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正餐,还在洛阳。 说来这三步走的计划,如今总结来看:第一步,是证明政令之权,第二步,是证明无与伦比的武力,第三步看似简单其实是最难做——打破某些固有观念。 所以足足用了半年,不过只这半年,就让天后成功超越了先帝,成为了朝臣们心中当之无愧的改名狂热爱好者。 其实…… 姜沃想:他们还是不够了解武皇。 天后并不是,或者说绝不只是‘武改之’更是‘武创之’——武皇不但擅长改,更擅长从无到有的创造! 后世人多知皇帝有尊号(尊号并非谥号死后才有,是在帝王生前,诸臣议定奉上,并印在官方玉册之上的一种尊称)。 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皇帝加尊号,其实正是起自武皇! 史载“尊号之称,并非古制,起自于唐。”据《宋史·礼制》所记:“尊号起自唐武后、中宗之世,遂为故事。”[1] 可见,尊号正是武皇搞出来的,一种与之前皇帝的玩法都不同,很新的东西。 当然,若无这种百无禁忌的开创之心,她也不可能想到自己做皇帝这种古来无人行过之事。 所以这回,她们是要进行一种很新的‘立庙’。 并通过此事,在武皇正式登基之前,营造一个良好的登基气氛到位的舆论环境。 且说起对舆论的掌控,她们手里已经有最强的武器——姜沃的报纸,虽不完全是为此事而办,但她要通过报纸牢牢掌握‘消息发布的渠道’,是为了今日。 马车上正放着最新的一份报纸,姜沃想到此就随手拿起来看,并跟武皇讨论版面问题:来日立庙之事自然是头版头条,但除此外,还要留多少版来放颂赋、诗文。 两人议了半个时辰。 议定正事后,才一起看新报纸来消遣。 最开始的报纸,是赔本的,所以姜沃才会把玻璃的配方交给曜初让她去大方烧钱。 不过几年前,随着出版署造纸术的日益精进,与报纸传播度的几度攀升,报纸早就开始盈利了。 尤其是近半年来朝廷频频改制,报纸更是销量极大,所有官员胥吏都养成了看报的习惯——不然都不知道自家上峰改成啥官名了,这称呼错了多影响仕途啊! 因报纸之风靡,天后平定叛乱之闻也天下皆知。自然,其中也有骆宾王的檄文实在好的缘故,而后续,王勃、杨炯、陈子昂等人写的平叛赋,军伍诗也流传甚广。 说起平叛事,姜沃再次想起了李培根,并且把他的笑话讲给天后听—— 李培根在海上飘了足足四个月,等他回到辽东的时候,朝廷官名都快改完了。 而他最终‘荡平东海’的夙愿,理想很美好,实在战绩为:四个月遇到三次海匪船,还都是特别小型的贼船,一看就是实习期海匪。 总之,共计剿匪八十六人。 偏生,此事还叫骆宾王知道了,骆宾王就挥笔写了篇文章‘夸’李敬业——《贺李副都护敬业四月大破海匪八十六人文》 大约是心情好,骆宾王此文挥笔而成,且文采实在精妙,哪怕没有登报,传播度也颇广。 顺顺见了姜沃还道:“姜相可知,父亲被这篇文气昏头了!” 姜沃:我知道,因为李敬业连着给吏部打了三封奏疏,要求回京述职(其实是假公济私,要回京找骆宾王算账)。被吏部拒绝后,李敬业还单独给她写信,大大告了骆宾王一状。 姜沃:这就是宿命吧,你注定要靠骆宾王的文字闻名于天下。 真是孽缘。 天后听了也不免莞尔,与姜沃道:“李敬业,不似其祖多矣。” ** 光宅元年,十二月初,圣驾至神都洛阳。 三日后,太史局上奏,夜见‘景星庆云之光’,乃大吉之兆。 就在天后令太史局继续夜观星象,卜算何大吉之征兆时,瑞事已现—— 寒冬腊月的洛河,自是多覆冰霜的。然而就在这一年腊月,洛河之水现五色(说来,这世上没有什么是绝对平等的,连祥瑞也是论资排辈的,分为‘大瑞、上瑞、中瑞、下瑞’。历来江河水五色为大瑞之兆。) 而后,更有冰破而浮白石。 白石上有文记:天姓女武,临昌帝业。[2] 除记文外,更有石纹,天生成日月星辰之天图。 先是朝堂振荡,继而天下咸知! * 有此大瑞之兆,天后召群臣百官共议之。 尤以时任中书令的姜相,从前掌太史局,为袁李两位仙师之弟子,向以善识人断事闻名于世。 姜沃:师从四十年。我终于大做了一回本行工作—— 谶纬。 祥瑞。 已然被天后改名为‘太初宫’的紫薇宫正殿。 姜沃手持笏板,以前所未有的郑重之色回禀:“《易经》有言:‘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1] “此大瑞乃天兆。” 姜沃俯身:“臣,恭请陛下履洛受图!” 随着姜相话音落下,身后很快有诸位官员(这次都不只是女官,还有急着附和天后以求荣华富贵的朝臣),很快声势隆隆一同请命—— “恭请陛下以天垂象,亲至洛水受图!” 天后允宰相百僚所请。 史载: 【光宅元年十二月己酉,天后至洛水而受图,时镇国安定公主、太平公主、诸皇子皇孙皆从,内外文武百官、蛮夷酋长各依方叙立,珍禽、奇兽、杂宝列于坛前,文物卤簿之盛,自古以来未之有也。】* ** 光宅元年腊月。 姜沃立于站在洛水河畔,亲手将‘天授圣图’捧于天后。 这一刻,她想起了武皇无法突破的旧礼法,曾经被后世的学者总结过—— “(武皇最终)无法突破血祭(封建夫权的血统承袭)和儒教(祖先崇拜)的社会传统观念制约。”[3] 这次不会了。 在这一日,洛水河畔,诸文武百官、宗亲勋贵、蛮夷酋长之前,天后下诏,以天意为尊,设立武氏庙,来日以奉天姓女武——也就是自己。 洛水滚滚,江河五色,映照其容。 她在说:“朕之武姓,天赐也!” 洛水之畔的风拂过姜沃的面容。她想,一定是风太冷了,才激出了她眼底的滚烫泪意。 她的陛下,从太极宫深深掖庭,走到了这天下俯首的洛水河畔。 这条路太漫长,但终究,是一条不一样的路了。 * 什么叫魔法打败魔法。 是礼法自己定下的‘天地君亲师。’ 在所有礼法之上的,还有天意—— 故而武皇之姓,不来源于父权夫权,甚至不来源于血统,她是天降女武! * 光宅元年的最后一天大朝会。 天后下诏,以洛河图上日月之垂象,为自己改名:武曌。 群臣皆拜称陛下英明。 在丹陛之下的王相闻之,不由心道:陛下总能给我新惊喜,这不但改宫殿名、署衙名、官名,终于开始改自己的大名了。 与王神玉不同,裴行俭想的更多,他想起了与姜沃的那次对话:若是立武氏天子七庙,其中依旧没有陛下的位置。所以……是姜相劝了天后吗?是,天子必立庙,陛下一定会立武氏庙。 但陛下的选择,并不是追封武家数代先祖为天子。 因陛下的武氏,乃天赐女武,乃天姓! 武皇的姓是来源于天。 两位宰相还没有各自想完,就听武皇再下诏。 这次亦是改名,然而改的是别人的名字—— 诏,改中书令姜沃之名为姜握。 “朕以此字予姜卿,盼姜卿来日蹈机握杼,与朕共见天下大治。” 天后此言一出,冬日朝堂,虽百官林立,然霎时静若空室。 唯有姜相之声清晰可闻:“臣谢恩,奉诏。” ** 光宅二年,新岁。 因有大瑞之事,礼部便上书请天后另加尊号。 最终以洛河白石之文,定下尊号为‘元武神皇’。 其实,若放在一年前,这个尊号会令朝臣们万般警醒:因这个尊号,落脚点是‘皇’字,而非后字! 然而此时,经过半年‘改改改’的朝臣们已经习惯了顺从。 改,都能改。 不过是从天后的尊号,改成元武神皇尊号。都行。 您想改什么不行呢?反正过去的一年,已经证明了,所有反对都是无效,甚至白送啊。 自光宅二年新岁起—— 文武百官,天下各道各州,上疏奏事皆称陛下,公文载籍中凡语及天后,皆改称神皇。[4] 作者有话要说上两章就看到就家人们提出‘武氏先祖庙’的事。之前没法解释,这章就算解释啦——如果还立武氏先祖庙,别说武家先祖对大唐没有功绩,就说如果按照旧例立庙,武皇还是陷入了那个更大的礼法血统桎梏和陷阱。 Ps:本文中的武皇登基三步走,也并非是我自己设计的,基本就是总结提炼了历史上武皇登基过程最重要的三步。从太后临朝称制到‘圣母神皇’到登基为帝。 只是史册上武皇走完这三步用了七年。 而且有的事只能用武家人,比如洛河图之事,《资治通鉴》记载就是武承嗣去做的。所以后来武承嗣总觉得自己配争一争太子,大约就是觉得自己在武皇登基过程中,出了大力气了。 [1]出处已经在原文标注了。 [2]历史上的这件事是【……白石为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称获之于洛水。太后喜,命其石曰“宝图”,……乙亥,太后加尊号为圣母神皇。】圣母神皇这个尊号,应该是为了更契合当时她的太后身份,本文中改了一改。 [3]见于胡阿祥教授的《武则天革‘唐’为‘周’略说》以及孟宪实教授《短命武周的症结》 [4]根据敦煌出土的大唐官方文件《沙州都督府图经》,上面就记载着:右唐圣神皇帝垂拱四年……等等*其中有些句子取自《旧唐书》和《资治通鉴》
第291章 登基前夕 朝堂之上,明眼人多矣。 其实在光宅元年腊月,洛河‘天授圣图’出世之时,还有许多朝臣没有反应过来—— 比如忙疯了的许圉师许尚书,在此事后,还跟其余四位宰相建议道:“这等大瑞之事,是否需谏言陛下改年号?” 然而其余四位宰相,以姜相为首,笑眯眯拿出了一份已经写好的奏疏,请他签字附议即可:不是请天后改年号,而是请天后改尊号。 许圉师:……我悟了,怪不得人家姜相从年纪轻轻就是囫囵个的宰相,而我到现在才是半个宰相(同中书门下三品)!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501 首页 上一页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