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军功制度如同绝大多数律法的情况一样,承袭的是秦朝的制度,也即从商鞅变法开始提出的“计首授爵”。 但秦朝的“计首授爵”是相当严谨的,比如说超过一定级别的军官要带着手下获得战功,不能自己一味去贪砍杀人头,比如说不能砍杀平民来冒领功劳,而且要从发髻到喉结完结,防止以妇女儿童来冒领功绩。 可到了这东汉末年,原本还有的悬首三天公示期,以及以上的规矩,已经很难被执行了。 因而才会出现董卓路过颍川阳城的时候,将在二月社节活动的男性全部砍头,悬挂在车辕之上,歌呼而还,说成是剿灭贼寇所得的情况。 这便是杀良贪功。 然不可否认的是,纵然首功制有其弊端,乔琰既然暂时不可能脱离汉朝制度体系,以她如今只有列侯爵位而无实权的阶段,也暂时无法给出增秩、迁职和拜爵的这些个封赏,那么首功制继续实行,且以人头对应具体的物资奖励,就是一件在所难免的事情。 这也是最符合当今社会情况的制度,在如今的阶段并不适合做出挑衅式的改变。 不过,她不打算盲从原本的制度。 她落笔又写下了几个字。 【以俘虏代首、前后列编队、辅表现论功、设立督战队。】 以俘虏代首,这不难理解。 若是只以首级论功,比如说按照明朝的制度,一个头颅价值纹银三十两,以如今时代下兵卒在物资和金钱上的匮乏,他们绝对做得出这样的事情—— 只要乔琰敢给人头定价,他们就敢将敌方杀个片甲不留。 可她不仅缺战功,还缺人口,若真按这么个规定,一场战事结束她绝对看不到几个俘虏活人,只能看到一摞的脑袋。 这绝不利于她发展治下的人口。 而以俘虏代首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如今这种谁给一口饭吃就为谁而战的环境下,个体的倒戈加入敌方,在战场上并不是很难做到的事情,说不准都不用经过什么思想驯化,这俘虏就能抄起武器协助己方作战了,比起在战场上现割首级无疑有效率得多。 想想颈骨的硬度就知道,要在临战之间砍下首级是一件多艰难的事情。 这也正是为何乔琰要写下这句【前后列编队】。 这个想法在历史上有一个参考,正是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 明朝的军功标准在洪熙、宣德年间之后从原本的军功表现体系转为了以人头论功。 二者皆有弊病。 前者在宋朝时候就出过典型,比如说童贯就可以用怀疑汇报真实性的理由,让韩世忠临阵斩杀西夏监军驸马的功劳只升一级,而后者的弊病在跟倭寇的对战中也一览无余。 所谓“合战先以数倭蹈阵,胜则群拥以进,不胜必俟我兵争夺首级而乘之,故常胜。”3 这话说的是,因首级可以换钱,倭寇就先派出一部分可以牺牲的人在前,趁着明朝军队在争夺首级的时候一拥而上。 谁让在临阵之间的种种变化,都不过是瞬息之间的事情,若是贪墨一个首级的效益,必定导致战阵的紊乱,反而让敌方有了可乘之机。 在这方面戚继光给出了一个可行之法。 他在南方抗击倭寇的时候,训练出的是前后队的鸳鸯阵,所有手持长兵,包括长盾牌长枪等武器的士卒,严禁携带割首级专用的解首刀,由后方手持短兵的士兵来做这件事。 在一个首级三十两的情况下,持长兵处在最危险的位置,也是完成杀敌的士兵,会拿到其中的二十两,由后方配合掩护和割首级的其他士兵分配另外的十两。 这就确保了不会出现推进过程中为了争夺首级而乱阵的情况。 乔琰打算也按照这种方式逐渐形成编队。 这当然不是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尤其是,在她现如今的队伍中其实还没有合格的长兵前列。 不过这也无妨,先将制度框架定下总归是没错的。 与这【前后列编队】配合的正是乔琰所写的第四条【设立督战队】。 当然,具体执行这一条的时候,到底是参考戚继光所用的令亲兵佩戴“取功”标志协助割首,完成本部的记录,还是只采用文字记录的督战队,可以在随后实战中慢慢摸索。 最后剩下的一条【辅表现论功】则是对首功制度上再做出一个辅助说明。 在双方的交手中,除了斩杀敌方的小兵之外,还有几个尤其特殊的情况,比如斩将、夺旗、先登等等。 届时这些特殊的功勋都在首功为主的基础上分门别类补充就是。 乔琰心中有了盘算,又将此番交战中的情况若是给出赏赐需有多少做了个评估,这才将赵云、张杨、褚燕等人喊了过来。 在听到乔琰并未因为此番定计造成的己方优势,而放弃给出足额赏赐,甚至想借此给随后一个标准的时候,几人的目光不由一亮。 没有人不喜欢大方的上司,而粮食奖励无疑是让人归心之法。 这对他们这种统兵之人来说也实有好处。 赵云想了想又问道:“如君侯这样说,不知以一个人头多少米粮为记?” 在他们进来之前,乔琰就已经将这个问题给算明白了,此时自然不需有什么犹豫,果断回道:“三十石。” 一旁的徐福稍一计算便知道这确实是个合适的数量,当即赞道:“此数甚妙。” 这种奖惩制度在乔琰深知乐平库存的情况下,已不必再从谋士中征求同意。 所以她也只是写了封信,让侍从自这平周县城往乐平跑了一趟,告知程立,让他先将充当赏赐的米粮给预留出来。 而后,在这允诺卫觊分兵协战的出兵之前,她便将士卒给尽数叫到了军营之外的空地上列队站定。 加上褚燕先前率领游击的队伍在此时全部合兵,她面前的兵卒足有三千人之众。若连带上攻打白波贼获得的俘虏,就成了差不多五千人。 乔琰寻了个山坡稍高处站定朝着下方看去,恍惚有种自己在开高中晨训的感觉。 还是人数翻倍的版本。 不,倒也不必如此。 她按捺下了这种奇奇怪怪的想法,看着面前的乐平士卒开了口。 此时比起她一度在县衙前的说话围观人数更多,她也没有喇叭在手,但好在,有队列之中的传讯士兵替她将话往后传,足以确保站在最后一排的士卒也能听清楚她要说的话。 只是这也意味着,她在开口时候所说的话必须做到足够简短有力,以防出现什么误解的情况。 “三方对抗白波贼一战,杀敌共计一千五百人,俘虏敌众两千人。” 这是战功! 先调动起情绪来! 虽然有意放跑了些人,这个战绩放在如今也绝对拿得出手了。 不过这不是乔琰要说的重点。 她继续说道:“此功不在我,而在诸位。” “我欲以此战为例,往后循之,杀一人与俘获一人同价,赏粮三十石,详细论功之法随后颁布。” “我方出战共计三千人,因先前制度不明,此战之功不予详算,凡参与此战之人,每人赏粮三十五石,返回乐平后领取。” 三十五石! 因她此时的断句停顿,也因着传讯士兵的呼喊声,那“三十五石”的奖励数额之声,竟宛然一股朝后扩散而去的浪潮。 乔琰站在高处,足以将下方之人的表情尽收眼底,也清楚地看到了他们在听到这笔奖励时候的喜悦和意外。 三年乐平经营,她从未说出一句不曾兑现之言,更让人绝不会怀疑她这话中的真实性。 三十五石!这是以一壮丁的劳力,在大汉亩产三石的平均情况下,他依靠种地所能获得的收成的一半。 可种地还要缴纳税赋呢,这三十五石便是彻彻底底的三十五石! 那么为这乐平良民的身份,为这笔不菲的作战奖励,他们就算是为乔侯马前卒又有何妨! 她随后颁布的对此战中殒命之人所给出的补偿,同样有着在他们看来足够合适的数额。 而还不等他们平复激动情绪,就听到乔琰说道:“此前三战未尽其功,如今需你们中以千人出征河东,拦截白波贼往河东方向的劫掠。” “论功行赏之法相同,然危险更甚。” “不知在场诸位之中,可有敢从此战之人!” 千人?他们这些人,加上那些心思也活络起来的白波贼,可足有五千人! 只出千人这是看不起谁呢! 还不等乔琰这“敢从之人”四字落定,她便听到了一声声并不齐整却气势惊人的声音。 “君侯——我等愿往!”
第80章 二十首功 三千,或者说是可能比三千更多的人一道出声的时候,这种“我等愿往”的声音,便混杂成了一种不甚分明的高亢混响,唯独从中颖脱,显得异常清晰的正是那“君侯”二字! 君侯,虽为侯亦有君之相。 这诚然是个对列侯的敬称,可方今之时,能得下属以这般方式称呼的又有几人? 卫觊强压下了心中此时的惊骇之情,在朝着乔琰望去的时候,正见这玄衣赤氅的少女站定于坡前,于这声浪之中也自有岿然不动之态。 他本是为了确保乔琰并不会在这个允诺于他的事上变卦,也为了便于给这随同他前去除贼的士卒指路,谁知道竟会看到这样的一幕。 大约不是亲眼看到这一幕的人很难意识到,这并不只是什么人为财死的利益诱惑,而在其外还掺杂着一种近乎士为知己者死的号召力。 他也毫不怀疑,即便是河东卫氏声称什么能给出对方更高的筹码,也绝不会比乔琰在此时所定下的制度更有诱惑力。 这种号召力哪怕是出现在二三十岁的人身上,都已经是一种很可怕的事情,更何况—— 乔琰只有十三岁而已。 “盛名之下无虚士啊……”这是在先前见到乔琰的时候,卫觊就已经在心中发出过的感慨,现在也不免将其喃喃出声。 在前往河东的路上他也忍不住问道:“你们这位乔侯一贯以来都是如此的吗?” “什么叫一贯如此?”张杨回问道。 因这一战乃是平地迎战追击,乔琰毫不犹豫地选定了赵云为主,张杨为辅的统帅人选。 那么以褚燕留守于平周县,率领四方查探的士卒,也足可以防备可能出现的敌情。 又因赵云正在下达对将士的指令,故而被卫觊搭话的也就成了张杨。 “就是,她并不需要真将这每人三十五石的奖励摆在面前,也能让麾下兵卒相信自己能够得到这一战功奖励,在这等需要鼓舞士气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将规章制度划定个明白,也能……” 也能让选定出的出征人选做到令人心服口服。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23 首页 上一页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