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酒楼的师傅说:“要我就猜,估计是陈大厨,别看他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手艺全都藏着呢,这会儿才显现出来,实在是高,我等佩服。” 而在大家热烈讨论的时候,反正也没有讨论出个结果,全又围在小吏旁边,积极追问。 小吏无情地打破了他们的结果,语气激昂地公布了,“做这道菜的,是来自四时鲜的江师傅。” 从一众的“啊?”“哈?”“什么?”“我不相信,你们是不是搞错了?”,到后面,“哎,这年头,后浪可真比前浪强啊。” “四时鲜,我还以为小姑娘也就烧烧旁的菜能过的去,没想到啊,是我眼拙了!” “她家那个蟹黄汤包出来的时候,我就知道了。” “马后炮少来,刚才你还说的是老方后人。” 不管他们讨论得如何激烈,比赛结果已经成了定局,毕竟只有鱼羹是全部被吃完了。 最后这一场比赛,毫无疑问。 小吏面朝众人报信,“恭喜,四时鲜的江小满师傅,获得了最多的票数,总共是六十三票。” 要知道,这在场的也就是七十二个人,她能获得六十三票。 实在叫人哗然,又格外心服口服。 江盈知内心充满了茫然,面上却不动声色,在大家看来,又多了一层世外高人的安定如山。 老行长捧着金勺子过来,当着所有同行,所有参赛者的面说:“我们每年都有这么个传统,拿这些看似不怎样的东西来比。” “虽说比的就是处理食材,但其实是想看看,大家能不能把东西给做好,有没有这份心,手艺如何。” 他简短说了几句,然后当着大家的面铿锵有力地说:“我宣布,今年这把金勺子,归江小满所有!” 在众目睽睽中,江盈知郑重接过勺子,很沉很重,金灿灿的,她想咬一口。 老行长说:““江小满,实至名归!”” 底下有人喊,“实至名归!” 随着呼声慢慢变大,大家的语气也变得真诚很多,不再是吃鱼宴的时候,她获得做鱼第一鲜牌匾时的反复否定,和极度不认可。 她已经确实凭本事,靠实力,走到了一众同行的前头。 迎来的不是嘘声,而是掌声,认可她确实很厉害。
第85章 涮锅子 拿了这个金勺子, 江盈知只觉得金晃晃的,特别诱人,当然也是对她厨艺的一种肯定。 不过倒是没有想到, 她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机会和好处。 关注是必然的, 各种同行以及其他从不出来的厨子,都频繁地在四时鲜食铺里出现,到后来就是在傍晚的时候, 以四时鲜为据点, 相互交流厨艺。 基本能出现在这的,都很认可江盈知的手艺, 而他们独到的见解, 也会带给江盈知很多新的思考和感悟。 她也是从这后, 渐渐融入了厨师这个圈子里。 当然机会确实很多,除了冬汛宴, 还有年底庆功宴、开洋节等等, 报酬不说多丰厚, 但是会获得不少好处, 至少航运、税收上,总不会太为难她。 得了金勺子后,来食铺慕名吃饭的人更多了, 人满为患已经无法形容, 大街上也总是排满了长长的队, 甚至衍生出拿高价买别人的座位。 热闹与骚乱每日都在四时鲜上演, 几乎全海浦都知道, 这家的生意火爆的不得了, 想吃午饭得赶着早上排去,晚了可就吃不上了。 为此江盈知还又找了隔壁铺子的店家, 加了价钱,把租改成买,全部打通,四时鲜的铺面才算是真正扩大了两倍。 为此她又招了不少人,几个烧火婆子、处理鱼的,洗碗的,还有烧菜师傅,江盈知慢慢解放出来,不用事无巨细全要自己上手。 海浦镇霜降过后,天便一天冷似一天,每日清晨路边总有霜,说话就呼出一团白气,捕捞上来的鱼,过了一夜就冻得邦邦硬。 所以人到这时,总想吃点热乎的。 江盈知适时推出了涮锅子。 她请匠人做了几十个铜锅,刚好赶着冷天能用。 铜锅做好以后,她只是提了一嘴,“以后晚上也可以来食铺里吃,不过只有涮锅子哦。” 没想到,这话如同冰封的湖面裂开,底下奔腾的河流在躁动,全都沸腾起来。 不过,江盈知一句,“只有五十个号。” 又让大家激动,使劲争抢那五十个号,抢到的美滋滋,把牌子藏在最深的内里,生怕到时候被别人抢走了。 而没有抢到的,在那里哭丧着脸,毕竟没有办法尝到这第一口美味,想想都叫人郁闷。 “弟啊,你瞧,这涮锅虽说就一口,但能坐八个人,你家里才几个,你带上哥,算哥求你了。” 这是没抢到,就死皮赖脸地求别人的。 那边是豪气型,“牌子给我,我给你包七天新丰楼的菜,不,十天,十天怎么样?” “滚,还把牌子给你,你包新丰楼二十天都没门,三十天都是做梦!” “不给就不给,我自己吃去,”那人甩袖,说得那叫个铿锵有力,然后又立马哀求,“你捎我一个吧,我实在太想太想尝尝这个锅子的味道了。” 这些场面每日都会在四时鲜上演,也是让人见惯不怪了,毕竟在美味面前,所有人都可以抛下脸面这种东西。 从前的夜里,四时鲜总是早早关门的,它一关门,其他铺子也跟着关,渔港一条街变得冷清起来,压根一点人影都没有。 而现在,长屋檐下挂起了红灯笼,不少人拖家带口,提着灯笼来吃饭,还有孩子的欢笑声。 于是,那些本来早早关门的铺子,也顶着寒风,挑起灯笼,点上蜡烛,叫过路人也能进来瞧瞧,买点东西。 四时鲜前面的空地,又支起了小摊,反正江盈知也不赶,他们都在这块小地方,借光讨个生活。 有大爷卖起了馄饨,一点肉馅,虾皮、小葱,加上鱼骨鱼头熬的汤,不用吆喝,吹风过来的人总会要吃上一碗。 有的婶子则卖鱼杂汤,那炖出来的鱼杂,在深秋的晚上,吃一碗总会叫人身上暖烘烘的。 还有那在火盆里烤小番薯的,以及熬好了糖稀,装在罐子里的麦芽糖,老人家时不时搓着手,小声喊着,“麦芽糖喽——” 过来四时鲜吃饭的,大多都是兜里有钱的,也舍得花,总会在这些人摊子上买点东西,叫大家也好早点收摊回家。 然后提着东西,走进四时鲜里,叫伙计上个涮锅。 吃锅子,就得在冷天的夜里,一个人吃没意思,几个人围在一块,说说笑笑,中间是个噗嗤冒着热气的铜锅。 四时鲜暂时只推出一种汤底,那就是清汤,说是清汤,其实是用猪大骨和鸡肉熬的,很清透,只浮着淡淡一层油花,等沸了后才有股鲜香。 伙计端了一碟碟配菜上来,有白萝卜、大虾、皮皮虾、鱼肉片、肉片、虾滑、鱼丸等等,满满当当摆了一大桌。 最先尝到的是一大家子,当真是把上面八十岁老母亲,下到两三岁小孩都给带过来了。 一家人满脸喜气地等着铜锅里的汤沸腾,老太太要先吃鱼片,她还没吃过这么薄的鱼片,在锅里一涮就卷边,皱起,沾嘴就没了。 她说:“这个鱼好,汤也好,透骨新鲜。” 老太太说话的时候,旁边的小孩张大嘴,口水往下滴,指指锅子,又指指自己的嘴巴,意思是她也要吃。 让她娘忍不住笑出了声,点点她的鼻子,“小馋鬼。” 随后下了点虾滑,一烫就熟,从青转红,沾了些塞小孩嘴里,她还不大会说话,只会激动地上下晃手,打哇哇。 “她知道这好吃呐,来,再吃点鱼,”老太太笑呵呵地夹了点鱼过来。 夜里风时大时小,吹的蜡烛也摇摇晃晃,冷气越来越重,却丝毫不减大家的热情,全都欢笑着,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美味带来的满足,吃块肉,再喝口汤,身上暖烘烘的。 大家吃的十分尽心,有些人拿汤代酒,高举着碗要同其他桌的食客碰杯,碰了后一饮而尽,没有酒味,只有浓浓的鲜味。 让人忍不住挑起了眉头,默默地细品。 四时鲜里面热闹,外面也热闹,从四处来支摊的小贩越来越多,吆喝声不高不低,却都欢欢喜喜的,毕竟能挣着钱。 江盈知还会叫人去给他们送点热汤,大冷天的,别给冻着了。 等到食客陆续吃完从食铺里出来,看见那一排的摊子,用竹竿挂起的灯笼,在热气后朦胧的笑脸,也忍不住笑了。 有人感慨,“渔港以前哪有这么热闹过,尤其大晚上的。” “可不是,那会儿天刚黑,渔港这头就只有鱼行点着灯,其他全都黑灯瞎火的。” “那以前也没有四时鲜啊,你们都不想想,过的是什么日子哦,”另一个人说。 大家便沉默了,都在回想,没有四时鲜以前的生活,大概就是家里随便对付两口,外面食铺要不酒楼对付两口,能吃饱就行,一点不挑。 现在却不行,尝惯了那么多好吃的,再回到以前,那日子干脆别过算了。 有人还记得,“那时小满还在这摆摊呢,就两个人,后面有了摊位的,一晃眼,食铺都开两三间了。” “可不是,我可是在她摊子上天天吃,开了食铺我也日日吃,瞧瞧我肚子上的肉,以前才一层的,现在都三层了,人家能不发达吗?”那胖大哥捏捏自己肚子上的肉,嘿嘿笑。 要是放在别的东西上,提起以前总是让人唏嘘,而在四时鲜上,提到之前,留给大家的只有各种好吃的,想起就馋,半点伤感也无。 “走走,再去买几根鱼肠,你说的馋死个人了。” 一人拉众人走,之前要是馋吃的,那恨不得啃盘子,现在馋四时鲜以前的吃食,渔港到处都是。 要想吃烧卖、锅贴的,去河泊所斜对面的义塾食铺里买,想吃鱼丸,不正宗的到处都是,正宗的那家忙也忙不过来。 卖鱼肠、鱼豆腐、鱼饼的摊子比比皆是,馋酸汤的,那也有家专门熬酸汤的,江盈知那给的方子,每日过去都酸香气十足。 海鲜炒面、海鲜粥的,可不要太多,如今大家可以吃的地方远远超过了以前,但即便如此,依旧是四时鲜的生意最好。 它就像渔船上的测风旗,高高挂着,只要它在,就会让大家安心。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48 首页 上一页 145 146 147 14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