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多了。 兰山君:“我最近偶然得知,蜀州出身的大理寺卿徐大人好似对苏公子的案子一直拦着不给结案。” 提起阿兄,郁清梧瞬间清醒过来。 他沉吟,点头,“是。” 徐大人想要拉拢他,他也需要借助徐大人的助力,两人暗地里是来往的。 但这些事情也不敢跟山君姑娘说。 他刚要说一些场面话,就听她道:“下月春闱,要是用此事来造势——” 话刚出口,却见郁清梧摇了摇头。 “徐先生也说过这个话。” 他说,“很多人都以为,我会如此做。” 但他却不敢,也不愿意。 他说,“阿兄也不愿意。” 他郑重道:“蜀州学子寒窗苦读十年,用尽一生的力气来到这里争一席之地,不是被我们这般的人利用去做刀的。” 一个行差踏错,就会毁了他们的一生。 他怎么敢呢? 阿兄也不敢。阿兄似乎是预料到了今日的局面,曾经笑着跟他道:“清梧,你要忍住,要克制住自己,不要让自己成为自己厌恶的人。不要为了我,沾染上别的人命。” 他能忍,也能克制,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总有一日也能让博远侯府和齐王哑口无言吃下林冀身死的苦楚,到那时候他们才知道,他是多艰难才熬过来。 但山君姑娘还念着阿兄的死,让他心里又涌起一股感激,道:“多谢你还想着他。” 能想着阿兄的人不多了。 兰山君久久没有回话。 她从前总想,他是怎么落到最后那一步的呢? 明明他完成了大部分的心之所想,最后却还是被推去了断头台。 她倒是从今日他的言行里窥见了几分真相。 她一面惋惜,一面难免要佩服他的梧形鹤骨。 她对他,起初就生出了几分利用心思。但现在知晓真相,知道前面不仅有宋知味,还有齐王这棵大树在,便知单单利用他去对付宋知味不够,便又生出要与他同行到最后的心思。 她自知犹如蜉蝣,不可撼树,但她也可如山中猛虎,伺机而动,一击毙命。 她的刀够快,却也要接近那些人才行。 她需要有人带着她在茫茫夜路里走一段。 她和他,应当能同一段路。 她有自己过不去的坎,他也有苏家兄妹两条命。 他们都在艰难的往前面走,她不怕前路艰难,不惧生死。她冷眼旁观,窥他心志,虽不知日后如何,但现在却也看得见他一身铁骨铮铮,依旧愿意负着风雪前行。 他这般走,是必死之路。 她这般走,也是必死之路。 他们都是六爻卦起,知却不避的人。 但他不像她,多活了十年。他依旧还如同上辈子一般,在这条路上跌跌撞撞,迷茫的走着。 她站在一片春光里,突然停下脚步,将手里的蜀刀伸过去,横在他们之间。 她握着刀鞘,将刀柄对准他,“郁清梧。” 郁清梧也随着她停下来,正眸看她。 她说:“你要不要试着将刀刃拔出来——” 她还记得,他在札记里写:我应如利刃,只等君王拔出刀鞘,让我明黜陟,抑侥幸,均公田,厚农桑。 他有宏图大志,也没有食言,多年以后,他确实是做到了的。 但也丢了一条命。 她沉声道:“你要不要试着自己拔出来,而不是让君王拔你出鞘。” 郁清梧讶然,不知道她怎么会如此说。但又突然在她生气勃勃的眸子里看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条道。 先生说,通两辆马车的是道。 他不合时宜的想起这句话——而后觉得,也许他和山君姑娘,是可以并行的。 只是他这个人,哪里敢跟她同行呢? 他不认同先生其他的话,但却认同先生不娶妻生子的一生。 他们这种人,还是不要拖累好姑娘才是。 他伸出手,握住刀柄,将刀拔出来,笑了笑,“山君姑娘,我欠你不少,以后若你有所指向,我也敢挥一刀下去。” 兰山君几番与他周旋,要的就是他这句话。 但此时此刻,她却蓦然生出一股郁郁之气来。 她紧紧盯着他,道:“郁清梧,你要活下去。” 郁清梧还以为她是想起了阿兄的冤屈,握着刀认真点头:“姑娘放心,我答应过阿兄要长命百岁的。”
第22章 偏我来时不逢春(22) 深夜,兰山君研墨提笔,缓写札记。 “元狩四十八年二月初八,得银十两……” 她眸光在桌上的十两银掠过,而后挪开目光,继续写道:“又窥其梧形鹤骨,廊下拔刀,君子潇潇——便觉世间公道,不该让杀妻证道者得道飞升,而让为民请命者命赴黄泉。” 也忒不公了些。 她头一次撇开札记,不去看上辈子那个可悲的纸上挚友,而是只看站在春光里活生生的郁清梧。 于春光熹微里,她看见了他与邬庆川割舍的踌躇和痛苦,也看见了他背着阿兄之命前行却依旧不愿意沾染上无辜人命运的无愧于心。 他活生生的在这里,让她觉得,他这般的好人,本就该活下去的。 阎王生死簿上若是一命抵一命,也应是宋知味去替郁清梧的命。 她重回一世,总想着要跟宋知味拼命,后面又想着跟齐王拼命,归根究底,是她没有想着能够在大仇得报后还能好好活下去。 但今日蓦然生出的郁郁之气,让她心头又烧起一团怒火,恨不得一把烧掉困住他们的冬日大雪。 凭什么他们这些苦苦挣扎活着的人要被权贵愚弄至死?凭什么他们只是想要求一个公道,偿还一条命就连活着都不敢想呢? 静寂长夜里,兰山君心中突然想替两人都求一条生路。 她和郁清梧,都该活着,都该要长命百岁才是。 因有了这个念头,她气息微微急切起来,心口竟多了一份活气。这份活气让她难以适应,又像蝼蚁偷生般不踏实,逼得她在屋子里面团团转起来。 走来走去,眸光巡回之间,便看见了郁清梧送的十两银子。 她怔怔一瞬,取了一个盒子来,将这十两银子郑重放进去,才微微停下来喘息。 这是他的真心,他这个人,做事情总是真挚的。 她吁出一口气,又为世间有这样一个同行的人高兴起来 —— 宫里,皇太孙夫妇带着一双儿女站在长乐宫外求见段皇后。十七年前,先太子和段伯颜去世之后,皇后就再没出过这座宫殿,也不愿意见人。就是皇太孙一家,她也只是在每月初十的时候见一次,有时候初十也不见得会让人进去。 小宫人便要照例先进去问一次,而后才出来欢欢喜喜对皇太孙道:“皇后娘娘请您和太孙妃进去。” 皇太孙便手里抱着女儿,牵着儿子,挨着妻子进屋给皇祖母请安。 皇后只比皇帝小十岁,也已经年老了。她正坐在床上喝药,见了他们也没有什么表示,只让人看座。 皇太孙已经习惯她这样的态度了。他温和的道:“皇祖母,您近日看着气色好多了。” 皇后淡淡的,“不死就行。” 皇太孙笑吟吟的,继续问她最近的事情,问了一圈,便看看左右,笑着道:“元娘,你带着孩子们出去玩会。” 太孙妃诧异,但也站了起来,“好啊,他们早坐不住了。” 皇后沉默的看着,等人走了之后才道:“是碰见了什么事情吗?” 皇太孙笑起来,“所以说,孙儿若是有事,您还不是照样要帮?何必装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呢。” 皇后躺在榻上,“说吧,看我能不能帮得上忙。” 皇太孙:“确实是有一件事情要问皇祖母的。” 他走到床榻边拿起一个香梨削起来,小声道:“我想问问皇祖母,当年舅祖父是不是没死?” 皇后本是懒洋洋的身子瞬间就坐直了。她一双利眼看过来,“怎么?” 皇太孙:“您先说是不是。” 皇后的眼睛微微眯起,“你见到他了?” 皇太孙手里的刀一顿,便什么都明白了,便也不要冒险派人去蜀州查了。 他舒出一口气,摇摇头,“没有见到,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五年了。” 皇后尽管已经做到万事不理会,万事不动情,但听见这话还是眼眸湿润起来,低声道:“你从哪里知晓的?” 皇太孙:“淮陵一位姑娘,带着他的戒刀来了洛阳。” 他道:“我也是碰巧知晓。” 他把事情说了一遍,感喟道:“舅祖父应该是不知道她身世的,所以把刀留给了她。谁知道她阴差阳错竟然进了洛阳。” 皇后久久不能言,而后轻声问,“那个小姑娘如何?” 皇太孙:“我还没瞧见,也不敢贸然打听,过几天宋家办赏花宴,她也会去,我便去瞧瞧看。” 一个香梨削好了,他递过去给皇后,“皇祖母,皇祖父知晓舅祖父活着的事情吗?” 皇后点头。 “知晓的……” 她喃喃道:“当年你父亲自戕而亡,临死之前,只求陛下放过你舅祖父。” “陛下答应了。” 但她没想到,哥哥竟然活了那么久。 她说,“他临走的时候,意志消沉,并不愿意多活。我以为……他最多去看看阿明死前的地方就会离世。” 阿明是段伯颜的儿子,当年在蜀州战死。 她回忆道:“当年阿明去世后,哥哥一直没有梦见他。有和尚跟他说,那是因为阿明的魂魄就在蜀州,他不愿意回来,自然是不能托梦到洛阳了。” 结果这一去,竟然多活了十二年吗? 皇太孙心中有数了,他也是如此猜想的。便道:“依着皇祖父的性子,应当还不知道那个小姑娘的事情。” 皇后点头,“知道也没有关系,他如今老了,倒是有些假慈悲在。” 当年杀儿子的时候倒是干净利落,如今老了,又开始怀念起从前的好来。 她说:“他如今对齐王倒是越发看不顺眼了——你最近应该还过得不错吧?” 皇太孙:“比起之前只能在东宫读书的日子,很是不错。” 皇后感慨出声,“你比你父亲沉得住气。” 她摇了摇头,不欲说起逝去的儿子,只叮嘱皇太孙:“小姑娘的事情,你就当不知道,万事不要管比较好。” 她道:“不然恐坏了事情。” 就像她也不能管皇太孙的事情,一管,在皇帝那里就有了罪过。 但皇太孙却不这么想。 他道:“总是咱们家的孩子,又是个姑娘家,管一管姻缘总是没错的吧?” “舅祖父没有子嗣留下来,小姑娘就成了他唯一的血脉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24 首页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