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虞凝霜心知肚明,这样的锦绣富贵也不是白白得来的,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 这不,太后娘娘的第一道考验居然立刻到来了—— “七月十五中元节,官家要往御楼观灯,赐宴从官,整日都忙碌。” 刘太后缓缓道:“等到十六,哀家欲置办一场小宴,相请官家和齐郡王一对手足,并着几位皇子皇女。虞娘子,那宴席上的饮子糕饼就交给你了。可得做两样新鲜的。”
第139章 竹荪汤、宫廷旧事 虞凝霜领命下了殿。 她一离开, 刘太后终于往座椅后靠了靠,保养得宜的手指,一下一下点在鬓间。 想起自己费尽心力才将官家和齐郡王这一对兄弟说合, 一同吃一顿家宴,她不禁轻声叹气。 这一口气,仿佛把她那始终端着的那一份雍容庄重叹了出去,只剩下一个操心的年迈母亲。 她朝凌玉章苦笑,“后娘不好当啊。” 给这天下最尊贵之人当后娘,更是难上加难。 刘太后刘媛乃是继后,她前面那一位陆皇后才是先帝的原配妻子, 也是当今圣上赵律的亲生母亲。 刘太后当年被封后时, 身为皇长子的赵律已有六、七岁。 就算所有宫人都带着完美的笑脸告诉他, 这一位今后就是他的母亲, 孩子心中却早也知不同。 一个晨昏定省,问安问疾;一个冬夏温凊, 问暖问寒。 二人虽以母子之礼相待, 实际上并不算多么亲近。 不久,刘太后也育有一子, 只可惜不到两岁即夭折。往后十年, 她一直无所出。 她的性子和善不争, 既得圣心,又得人心,正宫位置始终稳固。 直到母家一位表妹入宫承了宠, 诞下一个儿子。 只可惜, 表妹似乎被这个孩子的到来耗尽了福气, 难产而死。 这个孩子便是先帝的老来子、当今圣上年龄差了二十岁的幼弟——齐郡王赵循。 因表妹去世,刘太后又无子, 赵循便从小被教养在刘太后身边。 即是说二人既有养母养子的情分,也是天然的姨甥血缘,相比于官家赵律,可谓是亲厚非常。 加之赵循本就是幼子,又天资聪颖,讨人喜爱,那真是千宠万宠长大的。 彼时,赵律已经被册为太子,入朝辅政。 他因为在朝堂上一句失礼之言,因为在奏折中一笔不妥之语而被父亲严声训斥时,抬头却见幼弟软乎乎偎在父亲膝头吃糕饼,将碎屑随意撒在那象征九五至尊的衣袍上。 那个瞬间,赵律作何想,旁人不得而知。 他们知道的,只是先帝唯二的这两位皇子之间……亲情淡薄。 谁也不敢说破,表面也是兄友弟恭,然而事实确是如此。 先帝崩逝,赵律即位,其时齐郡王才十岁。 次年,赵律便为幼弟举办了出阁的冠礼。(1) 《礼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 只要一天不行冠礼,就一天不算成人,不可入仕,亦不可娶妻。 因此为了尽早权职加身、开枝散叶,皇子行冠礼,自是比寻常人早的。 本朝皇子多是十几岁就出阁。 这样看来,赵律早让幼弟行冠礼,好似是在为后者着想。 可事有两面,一旦加冠就意味从内宫中的皇子转变成为外朝的臣子,必须离开宫廷,带着一批僚属另辟居所,从此非诏不得入宫。 所以为幼弟早行冠礼,究竟是为了助他尽早掌事,还是为了逐他尽早离开权力中心? 还是要看之后的举动。 事实上,年仅十二的赵循被封了一个安州都督的清闲虚职,旋即上任。 这些年中,他在京之日加起来,怕也不到半年。 帝王之意,不必再多言。 *——*——* 七月十五正日,虞凝霜早早起身。 悬帷幔,拢衾枕,这些琐事都不用她再亲力亲为,有两个小宫娥贴身照料。 虞凝霜在翰林司时衣装都以干练简洁为主,方便做活计。 而到了这慈宁殿中,一应穿戴却华丽了不少。 纵是虞凝霜不愿,两个小宫娥也不依不饶的,每日都要将她的衣物熨得滑滑,发髻梳得亮亮,采了盛放的鲜花给她簪上,映着翠羽明珠。 于是此时的虞凝霜站在灶前,叹这衣裙过长不便行动,不便烹调。 再叹也只是枉然,身为太后娘娘宫中之人,须得顾及她老人家的脸面,永远要保持鲜妍入时。 此时太后娘娘凤辇不在宫中。 因中元节是祭祖安神的大节,她一早前往宫中十一殿,挨个祭祀先帝后神御,行朝献之仪。 贵人有贵人的忙法,宫人有宫人的忙法。 慈宁殿已经焕然一新,布置了鸡冠花、练叶、麻谷窠儿等节物,还用竹竿搭建成了一个巨大的盂兰盆。 虞凝霜则在厨房这一小天地中,准备明日的家宴。 宴席的菜肴主要还是由御厨房送来,各位御厨对主子们的喜好、忌口了如指掌,也不用虞凝霜去担心。 她所需要负责的,只是在送来菜肴的基础上加几道汤羹饮子和点心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中元吃素,家宴虽摆在十六日,但是仍沿袭这规矩,所有菜肴都是素菜,可以有蛋奶,只是不能见荤腥。 因此,虞凝霜选择食材时要小心,连猪油之类的荤油都不能用。 但总体来说,这个要求对她一个做饮子点心的,限制不大。 更头疼的应该是御厨房那帮人,需得竭尽所能将素菜做的花样百出,滋味丰富。 再就是太后娘娘吃过虞凝霜之前做的桃胶,即是加了牛乳冻的那一份“桃间晴雪”,甚是喜欢,特意点名要让她再做一次。 至于剩下的,就全凭虞凝霜发挥了。 虞凝霜比对这御厨房拟好的食单,最后定下再加一道汤羹、两道甜饮子,以及三样点心。 其中许多准备工作今日就要开始,她便紧锣密鼓在厨房里忙活起来。 偶有一瞬间,虞凝霜会想起今日是望日大朝会,不知丁字班的诸位是否一切顺利。 而下一个瞬间,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严铄。 也不知他今日见不到自己是个什么反应。 说实话,虞凝霜还是挺好奇的。 然而这好奇只有短暂一瞬。 很快,她就将其抛诸脑后。 *——*——* 华灯初上,映照着金丝绣龙的帷帐。 餐点虽是素食,这膳堂的布置却一点儿也不素。 雪瓷金樽,玉盘银箸,一片璀璨夺目。 应太后娘娘之命,此次家宴用了大圆桌,而不是各人分案,显得喜庆亲切些。 五个人,人数刚好,餐具分向而列,既不局促也不疏散。 本来就是极小型的家宴,皇后又称病请辞,所以最后只官家、太后、齐郡王,以及一对皇子皇女参宴。 至于其它妃嫔,哪怕是最受宠爱的李贵妃,也是绝没有资格来赴太后置办的家宴的。 宫廷乐伎奏起的清雅细乐之中,官家赵律扶着刘太后步入膳堂,皇子皇女以及一大队乳母嬷嬷紧随其后,再然后,才是齐郡王赵循。 在谁先落座这个问题上,赵律和刘太后好一阵谦让。 最后还是赵律躬身再三恭请,刘太后才先坐了主位。 “哪有那么多规矩啊。” 刘太后慈柔地笑笑,拍了拍赵律的手。 “官家近日主持中元祭祀,实在辛苦。哀家是想让你来安稳用膳的。” “若说辛苦,娘娘也是一样的。” 赵律立时回答,语气真挚。 “皇后体虚多病,宫闱琐事还要劳您操持,实在是儿子媳妇不孝。” 这一番母慈子孝,齐郡王只带着温润的微笑看着,并未插一言。 就连年仅八岁的公主赵妙嘉,十岁的皇子赵宸都没有说话,乖巧地坐在座位上。 说是家宴,但是毫无家人之间开怀畅谈的气氛。 刘太后甚至觉得官家此时和她说话的语气态度,与昨日二人一起祭奠历代帝后时没什么两样。 刘太后眼中忧虑深深,知晓她所期望的家和万事兴,似是永远无法轻易落到掌中。 也罢,她在心里暗叹。见面三分情,一起吃一顿饭总是好的。 “今日哀家让他们做的都是你们爱吃的。都说了是家宴,没那么多规矩。便将前几轮那些看菜、果脯省了,直接上热乎的菜品。” 流程繁杂、耗时耗力的皇家赐宴,赵律昨日刚经历一次,便是赐予百官的中元宫宴。 因此,他对刘太后的这一提议自是十分赞同,直夸赞“考虑周全。” 于是刘太后一个眼神,乐声重启,尚食宫人鱼贯而入,各个手托朱漆食盘,其上物什琳琅。 席间五人先被伺候着用温水净手漱口,又闻了、含了宁神的香药片,而后,第一样菜肴才上桌。 准确地说,这是一道汤羹,盛在瓷白描金的汤瓮中。 尚食宫人又排出五个配套小碗,姿态优雅熟练地开始舀汤。 玉勺轻晃,便有细润的热气四散溢出,并着一股极其轻灵的香气。 一种轻纱似的食材被篦在勺中,而后又被小心翼翼抖到碗底。 本正襟危坐的赵律,不由得转头看了一眼。 正见那宫人将一勺澄澈汤汁注入小碗,在那细腻的瓷沿儿上,撞出一抹淡淡橙金色,潋滟生光。 赵律没能移开视线。 又是一勺,将那金色凝得更浓郁了些。 那碗极小巧,此时已经半满,被端到各位主子面前。 赵律终于看清,这是一道竹荪清汤。 一节节长短匀称的竹荪如同虾笼被下到河水中,勺儿一搅,便沉沉浮浮,时涨时扁,看起来柔软又坚韧。 赵律忽然有些失望。 诚然,竹荪是一味非常名贵的食材,其口感也万分独特。 只可惜,没有什么味道。 因此,宫中常常将它与荤鲜之物同制,帮其借味,比如竹荪火腿汤、竹荪炖鸡汤。 味道倒是不错,然而赵律却觉得此举颇有些暴殄天物。 赵律好清雅,喜淳淡,是个颇有文气的皇帝。 起码,他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在他看来,竹荪此物隐于枯竹根部,骤然而出,便丝网如花,莹白如雪,有如神迹,是极有灵性之物,一昧将其染上荤腥,确是有些俗气了。 加了荤腥,便嫌俗气。 可若是不加……赵律低头看了看这碗油花都没有一星的清汤,心中猜想必然不会好喝。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96 首页 上一页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