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这阴阳怪气的话,洪武的臣子都沉默了。 他们真是替后辈承担了太多,哦不对,按照天幕说的,他们大部分都被送走得干干净净,算起来后世的文臣绝对不是他们的后辈。 更气了。 【朱棣还有一个流传得意之作——《永乐大典》。 武功是够了,也得来点文治嘛,他也知道自己在文人里面的臭名声,下令“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类似于一本百科全书,两千多人连编带抄,从永乐二年一直到永乐五年,全书22900卷,11095册,汇集了古今图书近八千种。 该说不说,朱棣的目的达到了。 只可惜的是,先不说正本在不在永陵,单说副本却是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800多卷散落在世界各地。】 朱棣还没高兴一会儿,又听到一个噩耗,心痛的捂住胸口。 这都是在干什么啊? 他好不容易便本书,干什么给他玩这一套,该不会还要去挖他的陵看看有没有正本吧? 林书:那倒也不会这么丧心病狂,就是可惜啊,要是现在给她一个副本,想都不敢想啊。 姚广孝和解缙等人没想到他们正在干的事情居然如此有名,立马不觉得自家皇上磨叽要求多呢,前边编写的也得仔细检查检查。 等听到遗失损坏时,他们的心痛不必朱棣少。 解缙心里默想,还是得多找些人多抄几遍,手断不断无所谓,怎么能散落不全呢? 【后面朱棣儿子之间的明争暗斗咱们就不说了,朱棣呢活得也算是长久,逝世时65岁,虽然和现在动不动就七八十的平均寿命没得比,但那会儿要是高寿了。 毕竟还在打仗呢。】 得知自己能活这么长时间的朱棣本来很满足,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想而知这个年龄段有多稀少,他已经算是皇帝里面长寿的呢,不贪心。 不过等听到平均七八十的寿命,连儿子们的明争暗斗都没法顾及了,这是怎么活的啊? 始皇帝/二凤:他们也很想听听,毕竟他们两个活得更短。 林书当然是不可能说的啊,因为两者相差的条件太多了。 【朱棣一生都想要叫自己名正言顺,更是做出种种啼笑皆非之举来掩盖自己的得位不正,很可惜太过拙劣了。 更遑论后面的好后辈直接给他安个成祖的名头。 但是,和李世民一样,因为他的功绩够大,因为他打出大明的刚强,他又是无比成功的一位皇帝。 后代对于靖难之役的可惜只有内耗,对于建文帝更是没有多少可惜。 所以啊,Judy,好好对百姓,好好治理大明,百姓会感恩你的,历史会真实记载你的,后世会公正评价你的。】 朱棣听完深呼吸一口气,他的心病确实就是名不正,哪怕天幕一路调侃,但,算是帮他开解了吗? 是啊,除了已经把他写臭的文人,百姓和历史都不在意这些。 朱棣看了眼下面的儿子,难得没有吼少年朱棣,兔崽子就爱干些有的没的,造反都造了还干些多余的事情。 只不过,想到自家好大儿的身体,想到四儿子的能力,发狠的想:大不了过二十年造点船把人扔出海去算了。 不是喜欢打仗嘛,外面还不够? 【好啦,这就是咱们介绍的第一对最强父子,明天准时不见不散!】
第161章 各家都在愁 天幕结束,百姓一个个都兴致勃勃的继续开始干活,顺带着讨论讨论刚刚值得说道的东西。 像是什么肤色各异的人,没有见过的动物都是重点,至于朱棣和朱元璋,一方面两人到底是帝王,另一方面,他们听过也就是知道厉害,还没有给那只长脖子的动物来得叫他们有说道的点。 至于其他人,只是对于出海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毕竟技术是不断发展的,船这种玩意,可不是看到人家下西洋就能造出来的。 最忙的当属是明朝。 朱元璋眼疾手快的揪住少年朱棣,面对大儿子想要求情的表情挥挥手,吩咐兵部和工部对出海拿出章程来,还有户部,造船总归是要钱,还有的扯皮。 朱标眼睁睁看着自家四弟被他爹拎走,马皇后不在意道:“你爹不会动你弟弟的。” 从微末乱世发家,自家丈夫对于子嗣后代的看重,她比谁都要清楚。 宫殿内,父子俩互相对视,少年朱棣眼珠子一看就知道不安分的在想着什么。 朱元璋看着他,按捺住蠢蠢欲动的手,“听完你什么想法?” 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少年朱棣却是明白,仰着脑袋直视他爹,“只要大哥在一天,我就不会对皇位有觊觎之心。” 朱元璋还没满意他的识相,就听到四儿子那欠揍的声音。 “爹,你不是都知道了嘛,我造反那是未来大侄子不给我活路,说到底还是爹你选的人不好,大哥的名声都被你败坏了。” 大侄子乱来=败坏大哥的名声=爹的眼神不好 这个逻辑很自洽。 蒲扇般的手掌扫过来时少年朱棣只感觉背后一阵风袭来,紧闭的宫殿内到底没有逃脱他爹的大手。 可能是被揍习惯了,少年朱棣还有力气说话。 把人放在地上,朱元璋也不讲究直接席地而坐,“老四啊,大明的皇位呢,我肯定是要传给你们大哥的。你们兄弟嘛,等你长大锻炼锻炼,船差不多也造好了,我给你交个底,到时候我给你些人马资源,你再到你哥那里磨点,自己出去打吧。” 朱棣满是高兴,眼睛一下子亮了,“爹,你说真的?” 知晓自己未来当皇帝,和明白现在的处境并不冲突。 况且,按照现在的形势,他哥应该会努力活一点,那些伯伯叔叔应该也会努力不被砍,那他以后就算是想要打大侄子,那也是困难重重啊。 还不如把眼光放到外面去,什么背离故土,在他这个年纪,只想着自己展翅高飞。 “那爹,你可得叫他们快点造船啊,我长大没几年了,我就要那片能跑马的地方,找粮食的地你给二哥他们啊。” 朱元璋被他理所应当的态度气笑了,“你倒是安排得明明白白,你二哥他们可不像你。” 说到底海外再好,瞧着也还没多开化一般,危险重重,不是谁都有这个勇气的。 臭小子倒是跃跃欲试,胆子像他。 少年朱棣不以为然,“爹,你这话说的,天幕都说了,咱们老朱家的子孙太多,那是在吸百姓的血,不把他们都弄出去干活,纯养着岂不是真成养猪场咯。” 后面的声音在他爹不善的眼神当中是越来越小。 虽然知道是事实,但并不能掩盖这话不好听的本质。 朱元璋又是个要面子的,本来是想着能叫子孙后代好过一些,谁能料到后面会那么严重呢? 都怪户部礼部不和朕说清楚。 户部/礼部:你这锅甩得真好,瞧瞧我们什么姿势接更好呢? 永乐这边,朱棣就等着郑和回来,顺带叫人整理出来资料。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盯着这个肥差,但朱棣显然不打算换人。 先不说那群人有没有航海经验,就说忠心,真以为谁都能出去啊。 “你们三个,以前我不管,现在谁要是使绊子,我也不罚别的,直接在承天门那里扒了裤子打板子,怎么样?是不是很符合你们的身份?” 朱高炽三人面色都是一僵,很想问问爹/爷爷是不是认真的。 可看到他的眼睛,立马明白这是他能做出来的事。 朱高炽赶紧表态,“父皇放心,我等一定尽心竭力,一心盼着大明更创辉煌,不会做以往那些小动作。” 朱高煦难得没有反驳,毕竟他也是要脸面的人,真被扒了裤子在南门被打,哪还有脸见人啊。 朱棣冷哼一声,对付这些小兔崽子就得来糙点的。 以往和他们说的婉转柔和点,一个个阳奉阴违那一套玩得麻溜。 现在看来,还是得把他们老朱家的传统发挥广大:揍儿子,揍孙子。 揍疼了就知道要小心点。 朱棣警告玩便召集各部大臣商议着下次出海,这次还没回来已经开始筹谋下次了,毕竟下次才是重点。 他们眼馋那些种子和矿很久了。 要不是自家没法去,恨不得亲自去分一杯羹。 当然,现在刚开始想要分一杯羹就等于从皇帝手里巴拉钱,得看自己脖子是不是和方孝孺的嘴一样硬了。 各朝各代都忙活起来,始皇帝拿着手里粗糙的纸,和天幕展示的细腻洁白自然还有巨大的差距,但好歹是做出来了,墨家眼睛下的青黑叫人看着都生悸。 不会累死吧? 始皇帝到底还知晓可持续发展,墨家这群人别人还真不好代替,诸子百家各有所长,起码也得培养出来一批接班人才能真正的往死里干活。 带着太医和赏赐出宫的墨家人,赶紧叫自家子弟都来检查检查,太医看着也头大,这一个个都感觉要去见他们家老祖宗了啊。 刘彻那边同样也把初级纸弄出来,欣赏一番就就开始通知大臣富户,他要卖纸了。 大臣/富户一下子捂住自己的钱袋子,然后又丧气的松开。 卖吧卖吧,明知道陛下是要从他们手里抠钱,好歹这次还真有点东西,不是直接抢。 有这么个不要脸面的皇帝,他们已经学会安慰自己了。
第162章 他怎么和谁都能并称啊 【昨天为大家介绍完金戈铁马,今天就谈谈风花雪月吧。 大宋朝的经济文化繁华程度在众多王朝当中都算得上独树一帜,可哪怕是在众多行走的背诵天堂里面,还是有人能独占鳌头。 对啦,今日要介绍的便是语文常客——苏轼,以及他父亲苏洵,弟弟苏辙。 一家三口并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他们家就占了三个,有时候,不得不服气啊。】 文人墨客,向来都是无法断论第一的,毕竟这玩意不像是打架能有明确的胜负。 虽然不晓得唐宋八大家是什么,但八个里面占将近一半就有点过分了啊。 百姓也是议论纷纷。 “这是一家子文曲星下凡吧。” 宋朝的人更是关注,按照天幕说的习惯,基本上会掺杂许多有的没的,他们可以从中窥见更多可能性。 没办法,尤其是越接近靖康的,谁都不能置身事外。 【这里会和大家作为主线讲述的是苏轼,不是不尊重另外两位,实在是苏轼过于出挑。 文坛方面诗词书画都有极高的成就,代表作更是贯穿我们学习的课本,谁都逃不了。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81 首页 上一页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