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万物变化生成,都是迂回曲折、无往不复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而是迂回往复的。 盛夏,金秋,寒冬。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 改朝换代的1644年,在麻城历史上却是一个异常宁静的年份,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在鄂东地区,蕲州府的蕲水、广济和黄梅县,以及黄州府的黄冈县,大多没有什么抵抗就在1645年下半年被逐渐纳入清版图。 可是,麻城和它的两个邻县,黄州的黄安、蕲州的罗田,却在很久以后才真正并入大清,差不多晚了近20年。 罗田人王葆心自豪地说,这主要归功于当地风气中的核心要素——武勇。 或许是这样吧。 但是,将人们对明朝的消极忠诚转变成对清朝统治的积极反抗的,却是一个具体法令:该法令要求每个汉族男子剃掉前半部的头发,像满族人一样留辫子。 所有清朝地方官都必须对治下的百姓强制推行。 这项法令在整个长江流域引起了暴力抵抗。 崇祯十五年。 有一天,黄鼎心思重重地回到了沈庄堡垒。 过了一个月,他跟马士英走了,走的时候带走了媛贞。 他求梅珊跟他走,梅珊脸色苍白。 “马士英让你做黄州总兵,你就愿意抛弃这山里的一切。” “没有人保护你,你很危险!” 黄鼎痛苦地抓自己的头发。 “叛臣贼子……” 自此恩断义绝。 崇祯十七年。 马士英问黄鼎。 “听说你的妻子在庐山汇集了两万兵马。你去劝降吧。” “娘子,降吧!” 傍晚,细雨蒙蒙,黄鼎的哀求在山中回响。 梅珊身着一袭劲健的戎装,神情悲怆地从隘口缓缓骑着马下来,看见了黑压压的十万大军。 黄鼎英姿勃发,但神情哀痛。 这一年,她听说了他辉煌的战绩。 黄鼎还是书生模样,不过她知道他去年还做南明马士英的心腹,今年又投降了洪承畴的清军。 “娘子……我把孩子带来了。” 梅珊呼吸一滞。 “娘……亲!” 媛贞怯怯地喊。 “十万对一万,你心中有数。” “你在山中,我在山下。” 梅珊闭上眼,她早知道是绝境。 “这是兵饷和帐册,黄总兵惠存。务必善待百姓。” “我此生不出庐山。” 崇祯十八年,思宗吊死在煤山,死前砍断了长平公主的手臂。 梅珊发了高热,这次她预感到死神的降临。 我在坚守什么。 黄鼎说得很对,换个政权,不过是换一群人荼毒百姓,我又不是没见过鱼肉百姓的乡里官吏。 什么是正义? 杀手无寸铁的百姓是正义吗? 我有自己要坚持的东西。 王葆心《蕲黄四十八寨纪事》卷二附《皖寨篇》略云:霍山总兵黄鼎妻梅氏者,故麻城甘肃巡抚之焕女。 鼎字玉耳,霍山诸生。 始崇祯十六年五月,凤阳总督马士英遣鼎入麻城寨,说周文江反正,即委鼎署麻城知县。之焕女英勇而有志节,饶父风。娶之。 顺治初,鼎即纳款于洪承畴,授以总兵,使居南直。 梅氏独抗节不降,拥众数万,踞英霍及庐凤山中。 夫人英壮有父风。 其始终不屈,惓惓不忘宗国,志节皭然,与其夫始附权奸,终狡逞、求作降虏,仍不能免,诚所谓薰莸不同器者矣。
第211章 象观 卢象观,字幼哲,曾受业于杨廷麟门下。 他天资聪颖,15岁即中秀才,“崇祯十五年乡试第一人,明年成进士”。 象昇死后四年,“上书讼兄冤,得赠户部尚书、太子少师,予祭葬”。 与卢象昇相比,“象观英略稍下其兄,而文采过之”。 他和兄长一样,都尽职尽忠于朱明朝廷。 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的中央统治终结,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建政,即为南明弘光政权。 此时,卢象观担任中书舍人之职。 弘光政权覆灭后,卢象观退回家乡宜兴,“间道抵其家”。 此时,清兵南下,正逼近宜兴。 江南各地民众爆发了以反对“剃发令”为主要内容的抗清斗争。 卢象观也在家乡宜兴准备聚众起义,以阻止清兵入境。 于是,他召集宜兴城内各乡绅和士大夫们,共聚家乡的“明伦堂”以商大事,堂内悬挂着明太祖、明成祖的画像。 众人面对国破家亡、清兵压境的残酷现实,不禁悲愤万分,恸哭不已。 当卢象观提议举义兵抗清和谋筹兵饷时,众士绅却众口难调,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这令卢象观大失所望。卢象观决定独自筹划起兵事宜。 卢象观通过私访,找到了弃官后寓居西湖一带的原明军参将陈坦公(名安)。 陈安曾是卢象昇部属,善用大刀,生得红脸硕壮,真是一位难得的武将。 卢象观和陈安相谈甚好,决计起兵抗清。两人一同回到宜兴,开始筹划起事。 卢象观散尽家财,招兵买马。宜兴各地的义兵闻之,亦纷纷聚拢而来,还包括一些水军。不久,抗清义兵部众多达数千人,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乡兵为援。 清兵骑兵已经到达宜兴,集聚于北门,他们四处为虐,百姓深受其害。 各部义兵相约深夜火攻清兵。他们决定在闰六月二十五日深夜为期,城门口放火为号,届时各路义兵和乡兵同时见火出兵,袭击清兵大营。 不巧的是,清兵在南门焚烧乡民庐舍,引发大火,此时还不到二更时分。乡兵以为义兵放火起事,便提前击鼓发兵,结果各部抗清人马损失惨重。 尤其是抗清乡兵,没有实战经验,装备又差,根本不是训练有素的清骑兵对手。很快,乡兵损失殆尽。抗清义兵与清兵作战也遭受重创。 在深夜的战斗中,卢象观和陈安表现得十分勇敢。 卢象观率陈安等人,进攻清兵,正当接近敌营时,却遭受清兵流矢袭击,头耳一侧被射中,血流如注。 幸得陈安拼命殿后保护,卢象观才得以脱险。陈安凭着他的英勇与机智,也全式而退。 之后,卢象观率兵退守张渚一带,在此休整一个多月。此间,丹阳人孝廉葛麟、浙江人徐闇如、南京人毛得五兄弟也率部属来投。 卢象观的抗清义兵又恢复元气,自己的伤势也基本痊愈。值得一提的是,毛得五兄弟被其他部义军质疑,导致该部被清兵消灭,也让卢象观失去了一个出色的助手。 毛得五兄弟不愿意顺从清兵,率部逃离了南京城。逃出前,为了隐瞒身份,被迫剃发。 然而,卢象观部众都是没有剃发的,便怀疑毛得五兄弟是清兵奸细。 结果,卢象观也没有给毛氏兄弟们粮饷。这让毛得五等人很是伤心。当清兵来攻,毛得五向卢象观请战,欲以军功明志。 不幸的是,毛氏兄弟孤军深入,终英勇战死。卢象观闻之,“悔不善用得五也”。 有人评论毛得五、陈安之死时,感叹道:“嗟乎!使得五在,陈安岂至以独立毙哉?” 不久,清兵从宜兴水陆并进张渚,决战时刻到来了。 陈安率数十人防守新桥,与清兵骑兵血战。 尽管陈安等人拼死厮杀,还是寡不敌众。陈安遭遇清兵水军的鸟铳的袭击,大腿受重伤。此时清兵趁机上前,刺死陈安。 此时,清兵营里有位李某,与卢象观有故交,他写信欲招降象观,被象观拒绝。 洪承畴曾与卢象昇协同镇压义军,不忍与卢象观为敌。 此时,洪承畴已降清,任江南总督,便遗书象观,劝之降清,并许以重用。 结果,洪承畴遭到卢象观大骂。 卢象观妻子陈氏见清兵来势汹汹,义兵大势已去,哭泣着劝说象观:“母老子幼,愿君自爱。” 象观按剑,厉声呵斥妻子。 之后,卢象观向母亲拜辞,称:“儿将以身报国,母之供养有仲兄在。儿侍膝下止今日矣。” 和其兄卢象昇一样,又是“移孝作忠”。 卢象观与其兄卢象同、葛麟等退守长兴,又兵败小梅。葛麟执槊杀敌十余人后战死。 卢象观最后身陷太湖大泽中,为清兵所杀。
第212章 象晋 卢象晋,字锡侯,一字晋侯,号鲁山。 其兄卢象昇抗清而殁,因杨嗣昌等人的阻挠,“暴尸七十日未殓”。 卢象晋于是上京城鸣冤,请朝廷抚恤。之后,“扶兄梓归”。 接着,卢象晋向明廷上书:“愿提戈死边塞、雪国愤,而完兄志。并请预徙子于边,以责后效。” 没料到,卢象晋要继承兄长遗志,报家国之仇的愿望遭到了崇祯帝的漠视,崇祯帝以为卢象晋是个疯狂之人,没有理会象晋的一片赤诚之心。 然而象晋的上书却受到朝臣的赞许,“义烈之声轰轰动朝宁”。 顺治二年(1945年)六月,在豫王多铎攻下南京以后,清廷以为天下大局已定,又颁布严厉的“剃发令”,汉人“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剃发与否,成为顺从或抗逆清政权的标志。尤其在南方各地,如苏州、常州、松江、嘉兴等地区,民众往往公推缙绅士大夫、下层官吏和知识分子为领导,进行以反剃发为号召的抗清斗争。 斗争失败后,领导者多以身殉。 卢象晋和多数汉人一样,誓不剃发。他认为,剃发就是蒙羞于祖宗,向“鞑子”顺服,丧失民族气节;况且,剃发后,“恐他日无以见兄地下”。 清兵向苏浙一带进军,乡亲父老不屈而死者甚众。 于是,卢象晋背负老母亲李太夫人逃匿深山而居,本欲苟且性命于乱世。不曾想,他的叔父卢国霖遭遇官司,仇家在诉词中牵连了他本人。 仇家向官府告发卢象晋对抗清廷拒不剃发之事。 顺治六年(1649年),卢象晋被郡守抓住,遭受残酷的廷仗之刑,然而他仍不屈服。 郡守不顾受刑后“血肉淋淋被地”的卢象晋,仍判其死刑,以促其剃发。 卢象晋视死如归,以兄弟勇而殉国的英雄精神激励自己,并对郡守厉声呵斥:“吾兄象昇赴国难,战死贾庄;吾弟象观起义死小湄。吾但恨不得死所耳。头可断,发不可削!” 此时,清廷江宁巡抚土国宝,原为卢象昇之部将,后来降清。 土国宝想设法救下卢象晋,“命剃发堂上,以活之”。便斥责郡守,认为死刑过重。结果“守乃缓象晋死”。 由于卢象晋拒不合作,郡守又不敢得罪土国宝,无奈之下,便写信让卢象晋母亲李太夫人来到狱中,希望她劝说卢象晋剃发归顺大清。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37 首页 上一页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