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皇帝哪怕说一万句她重视对民生有利的各科,也不如此时简短有力的一个事实! 然而直到此刻,还有许多人不敢置信。 很快,杨小藜的目光捕捉到东台之上,方才主持典礼的镇国安定公主,对着高等学校的区域做了个手势。 只见一个头戴远游三梁冠的青年站了出来——诸王才能佩戴此冠。其中又以亲王冠上可加金附蝉。 真的是周王! 周王甚至还当众即兴讲了两句话,大意为:‘养鸡是一门艰深的学问,非大才不可为。’。 * 在周王插曲过去后,圣神皇帝的《求贤诏》便到了总结之言。 “凡公卿朝臣举才,无论士庶,具以才达!” “凡有才学者,朕必当擢以不次。” ‘无论士庶’之词一出,这殿内又是另外一种骤然寂静。 圣神皇帝如不见诸人异色。 她只是如一轮旭日一般,于九重丹陛之上,睥睨道—— “今日,《求贤诏》布告遐迩,万民需知朕意!” * 观风殿中,一片风暴过后一般令人心悸的寂静。 说来,今日来参加开学典礼的,也不只有学校的老师学子,如此大事,陛下都要亲至致辞。 自然有申请来旁观盛典的朝臣、世家、勋贵等人。 听到陛下《求贤诏》的庶族有多么激奋欢喜,世家名门就有多么心惊肉跳。 原本他们自矜什么?之前的世家是能做到,他们集体撂摊子,朝廷就得停转。 可如今…… 那以后…… 简直令他们不敢想。 * 杨小藜拼命地把这些话记在心中。 其实有些词,她还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解。 她正在苦记,却不想,圣神皇帝在《求贤诏》之后,目光转向了女校这边,专门对着她们说了几句浅白的话。 “需谨记训言。” “尔等生而为高山。” “朕之大司徒办学,汝等入而为学子,自是立于前人的山峰上。” “既如此,便要去做——新的巅峰!” 去做后来人的高山。 永远不要畏惧,不要止步,不要裹足不前。 丹陛之上,圣神皇帝忽然想起身边人的话。 “我期冀后世人看待我们,只是——” “萌芽。”!
第314章 姜握的致辞与期盼 观风殿的四角,坐了专门记录今日开学典礼的书令官与画师。 书令官为了要记下陛下的一言一行,自然坐的靠丹陛近些。 画师则支着小桌坐在侧面,抓紧时间勾勒各种线图。 王鸣珂也在其中。 且因她挑了个好的位置,是个能够纵观全殿的角度,也就代表着……全殿的人也可以看到她。 世家就眼睁睁看着王鸣珂忙个不住:一边要拿笔勾勒线条底稿,另一边还摊着几张纸,听到圣神皇帝哪句话大约是触动她了,她又侧着身子去记录几笔‘话本灵感’。 真是,越看越心塞! 这哪里是胳膊肘子拐出去,这是整个人飞出去了啊。 还飞得不亦乐乎。 要不是场合不对,许多世家朝臣真的想上去问一问这位太原王氏女:“你能明白,方才陛下那句‘无论士庶,具以才达’,会对咱们世家,产生什么样的冲击吧?” 你明白吗? * 姜握明白。 她从来就明白。 陛下多年行来,其心未改。 丹陛之侧的东台。 姜握听完陛下的《求贤令》,只觉心境如海上潮水般起伏不定,却又如海上升明月照亮水面一样,令她觉得明亮透彻,竟生无边无际之感。 有些事,是无论怎么扭曲,都无法完全抹去的—— 就算是对武皇生平‘自行编改’颇多的《新唐书》,在武皇用人这一点上,哪怕要先贬低为‘不惜爵位,以笼络四方豪杰自为助’,也不得不说一句‘(武皇)多取实材真贤,时才为之用。’ 因扭曲改变,能改变一个人的生平,却改变不了武皇当朝时,无数官员的升迁、贬黜履历。 改变不了这些官员曾经做过的事情。 * 激动、欢喜是难免的。 但姜握听完后,心底另有一种不能为外人道哉的愁绪—— 她是喜欢总结归纳的,方才陛下的《求贤诏》可以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一个中心就是培养、选用人才;两个重点就是‘无论士庶,具以才达’与‘不独尊经史之学,要重视各学与实技。’ 真好。 但问题是,陛下说的,也有她想说的词儿啊! 尤其第二个重点那两句‘凡有益于家国百姓,皆为栋梁。不当以‘文’为清贵,‘技’为下卑。” 跟她讲稿中的简直是一模一样。 可见心有灵犀也有令人发愁处! 姜握含泪修改自己的讲话稿。 好在,她还有一段时间可以调整一下稿子。因为按照拟好的开学典礼的流程,第二个发言的并不是她。 她与陛下致辞是一头一尾,中间还有一位乐城郡公刘仁轨。 ** 有的人,一开口,就注定是要让人变色的。 虽说刘仁轨的爵位,是乐城郡公,但他这一辈子,注定要带走许多人的快乐。 什么叫不怒自威,在刘仁轨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自今日起,三校名簿,勾检监事,赏罚之度,由我暂掌。” “凡学子有不率师教,违背校规者,按例惩罚。” 刘仁轨手下,此时就摆着三个册子。 “校规,三所学校各有不同,具体的校规已经刊印发到了你们每个人手里。” 刘仁轨倒是没有要求学生们多久背过,他要抽查之类的。他没准备管这件事情——他只负责按校规罚就是了。 “今日,我就说一说校规上没有的条目。” “考试。” 正在腹内改发言稿的姜握,闻言不由一震。 这世上,谁能听考试二字不变色? 说来‘考试’制度,在华夏土地上,真是源远流长。这两个字最早是见于汉朝董仲舒的《考功名篇》,其中有‘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之语。* 当然,若是只‘考’单独的字,出现的就更早了。 可见考试是数千年来,学生们逃不开的‘噩梦’。 * 杨小藜精神一振。 因她听到乐城郡公说在前面的那句:每回考试绩优者,皆有额外的银钱量米作为‘奖学金’。 其实关于念书,杨家母女是发生过分歧,甚至算是发生了一次争执的。 杨母的意思是,哪怕日子再苦,女儿若有机会必然得去读书识字。 看看抄报铺里的女娘就知道了——她们也不避讳出身,直言道她们中许多人,原本也是家里因荒年,甚至只是觉得略有点艰难,就把她们卖掉不要的。 如今读书识字,做抄报的工作,也能养活自己了。 可是…… “我不留在铺子里,阿娘一个人忙不过来的,必要影响铺子里买卖。” 杨小藜这话是实打实的。 别说十岁的她又能收钱记账,又能看铺子,基本就当个大人用了。哪怕五岁的她都已经做许多活了。起码可以帮着拿拿递递,让阿娘少跑两趟少弯几次腰。杨小藜知道因生她落下病根,阿娘腰一直不太好。 依旧是抄报铺的女娘,来细细说与杨家母女:“学校不但不收银钱,你若是有本事,还能赚银钱。” 其实女校每人补贴一千一百文,这个数字不是随便定的,这事儿还请户部专员来算过的。 既不能少到养不活一个小娘子,但又不能多到引起人的贪心,想这种法子把女儿塞进来诓骗这份月钱。 一千一百文,正好会有一点盈余——必需得有一点的,因许多女娘在家里,是要做针线纺织,又或是要为家中人做饭,承担些喂养家禽的工作。 若没有盈余,家里或许不舍得一个‘劳力’舍出去读书。 “只要考试考得好,就能赚钱!” 这句话深深印在杨小藜的脑海中。 一串串的钱碰撞作响的声音,就是她觉得最好听的声音。如果她挣得足够多的银钱,阿娘或许都不必再如此辛苦每日做酱菜了。 东台之上,乐城郡公的声音传来,底气十足,一点不像年过八十的老人—— “学生入学后,每旬、每月、每季、每年都会进行考试。” “每场考试侧重不同,譬如十日一次的旬试,多以老师口试本旬所学为主,然年终则为大试。” 接下来,乐城郡公用平淡的语气,说着可怕的话,把具体的考试讲解了下。 最后还单独点了点【高等学校】,因其中的学生多为现任官来此深造进修。 乐城郡公就道:“我已禀明陛下。若经过考试,汝等业术有过于现任官者, 可听替补。”即,若是学业够好,说不定可以直接升职! 还不等这些官员们露出喜色,刘仁轨的下一句就跟上了:“若在学两年无成者,季考年考接连下等者,即免当前官职。” 在场学生:…… 杨小藜倒是没空去注意旁人的表情,她只是掰着手指开始算钱。 算了一会儿,因没有笔墨,心算数目多了就有点迷糊。 杨小藜心中下决心:到时候一定好好学算学! ** 而很久后,那时候杨小藜已经念了多年的书,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这一日的开学典礼后,她还时不时会想起这日。 杨小藜想:如果说她初见陛下,如望旭日高起,那么观大司徒,便如见朗月悬光,飘然云气。 而那一日,大司徒讲的话……杨小藜想,那番话绝不止影响了她一人的一世。 如明月一般的人,带着湛然笑意道:“方才陛下讲了,有益于家国百姓者,皆为栋梁。” “那今日,我便接承陛下的话,讲一个词。” “格致。” 何为格致? 时人其实皆知‘格致’。因《礼记·大学》中便有记载:‘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然而,对姜握来说,格致还有另外一重意义。 在华夏的近现代史中,在‘科学’这个词普遍应用前,‘格致’就代表着科学技术。 正如鲁迅先生写的那样,他到了外面的学堂里,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诸如先进的算学、地理……’* 格致即为各种科学知识与理论。 近现代,那华夏最为暗淡的时光。 明明是一直以来领先于世界的国度,许多发明技术都超前数百年乃至千年的国家,忽然就变成了‘落后蒙昧之地’。 正如那个著名的,被无数学者讨论的李约瑟难题:“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501 首页 上一页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