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曾经给玉米起绰号,叫它“土耳其小麦/玉米”,就知道它的二级谷物地位了。 说这些不是比烂,就是摆出些实例,当年欧洲各国没比大明聪慧开明多少。船小好掉头,船大好顶浪。两边体制不一样,改革时大有大的难处。 布偶猫神保佑:十九世纪中期的爱尔兰大/饥/荒,死了一百万人,大家知道吗? 1801年,爱尔兰是并入过英国的。1845年开始,爱尔兰餐桌上的主食土豆暴发了传染病,全境陷入粮食危机。 先说英国搅屎棍一直不做人。不仅没给爱尔兰救灾物资,而且还把爱尔兰境内的其他谷物口粮都出口到英格兰,完全不给人活路。两边的血仇就这样结下了。 再说土豆种植,爱尔兰在种土豆的规划上很有问题。品种太单一,整个农耕生态系统很脆弱,致病疫霉一来就全线崩溃。 如果多个品种土豆种植,或者与其他植物轮作换茬,防抗病性就会变强。 我觉得咱们老祖宗在这方面很有智慧,农耕轮作体系一代代更新下来,无意识间搞得很科学。 杠精小号:所以说中国人有种田血脉天赋真不是吹的。把月球土壤带回来后,很多人下意识问能不能种菜。 (回复88)』 镜前,众人正速记着土豆等种植注意事项,被后一句“月球土壤”给惊到了。飞天登月,居然真的不再是神话传说,这发展速度难以想象。 下一段评论又让他们怀疑人生了。不只是未来难测,对过去也了解不充分。 『△怀念羊肉泡馍的第N天:魔鬼在细节中,你们都在说作物三兄弟,谁注意到了咕咕画的哥伦布航线图?里面有个奇怪点。 再买皮肤就砍手:发现了,土澳大陆板块上不只画了袋鼠、考拉、巨型虫蛇,而且还有一个标识——[汪?] 这是不是指土澳沦为英美走狗在汪汪叫?说错了,不是沦为,它从一开始就是英国犯人的流放地。 我的精神还正常:看法不一样,如果是狗吠应该是[汪!],而不是跟着[?]。 这个“汪”,指的可能是“汪大渊”。元朝的民间航海家,坐商船去过很多地方,写了《岛夷志略》。途径印度洋各国、北非、阿拉伯地区、地中海、红海等等地区。 有学者认为他也去过澳大利亚。 严谨点说是南方大陆,土澳的名称是很后来才有的。在书里,他称呼这块地方为罗娑斯,而且把如今的达尔文港区域叫做麻那里。 有关汪大渊是不是土澳最早发现者,这点没得到东西学界共识认同,所以咕咕才在“汪”字后面加了一个问号。 从地理位置上,澳洲离亚洲近,被元朝先发现很合逻辑。之所以没有详细记录,可能澳洲地形相关。 从东南亚去澳洲,先会到达它的北部。北部是大面积干旱与沙漠地区,没啥好看的,当时也找不到经济效益。 澳洲适宜居住地域多在东南角。 欧洲搞地理发现,是从美洲出发渡过太平洋,登陆澳洲的地点在东岸。那里是适宜居住的地方,也就有了深入殖民。 地理环境的先天影响在这里体现得很充分。 (回复43)』 元朝时期真有人发现南方大陆了吗? 朱元璋忍住此问,先把最后一段评论看完。 『△吐槽专用马甲:司马迁说得对,“天与弗取,反受其咎”。这话过了一千六百多年,放在明朝身上也非常合适。 养猪大户:请咕咕多说些食物相关内容。美食大国的食物历史肯定有不少趣闻。 再加班就回去继承王位:美洲作物不只流量最高的三兄弟,还有很多其他作物。食辣星人提名讲一讲辣椒。 (回复99+)』 至此评论结束,水镜显出了保存视频的可选择清单界面。 这次,朱元璋仍旧没有选择保存。 尽管本集出现了世界地图,但那张图太简略了。如今总觉得下一集视频的内容会更好,更值得反复观影。 何况现在有暂停功能,可以让一群人赶来观影进行辅助记录,他也就不着急选择保存哪集视频。 等水镜消散后,向众人先抛出一问。 “朕没听过汪大渊。老四,你呢?” 朱元璋先点名朱棣。在获知永乐帝下西洋之举后,老四想必会行动起来做点什么。 “儿臣略闻一二。” 朱棣获知历史进程后,确实有了一番调查。 如今,郑和下西洋还没发生,不代表无从了解相关情况。 假设朝廷要派船队出航,不可能一拍脑袋就走,必是要做前期准备,从宋元时期的航海文献里找参考资料。 朱棣以此为切入点派人搞起了相关搜索,《岛夷志略》进入他的视野范围内,还对此书作者汪大渊做了相关调查。 “汪大渊生于八十二年前的元武宗至大四年,江西南昌人,家在赣江与抚河交汇的施尧村。自唐代以来,因地处水路网上,施尧村一带是有名的造船基地,商贾云集。 汪大渊在此环境中长大,而元朝汉人要入仕参政不易。汪家小有余财,汪大渊不满二十岁就去了当时最大最繁华的港口泉州港。随着民间商船开始了第一次远航路。” 为什么说“当时”? 因为从洪武初年封了太仓市舶司后,朱元璋在洪武七年把泉州、明州、广州三市舶司也给关了。如今沿海的全部市舶司都已经关闭,港口上再也没有合法的民间商船。 朱棣显然不认同父皇此举。 这会看似就事论事地叙述,实则是暗暗扎一下朱元璋,开港一事也要尽快提上日程。 他继续说:“汪大渊第一次出航走了五年。回来休息两三年,第二次出航又走了两年。儿臣尚未来得及读全《岛夷志略》,只翻了一两章,还没看到描写南方大陆的篇章,无从推断汪大渊发现澳洲是真是假。 不过,儿臣能肯定这书写得不错。对海外诸国的地貌物产、风土人情与航线风险等都有涉及,是吾等出海的必备参考。遗憾的是汪大渊已经不在人世,其后人暂未表现出相似的航海热情或喜好。” 「暂未」,这个词就很微妙。 汪大渊成为民间航海家,是元朝的环境给了他可能性。 如今,他的后人没有去闯荡大海的梦想,因为过去几十年的明朝环境没给其出海的可能性。 一旦大环境变化,说不定就会有后辈血脉觉醒,效仿先祖了。 朱元璋深深瞧了朱棣一眼。反正大伙很快就要过上加班加点的好日子了。又问其他人,“你们呢?对今日影像有何感想?” 作者有话说: 【小贴士】郑和下西洋船队,在出发前必是看过汪大渊的书籍。 其副手马欢感慨:“其天时、气候、地理、人物,目击而身履之,然后知《岛夷志》所著者不诬。” —— 本章美洲作物的欧洲种植历史,参考《改变近代文明的六种作物》,【日】酒井仲雄·著
第47章 其余众人被朱元璋问有什么想法? 不论是不是第一次观看水镜,眼下皆是震撼过深,三言两语说不清感想。 说不清,也得挑重点先说一二。 在场的没有一个傻子,知道必须要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 今天被传召来此的人之中,有些藩王年龄尚轻未曾去过封地,六位官员也非朝中官职最高者。更有似姚广孝,是未入朝廷僧官编制的寺庙主持。 洪武帝选择了十二人观看水镜,看中了其具备未来推进改革的潜力,那么作为被选中的人岂能没有当场分析问题的能力。 朱棣已经谈及如今罕有人知的元朝民间航海家汪大渊。 以此暗指大明应将重启市舶司,并且恢复鼓励民间商船出海经商。 二十多年前,朱元璋禁止商船出海,抑制商贸是为了防止动荡因素出现。 如今要重启民间通商,不是仅仅颁布通商许可就行的,最先要考虑相关税收怎么制定? 搞经济,洪武帝真的缺乏天赋技能。 有关这点,在五月上旬的皇子皇孙临场抽考中,部分人回答了实话。 包括朱棣在内,实话实写的五位皇子今天坐在了上书房内。他们能指出问题,但对经济都不擅长。 这事要看专业人士。 今天,年初新上任的户部侍郎卓敬被传召来。 他倒敢讲,“往年,征收的工商业税甚少,此与唐朝以前不收麦税的原因相近。” 小麦以前不是主食,所以才没将它纳入征税范围内。 同样,朱元璋对工商业收税很低,原因是他本来就没想让工商业发展起来。 “若要开放商贸,必需改动税收制度。针对皇商、大商人必须增加税收力度,而非转嫁给小本经营的商户。 不只改工商税,农业税亦需改良。为避免历史上的水稻事件,南北纳粮的分配比例从最初就要做足考量,不能让祖宗之法不可变作为借口。” 大明现在征收农业税,是直接征收实物粮食运到京师。 迁都北平之后,把南边的纳税粮食送往北边必有运输损耗。为减少损失,北方试种水稻必在计划之中。 减少了征收粮食实物的比例,那个部分就要用货币补齐。同时,征工商业的税收也不可能征收实物,货币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 这事恰是朱元璋的短板,大明宝钞发行至今堪称失败。 原本的宝钞制度要废除,而推出新的货币制度需慎重,不能再次犯下重大失误。 这不是皇帝颜面受损与否问题,而是朝廷的信誉不能一而再受损。 一次搞不好是洪武帝没这方面的学问,再来一次就成了整个大明朝廷都不会管钱。 卓敬强调了朝廷在处理钱财上保持好信誉的重要性,举了通俗易懂的例子。 “一旦开放商业,大笔的金银铜钱不适合远距离携带,假以时日必会出现类似宋朝的「交引铺」。以其最简单的职能,存入一笔钱得到一张存单,在另一处铺子取出。 每个铺子的储备金总是有限,信誉就是保证挤兑风波不发生的基础。官方「交引铺」亦需信誉,否则会流失大笔客户。” 官方不可能随心所欲说不给换钱就不给换了,更不能随意让货币贬值或者升值。 这样没保障,还有谁肯用它存款。搞这种操作就是杀鸡取卵,又返回到了压制商贸的老路上。 卓敬:“微臣建议,择取一批人研习宋元旧档中的商贸相关所有内容,从而更好制定新税法。” 还有一个想法,到底没敢得寸进尺地说出来。 皇上,水镜有没有放过财政相关影像,能否拿出来再瞧一瞧?别藏着掖着,这对税改很重要。 朱元璋瞧见了卓敬眼底的渴望。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8 首页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