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没有迁怒墨家及墨家弟子? 就连墨家巨子本人,都不敢相信秦二居然真会给他答案。 【“君王作恶,你们不会反吗?难道要我教你们怎么造反吗?”】 【霸气!!!】 【墨家:我以为我已经很激进。】 【秦二:我觉得你还不够激进。】 【最离谱的是,秦二后来还真在初中《历史》手把手教百姓怎么造反!】 【嬴·造反界一姐·云曼。】 【秦二独有的自信:你们随便反,看我给不给你们机会就是了。】 【不知道怎么造反?我教你啊。】 【信什么天意鬼神,我自己来!】 【被秦二斩首的胡亥为这份造反指南舍命代言。】 “荒唐!” 嬴政怒斥秦二。 祖龙气场全开时压迫感是真吓人啊。 嬴云曼勉强压下心悸:“若我大秦不能万世,后来的朝代也不该万世!” 李斯被公主这番话给说懵了。 好一会才捋清公主的逻辑: 若无人造反成功,大秦自然万世。 若有人成功造反,那她先把造反的方法教给百姓,让后来的朝代也不能万世。 好像很有道理,但又有些牵强—— 若公主不教百姓造反,说不定秦朝就能万世呢? 但从胡亥险些亡秦来看,大秦万世的可能性确实不高。 所以公主的逻辑是: 既然大秦迟早不能万世,那她就让后世朝代也不得万世? 好像对又好像不对。 李斯的思维从未有过如此般的混乱。 嬴政没被秦二绕进去:“你如何确定大秦不能万世?就因为胡亥?” “圣明如陛下,都会有胡亥这种继任者;大秦万世之中,又会有多少不如胡亥的继任者?” 要不是扶苏就在旁边坐着,嬴云曼肯定得在胡亥后面加上他。 见祖龙怒意不减,她换个角度狡辩: “没有我的教导,胡亥治下的百姓依旧会反;有我教导百姓,下一个胡亥就不敢如此胡作非为,或许能为大秦续命。” 嬴政的执念就是大秦万世,就算达不成也不允许任何人给大秦截寿。 但秦二以“续命说”进行解释,再三衡量后嬴政只能作罢。 秦二的自信与固执都不逊于他,偏偏他还只有一个合格的继任者。 ……… 墨者拜服。 “墨有‘非命’,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我们不能指望天意鬼神,要改变世间不公,是应该由我们自己来。” 张行因看透世情而沉寂多年的眼中重新有了光亮: “秦二世非寻常君王,这将是我墨家最好的机会。” ……… 项羽从不认为自己弱于他人。 但面对秦二的挑衅,他竟然感到棘手。 “你们随便反,看我给不给你们机会就是了”。 这话就像是对他说的。 若秦二作恶,那他造反的时机就到了。 若秦二不作恶…… 嗤。 他又不是一定要反。 ……… 韩信意动。 造反,这在任何兵书中都没有提及。 他还真想学。 虽然不会用上,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想学。 到时候买一本《历史》好了。 【秦二对天志明鬼的否绝好像没有对儒家那样凶残?】 【大概是因为崇古愚君抑民正切实对华夏造成危害,但天志明鬼没有。】 【墨家幸运在他们当时太小众?】 【不能纯算幸运吧?天志明鬼的根源在于墨子想不出该如何惩治作恶的君王,就只能编造天志鬼神来恐吓君王。】 【在那个时代,有这种思维已经很勇了。】 【但天志鬼神会禁锢科学的发展,秦二必须把它的影响扼杀在摇篮里。】 禁锢科学? 张行记得“墨家这种科学学派”这句话。 天志明鬼禁锢了墨家的发展? 秦二何出此言? 想不明白的事张行只能暂且搁置,等拜见秦二再去求解。 墨家其他弟子们也有许多想要询问秦二的问题。 张行索性取出木片,将弟子们的问题归纳。 ……… 确定天幕没有给出祈求鬼神之外的办法,黔首们非常失望。 “阿父,秦二已经教我们了啊!” 先前咬定要去上学的女孩突然说道。 “你这女子!怎能如此称呼二世!” 女孩捂住嘴,她也没注意,一不小心就说出来啦! “阿花,二世怎么教我们的?”女孩父亲降低声音问道。 阿花放下手,一根根掰着手指头:“免赋、免徭役、上学……就不怕旱灾啦!” 汉子愣了好一会。 “是啊,免赋免徭役,就会有很多存粮……” 【百家大议最终形成了大秦第一本启蒙《语文》,共计十册,涵盖十六家学说的思想。】 【与此同时秦二腾出大量宫殿作为华夏书阁,尽收百家学说与各国典籍,对所有华夏儿女开放。】
第21章 【秦二和政哥在这一点上很不同, 政哥是看不惯的都要烧,秦二是哪怕看不惯也要保存下来。】 【就算是糟粕,也有作为反面案例存在的必要。】 【倒不完全是这个理由。按秦二的说法是还有些东西现在看是糟粕, 但曾经不一定是, 未来也不一定是。】 【精华同上。】 【所以秦二才会不断藏书, 那都是华夏文明的载体。】 【文以载道!】 【藏书圣体秦二。】 【现在要给国家宝藏排序的话, 榜首华夏书阁毋庸置疑。】 【始皇帝的传国玉玺都得排它后边。】 【政哥估计做梦都想不到, 他开开心心建造的一百四十多处宫殿,最后就剩下章台宫、咸阳宫等几处常用宫殿,其他全被秦二拿出来藏书了。】 【不止是藏书,还有青石宫这类典藏丞相工作报告的。】 【然后国宝排名的时候,他建的宫殿功劳归秦二。】 【政哥怒掀桌子!】 这不能怪她! 嬴云曼当然知道为什么能堆满这么多宫殿——全都是竹简木牍。 不能直接往上摞, 太重了,会压坏下方的简牍。 就算誊写为书后体积大幅度缩小,这些也还是不能扔。 直接原地变国宝, 都可以作为文物验证华夏历史。 她甚至必须每年拨款去保存这些简牍。 若是有钱了, 还得翻修这些宫殿,尽量做到防火避水。 当然,这些执念这个时代的人是不会懂的。 所以面对祖龙的冷眼, 嬴云曼只能曲线救国: “儿臣没钱建新的宫殿, 还好有阿父留给儿臣的宫殿。” 至于功劳归她——那关她什么事啊, 又不是她给排的名,归祖龙她又没意见。 嬴阳滋咬着牙, 就怕这时候笑出来。 她还是第一次看到阿父这种神情。 这应该也是阿父第一次被人抢去功劳。 ……… 萧何知道书籍的重要性。 文以载道, 说得好啊! 一想到咸阳会有一百多座宫殿的书籍, 尽收百家学说且对外开放,他都快坐不住了。 这自然是国家宝藏之首。 不过他理智尚存, 知道始皇帝不太可能现在腾出宫殿用来藏书。 或许《挟书律》都得等秦二继位才会被废除。 ……… 现在的精华糟粕,曾经不一定是,未来也不一定是。 纵使是秦二所厌恶的学说,她也不会像始皇帝一般将其焚毁,而是存入书阁,留给后世评议。 此为适度,无过亦无不及。 叔孙通抚着胡须,不由得感慨: “这就是中庸啊。” 【这里还有一个历史要点:在秦历9年时,始皇帝批准李斯的上书,烧毁秦史以外史书,理论上来说这将是华夏文明的重大损失。】 【但华夏书阁内的各国史书却只有极少数缺漏,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举手!我知道!因为政哥有备份!】 【零分。始皇帝备份的是诸子百家的学说,史书那是真烧。】 【是秦二藏的。她能以古通今就是因为早就在让星火部搜集各种典籍,《挟书律》出来后她把书全藏起来了。】 【传出去:秦二带头违法犯罪!】 秦历元年就是大秦一统之时。 黔首们掰着指头算日子,虽然大多数都算不清。 但秦吏们都算得清,一时间喜讯传遍各地: 徭役全免就在二十七年之后!三赋将于十年后免除! 伏地拜谢者无数。 ……… 秦二违背始皇帝的法令,将各国史书留存到后世? 又一波各国遗族动摇。 华夏论说服力太强,没人反对华夏论本身。 反秦也只能反对秦为正统。 然而秦二藏各国史书于华夏书阁,这分明是承认各国均为正统。 不过是秦一统天下,故而承周者为秦。 “楚史在咸阳啊。” 熊心犹豫片刻后决定前往咸阳。 尊华夏正统者,为华夏儿女。 他亦可入书阁一观。 能说出“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楚怀王之孙,不会甘心为人放一辈子的羊。 ……… “以、古、通、今。” 嬴云曼暗自感慨沙雕网友的感染力太强。 祖龙都学会阴阳怪气了。 李斯看到“华夏文明的重大损失”时就想要磕头认罪,只是陛下看了他一眼,他就明白帝心所在。 ——他若真敢请罪,岂不是在说陛下错了? 对于祖龙的阴阳怪气,嬴云曼无法装死不回答——虽说作为合格的独苗大概率不会死,但没必要作: “儿臣有错,请阿父宽赦。” 不管《挟书律》有没有问题,她带头违律肯定有问题。 那就麻溜认错。 反正祖龙也不能砍了她。 “明日起,拨昭阳宫及附近八宫,建华夏书阁,”嬴政语气平静得可怕:“秦二,此事由你来办。” 不是,昭阳宫建书阁,她住哪啊? 嬴云曼无奈应诺。 嬴政全程没有侧目看秦二。 借势发挥,让华夏书阁之功绩归于自己名下……让秦二负责,算是弥补。 【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秦二在史书阁的题字。】 【华夏书阁的建立,让秦二的华夏论有了载体。】 【《语文》十册,则让大秦百姓从启蒙开始就接受华夏论——当时文盲太多,学生可不止小孩子,老少同班是常态。】 这是抄的二凤。 嬴云曼心中有数。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8 首页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