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苍舒就这一套官袍,要是弄脏去洗,实在没得像刺史模样的衣衫来穿,可又不能一脚踢开这位可爱的殿下,只能趁着鼻涕口水还没蹭上,一把捞过来抱在怀里,递给慌张来接的乳母。 但良川王这样一闹,倒缓解了公主与孟苍舒之间无甚可言的尴尬。 孟苍舒看着良川王咿呀呀快活的样子,心道我这赴任后第一封关于汇报本地封王的呈奏,大概只能汇报良川王目前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态,以后可以陆续加入他的学习进度,这种水公文的好题材,简直堪比他当年非核心课程编造结课论文一般容易应付。 萧玉吉不知道公文高手此时的窃喜,只能看见他一张从始至终的笑脸,非常和蔼,像是个喜欢孩子的大哥哥,看着自己弟弟忍不住自然流露的笑意。 “孟刺史到了良慈郡还能如此笑口常开,我十分佩服。” 她的语调没有半点阴阳怪气和揶揄,反倒末尾若有似无的喟叹,仿佛的确烦扰萦心,发自内心感慨孟苍舒乐观的精神力量。 “殿下谬赞,前几日也为急迫公务所扰,然而这两日想到个可解决多个问题的法子,趁着向良川王殿下问安之余,与殿下商议一二。” 萧玉吉听罢知是要言正事,摆手命乳母带良川王离开。 屋内便由刘甸护卫公主,顾廉被孟苍舒派去统计襄宁城内人口,如此三人就能召开一个郡未来发展的决定性会议,孟苍舒不免感到萧索凄凉。 自己这刺史下面就一个长史,公主身边也就带着一位都尉,大家都非常“囊中羞涩”。 就算只有这几个人,正事还是要正经着谈。 “公主殿下以为此时良慈郡最要紧的是何事?” 孟苍舒的问题萧玉吉半点也不意外,她当即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匪患不除,实难安心。” “匪患是要除,可是公主殿下不觉得蹊跷么?良慈郡人口凋敝物力短缺,说句难听的话,已到荒废的边缘,这还是殿下来了这段时日整治稍见起色后的情形。而臣之所见,皆是老弱妇孺,丁壮绝迹。臣曾听闻,公主殿下曾下谕令,召集良慈郡内三种人予以要职厚待,其一是通文字能书写,其二是懂匠作掌手艺,其三便是会拳脚有力气。臣所言可如实?” 这通谕令曾传遍良慈郡,虽已过去数月,但大家都是知晓的。 萧玉吉默不作声点点头,看得出来她是个足够耐心的人,可以心平静气等待孟苍舒要用这段话引出的内容。 “公主殿下为这三种人分别开出了优渥的薪俸,甚至举荐之人亦有犒赏。然而应征者却最终寥寥无几,公主殿下不觉得奇怪么?您给出的条件——尤其是会拳脚有力气这一类,不可不谓之优厚,这些匪贼明显属于此等,他们为何冒着死罪之险,却不愿意求得良差厚待呢?” 孟苍舒见萧玉吉专注盯着自己的眼睛,也不卖关子,直道: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做匪贼的好处是要多于殿下可给的太多了。” 刘甸微微低下头思索,心道这个刺史,果然和前两个大不一样,他似乎看出公主虽是有耐心少言实干之主,又明白公主喜了当直接干净利落之辈,然而心知肚明的孟苍舒既不可以阿谀逢迎,又不刻意拿腔捏调给自己抬架子,什么都在一个恰到好处上,着实比前两个不知高明多少,不可小觑。 公主依旧静听,她已经很久没有能这样沉下心来听一长段叙述了、 孟苍舒笑得也不张扬,与其说自信,不如说是自如:“可是良慈郡如今的样子,就算再把襄宁城翻个遍,又有几多银子?想来除了殿下这两艘楼船行宫,旁的实无可掠。既然富贵皆在于此,不如堂堂正正直接以本事来拿——反正自己抢到的和应征得来都是本事。” 他顿住,收敛笑容,与承明公主萧玉吉对视:“但他们却不,这就证明,殿下所给与他们所求微不足道。” “那么他们想要什么呢?”萧玉吉这才开口问话,言毕饮一口面前案几上放凉了的茶汤,似也在斟酌。 孟苍舒大义凛然: “我不知道。” 高贵端庄不苟言笑的公主殿下猛地咳嗽两声,不知是被茶水还是被孟苍舒的话呛到。 “我真的不知道啊……”孟苍舒坦率地眨眨眼。 这是大实话。 他又不是能掐会算的大罗神仙,能倒推至这一步已然是凡人中的翘楚了,可要直接知道是什么事情,线索信息实在太少,他需要有能力去探知此事的盟友来取得更多信息。 此刻时机成熟,他便将自己的计划告知公主殿下,许久沉默,得来的只有一句: “我明白了。” 然后呢? 没了? 孟苍舒觉得公主是在报复他方才的语出惊人。 承明公主萧玉吉静静看着孟苍舒,似乎知道他在期待什么般再次开口:“我可以配合孟刺史此举,然而随我至此的武威军仅有千人,人力捉襟见肘,如果不能尽快完成,我必然无法抽调人手,务必切记。” “有公主殿下的千金一诺,臣万分敢当。” 孟苍舒在心中长长出了一口气。 …… 这几日,良慈郡周边太苍、灵武、巴丘三郡的刺史案头陆续收到同一封公文。 几位刺史看到是良慈郡发来,下意识以为这位新上任的命苦同僚怕是撑不住要跟他们借粮或物资,然而虽然他们治下郡内情况要好上许多,百姓的生活与耕作皆已恢复,商贸往来日趋频繁,算是回到正规有些日子了,可要周转出银钱接济,就又显得捉襟见肘了,盼着朝廷搭把手,大家都指望不上,面对这封“求救”公文也只能斟酌好拒绝的措辞,用最文雅的方式说出残忍的话来。 但出乎意料的是,这并不是一封诉苦赊借的信。 三位刺史阅览后都为其中内容所诧异至半晌茫然。 孟苍舒这名不见经传的新刺史在做什么? 其实公文的内容很简单,孟刺史告知周边郡县,良慈郡要发动全郡力量,收敛慈悲川如海的旧日战场尸骨,并予以安葬。可是当年这几场惨烈战斗不止征发了良慈郡的百姓,还有相当比例的周边郡县的平民混杂其中。如今天下泰定,圣有昭德,怜恤万民之哀,望尸骨得返故乡,幽魂重归故里,使亲人有祭得怀,香火归庙。所以恳请各位刺史配合,告知各自治下百姓此惠举,并发放牒文,特别放行自愿来良慈郡寻找亲人战争骸骨的百姓。 活人的事没见他动手,怎么倒管起死人的事来了? 可是他这封公文处处占理,又是朝廷一直以来推行的抚平乱世离丧安民为先旨意的忠实执行,若是不允,怕是自己就要遭殃。 所以纵然心中满是疑窦,但想想于自己治下并无不妥,权衡利弊后,便都应允下来,礼貌回函。
第15章 收到三郡刺史们的回函后,孟苍舒忙得脚不沾地,连觉都睡不踏实。 同样的还有顾廉和庞绪。 作为良慈郡衙门唯一一个中层官吏,顾廉不得不在孟苍舒的激励下身兼数职,有时候连跑腿的工作都得承担,实在辛苦。 而孟苍舒大部分时间就在庞绪城郊的大帐内,与他商议如何安排沿途护卫来寻觅亲人战死沙场尸骨的百姓。 “公主殿下说了,自鼎南关往北,她会安排妥当,其麾下有武威军镇守,假若良慈郡北方有百姓来此,也必能顺利抵达。可这往南都要大哥布防,三郡的人皆要路过的几个关隘如今哪个都破败不堪,临时修葺是来不及了,可老弱歇脚的草棚与检查文牒的栏栅却不能少,都得辛苦将士们趁着这几日勉强搭建个能用的。” 孟苍舒说完递过去一张写满字的纸。 “再麻烦大哥的好儿郎给我额外树个榜架,把这个贴上去,我会找人抄录好的。” 庞绪识字不多,他接过来文书一看,此榜却都是由自己认识的字写成,上面明明白白就说了一件事:良慈郡缺人,良川王与承明公主二位殿下宽厚待才,管吃住,厚待应诏者,薪俸从优。 “我记得初入襄宁城时见过公主殿下所发的类似榜文。”庞绪说道,“怎么还要再发一次不成?” “是,但良慈郡眼下这个样子,找不到人也是正常,这次来得皆是外乡百姓,说不定会有效果。” “他们可愿背井离乡?”其实当初青郡军收到上谕至良慈郡,开拔时庞绪为了安抚思乡心切的属下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因大多数将士都以为战乱结束后能回到家乡,可谁知一旨调令,给人支到西陲之地。 如此深刻的经验告诉他,在眼下没有战乱的时候让人离开故土并不是容易事。 “周边几个郡虽说情况比咱们郡要好,但我来的一路上也是见过的,流离百姓极多,尤其朝廷还没打算清算土地的意思,很多人逃难避乱归乡后并没太多财产家业还留在手上的。尤其如果家中万一还有个老弱,糊口都成问题,自然哪里有银子赚去到哪里。” 孟苍舒将自己早就做好的打算告知庞绪,他深知庞绪是目前整个良慈郡最会配合自己展开工作的人,必须要他心悦诚服,自己才算有真正的盟友,必须将自己的目的讲得一清二楚才行。 若是非要用情谊恩惠甚至官威来压过人心向背,那就与自己的意愿也背道而驰了。 所以他解释得格外细致耐心:“再者说,这几个郡和咱们郡都是接壤,离得近的几个地方三两日脚程就能到,我会安排这样的人多在郡边离家近些的地方忙务,这样不用逢年过节他们也好照顾家里。” “这样甚好!”庞绪又一次为孟苍舒胆大心细的安排而折服,可他看了看告示,又指出一处来问道:“但贤弟……你这女子也可应征,有些荒唐了,让姑娘家出来抛头露面,又不是战乱时迫不得已为之,怎好如此?” 孟苍舒知道想和当下的人说通自己习以为常的道理极难,于是便只言利害,不论礼俗:“大哥不想想,良慈郡眼下什么样的百姓最多?还不是妇孺老弱么!公主殿下带来了一千武威军,您也带了万计青郡军,各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打仗卖力确是一把好手,但如若这些妇孺老弱畏惧,又不方便行事,若有几个女吏能办事的从旁协助,一来百姓妇孺安心,二来也更好说话稳定民心。” “贤弟果然不是俗人,胆子大,想得也透彻,是我顽固了。”庞绪感慨道,“是这个道理,男丁都被抓去打仗苦役,死得死残得残,若真是咱们的军士去人家满是女眷的家里传个令都不方便,要是有个别能识文断字又会来事的女子能奔走一下比什么都强,说到底乱世刚过,迂腐又有何用?还是像贤弟一样先捡着眼前要紧事权宜才是对的。” 孟苍舒想起一路见闻,也是心有戚戚道:“正是,此地百姓老弱妇孺……”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11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