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两人太过亲近,又正是血气方刚,知慕少艾的年岁,一个无知,一个无畏,难免叫人担心。
第908章 开堂审理 虞幼窈也不知道,自己是哪跟筋儿搭错了,竟然想到这上面去了,一时间面红耳赤,都不敢直视殷怀玺了。 她连忙将这些乱七入糟的东西驱出脑海,把这一切归咎于,两人靠得太近的缘故。 大舅母也说了,这个年岁正是心思浮动的时候,就是拉个小手,也要忸忸怩怩,这是人之常情。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尴尬。 殷怀玺被捏着鼻子,不好说话,虞幼窈一时半会,不知道该说什么,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殷怀玺感觉呼吸不畅,都快要窒息了,这才嗡声嗡地道:“好、好像不流了。” 虞幼窈连忙松了手,后退了一步,紧跟着就有些后悔,自己松手太快,都没有确认,他是不是真的不流鼻血了。 思及至此,她连忙道:“你再继续保持仰头的姿势,确定不流鼻血之后,再慢慢放下头。” 迎着虞幼窈焦急又关切的眼神,殷怀玺点点头。 又过了一会儿,虞幼窈上前扶着他的脑袋,缓缓地摆正,确实没再流血:“还好没继续流,不然就要请大夫了。” 春季气躁,肝盛火旺,偶尔流鼻血,不是什么大事,但流的太多就不行了。 一边着说,她从铜盆里拎了湿帕子,就要帮殷怀玺清洗,脸上的鼻血。 她一走近,殷怀玺整个人都僵掉了,总感觉鼻血又要往外喷,连忙仰头起。 见他又仰起头,虞幼窈吓了一跳:“是不是又流鼻血了,一定是你这段时间太拼了,劳了身子,我命人去请大夫过来瞧瞧?” 殷怀玺连忙低下头:“没流,没流,只是鼻子里黏腻,有些不舒服,你别担心,”他陡然想到,自己这几天吃的海参、药膳、八珍糕、乳药香糕等,一餐餐不重样,为自己流鼻血,找到了完美借口:“大约是这两天,补过头了。” “不可能,”虞幼窈言之凿凿,可心里莫名有点心虚,眼儿飘啊飘地,为了加强说服力:“我给你准备的都是温补益气,怡心养神的药膳,怎么会补过头呢?” 她越说越心虚,到了后面连声音也小了许多,连脚趾都透了心虚。 襄平这几天,气温明显升高,温补的食物吃多了,效果一叠加,确实容易燥血上火。 但是!她绝不承认,这是她的锅。 虞幼窈理直气壮道:“一定是你这阵子,劳损过度,过劳而气燥所致,你以后不许再这样了。” 殷怀玺:“……” 小姑娘能有什么坏心思,小姑娘只是担心他的身体,他要乖乖听话,不能不知好歹:“嗯,你说的对,我以后一定会多注意身体。” 虞幼窈满意了,重新拎了湿帕。 “我自己来吧。”殷怀玺连忙伸手接过湿帕,就糊了一脸,冰凉的帕子,缓解了脸上的燥热,人也冷静下来了。 虞幼窈转身倒了一杯温水,递给他:“这几日,饮食清淡些,每日再忙也要保持三个时辰的睡眠,若实在分不开身,有空的时候就燃一丸息香丸,小憩息一会儿,息香丸宁静、除烦、止燥,要注意多饮水。” 殷怀玺一一记下。 虞幼窈又了下,又交代道:“脂玉香坊第一批香药,已经赶制出来了,拢共三大箱,就一起带过去吧!目前香坊的运作,已经规范、完善,药材香料也齐全,下一批会多一些。” 武穆王府在辽东的威望,自是不必说, “避疫”虽然是她首先提出来的,但经黄太太和宁远将军夫人一号召,百姓们都积极在响应,有钱捐钱,没钱捐药。 民间有许多有效防治避疫的方法,最普遍又有效的就是硫磺和艾草。 洗浴时,在水里放硫磺粉,能洁身除秽。 在屋里薰烧艾草,除虫避毒。 大周朝的百姓,都有在家里准硫磺,端午割艾、晒艾、存艾的习惯,很多百姓都捐了家里多余的艾草。 殷怀玺点头:“在收容流民之时,后续可能会出现的后果,都做了相应的准备,唯独药材有些紧缺,不过官府想要募集药材,也需要民间的支持,这件事一直没有着落,眼下谢府和白府的捐赠,也算是解决了后顾之忧。” 虞幼窈心中大定:“你自己小心一些。” 殷怀玺向她保证:“别担心,最迟端午节之前一定回来。” 距离端午节还有一个月呢,虞幼窈心中颇为不舍:“对了,第一批番薯育苗很成功,我已经通知了黄军师,让黄军师与官府沟通,将第一批扦插的番薯藤,经由官府,发放给刚刚安置下来的灾民。灾民在安置之前,就已经做了户籍登记,只需拿户籍凭证,到官府登记,开荒田地大小,领取相应的番薯藤。” 殷怀玺一听这话,心中大定。 育藤种植扩大了番薯的种植规模,解决了番藤不足的问题,番藤扦插大约一个多月,灾民自己就有了食物的来源。 虞幼窈道:“收成的七成归自己所有,另外三成,一成归官府所有,一成归武穆王府所有,另外一成归我所有,灾民在领取番藤时,官府会询问是否同意,需凭手印领取。” 殷怀玺一下就明白了她的意思:“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无论是官府还是武穆王府,为了收容灾民,都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资和财力。而育苗的番薯,有一半都是来自于你,确实应该收取一定的报酬,若事事依着灾民,会让灾民形成一种理所当然的心态。” 仿佛因为他们是灾民,所以人人都该无偿地让着他们,帮助他们。 现在不把规矩立下来,等灾民安置下来之后,肯定会出事。 总收成的三成,对于高产的番薯来说并不算多,但凡勤快一些,种个半亩地,也够家里吃用了。 这一点,虞幼窈考虑的很充分。 虞幼窈确实是这样想的:“也给他们警醒警醒一下,往后该踏踏实实地过日子了。” 送走了殷怀玺后,孙婆子从衙门回来,过来禀报:“明儿叶大人要在州府衙门,开堂审理刘大根的案子,叶大人特地让老奴问一问,郡主可要去州府衙门听审?”
第909章 制衡 衙门升堂,公开审理案件,就表示已经进一步掌握了相关的人物、物证,案子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刘大根的死,看似复杂,其实并不难查,以叶枭慈的能力,这个案子三五日就能查清。 真假牛黄,只要是个高明的大夫都能分辨。 仔细梳理了一下,最近发生的诸多事宜,虞幼窈心有明悟。 藩王、官府、士绅,三方势力互相牵制,形成了一个稳固,且根深蒂固,不易打破的制衡局面。 第一次打破制衡局面的是狄人大举进犯,无论胜败,都严重威胁到士绅的利益。 士绅本身没有真正与藩王对抗的实力,制衡是建立在三方实力同等,谁也无法撼动谁的立场上。 前威宁侯现宁远伯的加入,使制衡的重心,向士绅倾斜,使之官府也不敢干涉,最后以周厉王一家惨死而告终。 第二次打破制衡局面的,是这场突如其来的旱情。 这场旱情,让三方的利益, 又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韶懿郡主种出番薯, 缓解了北境旱情,使帮助韶懿郡主,在民间推广番薯种植的武穆王,在三方制衡的情形下, 获得了先机。 制衡的重心, 开始向武穆定北王倾斜。 随后武穆王身体恢复,让士绅自乱了阵脚, 也不敢坐以待毙, 妄图故计重施,以当初对付周厉王的手段, 在物资上掣肘幽军, 进一步达成,牵制武穆王的目的。 此至,制衡关系进一步产生裂痕。 士绅却犹不自知, 只因手中掌握了一张免死金牌。 朝廷重用武穆王,甚至给了他诸多荣耀,是因武穆王能稳住北境的局势。 但与此同时,朝廷还派了宁常伯这个久经沙场,在山东平叛一役之中,与武穆王并肩作战的老将过来辅战, 从表面上看, 是因武穆王双腿残障,不能上战场,但实际上是为了,让常宁伯将来接替武穆王镇守北境。 实际上, 是要削除北境藩治。 武将镇守北境,比藩王更令朝廷放心。 不得不说, 皇上这一计实乃高明,算盘打得太精。 然而, 武穆王身体突然恢复,无疑让皇上算计落空, 皇上对武穆定北王器重的同时, 也会更忌惮他。 士绅牵制武穆王,这是揣磨圣意的结果。 但在虞幼窈看来, 这是作死的行为,制衡的局面一旦被打破, 总有人会沦为利益下的牺牲品,周厉王一家是第一。 但前有周厉王被害惨死, 殷怀玺绝不会成为第二。 这是殷怀玺对付士绅的最佳时机。 殷怀玺深知, 要倒“士绅”,先要获得朝廷的支持。 需要瓦解朝廷对士绅的信任。 殷怀玺不动声色地开始布局,意图进一步地,瓦解三方制衡的局面,一方面故意在辽东一带,物资较为丰富的地区,大肆收容流民, 积极助朝廷赈灾。 这是朝廷愿看到了的结果。 让世人看到了, 在面对旱情时,朝廷不是束手无策, 毫无作为。 进一步取得了朝廷的信任。 然而,那些在面对灾情时,无动于衷的士绅, 自然而然就让引起了百姓的非议,让朝廷产生了不满。 在收容了大量的流民之后,粮食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怎么解决这一难题,殷怀玺更是顺理成章地,以进一步扩大番薯种植,缓解北境旱情的名义,邀请韶懿郡主来北境,帮助推广番薯种植,并且获取了泉州谢府的支持。 彼时,保皇党还是太后娘娘主事,韶懿郡主属保皇党一派,不偏不倚,只为辅佐社稷, 朝臣们对这一切, 都乐于见成。 此举,获得了朝臣们的大力支持。 殷怀玺进一步取得了朝廷的信任,制衡的裂缝也越来越大。 在彻底掌控了局势之后,殷怀玺开始诱导灾民收容营里的风向,灾民逃荒到了辽东,将来势必要在,这一处安身立命,但北境物资缺乏,如此庞大的灾民,究竟要如何安置? 教灾民养蚕,打渔等,流民们有一技傍身,就能安身立命吗? 当然不是! 北境的资源,事实上都是由士绅把持,没有获得士绅的支持,数量庞大的流民,是没有办法在北境生存的。 矛头直指士绅,进一步加剧朝廷对士绅的不满。 直到这一刻,虞幼窈才恍然大悟。 早前与外祖父一番话,外祖父提了高祖皇帝,当年在北境一带,实施的各项“国策”一事,让她犹如醍醐灌顶,陡然就想到了,利用“国策”,大肆收容流民,安置流民,达成提高北境人口,解决生产力低下,物资不足的窘况。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617 首页 上一页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