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三番五次上奏折,自请就藩。奈何奏折都被庆安帝留中不发。就藩不成,赵王府所有人只能继续在京城里苦熬遭罪。 钝刀子杀驴,这手段实在高明。 赵王一肚子苦水,倒不出来。 去年福亲王犯了谋逆重罪,被夺爵流放岭南。赵王心中冰凉。 皇亲勋贵们暗中养些死士暗卫,不是什么稀奇事。可福亲王被人告发,逮了个人证物证俱全,这件事就很可怕了。 福亲王垮台了,接下来是不是就该轮到他了? 赵王心中惶惶难安,仿佛头顶上悬着一块巨石。这块名为皇权的巨石,随时会落下来,将他砸得粉身碎骨。 现在,亲娘也死了。 赵王跪在床榻边嚎啕痛哭,不知是在为田淑太妃的死而悲恸,还是在为自己晦暗无光的未来而痛哭。 庆安帝见赵王哭得这般伤心难过,忍不住长叹一声:“三弟节哀。淑太妃今年六十有三,活到这个岁数,也算长寿了。你也别太伤心了。” 赵王这几年日子难熬,看着比庆安帝还显老,头上还有了些白发。此时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哭着恳求:“臣弟恳请皇上,允许臣弟带母妃回赵王府操办丧事。” 这几年里,赵王求了庆安帝数回,想将田淑太妃接回府中颐养天年。都被庆安帝拦下了。 谁让赵王不开眼,当日做出逼迫沈祐离京的举动?庆安帝心中恨极怒极,当时没有发作,之后没少折腾赵王。 赵王跪地哭求,庆安帝也没心软:“淑太妃在翠微宫里住了四十多年。现在闭目西去,也该在翠微宫里设灵堂操办后事。” “三弟一片孝心,就留在宫里,为淑太妃跪灵吧!” 赵王无奈地抹把眼泪,低声应下。 很快,灵堂设好了。 田淑太妃被换上了准备好的寿衣,抬放进棺木里。赵王跪在棺木边,看着面色死青身体僵硬的田淑太妃,悲从心头起。 赵王世子红着眼,跪在赵王身边,哑然低语:“父王保重身体。” 赵王充耳不闻,继续热泪滚滚。 …… 田淑太妃的死讯,很快传出了宫。 田淑太妃的灵堂设在翠微宫里,京城有品级的诰命夫人皆要进宫跪灵。宫中一片缟素。 就连病榻上的杨公公,也换了素衣。冯少君也是一身白衣。 杨公公叹道:“没想到,田淑太妃没熬过这一年,比咱家还早走一步。” 冯少君淡淡道:“田淑太妃能活到今时今日,倒是出人意料。” 杨公公目光一闪,低声道:“赵王一直想接田淑太妃去赵王府,皇上一直不允。现在田淑太妃死了,丧事在宫里操办。赵王心里定然憋闷不快。” 冯少君轻哼一声:“赵王这是咎由自取。” 当年沈祐离京一事,就是赵王暗中捣的鬼。以庆安帝的脾气,怎么可能轻易饶了他。这几年软刀子一刀一刀,赵王被折腾得够呛。冯少君虽然远在边城,也知道赵王的日子不好过。 杨公公瞥她一眼:“看赵王这样,你心里的气是不是该都消了?” 冯少君哪里肯承认:“义父说这话可不对。我心里的气早就消了。” 口是心非。 真消气了,提起庆安帝怎么还是这副不待见的口吻? 杨公公少不得再嘱咐几句:“总之,再见到皇上,你稍微热络些。和皇上相处得好,只有好吃没坏处。” 冯少君诚恳地点头:“我都听义父的。” 这世上最了解熟悉冯少君脾气的人,许氏是一个,沈祐是第二个,第三个就是杨公公了。 杨公公又看冯少君一眼,无奈笑道:“罢了,咱家不啰嗦你就是了。” 顿了顿,低声问道:“今日冯家女眷和沈家女眷都进宫跪灵,你要不要去一趟翠微宫,见一见她们?” 冯家女眷没什么可见的。 冯少君想见的是婶娘大冯氏。 这五年多来,大冯氏每个月都写信来。还时常打发人送吃用之物去边城。东西不在多少,这份时刻惦记牵挂的心意,最是难得。 她此次易容回京,直接进宫,没机会也来不及去看望大冯氏。现在大冯氏进宫来了,总得去见一见。 冯少君很快拿定主意,轻声道:“田
第561章 一见 两日后。 翠微宫的灵堂里,一众诰命夫人跪着,不时用染了姜汁的帕子擦拭一下眼睛。不费什么力气,泪水就滚滚而落,且眼睛通红,看着伤心悲戚至极。 田淑太妃在宫里活了大半辈子,灵堂里跪灵的诰命夫人几乎都没见过田淑太妃。不用这样的法子,哪能哭得出来? 大冯氏也在其中。 沈茂官位不高,她这个千户夫人勉强有资格进宫跪灵而已。这两日,都跪在角落里。快被挤出灵堂了。 忍一忍,再熬个四天就行了。大冯氏在心里暗暗安慰自己,用帕子擦一下眼,热辣辣的泪水流了出来。 众诰命都在装模作样地哭灵,一时无人留意,一个穿着素服的内侍悄然进了灵堂。 这个内侍,看着二十多岁,容貌清秀,眼角微微扬着,看着就是一副趾高气昂不好招惹的模样。 大冯氏一抬头,见了这个内侍,不由得一怔,脱口而出道:“冯公公!” 没错,这个内侍,正是数年未曾露面的冯公公。 想当年,冯公公和沈祐颇有私交,也曾随沈祐去过数回沈府。沈祐性情孤僻阴沉,朋友少之又少。也因此,大冯氏对冯公公的印象十分深刻。隔了数年没见,一眼还是认了出来。 冯公公目中飞快地闪过一丝笑意,走到大冯氏身边,低声道:“咱家有些话和夫人说,请夫人随咱家移步。” 大冯氏略一点头,起身随冯公公出了灵堂。 这一幕,引来了一些好奇的目光,很快又各自收了回去。大冯氏丈夫官职低,却生了个好儿子养了个好侄儿。沈祐沈嘉兄弟都曾在宫中当差数年,圣眷浓厚。这个内侍,说不定是宫中贵人特意打发过来,引着大冯氏去休息哪! 冯公公确实将大冯氏引进了一间厢房里。 关上门后,冯公公拱手行了一礼:“咱家见过夫人。” 大冯氏颇有些受宠若惊,忙道:“这如何使得,冯公公快些请起。” 冯公公却道:“咱家和沈祐沈将军私交甚佳,昔日也曾随他叫过婶娘。咱家几年没见婶娘,行个晚辈礼是应该的。婶娘可别和咱家外道。” 大冯氏听得心里热乎乎的,忍不住笑了起来:“一别几年没见,冯公公还是这么会说话。” 冯公公最擅长打蛇随棍上,立刻笑道:“婶娘还像以前那样,叫我三儿就行了。” 大冯氏不是忸怩之人,很快换了称呼:“那我就厚颜喊一声三儿。这几年,你都在哪儿?一直在宫里当差吗?” 冯公公叹道:“这倒不是。当日沈祐他们去了边军,咱家也奉皇命出宫办差,直至几日前才回宫。” 大冯氏自然不能追问冯公公都去了哪儿办了什么差事,张口安慰道:“回宫了就好。说起来,三郎四郎都离京五六年了。我心里一直惦记他们。只是边关遥远,行路艰难,我想去也去不成。” 这年月,出一趟远门不是易事。从京城到边城,一来一回要一个多月。许氏是随着崔元瀚一同去的边城。大冯氏一个内宅妇人,没有丈夫儿子相伴,根本无法出远门。偏偏沈茂日日在军营,次子也在宫里当差。都没时间陪大冯氏出行。 冯公公轻声道:“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好在沈祐兄弟两个在边军如鱼得水,屡立战功,婶娘也该宽慰踏实了。” 大冯氏却又是一声长叹:“不瞒你说,每次边军打仗,我都替他们战战兢兢提心吊胆。我不求他们立什么天大的战功,只盼着他们平平安安。” 打仗总有死伤。当年一同随沈祐去边军的天子亲卫,已经折损了五个。 每每想及这些,大冯氏就心惊胆战。 冯公公见状,笑着安慰道:“婶娘不必忧心。他们兄弟都是有福之人,自有上苍庇佑,一定能平安无事。” 这话大冯氏最爱听,顿时舒展眉头,乐呵呵地笑了起来:“承你吉言了。” “婶娘身体可还好?” “好的很,胃口比年轻人还好,现在比以前胖多了……” 冯公公也没说什么要紧事,就这么陪着大冯氏家长里短地闲话了许久。 坐在这儿说话,可比跪在灵堂里强多了。大冯氏兴致勃勃,不停絮叨。约莫大半个时辰,才意犹未尽地停下:“我出来这么久,也该回去了。” 冯公公目中闪过依依不舍,拱手做别。 大冯氏出门之际,还不忘嘱咐一句:“以后得了闲空出宫,就来沈府里转转。” 冯公公含笑应了,送大冯氏回灵堂。 大冯氏目送冯公公身影远去,心里竟有些怅然不舍。 …… 田淑太妃停灵七日,棺木被送去皇陵里安葬。赵王父子亲自扶棺。 丧事结束后,瘦了一圈形容颓唐的赵王再次进宫面圣,自请就藩:“母妃走了,臣弟心中再无牵挂,只想去藩地就藩,过些平静安逸的日子。恳请皇上恩准。” 说完,赵王跪了下来,咚咚磕了三个响头。 庆安帝似有些动容,长叹一声道:“朕只有你这一个兄弟在身边。现在,你也要离朕而去了吗?” 秦王死在皇陵里,汉王重伤被圈禁,三年前也闭目西去了。天子嫡亲的手足,可不就只剩赵王了? 事实上,这也是庆安帝屡次“挽留”赵王的理由。 这一次,庆安帝刚一张口,赵王就痛哭起来:“臣弟求求皇兄,皇兄就让臣弟走吧!放臣弟一条生路。”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啊! 他为替儿子出一口闷气,为了给庆安帝添堵,揭开了沈祐身世,逼着天子打发沈祐离开京城。一时的畅快,换来的却是几年的痛苦煎熬。被生生困在京城,想就藩不行,想接亲娘出宫而不得,时时被苦差折腾,有苦难言。 真是悔恨断肠啊! 换在平日,以赵王的城府和隐忍,勉强忍得住。田淑太妃一死,彻底突破了赵王承受的极限,连放条生路之类的话都说出来了。 在太和殿里的王公公邵公公以及天子亲卫们,心里都是一震。一个个忙垂下头。 (本章完)
第562章 兄弟 “都退下!”庆安帝沉声下令。 天子亲卫和内侍们领命,纷纷退了出去。 王公公和邵公公对视一眼,也默默退下。 他们两个勉勉强强担起了杨公公的差事。不过,两个人有自知之明,他们加起来的分量,也不及杨公公一半。天子要和赵王说话,他们还是避让为好。 太和殿里,很快就只剩龙椅上的天子,和跪在地上恸哭不已的赵王。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64 首页 上一页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