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徒说过的:这上阳宫的女校,只是最初,是‘实验一号’(周荞还是去参观采访城建署后,才知道这个名词的)。 将来会如各地的州学、县学一样越来越多。 而关于这第一座上阳宫女校的建立,周荞已经一路追踪采访,攒下了许多底稿。 接下来,她会细细打磨这一系列的文章。 周荞决意:她要通过她的所学,让天下更多人知道,让更多原本如她一般的女孩子,知道是可以读书的。 可以过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 金钟声响起。 巳时到。 开学了。!
第313章 求贤诏 九月一日。 上阳宫观风殿。 女校师生的坐席区,杨小藜看着高大的金纹铜钟,被早就守在一旁的戎装女千骑卫大力敲响。 钟声雄浑洪长,响彻殿宇。 起初她只是激动到手麻,后来整个人都觉得麻了起来。 杨小藜甚至抬手摸了摸耳朵,觉得耳朵都是滚烫的,能听到自己随着钟声震荡的心跳声。 她明明在看着,但脑子的反应却比眼睛要慢—— 直到随着众人见礼,直到进门的两人都已然分别落座,杨小藜才反应过来。 是真的圣神皇帝与大司徒!与她跟阿娘特意提早一晚就守在则天门下,占据了一个好位置,在登基典仪上看到的一模一样! 杨小藜略微平静了一点后,才发现因为激动,手里的竹纸被自己捏出了皱褶。 她连忙心疼地松手,把纸页抹平,纸上印着清清楚楚的字迹—— 上阳宫初等学校(女校)开学注意事项。 以及…… 开学典礼的流程。 * “那日,会由咱们女校的副校长镇国安定公主来主持整个开学典礼。” 杨小藜还记得,给她们讲注意事项的老师,声音与语调说不出的好听与雅致。 据说是从长安请来的老师。 因初等学校的学生,比不得那两所学校基本都是在朝为官(甚至为官多年)的臣子。哪怕不是官,至少也是成年人。 女校的学子,却大部分都是十岁左右的小娘子。 因此,她们比另外两所学校,多了一个提前报道的步骤。 由老师给她们讲解开学的注意事项,以及分发校服。 在钟声回荡中,杨小藜一手捏着竹纸,一手忍不住再次轻轻的爱惜地抚摸自己的校服。 一来,这是她穿过的最好的棉布衣裳,匀细坚洁不易扯坏,甚至还很软。 二来,有这身校服,就不用阿娘为她筹措了。否则一身体面到能入‘皇城’上学的衣裳鞋履,必会让阿娘作难到睡不着。 听说校服都是学校发的,还是一样的,阿娘整个人看着都松弛了。 因是一样的校服,怕与旁人的混了去,阿娘就给她在衣服上面绣了她的名字。 小藜,又绣了一根小小的草芽。 其实……她原本不叫小藜,旁人都管她叫小灰——因怀着身孕的时候,她的阿娘总喜欢吃一种叫做灰灰菜的野菜做成的面窝窝。 其实哪有人只喜欢吃野菜窝窝,不过是没法子罢了。 她是遗腹女。 据说(只能是据说,因杨小藜从来没见过别的亲人)她阿娘生下她,阿公阿婆一见是女孩,转头就出去了——原以为是遗腹子,那也算给少年早夭的儿子留个后,既然是女伢,就没必要了。 连原本送来的一提鸡蛋都没忘记拎走。 之后就把她们打发出了门户。 杨小藜不能想象,刚生完孩子的阿娘是怎么养活她跟自己的。总之,从她有记忆起,赁来的一间小屋里,就总是飘着酱菜的味道。 阿娘会做酱菜卖给南市的酱菜铺。 而她从会走路起,就认得各种野菜,尤其是灰灰菜,她们吃了太多。 改变她们生活的,是几年前,南市多了两家隶属于【出版署】的抄报铺。 阿娘是杨小藜心中最坚强最有主意的人。她把几年来攒下来的银钱,与头一回忍羞开口去寻娘家亲人借来的银钱,用来在抄报铺不远处赁了个极小的门面,开始卖酱菜。 杨小藜知道,阿娘早就想自己做生意,只是她们是真正的孤女寡母,怕被人盘剥欺负了去。 直到出现抄报铺——出版署可是镇国安定公主掌管的署衙。那里面抄报纸的又都是爽快的女娘,就在左近,不至于让她们悄无声息就糟了罪。 那一年,杨小藜五岁。 她认的字,除了阿娘会的近百个字外,其余是都是抄报铺的女娘们教给她的。 后来……有一天,有个女娘问她:“小灰啊,你想不想去真正的学堂读书?” * 杨小藜抚摸着袖口处阿娘绣的名字—— 小藜这个名字,也是那位女娘起的,要填报名表,不好填小灰。 那女娘笑道:“虽说小灰这个名字也有趣,但到底填了学籍,名字就要跟你许久。” 灰灰菜在医书里的大名,就叫藜。 而杨,是她阿娘的姓。 小藜其实知道素未谋面的父亲姓甚名谁,但她觉得,那与她无关。 她是杨小藜。 * “典礼上头一位致辞的,自然是圣神皇帝陛下。” 报道日,老师和声细语的嘱咐,在说到陛下的时候,语气却也凝重了许多。 “陛下金口圣言,自是一字千钧。” “你们此时自然未必听得懂,甚至记不下——这都没关系,陛下的致辞,将来必会刊登在报纸之上,以后在课堂上,也会有老师带着你们学习。” 杨小藜还记得老师嘱咐道:“那日,可不能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要端端正正坐着,不得失礼。” 彼时小娘子们据是应了。 她们里面大多数人,都对能来上学,抱有一种如梦似幻的不真实感。如何愿意在开学第一日就犯下错误?还是在御前! 而且……杨小藜想着,老师看她们都只是十岁左右的‘孩子’,故而多加嘱咐。 其实,那些官宦人家的小娘子她不晓得如何,但与她一般的小娘子,十岁,都已经帮家里拉扯弟妹,分担家计,懂得许多事了。 而现在,坐在这大礼堂内,杨小藜越发确认老师根本无需担心她们坐不住,会做出不敬重陛下的举动——在此时的氛围之下,在圣神皇帝的威压之下,根本没有人敢。 所有的女学子,在丹陛之上圣神皇帝开口的一瞬间,甚至全都屏息起来。 杨小藜心中,甚至只剩下一个想法。 旭日。 此时的圣神皇帝,就像是登基大典当日,她仰起头看到的那样,一轮旭日。 光耀四方,让人不敢直视,却又完全无法不看。 ** “今日,乃上阳宫学校初设。” “朕于此,下《求贤诏》!” 朝臣们如今称‘诏书’为‘制书’,是为尊者讳,避讳圣神皇帝的本名。 她本人却并无需避讳。 而一听陛下要下诏,在场的中书省官员,差点条件反射站出来领命。 大礼堂内坐了上千人,然而此时却一点杂声不闻。 这上阳宫学校开学的第一日,陛下居然当众下诏? 丹陛之上,鷩冕朝服的圣神皇帝,俯望诸学,如望山河岁月,江山代代有人—— “家国之大,体元建极。无有群彦,孰赞国猷?”如此山河天下,若无人才孰以保国! “朕盼人才如待舟航而涉水,思羽翼而凌虚。”* “思及储贤良询政道,朕创改贡举之制。” “今,更启学校以育才,使得璞玉不遗草泽。”圣神皇帝声音略微一顿,更为凝重。 她们要做的,不只是璞玉不遗草泽。还要……打磨! 需知何为璞玉?乃未打磨之玉石! 圣神皇帝的目光望向三所学校——这里面有许多人,都是‘璞玉’。 军事学校初等班里,那些出身平平素日只能苦练骑射,想学打仗却也求学无门的年轻兵士;高等学校里,那些各署衙不能露头的低位朝臣,女校里多是十岁左右的小娘子,面庞稚嫩而充满对未来的憧憬。 若他们没有机会,璞玉,也终究只是泯然。 圣神皇帝的声音,在殿中回荡。 “朕之大司徒欲办此学,甚合朕心意,故以上阳皇城许之,以琢草野璞玉之材,为国以蕴梁栋。” “因朕深知。玉在石中,若弃掷于角则为瓦砾,若细而琢之,则为——” “圭璋!” * 杨小藜怔住了。 圭璋。 她的认字和学问都是跟着报纸学的,跟簪缨之族的小娘子们学的很有体系不同,她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看到什么学什么。 圭璋这个词她在报纸上见过。 也捧着去问过抄报铺的女娘。 何为圭璋。 玉之贵也! 又有王有贤臣,如圭璋之贵。 她……杨小藜,是亲人都不愿意要的小女伢,是家家户户菜园外面都会随意生长毫不稀罕的灰灰菜。 她会是璞玉吗? 甚至,会是圭璋? * “朕今日下《求贤诏》,为求文可以经邦国,武可以定边疆之材。”* “不仅如此。” 丹陛之上的皇帝,倏尔抬手指向一处。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陛下的手,转向了一面墙壁—— 是高等学校的训言。 “夫欲构大厦者,必藉众材,为国者亦犹是焉。”。[1] “国如广厦,必藉众材。” 正如这巍峨观风殿,不只有顶梁柱。 圣神皇帝的语气里,透露出一股无比的坚定,甚至是霸道。 她是在说:各种人才,朕都要! 圣神皇帝望向下方芨芨学子道:“朕之公主皇子,或入军事学校学以卫国之策,或入集贤殿书院,总括群书复造目录,以丰经籍传于后世。” 皇帝顿了顿,说起了最‘重点’皇子。 “朕之子嗣周王,今岁亦入农学院。” “其所学为孳生(繁殖)、课养鹅、鸭、鸡、彘之属。” “朕以爱储人才,爱民为念。” “故,各学校学院所学,于朕看来凡有益于家国百姓,皆为栋梁!” “诸学内,不以‘文’为清贵,‘技’为下卑!” 杨小藜惊呆了。 且不光她,许多人脸上都露出了惊容——许多人是隐约听说过,圣神皇帝的公主皇子们也都入学。 但知道周王李显进了农学院,而且专门搞养殖的人,并不多。 之前官方也好,报纸也好,都没有大肆宣传。 知情的朝臣,多以为此事不雅,不够匹配周王身份,也不敢到处去传。 谁料,陛下居然特意留到了今日来说! 确实是,如果周王都能去司农寺专掌孳生禽牲,那其余人,还有什么挑挑拣拣处?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501 首页 上一页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