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也觉得年纪不合适,可第二份万民书就摊在面前,第一份要求惩治卫持,他就装聋作哑,第二份只求给个说法,再置之不理,恐怕失了民心。 皇帝也很为难。 “前几日我收了这个薛赞善为义女,正好养在身边,若圣上能赐一个封号,也算给京城百姓一个交待了。”长公主很乐意为皇帝排忧解难。 皇帝亲口册封,最小也是乡君,于是薛宝儿得了一个乡君的封号。 等长公主回府得意地向薛家人提起此事时,薛母不敢相信地张了张嘴,她怎么记得只有皇亲国戚或是功勋世家的嫡长女才有资格得此封号呢? 即便王家当年煊赫一时,王夫人出嫁时也只是白身。 薛蟠不懂这些,见母亲一脸震惊,猜想这个封号可能比较厉害,看向长公主和卫持的目光不由温和了一些。 长公主当时并没想那么多,一心惦记着不能让皇后阴谋得逞,竟忘记了皇帝赏赐给女子的封号,最低也是乡君。 本是她与皇后之间的较量,最后却是薛宝儿受益。 这小丫头也算有些福气了。 薛宝儿忙起身谢过长公主,长公主笑着摆手,却听卫持在那儿鸡蛋里挑骨头:“没有称号吗?” 长公主一怔,确实没有。 按理说皇帝赐封号,都会在封号前赐几个字,以示区别。 比如,安宁是郡主,封号前面就加了她的名字。 再如,德宁长公主,德宁不是名字,是称号,也是封号的一部分。 卫持是个懂行的,本朝有那么多乡君,硬要分个高低贵贱的话,就要看称号了。 皇帝只赐封号,没有称号,说明心里对册封这件事并不在意。 “这等小事也要圣上亲力亲为不成?”长公主嘴硬道,“称号多是内务府负责拟定,圣上选一个赏赐罢了。” 卫持勾起唇角笑了笑:“内务府么?行,我知道了。” 长公主心里瞬间升起不祥的预感。 果然,没过两天,薛宝儿的封号下来了——承慧乡君。 在本朝,乡君倒是不少,可承字打头的,算上薛宝儿只有两位。 此时另一位曾经获封承恩乡君的女子正坐在慈宁宫里品茶,有一搭没一搭地在跟一位容貌温雅的女官聊着天。 “哀家听说,这位新晋的承慧乡君是你表妹?” 贾元春伺候太后膳食也有些时日了,虽然太后对她的表现还算满意,可如这般赐了绣墩坐在一起闲聊还是头一回。 慈宁宫伺候的人说多不多说少也不算少,这其中能坐着陪太后聊天的,还真没有几个。 贾元春受宠若惊应是,又不免心生惶恐。 后宫这两日都传开了,承慧乡君的封号是安国公世子带伤跑去内务府亲笔所题,又拎着吓得半死的总管太监当面向皇帝求来的。 按理说皇帝赏赐封号,要么是皇帝当场提名,要么是由内务府拟定几个差不多的封号,呈到御前请皇帝挑选。 可这回呈到御案上的,只有一个封号,根本没得选。 皇帝为此挺不高兴,安国公世子却振振有词,说什么薛家家主舍命救了他的性命,人家别无所求,只求给他妹子请一个封号,让他妹子脱离商门能有个稍微尊贵点的身份。 卫持能平安归来,对皇帝来说千金难买,更别说一个有名无实的封号了。 本朝除了长公主享亲王俸禄,有食邑,其他公主、郡主、郡君、乡君都是虚名,一个相对尊贵的身份而已。 给了就给了。 只是这承字打头的封号有些特殊。 承字打头的男子封号,一般是外戚,表示承皇室之恩,一人封后,全家受惠。 若女子得此封号,通常身份不高,却被皇亲国戚选中想要迎娶回家。为了给女子抬妆,才会向皇帝请封。 这种先例很少,皇帝知道的只有他母后一人。 当年还是太子的先帝被大长公主请去家里赴宴,无意间看上了一个小官家的女儿,回去便缠着孝宗皇帝给这个小官家的女儿赏赐封号。抬高身份之后,这个小官家的女儿便被送进东宫,成了太子良娣。 这位良娣是太子自己看上的,自然极为得宠,却从不恃宠而骄。后来先帝登基,后宫美女如云,这位良娣虽圣宠不再,还是凭着过人的智慧为一双儿女精心谋划。 比如同意长公主下嫁当时的安国公世子赵守成。 比如在九王之乱时当机立断连夜带着唯一的儿子出宫避祸。 成了笑到最后的赢家。 这样的殊荣,不是谁都当得起的。 皇帝同意给封号,却不同意卫持所写的承慧二字,卫持就带伤在养心殿跪了小半日。 最后还是皇帝妥协了。 “姓薛?祖籍金陵,可是丰年好大雪之薛?”太后又问,面色平静,并看不出好恶来。 贾元春只好点头应是,惊觉自己说得太少,怕太后不满意,忙补充道:“承慧乡君是臣姨母家的女儿,臣的姨母姓王,是金陵王家的姑娘,现京营节度使王子腾的胞妹。” 薛家实在乏善可陈,并不能在太后面前给薛宝儿加分,贾元春便选择把王家抛出来。 毕竟四大家族里面只有王家还值得在太后面前说一说。 ----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2-04-04 17:37:08~2022-04-05 16:42:1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催更的小魔鬼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5章 我的人 其实不用贾元春介绍, 太后早就知道了,她想问的也不是这个。 “既是王大人的外甥女,承慧乡君当初入宫学的保荐人为何不是王夫人, 而是德宁长公主呢?他们两府关系很好吗?” 贾元春:“……”您我问,我问谁啊? 太后问到这里, 又不能不答,她很想说, 麻烦您去问问安国公世子吧,这事他比我清楚。 可安国公世子是太后的亲外孙, 亲外孙干出这么出格的事, 把朝野都轰动了两次,太后不可能不知道。 既然知道, 为什么还要问她? 贾元春长了个心眼儿,并没说太后知道的, 而是道:“臣自小进宫当差,对外面的事知之甚少。承慧乡君在宫学读书时,臣曾见过她一面,问起过保荐人的事。” 她装模作样地想了想, 才道:“承慧乡君说,她和姨母到京之后才听说宫学选拔赞善陪侍的标准提高了,为此姨母去舅舅家走动,舅母便带着薛家表妹去给长公主请安, 谁知竟入了长公主的眼。” 长公主喜欢漂亮女孩儿, 一直想收个义女的事, 京城无人不知。 太后看了贾元春一眼, 从前只觉得这个丫头细心勤勉,不成想还是个机灵通透会说话的。 “那位承慧乡君容貌如何啊?”太后又问, 脸上终于有了点笑模样,“长公主看人最是挑剔,能入了她的眼,想必这位乡君定然是倾国倾城之貌了?” 若非倾国倾城,怎么可能把卫持迷得神魂颠倒,不管不顾把人抢回家两次。 贾元春算是明白了,太后绕来绕去估计是想见见薛宝儿,却又寻不到名目。 想明白了也不敢直说,试探道:“各花入各眼,臣觉着好,太后未必瞧得上。承慧乡君如今是长公主的义女,便是太后您的外孙女,她得了乡君的封号,合该进宫给太后请安。” 话递到嘴边,太后很是满意:“那就让她来吧。这件事交你去办,办好了有赏。” 贾元春大喜,忙笑着应是。 这种事一般是由太后身边的掌事女官去办的,可她听说那位掌事女官到了年纪,太后给了恩典准备将她放出宫去,留下的空缺可是很多人都惦记着呢。 论资排辈的话,轮不到贾元春。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太后把差事交给她来办,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贾元春立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办事去了。 于是,第二日早朝之后,太后就在慈宁宫见到了这位承慧乡君和……卫持。 两人并肩走进来,男的高大英俊,女的娇俏玲珑,当真一对璧人,把暖阁都给照亮了。 卫持一进门就坐在太后身边,中间隔了一个炕几,有宫女搬来绣墩想将绣墩放在太后下手,却被卫持拦住了。 他一指自己身边,未语先笑:“天儿太冷,你坐这儿吧,暖和。” 维护之意再明显不过。 宫女有些迟疑,不由抬头看太后,太后呵呵地笑,朝宫女摆摆手,宫女又把绣墩搬出去了。 薛宝儿只好坐在卫持身后的炕沿上,暖阁里火炕烧得暖烘烘的,很快驱散了凝在身上的寒气,很是舒服。 有宫女端来茶水点心,卫持一边陪太后闲聊,一边吩咐宫女又搬了一个小炕桌进来,放在薛宝儿那边,亲手把茶水点心挪过去。 “我瞧着你早饭用得不多,饿了吧,快垫垫肚子。”他故意压低声音,却足够太后听到,“慈宁宫的点心不是御膳房做的,味道淡不油腻,我从前很喜欢吃。你尝尝,是不是很好吃?” 说着拿起一块芙蓉糕先吃起来,边吃边对太后道:“外祖母这里的点心最好吃,每次来都不重样,每一样味道都很好。” 太后都快让他这个热情劲儿给弄晕了,也忘了打量薛宝儿,也忘了要问薛宝儿的话,只是呵呵地笑:“你爱吃,回头让小厨房多做点,给你带回去。” “多谢外祖母。” 贾元春听了忙要转去小厨房安排,余光却瞥见薛宝儿对着几碟子点心正发愁。 是了,慈宁宫待客的茶点都是摆设,没有谁敢如卫持这般真的去吃,所以茶点的个头儿有点大,用手拿着吃很不雅观。 贾元春瞧在眼中,吩咐完小厨房,亲自端了几盘太后平时爱吃的小点心将原来的茶点换下,笑吟吟解释道:“上次小厨房得了世子爷的赏,可把厨娘们高兴坏了,今儿听说世子爷要来,特意做了您爱吃的备着呢。” 见薛宝儿果然吃了,卫持很是高兴:“都有赏!” 贾元春忙谢赏。 太后不由又看了她一眼,笑着打趣道:“瞧着你表妹来了,就用哀家的小厨房做人情?人情给你做了,还有赏,吃亏的还不是哀家。” 贾元春就凑趣儿般地跪下给太后磕一个头:“臣替表妹谢太后赏。” 把一屋子人都给逗笑了。 慈宁宫只住了太后一个,平时冷冷清清的,难得热闹一回,太后高兴,留了卫持和薛宝儿用午膳。 对着一桌子的鱼,薛宝儿有些物伤其类,不忍动筷,只小口小口吃着青菜。 “怎么,你不喜欢吃鱼?”卫持小声问薛宝儿。 用午膳时,他仍旧坐在薛宝儿身边,以维护的姿态把薛宝儿和太后隔开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12 首页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5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