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愿意去相信这些美好的神话,但事实当然不可能是如此,这些功劳并不单单属于一个人,是属于历史长河中人民的集体创造。 还有咱们后来皇帝加的一些修饰,剔除掉外在的修饰,咱们也能看到采猎经济几个发展的阶段。】 “居然还有这么多的神话故事?咱们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啊?” “你能知道什么啊?字都不认识。” 被怼了的人也不恼,还笑呵呵的,“居然还有专门讲咱们种地的神话,可真是神奇。” 在他们的想象中,神话应该是虚无缥缈的,和农业扯上关系,还怪接地气。 读过书的人自是觉得每次天幕的角度都好奇怪,又怪有意思的,在读这些神话的时候想到的居然是农业发展。 还别说,可真是很有意思的角度。 【采猎就代表只能仰赖大自然的恩赐,完全受自然限制,当时的状态就是‘饥则求食,饱则弃余’,无法形成定居,其实游牧民族就有些类似,牧草的缘故导致他们随着季节改变迁徙地。 农业则是通过人工干预增值天然产品,达到稳定的剩余。 不过放在古代,咱们老祖宗好像也没什么稳定的增值,还是得看天吃饭,但比起住山洞的祖先,还是有很大进步的。】 百姓:“……” 不用解释那么多,我们知道你在同情我们。 说起来他们其实没觉得那么不甘心,本来想要的就不多,起码现阶段的目标还在吃饱穿暖不饿死阶段,不会觉得一年到头家里粮仓都填不满有太多的抱怨。 没办法,环境使然。 【我们的农业虽然也受到外来的影响,但从咱们考古中能发现,基本上是土生土长独立起源。 农业确切来说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截止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数据,新时期的遗址有7000多处,黄河长江边上是最多的。 也能理解,住的地方总得有水源,当时又没有打井技术,总不能真大早上起来收集露水。】 他们不懂天幕的笑点,只是瞧着那几千处被翻出来的遗迹,有些感慨。 没有在第一时间再去斥责后世不尊重,主要是前面麻木了,斥责又如何,人家该挖的都挖出来了。 “上面的河北是咱们这里吧,我祖祖辈辈在这生活这么久,都没看到过这些。” “谁没事会去挖啊,自家的地都打理不过来。” 最主要的是没价值,不值钱。 他们又不考古。 【说中国和世界其它农业起源不同,正是通过这些遗址的发现。 比如说,种植方面中国北方粟黍南方水稻,和西亚种植大麦小麦不同,和中南美洲中马铃薯、倭瓜和玉米也不同; 在畜养业方面,中国最早饲养的畜禽是猪、狗、鸡、水牛,还是最早养缫(sāo)丝的国家,西亚养山羊、绵羊,中南美洲养羊驼。 …… 原始农业可以追溯到七八千年前,哪怕是九千多年以上的农业遗址也有发现,而西亚地区已知最早农业遗址距今九千年左右。 就按照这个时间来算,咱们国家的农业绝对是本土起源,不可能是舶来品。】 “我们种地那么多年,怎么就成别人的呢?” 虽然不知道争这个有什么意义,但还是很生气。 “就是,咱们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谁啊,干嘛执着于把被人家的历史套进自家啊,这不是背祖忘宗嘛。” 本来还以为平平淡淡的当学习知识来,没想到居然连这种东西都要套在他们的历史上,这是干嘛啊? 一个个祖上又不是没有富裕过。 林书:欸嘿,那还真有。
第193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2) 【从始皇帝开始统一长城修建,长城正好将内外划分为农耕和游牧文化两大系统。 长城的分布实在是太过玄妙,当时修建的时候老祖们可能都没想到它的地理位置奇妙,正好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地理区划复种区的北界附近。 长城以南甘肃青海以东的自然条件都符合农耕的要求,可以实行复种,也就是一年能够收获一季以上的作物,在这一边定居农业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 辟土殖谷为农,中原人亥有个称呼——粒食之民。 当然,农业不可能是单纯的种谷子,一般都是多作物、多品种搭配,种谷必杂五种。 而在长城以北气候干燥寒冷,沙漠草原交相分布,农耕条件天然不足,但却是天然的牧场。 反正各朝各代对于游牧民族都没有彻底打服过,基本上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汉武帝有卫青霍去病,但两个人一走又变成挨打的状态;东汉末年各路诸侯时不时的拿周围异族刷经验,可到晋又有了五胡乱华。 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游牧、半游牧民族相继代兴,就像是咱们中原王朝迭代一般,不会消失。】 从俯视的角度看向蜿蜒的长城,再看着天幕展现出来的两处风景,他们恍惚回忆起修建长城的初始,还真没有考虑过什么农耕经济啥的,就是抵抗胡人而已。 而且,不知道为何,看到长城总有种恍如隔世的感慨。 他们与后世隔着几百上千年的历史,可在后世眼里,到底是留下来了确实的痕迹,不是什么冷冰冰的文字,也不是什么叫人没眼看的陵墓。 【游牧民族拥有庞大的畜群,茫茫草原上逐水而居,食畜肉,饮湩(zhǒng)酪、衣皮革、被毡裘、住穹(qióng)庐。 显然,牲畜就是他们的生产资料,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因为要喂养牛羊,所以注定了等吃完这片草地就得寻找下一片,毕竟草长出来可是要时间,这种情况能稳定才是奇迹。 中原讲究精耕细作,游牧则是讲究遂其天性,不管是人还是牲畜,因为他们对骑乘十分注重。 中原想要对付就得往骑兵上下功夫,偏偏人家还是从记事起就在马背上,中原的马都精贵得不行。】 这话算是说到武将得心里去了,倒不是说就怕了胡人,但冷兵器时代,骑兵和步兵就没有什么可比性。 他们打仗,买马不要钱啊?训练不要钱啊? 马匹得报废率还特别高,哪怕是有所谓得马具,还真不可能给所有马都装备上。 想要养一支真正得骑兵,没有其它的,就是出钱。 骑兵对骑兵,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方法。 【但农牧区分对立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如此,比如在新石器时代,有的是农牧采猎集合。 可等活动在甘肃青海的游牧民族强大起来,也就是西戎,逐步向中原逼近,迫使周王室迁都,还叫咱们始皇大大家祖先立功发家了。 但西戎刚开始和周交战都是步战,说明当时他们虽然养羊,还不会骑马。 到了战国,黄河流域大规模的开发,进入到中原的游牧百姓慢慢的融合,然后北方开始兴起名为‘胡’的部落,到后来威胁起中原的政权。 也是到这个时候,游牧和农耕两种模式才在地区上明显的分隔开来,等到始皇帝修长城,标志着这一格局被固定下来。】 一群人听得认真,往日他们哪里回去注意这些发家史,周平王迁都读书的自然知晓,可从来没想到还能用来分析胡人的起家。 始皇帝听到自家老祖宗的事迹,想起自家发家史。 【虽然把长城看作是两种模式的分界线,但具体情况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当然啊,长城待在那不可能还前进后退,是双方政权博弈的结果。 战国秦汉是农区向牧区扩展的重要阶段,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基本都在中原政权手里,加上那会儿的胡人四散着,并没有出现一个像是秦始皇那样的人物统一。 东汉末年以来,各路诸侯虽然说打异族没有压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匈奴、羌、氐、羯、鲜卑等民族都纷纷南下,形成了牧进农退的局面。 北魏政权时还算好,当时的鲜卑主动实行汉化,俨然以农耕文明的保卫者自居。 后面的晋大家也不陌生,脑子打抽了的一群蠢货被迫衣冠南渡,差点被人家杀到灭族。】 “蠢货” 一提起这个,许多人又想起来造成这一切的始祖。 曹操本来听到自家做得不错还得保持内敛,不能叫自己的自得展现出来,毕竟他现在还是大汉的忠臣。 只不过后面又听到摘他家桃子的晋,脸一下子冷下去。 黑胖黑胖的脸叫人不敢多看,不伟岸的身体爆发出强大的气势。 【到了隋唐,中原的国力算是缓过来了,又称为农进牧退的局面。 说到底,农区牧区都和当时的国立有关,谁手段硬自然哪种文明就占据上风。 中间许多上位者都对游牧做过拉拢、歼灭的对策,可惜全部失败了。 人家哪怕是一时被打退,也还是能等到中原政权衰弱卷土重来狠狠咬上一口,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民族大融合说着就五个字,可做起来真不是什么易事。 就算是建国以后,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那也是经过许多年的安抚,还有花钱。 古代自家治理下都做不到吃饱穿暖,还花费大量的钱财去安抚拉拢异族,这个操作显然是行不通的,那会儿的异族是狼,结果可能就是重蹈大宋的覆辙。 李世民叹了口气,可不是嘛,他这边还有的打呢,现在还抽不出兵力打。 而且一旦打仗,很多本来可以做的事情就得放一放,究其原因是国库跟不上。 算起来,也就是生产力跟不上国家发展的步子,自然是捉襟见肘。
第194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3) 【明清时期才出现新的局面,尤其是满清入关以后,结束了农区和牧区长期对立的局面,加上人口激增,耕地吃紧,传统牧区逐渐成为开垦的首要选择。 反反复复,王朝迭代,但总的发展来说,都是农区不断向牧区伸展。 农区和牧区文化虽然长久以来都形成对峙的形势,可并不代表双方真就是你死我活,两种文化在经济上算得上相互依存。 虽然咱们老祖宗种地也不是就能满足吃喝,但相比起牧区,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更大,养的牛羊就能向着中原输送,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则是需要向中原进货。 讲道理啊,进货自然得出钱,但游牧民族大多数都是采取直接劫掠的方式,有的朝代那都是形成固定的劫掠时间,也不知道是不是明白反正有中原这个血包,还是草原环境实在不稳定,胡人南下太烦人。】 哪里只是烦人啊,谁家都不富裕,胡人劫掠可不是单纯的抢东西,大家也不是真就任别人抢,哪次不是死伤无数啊。 经年累月,都是世仇了,仇恨叠加,手段越发狠辣,简直是无解。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81 首页 上一页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