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过了晋阳,他们距离最后的目的地乐平,也着实没有了太远了,他也只要忍过这么两天也就够了。 早在杨修往晋阳去招人买粮的时候,在他们经行之路的太岳山就已经开始逐渐走低了。 最高处海拔可至两千五百多米的太岳山,在此时已经只剩下了群山末端的丘陵起伏,在他们转道东行后,便正是一条山间穿行直抵乐平的通途。 行路至此,鲍鸿也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已经可以预见到,将乔玄的遗体平安送抵乐平的差事,他是可以交差了。 这无疑是让他少了几分压力。 晋阳以南,向西流入汾水的洞涡水与他们此行而来的路途几乎重合,至于河流末端,便是沾县的北山,北山一过,就是乐平。 这一路上又是被乔琰提醒太行山中有贼寇流窜,又是从乔玄的辒辌车中发现了杨修,鲍鸿的压力别提有多大了,以至于看见这甚至有些贫瘠的北山,也只觉自己像是见到了人间仙境一般,险些激动得有些失态。 不过他一转头朝着乔琰看去,发觉这始终沉稳得体的乐平侯,大约是因为即将抵达自己所辖的领地,也在神容中显出了几分跃跃欲试的情态。 这么看起来倒是多了点真实感。 乔琰的确如鲍鸿所见,因将抵乐平而心生波澜。 北山之后,就是她目前拥有的那片土地了,就算她再如何表现得筹谋在握,也很难在此时彻底平静下来。 这是她的领地。 北山以东,太行以西,上党以北,阳泉以南。 这便是乐平。 当山道回转,前方不复遮挡,这乐平县就彻底展露在了乔琰的面前。 这无疑是一片和晋阳对照起来少了几分繁华,却也蕴藉着希望的土地。 乐平啊…… 乐平县原本为县治,县中的最高长官便是县令。 但在乔琰受封为乐平县侯后,按照东汉以县立国的习俗,乐平县也可叫做乐平县国,除却县侯享有封地之中的最高所属权之外,此地的执政长官也将从县令改为乐平国相。 这个位置,乔琰属意于交给在内政上颇有一番本事的程立。 当然这不是她直接指派就完事的事情。 别管到底是因为县侯立国还是承袭的郡国,这个职位都是需要优先对大汉效忠的。 就像济南济北这些个郡国的国相,都是由中央直接指派的,也领着朝廷给出的两千石俸禄。 县国国相的俸禄虽然要相对来说低一些,但要知道,一县之地万户,也不是玩家家酒的游戏,在决定行政长官的时候无疑不能过于草率。 否则若是县侯可以肆意以人为令,委任个并无处理政事才干也无经验的人上去,除了引起民愤大概没有任何的作用。 不过是因为乔琰的情况相对特殊——刘宏已经看到了她的才学本事,加上乐平县的范围也的确不大,所以在她离开洛阳之前,又从刘宏处得到了个准允而已。 她可以自行提名上报,以形同于举孝廉的方式,将这个县国的国相给定下来。 好在以程立在黄巾之乱中的功劳,要落实这个位置并不太难。 在乔琰看来,也只有给出这个国相的位置,她才能坦然地接受程立跟随她前来并州乐平,而非是留在原本的兖州地界上发挥才干这件事。 此外,在国相之下,原本县中的军事治安要务都由县尉处理,现在也叫做尉,不过是县国之尉,身在此位上的官员与手下的吏卒一道,组成了这县国之内的缉捕防卫力量。 当然,这也是个需要上报朝廷得到批复的位置。 不过比起国相,乔琰在这个位置上要相对来说纠结些。 倘若按照武力值来计算,乔琰身边战斗力最高的无疑是典韦。但典韦这个人适合当做近卫,而不是一众吏卒之上的统领者。 让他去分配何人巡守,何人擒贼,在这食邑万户的地盘上划出了道儿来,属实是有点为难他。 好在,这倒并不是个需要立刻决断出的位置。 而除却国相与县国尉领的是中央的俸禄外,其余的位置就是乔琰可以直接自己决定的了,也即那些个县侯家臣的位置,包括家丞与庶子,以及代表县国外交的谒者和国中掌管出纳文书的治书等。 总之,这些家臣组成了乔琰这位县侯在乐平县统辖的核心工作团体,而后才是辐散出去需要上缴税赋给她的那些个黔首黎庶。 这些位置,乔琰对于自己带来乐平的人大约都有了估量。 不过在将人与职位一一对应之前,在她抵达乐平后需要面临的就是权力交接的问题。 原本的乐平县令和县丞县尉等人,因她这位县侯的到来,已经在职务上做出了调动,印信以及历年间的账册官司记载也都已经一并存放在了堂上。 本为乐平县令的这位,以乔琰观摩他的神情,他好像并未对自己的平调搬迁有任何的不满,反倒颇有几分终于得到解脱的意思。 对这个有些怪异的微表情,乔琰看在眼里,却并未在话中询问出来,只是听着这县令说道:“乔侯的运气实在好,这乐平的在籍黔首共计九千四百户,而另外的六百户分布在往上艾方向的山中村落里,若是乐平本身的人口过万,还是个麻烦事。” 这话不难理解,东汉的封侯不是按照郡县所对应的实际人数,而是按照朝廷给出封赏的人数。 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乐平县原本的人口比万户更多,她这个乐平侯也不能将这些人据为己有,而是要按照自己对应的食邑户数做一个切分。 倘若多出的户数仍多,那么乐平县原本的管理班底还可以留在此处,不过大约要给这两头所管辖的居民换一个所属地的名字。 但两方处在一个区域内,难免会因为管辖问题出现什么摩擦。县国和县治之间的差异又必定会让这两方在缴纳税赋方面有所区别,这世上多的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情况,难保最后演化成什么程度。 倘若多出的户数不多,将其归入邻近的太原或者上党的其他县范围内又有些麻烦事,谁让太原诸地的地形太过特殊,乐平往东就是太行山脉,往北就是五台山,往南和往西都有起伏丘陵,这种特殊的隔阂状态,并不适合将某一部分户数划归到别的县治中。 所以这县令说的是运气好。 乔琰也觉得自己的运气不错,在她自过太行山脉往乐平而来的这一段中,所见风光又与兖州冀州以及洛阳不同,虽不算市井繁盛之态,可在这等动乱时代,能有田可耕,有山可依,实在已经是一件过于难得的事情了。 而这位县令别管是出于什么心态像是急于完成这个交割,他既将这些个登记在册的东西都在她抵达之前完成了整理,无疑也给她省却了不少事情。 乔琰朝着程立使了个眼色,让他这个还未正式得名却已算有了实的乐平相,对这些个文案卷宗查阅一番,自己则对着这县令回道:“这也多亏陛下怜我年少,这才给了我一处安生地,只是还得劳烦足下为我说说这乐平县内若要管辖得宜,还有哪些要紧人物要紧事需得记下。” 这先前的乐平县令虽然早闻得乔琰乃是因在黄巾之乱中立功而当上的这个县侯,却还是在此时眼见她处事稳妥而不由心中暗自赞叹。 见乔琰虽为县侯,却并未循例以孤自称,也未曾在他面前摆什么县侯架子,分明是要让这交接之事于融洽气氛里度过,他脸上也多出了几分真切的笑容来。 “乔侯有此心,乐平……” 他这句“乐平黔首有幸”还未曾说完,便见一县吏疾步而入,打断了他们的交谈。 这县吏说道:“门外有两人声称与乔侯乃是故交,上门求见。” 故交? 乔琰可没有那么多故交。 她心中有数,唯一的可能大约是回颍川先行拜见母亲的徐福,在言说了自己的决断后,现在已经得到了母亲的准允前来了此地。 至于为何是两人?要么便是他还带来了哪位同乡友人,要么便是他的母亲也愿意前来乐平,也一道前来了。 若是后者,对乔琰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徐福虽然此前并不通文墨功夫,只略识得几个字而已,但他除却天资聪颖之外,更让乔琰看重的无疑是他的心性人品,而这多少跟他所接受到的家庭教育有些关系。 徐福早年丧父,这便等同于是他母亲造成的耳濡目染影响。 乔琰此前就在想,如同杨修这种聪慧却有些不用在正道上的家伙,到底应该如何教化。 蔡邕是个开蒙的好老师,却显然不是个合格的人生导师,谁让他连自己的人际关系都处成了这么个人憎鬼厌的样子,而有黑山贼在侧,乔琰自己也没有这么多多余的时间。 反倒是徐庶倘若将他的母亲带来,未尝不是个潜在的“教育专家”。 乔琰心中一念转圜,却未曾在脸上展现出什么端倪来,只对着这县令说道:“既是我的故交,我便先去看看就是。” 她踱步而出,果然一眼就在这县衙之外见到了徐福的身影。 他一见到乔琰当即上前来行礼道:“乔侯勿怪,福此番接了母亲一道前来,路上走得便慢了些,好在携母平安抵达。” 乔琰朝着他身后看了眼,却并未看见他的母亲,只见一剑眉星目负枪而立的少年人,显出一番卓尔不群的气度,问道:“不知令慈……” 徐福回道:“母亲乘车在后,因闻听乔侯方进县城,令我尽快赶来。” 他话毕,又侧身引着乔琰朝着那年轻人看去,说道:“且容我先给乔侯介绍一人。” “先前我与母亲途径长治遇贼寇险些不保,正是这位义士相救的。此人出自冀州常山郡,一手枪法当真好本事。因他言及有要事要见此地县令,我便请他一道来了。” 在听到冀州常山郡的时候,乔琰便不由心中一动。 而徐福话音刚落,这年不过十五六的少年上前来行礼所说的话,无疑印证了乔琰的猜测。 他拱手开口道:“常山赵云,见过君侯。”
第42章 英雄之酒 赵云…… 虽然说已经在清剿黄巾之时见过曹操、孙坚和刘备,在前来此地之前,乔琰也知道乐平与常山之间也不过是一道太行山脉的阻隔而已,却也不曾想到,会在抵达乐平的第一日便见到赵云。 乔琰甚至想点开自己的人物面板看看,她的气运数值是不是在她不知道的时候出现了什么变化,不然为何她上一刻还在想,以典韦的水准更适合当做一个近卫而不是县尉,就有个赵云送上了门来。 蜀汉杨文然评价,征南(将军赵云)厚重,征西(将军陈到)忠克,这“厚重”二字实在是对赵云全方位发展本事的评价。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23 首页 上一页 81 82 83 84 85 8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