顶,笑着对陆离和江平说:“你们看看,圣上是不是与我差不多高了。” 陆离笑道:“确实哩。” 刘隆闻言,微微踮起脚,昂首挺胸,又听见江平道:“圣上仿佛比陛下还略高些。” 刘隆的脸上露出高兴的神色,扶邓绥在暖席坐下,然后分别和陆离和江平比了身高。 陆离在一众女子中身量算是高挑,但比不上刘隆,刚到了他眉毛处。至于江平嘛,刘隆才到他的耳朵处。 和两人比完,刘隆郑重地对众人说:“我这是才开始长个子,等我长成,一定比你们所有人都高。” “是是是。”陆离笑着问:“圣上要喝羊奶吗?” “来一碗,不要放石蜜。”刘隆回道。 没想到他的回答,惹来了母后和陆离的笑声。 刘隆郁闷了,在现代喝牛奶补钙能长高成为共识,但是在东汉啊,他喝羊奶,就是孩子气的表现。 “等我长到□□尺,你们再笑。”刘隆道。 邓绥眉头一挑,道:“八尺我觉得有可能,九尺嘛……” “也有可能。”陆离说完,煞有其事地点点头。 刘隆见两人不信,看向一向深信自己的江平,问:“你说我有可能长到九尺吗?”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71 首页 上一页 96 97 98 99 100 10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