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看见没!那些都是排队的。一天三顿,保管吃饱!” “还有啊,陛下留了六百朔方军在这城里,巡逻守城......反正你们回去之后不用再躲地窖里了,我们守着呢!” 不要钱? 白吃白喝? 还能吃饱? 不用担惊受怕了? 还有这香味...... 人在饿极了的时候是没有力气思考的,只看越来越多在棚子前排队的人,还有空气里浓郁诱人的香味,刚刚一路走来干净齐整的街道,还有这么久都没听见火炮轰城的声音...... 李则甚至来不及细思赵莽的话是真是假,匆匆赶回去喊弟弟弟妹一起。 他的脚下都在飘,不知是饿的还是高兴的,依稀还能听见背后传来赵莽得意的声音:“那我可就不等你了啊!李大!”
第75章 歹竹出好笋 广陵戴氏,起于西周宋戴公。 先秦时,戴氏世为宋国上卿,到今宋,戴氏也曾大放异彩,跨入权力中枢,属乔相一党。 先帝末年,戴氏亦被打击得不轻,彻底沉寂了。 其中,戴安性情正直,刚正不阿,从前得罪过不少人,便有人趁机报复,蓄意诬陷,将其从前所作某首诗文中意曲解,扣上了“包庇逆党”的帽子,族人流放北地,充作苦役。 抵达朔方后一年,戴安与戴夫人相继病逝,戴大郎亦在半年后因感染风寒而无药医治病逝于矿山上。 戴二郎则因年纪尚小,受不了终日劳苦试图逃跑而被差役打残,落下瘸腿的毛病,被义军兄弟救了出来,只是日后不能再干重活,还得喝药养着。 幸好一双姊妹都是懂事坚韧的性子,从不抱怨,靠每日给城中富户人家洗衣裳挣钱养家。 当年戴大娘十三岁、二娘更是只有八岁。 今年,戴大娘已经二十岁了,戴二娘也快及笄了。 前两日王员外家袁小娘身边的婢子小桃来请她让二兄帮忙写信的时候,突然感叹了一句她生辰将近,戴玉莹便动了心思。 但她有些不好意思,家里收入勉强只够温饱而已,阿姊及笄时,二兄的腿病犯得厉害,什么也没有,这更叫她不知如何开口。 扭捏了半天,干脆作罢。 到了生辰这天,一切如常。她没提,兄姊也没什么反应。 戴玉莹毕竟年轻,心里不免沮丧,好歹,好歹祝她一句生辰呀! 戴玉莹就这样照常去别人家拿衣裳回来洗。 今日要去的是城西的李富商家,她们住在城东,过去有些远,所以一来一回花了不少时间。 回到家里,一个人也没有,戴玉莹心里泛起了嘀咕,阿姊不在还正常,阿兄腿脚不好怎么还到处乱跑,是不是又偷偷去青庐书院了。 正想着,看到桌上一张对折起的草纸,她拿起来拆开一看,上面是二兄的字迹:二娘阅后来城北栗子沟。 栗子沟?那里原本是义军兄弟设的仁义堂,荒了多年,叫她去那干嘛? 戴玉莹虽然不解,但因为挂心阿兄的腿伤,还是忙不迭闩好门就往北去了。 一路走到石头巷的时候,她徒然就闻到了一股似有若无的香味,她出来前没吃午食,这香味勾得她四下张望,不解是谁家的饭菜这样香,最后发现香味好像是从更北边传过来的。 她记着阿兄的字条,便狠心没管这味道,继续朝栗子沟去。 没成想这股香味越来越浓,又在这八成的辣香里头掺入了些醋的酸香,惹得她肚子一阵阵叫,心里埋怨了阿兄一万遍,偏偏叫她来这受刑的! 等到了栗子沟,眼前豁然开朗,比方才狭窄的巷子宽敞多了。 大路两边迥异她上次来时的荒凉,杂草被铲除了,露天摆上了几十张桌椅,都坐满了人,围着一口造型奇怪的大锅。 剩下的没座还有挤在一间蓝色的棚子外边的,排起了队。 人这样多这样热闹,看那锅下面燃的炉子里炭火熊熊,倒也不冷了。 戴玉莹焦急地四处寻找戴二郎的身影,还没看见,就听见一声熟悉的呼唤:“二娘!这边!” 她回过头:“噫!阿姊,你怎么也......” 戴玉珂笑着一把揽过她的肩:“走,阿兄在里边,咱们也进去。” 戴玉莹懵懵地被阿姊拥着带进了那间蓝色的帐子,还听见背后那些排队的人不服问:“哎哎哎!小娘子,她们怎么就能插队啊?” 而后一道爽利的女声:“不是插队,她们家人在里边,来找人的。” 另又有一道温婉些的女声:“郎君莫急,前头再有两桌就到你了,或者郎君改试试麻辣烫或者冒菜?味道也好,还能跟人拼桌,更快些。” 又有朔方军守着这儿,没人敢造次,那男子便偃旗息鼓了。 进了帐子,戴玉莹就看见帐子朝排队的人那边开了个小门,方才说话的两位小娘子便站在那小门前的桌子后边忙活。 里边又有几十张桌椅,也同样是坐满了人,戴玉莹一眼就看到了自家阿兄,实在是他一个人占一张桌子太显眼了。 戴玉莹立马挤了过去:“阿兄!” 戴玉堂看过来,笑道:“二娘也来了,咱们一家子齐了,可以开吃了。” 戴玉莹有些忐忑,闻着香味,看着锅子里红艳艳的汤色,桌子上七八盘菜,甚至还有羊肉! 天!她们家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羊肉,更别说这么大一盘了。 戴玉莹咬唇,聪明如她已经猜到了兄姊这是瞒着她给她置办的生辰宴了,幸福又痛苦地闭上眼纠结:“你们又乱花钱!这得多少钱啊!” 戴玉珂笑道:“你就把心放肚子里吃吧,一分钱不要。” 不要钱? 戴玉莹不可置信地睁眼:“啊?” “就是费了些功夫,阿兄一大清早就开始排队了,请小娘子给咱们留这一桌。” 戴玉堂对上妹妹看过来的目光,微微一笑,解释:“这是朝廷办的仁义堂。” 从前战乱的时候,薄云寨义军兄弟们办了这个仁义堂,城中百姓寻常病痛、缺食少蔬都可来此寻求义军兄弟们的帮助,戴玉堂的腿便是仁义堂给治的,否则只会更严重。 但没过多久,就被当时朔方郡的太守给勒令关了,说是不利于民心稳定。 薄云寨义军跟当时那太守的关系一直不好,难保不是公报私仇。 城中百姓虽不服,但也只敢背地里抱怨。 戴玉莹有时候想,这样不是更不利于稳固民心吗? 不过眼下朝廷办的这个仁义堂阵仗看着可比薄云寨那会规整多了,东西也多,甚至还有一大盘羊肉! 要知道义军能给大伙提供的也不过是稀粥咸菜罢了。 戴玉莹忍不住看向其他桌,见大伙桌上的东西种类都差不多,只是人多的份量更大些,大概这些东西是按人头定量定份的,避免有人贪心浪费,但绝对是吃得饱的份量。 倒是很合理。 她夹了一筷子肉,学着其他人的样子,放进锅里去煮,小心翼翼地放入口中咀嚼着,肉香裹挟着椒麻味席卷了她的口腔,丰盈柔软的口感,她像踩在云端一样飘飘然,等回过神来才发现盘中的肉已经下去一半了。 而兄姊都只顾着夹土豆萝卜豆腐等物,把肉都让给她吃。 她瞬间不好意思起来,将刚捞起的两片肉分别放进了兄姊面前的碗里:“阿兄阿姊也一起吃嘛!” 戴玉珂笑道:“你是寿星,你多吃些。” 戴玉莹不依:“阿姊不是说不要钱,既然不要钱,那时时都能来吃,又有什么珍贵的,阿兄阿姊作何要让着我!” 戴玉堂戴玉珂为了安抚她只得将那肉放进嘴里,饶是心性成熟,也忍不住眯起眼享受。 他们不似城中原本百姓那样淳朴,了解些朝政,自然知道朝廷的仁义堂不可能永远这样办下去,那得费多少银钱?旁边的郡县知道了也会不平衡。 只怕是仗打完了,御驾回京,乔小娘子她们也会回去。 就是不知道之后这儿会是什么光景了。 正当这时,乔琬端了一碗汤饼过来,里面卧了个荷包蛋,热腾腾的。 她笑道:“听说有人过生辰,我家婢子煮了一碗长寿面送小娘子。” 戴玉莹忙接过,谢了又谢。 乔琬面上笑着,心中感慨,这是幸存下来的广陵戴氏后人,历经颠沛流离,骨子里的不卑不亢却还是没有泯灭。 戴玉珂忍不住问道:“小娘子会在朔方呆多久?” 乔琬愣了愣,道:“大约要看朔方军何时得胜了。”又笑道,“大伙是怕我们走了吃不上火锅?” “到时候,诸位便不会担心这问题了。”她卖了个关子。 像戴家人一样除了高兴以外既欣慰又担忧的还有郑恒。 郑恒是青庐书院的先生,收了十几名学生,多半都是无父无母的,书院里只有他一个先生,既当老师,又当爹娘。 他是二十五岁那年来的朔方,身为旁支庶子,不仅与家族理念不和,还公然顶撞族长,被父亲断绝关系,赶出家门,出身世家的妻子亦以他为耻,带着儿女和离改嫁。 此后,他便决然踏上了北上之路。 如今他已三十岁了,而立之年,虽未再娶,却多了一堆小萝卜头要养。 青庐书院,起先取这个名字,是因为郑恒兜里没钱,只能在没人住的荒地上搭了两间茅屋,漏风不说,屋顶还经常被刮走。 邻居牛大郎是个木匠粗人,大字不识,最敬仰的就是读书人,见他时不时教自己的儿子认字,心生感激,便主动帮他修屋子。 虽然依旧是茅屋,但至少房顶结实多了。 后面碰上了父亲战死母亲被掳的小妮,见她雪地里穿着单鞋,脚脖子冻得发黑,郑恒也不管自己还只能抄书维持生计,也不管对方是个小姑娘,就这么捡了回家,让她跟着自己学认字读书。 自此以后,郑恒就开始了捡孩子之路,并且在这条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眼下,青庐书屋已经收留了十五个孩子,两间茅屋变成了五间砖房,这其中离不开邻里的帮忙。 乔琬从留下守城的朔方军口中听说过郑恒的“传说”,见到这位郑先生的第一眼,很难想象有着这么温和外表的一位儒士,竟然有着这么激进的事迹。 她趁对方低头吃东西的时候细细打量,总觉得五官有些熟悉......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7 首页 上一页 67 68 69 70 71 7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