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太平道目前的思想肯定是要改进的,所以杨秋希望张角来完成这件事情。 首先他的身份地位足够,再就是张角的思想已经经历了蜕变,所以他能够写出更加适合太平道未来发展的教义。 而杨秋亦会给予一些引导指示,待新的太平经出世,除了引导信徒更加向善,杨秋肯定还要在里面掺杂一些私活儿。 那便是稍稍解放思想,引导庶民百姓建立勇于反抗的精神,正如那些神话传说中反抗天庭的故事一般。 她计划先从神话故事入手,再让太平经构建一个新的神仙世界。 这件事情当然会非常复杂,但若是不做,以后思想的领域就要被其他道派所占据了,甚至还会有外来的邪教过来蛊惑人心! 显然,杨秋的建议震惊到了张角。 “我还以为将军并不喜欢太平道,我以为我和将军的唯一共同之处,便是对底层庶民的怜悯。 都希望建立一个更加清明的世道,原来将军并不讨厌太平道吗?” 倒也不能用讨厌或者喜欢这种单调的词汇来形容,于是杨秋举了一个例子。 “大贤良师也知,我等祖先最初的统治方式并非如今这般。 那时是禅让制,而今则是世袭制。或许有些儒生妄言,那时的禅让才是大同之世,那时的世道才是真正的清明,但这种假话不必听。 古人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类的进步,亦如天道之行,从禅让至世袭,这其实是进步。 虽世袭之制,弊端诸多,如亲亲繁殖等,但在当时,不失为一种进步。未来之事,不可预知,若新制出世,取代世袭,亦属必然。 但我今日所欲言重点,非在于此。我欲言者,世道无常,故无绝对完美的太平经。 古人云,‘时移世易’,任何事情发展至一定程度,皆需顺应时势,制定新思,执政之措,亦需因时制宜,重新厘定。 一成不变,只会导致世道昏暗,如死水一潭,毫无生机。 故大贤良师,君应以进步发展的目光看待此事。即便汝今能制定新的太平经义,未来仍需有人继续改进,如此太平道方能顺应时势,长存于世。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化乃世道之永恒主题。无一成不变之制度,亦无万事不变之经义。” 此言一出,张角低头沉思了许久。 他之前从未认真思考过这种问题,可是杨秋这番话却突然让他有所领悟。 “那将军希望未来的太平经有哪些精髓呢?” 那这件事情说起来就复杂得很了,于是杨秋和张角在田地里面边走边聊。 杨秋建议,应引导人们向往科学,揭示微观与宏观世界的奥秘,让人们意识到世间存在细微的生物,以及星球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当然,这些观念需以道家的话语来阐述。 除此之外,还需构建一个神仙世界,其中神仙各司其职,犯错者将受惩罚。 同时,也要编造一些神仙的故事,比如他们如何以权谋私,最终落得灰飞烟灭的下场。 更要创立一些人类反抗神仙的故事,当神仙不公时,人类亦有勇气奋起反抗,世间大道公正至极。 无论是神仙还是凡人,犯错者终将受到天道的惩罚。 而那些有勇气、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人,也将受到天道的眷顾,得以成仙。 至于华夏大地以外的神仙,以及那些邪恶组织如何不断入侵,华夏大地的正神又是如何保护这片土地的故事,这些都需要细细商讨。 而现在,杨秋现在也没形成一个完美的逻辑闭环,还得和张角交流交流,看看怎样才能让新的太平经出现。 这个新的太平经义既要教导人们向善,又要稍稍解放思想,还要巧妙地融入杨秋所秉持的科学观念。 正当两人聊得热火朝天时,官道上,几架牛车缓缓驶向马邑县周边。 最前面的牛车上坐着一位美姿仪的文士,其气质宛若松柏之姿,挺拔而不失温文尔雅。 再上前细看,其人面容清癯,眉宇间透露出一股英气,却与那温文尔雅的气质相得益彰,宛如山川之秀美与松柏之坚韧并存。 令人见之忘俗。 而此人,正是荀谌之弟,荀彧。
第63章 牛车摇摇晃晃,荀彧的心也在不断上下起伏。 自从进入雁门关,踏进雁门郡这个由杨家军管控的地带之后,荀彧一直在观察着这周围的景象。 如果说之前那几个地方只能算做平常的话,那么靠近马邑县之后,荀彧就发现了异常的地方。 他当然看得出来,农户们这几天在忙着粮食的收割,显然是冬小麦成熟了。 这个在前汉武帝的时候,经过董仲舒推广的种植方法经过这么多年,基本已经推广到了大汉整个天下。 尤其是黄河流域容易发生水灾的地方,种植冬小麦能够减小损失! 可事实上,冬小麦虽然能够抗旱,但比粟还是更需要水。 而这些年旱灾频发,普通农户若没有官府组织修建水渠,其实小麦收成很不好。 所以其实大家又慢慢抛弃了小麦,重新种植粟。 之前雁门郡另外几个地方,荀彧并不觉得有什么特殊。 可是靠近马邑县之后,荀彧敏锐地注意到,这周边的土地上,大片大片地种植着冬小麦。 看得出来,今年的收成非常好。 仅仅是这一件事情就足够让荀彧确定,杨家军已经彻底控制了马邑县周边的乡里,并且他们的管理触角已经深入到了每一个角落。 否则,需要水的冬小麦不会如此大面积的被种植。 这也足以说明,杨家军不是普通的流寇,而是真的治理到了乡里。 能够组织起这样有效的农业生产,这杨将军绝不是寻常人。 “停车!” 太多的疑问堆积在心头,荀彧看到周边有许多农户正在忙着收割粮食,他决定亲自询问一下。 有些事情光靠看是没有用的,要自己听,自己判断,只有这样,他才能知道这杨家军到底做了什么? “老翁,我看今年这田间的小麦长势喜人,收成定是不错吧?” 荀彧走到旁边休息的老翁身旁,目光掠过那片还有一半小麦待收割的田地询问。 同时,他拿出十文钱递给老翁,以示友好。 老翁见状,眼睛笑眯成了一条缝,连忙接过钱,语气中满是激动。 “哎呀,这位郎君真是慷慨!敢问郎君如何称呼?” “吾姓荀,乃外地来的商队领队。”荀彧微笑着回答。 老翁点点头,抬起手指向旁边一块已经收割完的田地。 “荀郎君,你们是外地来的,可能不知道,今年我们马邑县的收成好得不得了! 看到那块地了吗?昨天刚刚收割完,一亩地竟然产出了八石的粮食!我这辈子第一次种出这么丰收的粮食,昨晚上都兴奋得睡不着觉。 这都要感谢我们的杨将军,她当初说种这种粮食能够高产,我们当时还不信,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荀彧听着老翁激动的语气,眼神中满是震惊。 “八石粮食?老翁莫不是开玩笑?不会是你们这里的杨将军故意让你们对外来的商队夸大其词吧?” 此言一出,老翁突然转过头来愤怒地看着荀彧,并且将那十文钱还了回去。 “莫要乱说,这位荀郎君!你根本知道杨家军有多好,哪里知道杨将军对我们这些底层农户有多体恤! 我告诉你,以前我们这些地要是没有受到灾害,一亩地也就只有二石粮食。 可是现在就我周边的乡里,几乎每家的田地都平均达到了七石粮食。 而我家今年运气特别好,竟然达到了八石,这都是杨将军带来的功劳!要不是有杨将军关心我们这些底层农户,我们哪里能够吃饱饭?你不许说话中伤我们将军!” 荀彧见状,连忙道歉。 “是我鲁莽了,老翁莫要生气。只是我这个商队刚刚从外地来,从来没听说过如此高的产量,所以刚刚听到非常惊讶。” 这番道歉的话让老翁面上的表情再次恢复了喜气,他又笑着开口了。 “哈哈,是你们这些外地人没见识。也是,一亩地平均七石的粮食,那都是杨将军带来的成果,你们这些外人哪里见到过呢?” 这突然炫耀起来的语气倒是让人哑然失笑,荀彧眯着眼睛打量着周围的土地,他心中有了些许计较。 “老翁,今年的收成确实令人欣喜,但我心中仍有些疑惑。这杨家军每亩地收的田租是多少?我听老翁说,粮食种子都是他们提供的,恐怕田租不会少吧?” 荀彧此言说完,老翁闻言直接笑着摇头。 “荀郎君,你对我们杨将军似乎有些误会。粮食种子都是免费发放给我们的,而且今年的田租只需交两成。” 荀彧闻言,心中满是震惊,难道他们把赋税摊派在其他地方了?于是,他又继续试探了起来。 “那口赋、算赋一年要交多少?劳役又是如何安排的?” “杨将军说了,以后我们农户不再交口赋、算赋那些苛捐杂税了。至于劳役,每个生产小队会根据自己地方的需要来规划。 就像我家附近的田地,修水渠的时候,队长都会组织大家一起来修。而附近的路,也是我们乡里负责维护的。” 那就是依然有劳役,只是换了一种方法来摊派,每个地方的人负责自己家附近的水渠和道路修建。 但荀彧依然不解,如此低的田租,又不收口赋、算赋,这杨家军是如何运作的呢? 一个政权若没有足够的赋税收入,即使再仁义,也难以负担官吏、军队的俸禄和粮食支出。 莫非这杨将军太过天真,还不知这样做的后果? 这一旦把田租定好了,以后要是想要多征收赋税,虽然也能征到,但到时候这杨家军肯定不会在老翁口里面称赞不停了。 于是荀彧又问了一下这位杨家军在马邑县做的其他事情,待知道参加杨家军的兵卒分田一百亩,这就更加让荀彧震惊了。 至于后面什么鼓励开荒的政策,以及不同等级的授田政策,那时候荀彧已经能够保持面色平静了。 但他心中依然觉得,这太疯狂了! 如此庞大的分田,怎么可能没有人阻挠呢?这杨家军是怎么做到的。 如果杨秋在这里,她肯定会说一句,阻挠的人都已经死了,自然就没有人反对了。 而想要反对的那批人,在前辈的尸首躺下后,自然也就老实了。 告别老翁,荀彧没有坐回牛车上面,而是走在这条官道上面缓缓前进。 看得出来,周边的农户们都带着喜悦的心情,那位老翁应该没有在言语当中夸大。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53 首页 上一页 86 87 88 89 90 9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