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沈弈县试时的知县任期已到,新上任的这位知县,他还没有接触过,但看沈伯言每日回家开心的模样,想来是个勤勉的。 以沈弈今年府试成绩进县学绰绰有余,仔细想了想其中好处,他就也点头同意。 见他同意,林夫子脸色放松欣慰道:“就算你到时进县学,也是老夫的学生,林氏私塾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记得经常回来。” “好!” 听到他的承诺,沈弈才放下心。 两人又亲近地闲聊起家常,仿佛刚刚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 “大兄能不能多跟我讲那些你游府城的事?” “当然可以,话说潭州府有一处湖水可不平凡...” 在家等待县学通知的沈弈,照常作息,在一日午时,正好带着大丫来沈家食肆找张氏,还没坐下,门口就进来一穿着青衫的中年男子,环视还没一圈,就把视线对准他,径直走来。 “请问是离阳沈弈,沈公子吗?” 他开口一股浓重的京城腔,语气相当肯定。 沈弈不动声色地把大丫往身后退去,暗含警惕淡然道:“在下正是,请问您有何事?” 青衫男子从身后掏出一封用平淡无奇的黑布包裹着的盒子,举到他的面前,说着:“沈公子,按照常例,知县大人得知你考中府案首,特赏六十六两白银,以资励学之用。” 六十六两白银.... 沈弈脸木了。
第38章 -- “知县大人下命,今年哪户人家若多出一名更卒,赏五两银子!” “知县大人下命,今年哪户人家若多出一名更卒,赏五两银子!” “知县大人下命,今年哪户人家若多出一名更卒,赏五两银子!” ... 如今的善化县街头,从早到晚充斥着衙役整齐的叫喊声,不过治安也比以前好多了,大街小巷中,也能常常看见巡逻的身影。 是由于新任知县最近大兴土木,需要把县城以往杂乱无序的街巷重新建起,充分到达“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可惜今年县城征调成年男子的徭役数量不足,自己在善化县的威望还不足,就想到以钱雇役的办法。 因役人轮番服役,所以叫作“更”,役人叫作“更卒”。渭朝每一户家中出一位成年男子,每年须在本县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从事地方的土木工程、造桥修路、治理河渠、转输漕谷等劳动。 不愿或不能亲自服役者,可出钱雇人代役,或官府不需其亲身服役而命令他出钱代役,曰“过更”,这笔代役钱称作“更赋”。* 上任知县多采用后者,那是大家都觉得轻松。 现在不一样了,徭役虽苦,可那毕竟有银子,还是五两! 不少听到布告声的普通百姓都心动了,更别提家里有两个以上的成年男子,纷纷动起小心思。 按照惯例,沈家早让沈仲行去服徭役,沈伯言也在县衙为新知县做事,听说最近颇受器重。面前来说,这些跟沈弈没什么多大关系,最近他也到要去县学进学的日子。 县学与善化县孔庙比邻而居,位于孔庙东侧,坐北朝南,为宫殿式合院建筑,前临县前河,东旁初晴河,环境特别幽静、清雅。* “韩师兄。” 姗姗来迟的沈弈面带歉意对早已站在县学门口等他的韩卫打招呼道。 自从沈家人知晓他被知县破例招进县学旁听,就很积极地帮他收拾东西,当然这不是他迟到的缘端。 “弈弟,夫子和门房招呼过,若你无事,我们可以进去了。” 今日的韩卫照旧是冷冷淡淡的模样。 韩卫虽然被何知府承诺收入弟子,可那是成为秀才之后的事,所以县学招收他也能进。至于沈常安,林夫子打算在私塾磨他一年,明年四月份继续上场。 “好。” 沈弈笑应,他今日是一个人来的,几位长辈都无空,索性只简单带些常用之物,也没其他,对方也是如此。 作为县学第一道大门——儒学门,是学子步入仕途的必经之路,它所昭示的意义,既有渭朝崇文重教的象征,也有学而优则仕的激励和感召作用。 踏进儒学门内,有一位姓许的训导来带路,并也介绍他们以后要生活的县学情况和规矩。 善化县学主体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排列于中轴线上,有儒学门、文昌阁、明伦堂。其他建筑相应排列于轴线两边,如左、右校士馆、土地庙等。 明伦堂后是射圃,是一个更为开阔的院落,它连接先师殿后的崇圣祠,四周围墙高耸,院内假山花木,环境宜人。位于明伦堂后的训导署和教谕署又自成院落,更为幽深清静。 说着,许训导就把两人带进一间下舍,是双人间,床铺之间也有屏风遮挡,日常活动,不会过多妨碍到另一人。 县学中分有上舍、中舍和下舍,自然越来越好,可在学秀才可以通过月考等一步步提换,至于旁听童生,没有这待遇。 许训导嘱咐他们几句,便离去,让自行整理。 床被、洗漱等日常用品县学早已替他们摆放好,这些不需要花银子,能直接领包入住。这与渭帝重视科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即便建朝没几年,也会在这方面不遗余力下重金。 而今沈弈旁听两年,也只需要交四两听课费即可,极便宜,这也是对优秀童生的特殊,他作为甲等生每月六斗粮食的补贴也很快批下来,放在食肆后厨躺在。 在收拾自己所带物品时,沈弈亮了亮手中的书籍,对着隔壁床的韩卫说道: “韩师兄,这是我游府城淘到的两本古籍,是有关院试的,我看你也有需求,顺道今早刚抄录完一份,给你放在这了。” 他把书籍放在韩卫的书案上,数十张崭新的大青白纸上,漂亮的楷书在上面飘逸着,墨还是新干的。 这才是他今日迟到的缘由。 “多谢。”韩卫真诚道。 他看那第一行字就知是自己的薄弱处的知识,他拿还回去是不舍得的,也为了不负对方一片心意,满怀感激地收下了。 许训导说过,下午才去进学,在之前是随他们心意,两人在整理完,也聊会关于县学的事。 县学设教谕一人,训导三人。教谕掌教诲,所属由生员训导佐之。各级生员因供给廪膳,称廪膳生。后来数额扩充,又有增广生、附学生的编制。 廪膳生在京府学六十人,在外府学四十人,州、县学依次减少十人。增广生的数目与廪膳生相同,附学生数额不定。初入学的都是附学生,考试合格后升为增广、廪膳生。 渭朝规定生员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各学月考由教官主持,岁考、科考由各省提学主持。 岁考成绩分为六等:一、二等的可升补增、廪生或参加乡试,即科考;三等为平常;四等的要受责处;五等的廪、增生递降一等,附生降为青衣;六等的黜革。 渭朝前的平朝就开始对地方生员的管束很严,还向天下学堂颁布禁例,镌勒卧碑,置于明伦堂左,永为遵守。禁例中对生员的行为举止、学习内容都有具体规定。 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免其丁粮,厚以禀膳,设提学教官以教之。各官以礼相待,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诸生皆当上报国恩,下立人品。所有教条,开列于后…… 教条共八项内容。其中,生员应如何对待父母,如何治学以及尊师、守法诸方面都有严格要求。不遵守的以违制论,严重者黜为平民。这些规矩,渭朝至今仍在奉行。* 这些都是沈弈以后都要知晓的,现在不过提前获知。 大抵韩卫今日心情很好,话也多些。 “弈弟,你可知道常安兄要成亲之事?” 他们两师兄弟之间的关系不错,常常有书信往来,对彼此也了解甚多。 沈常安今年也才十六吧?等等,在渭朝乡村也确实到成家的年纪了。 经过一瞬的诧异,沈弈很快就反应过来,摇头言不知。 他笑道:“也是,他正焦头烂额呢,一头是夫子催着他读书,另一头是家中给的压力,你怕是回来这几天都没有见到他!” “确实如此。”沈弈点头,转头反问,“韩师兄呢?我依稀记得你今年也到年纪,有没有考虑过跟四兄一样?” 韩卫营养不良的病色难得泛着红晕,摆手:“不急,等明年我考上秀才,有能力安顿好阿娘,再考虑,你呢?弈弟。” 脱口而出后,他懊恼地拍脑门,后悔道:“你才十一岁,我谈这些作甚?怪我,怪我。” 平日里,他总是不知不觉中把沈弈当成他的同龄人,忘记他还小了,哪里能听这些话? “无事,无事。” 沈弈嘴上装作无事发生,可一番话让他陷入沉思,成亲嘛?前世加上现世从未心动,以后也不会有吧? 对,不会有。他在心底肯定道。 -- 未时,沈弈和韩卫被许训导带领着去进学处,路途中路过文昌阁。 文昌阁是文人祭祀文昌帝君的地方。“文昌”,本是星官名,是专门管理人间读书和文士功名的一位天上官员。 朝廷把祭祀文昌帝君列为重要祭典之一,凡是读书人必要奉祀文昌帝君,并诏令全国各地学校,来奉祀这位文昌神。 每年文昌帝君诞辰那天,童生、秀才、禀生、贡生、举人以及私塾老师都要准备供品,至文昌阁祭祀。 文昌阁后的明伦堂,它是学宫内讲经督课、教育英才的讲堂,就是沈弈以后进学的地方。 听许训导说,知县偶尔也会在这里莅临讲学,为诸生讲授经学,也会去隔壁的武童生处,渭朝是有武举的,进入县学读书的生员也被分成两科,文科称文生,武科的称武生。 这里的知县说的新知县,旧知县也都很少进县学,更别说讲学。 县学讲学的夫子是教谕,每日早午各讲学一个时辰就结束,剩下的就交由学子自学,不需要管事。 渭朝县学的教谕多是举人,善化县也是如此。 他是位比林夫子还老数十岁的教谕,知识的积累跟林夫子不相上下,但更会教书,沈弈第一次旁听就感觉到了。 可惜教得时长少,难怪林夫子会让自己多回来看看,原来是早知内情,还真就是奔着让他们增长见识来的。 他想起后,默默吐槽。 不过除了这件事,沈弈还在讲堂上看见到一位熟人。
第39章 四月善化县学子通过府试者不足六人,除了沈弈和韩卫居然再没有一位小于二十岁的童生,其中破例进入县学的,也只有这两位。 按照常制,县学禀膳生二十名,增广生的数目与廪膳生相同,附学生数额不定。 这二十是名额的上限,像善化县这种文风不盛之地,常年处于缺员,今年禀膳生和增广生就不足二十人。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07 首页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