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朝代可谓是恨不得长出翅膀先飞到那什么美洲去,后面的则是立马派人去找,总比出海要简单许多。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说得好,但农并不单单只有种粮食,吃穿住行嘛。 穿衣这方面,最开始麻棉,在很长时间内它都是粮食作物,后来才转变为纤维作物,用来做衣物。 可最为重要的纤维植物还是引进的棉花。 我国古代引进的是非洲棉和印度棉,近代引进的是美洲棉,是的又是这个熟悉的地方。 棉花的传入是以边境作为中介,起码汉魏以前西南等地就开始种植棉花,汉代西域就有棉布输入中原,因为棉花长得雪白柔软,一开始作为观赏类植物被人喜欢。 一直到宋朝才有‘木绵收千株,八口不忧贫’的诗句问世,前面唐朝应当是没有大规模的利用,那会儿棉花还不叫棉花,应当叫白叠子,高昌等地倒是种了不少。】 李世民:??? 意外之喜。 他还想着要到哪里去找,听到宋朝都有些丧气,没想到峰回路转,居然给了他这么个惊喜。 高昌? 这就很好办了啊。 【其实一开始棉花灭有推广也是因为不适应本土,像是非洲棉品质较差、产量还不高,南方种植多年的本土棉花换到长江中下游还没发存活,一直到南宋才出现一种一年生木本棉花。 有可能是从南海诸国引进过来的,也有可能是经过世代培育生长出来的,一下子推广起来,还成为夏税的主要内容之一。 等到元朝更是木绵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棉布十万匹。 到了明朝才算是开始渡河发展,那会儿的棉花主要分为三处,浙花、江花和北花,华北平原的产量最高,还能对外出口。】 一双双眼睛如狼似虎的盯着天幕标注的地方,然后想到他们这会儿的棉花还是产量不高的,一下子又萎靡下去。 沉寂下去的农家:活儿倒是来了,可不知道能不能干啊。 不管能不能干,都得干。 上司不会和他们商量,他们也需要主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
第198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7) 【说起来,咱们老祖宗吃东西有条件的时候是真讲究,但百姓们却是没有那样的下层基础,基本的调味料都得省着用,光是盐都不能按着自己的口味放,更遑论说是油。 一开始咱们用的都是动物油,但想想也知道,天底下能有多少能炼制油的肉啊,再说,那会儿的猪也是真不长肉,平时做菜能小心的放两滴都是家里条件好。 大麻、芜菁这些含油量较高的植物一开始都是当作粮食,怎么可能拿来炼油呢? 等到芝麻也就是胡麻出现,加上大麻、芜菁退出主要粮食的行列,才算是有了真正的油料作物。 芝麻虽然是引进的,但它早早的就在新疆安了家,唐宋时应当是叫做脂麻,按照人家的用途取名的。 其实一直到宋朝油料作物才算是丰富起来,大豆是大家都晓得的,还有芸薹被转称为油菜,那会儿的油坊可是到处都是,甚至有人提出要榷(què)油,就是像垄断盐铁那般。 大家想想也能明白这里面的利润和规模。 明朝除了之前的油料作物,还引进了向日葵,只不过在明朝时只发现其子可以炒食,等到清朝才子可榨油的记载。】 朱元璋:他真的要生气了。 今天的内容很有意义,前面那么多都是能真正改善百姓生活的,但一次次戳他心窝子时做什么? 高产粮食他大明发现了,没有推广,摘他大明桃子的清朝有了个红薯盛世。 这次又是炼油,他大明引进了炒着当零嘴吃,人家榨油。 这合理吗? 【但油料作物上,更为意义深重的是花生的引进。 其实咱们出土的新时期遗存都有过花生的存在,但叫人疑惑的是,后面全无对花生的记载。 明朝嘉靖以前,花生传入我国,当时叫做落花生或香芋,初作干果,用于榨油始见于清人记载。 我说着都有点为明朝可惜啊,这一个个的都是那会儿引进的,偏生东西传进来再到彻底的认识和使用都需要过程,大明正好承担了这个过程,清朝就在这方面比较幸运了啊。】 朱元璋粗喘着气,越说越生气。 朱棣也没好到哪里去,尤其是知晓后面可是实行严格的海禁,算起来还真是全继承了大明的这些作物。 不过林书得说句公道话,人家能用那也是人家的眼界。 虽然闭关锁国这个已经是把眼睛挖了的程度。 【五味里面的甜对于大家来说都十分奢侈,提到甜自然就得说到甘蔗和甜菜这两种作物。 甘蔗的古称是柘,按照地理条件来算,最早利用甘蔗的地区应当是岭南百越系,《楚辞》中提到的柘浆就是甘蔗汁,蔗汁凝缩,曝晒后成块状,称为“石蜜”。 汉朝时还是南越王上供的贡品,用甘蔗做原料制成的沙塘汉朝就有,只不过质量并不好,产量也不高,存在感还很低。 好像还是二凤派人去摩揭陀国学习制糖技术,回国后推广才开始发掘它的价值,后来更是做出来冰糖等其他糖产品。】 李世民已经十分适应自己的小名,左右天幕提到的不是坏事,立马把名字记下来,制糖技术,得叫人学习回来。 看来还是得多出去看看,人家家里说不定就有什么好技术嘛。 周边的小国:你是土匪吗?你不要过来啊!!! 【甜菜的话也是在唐朝种植,人家那会儿还是叶用,等到糖用甜菜传到咱们这,已经是晚清了,说什么都晚了。】 这个话题每次被说到,不单单是天幕的语气降下去,百姓听着都不舒服,更何况是一个个自信的皇帝。 一个个开始记下来从哪里传过来的,好东西自然得引进啊,他们又不是抢。 再说啦,自己这一辈吃不到不代表后面的子孙吃不到啊。 【茶就不用多说了,咱们本土饮料,只不过前期大家那把煮茶叶蛋一样的汤当成水喝还是有些浪费,本来是清爽解腻的茶被那么一搞,加上金贵的花椒啥的,味道简直是难以想象。 咱们本土的茶不需要那么复杂的做法啊,开水冲泡就行,大家要是有点雅兴,弄点茶艺出来那是你们擅长捣鼓的东西,我不擅长。 还有新落户的烟。 我们现在的烟草喝晚清时的烟草不一样啊,战争爆发前烟草都已经和正常的粮食争夺土地占用了,加上他的成瘾性和基本无法戒断的特质,大家能禁则禁吧。 毕竟,我们已经在这玩意上摔了一个狠狠的跟头。】 “烟?” 许多人不明白林书话里的意思,可只需要知道一点,这不是个好东西就行。 林书也不怕误导他们,后世的烟和那会儿的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禁了也没啥。 【咱们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那会儿也没有什么买菜吃的思想,能自家种就自家种,谁家都有个小菜园子。 园圃就是指用樊篱圈围起来繁殖果树蔬菜等“草木”,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一个术语。 这就更加丰富了,蔬菜、药材、草木、花卉都在这个范围内,中间要说那也是说不完,基本上吃不死人的不是药材就是食材,剩下的做木材。】 瞧着天幕展现出来的菜园子,百姓想到自家的,觉得这可不一样,很大的不一样。 倒是花园瞧着可真是好看,虽然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有钱人家应该会愿意种,像是他们老百姓可没这个闲情。 皇帝们想了想自家的花园,算是找到个能比得过的地方,就是天幕展现的格外的多,一片片的气势就先压过来了。
第199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8) 【小菜园子有了,家里自然还得养点小动物,光吃菜也不行啊,一年到头总要有几顿犒劳犒劳自己。 开心了吃顿好的庆祝,难过了吃顿好的安慰,反正有条件的情况下,咱们自古以来就不会亏待自己的嘴。 五谷对应的是六畜,它的含义就很明确了,马、牛、羊、猪、狗、鸡,听到这个就知道并不完全是满足口腹之欲。】 笑死,谁家养得起啊。 别说吃了,要是家里有头牛,那真是谁都得让道。 更别说马匹,家里连人都吃不上粮食,哪里有那些闲粮喂牲畜啊,真以为牲畜不需要吃东西啊。 不过,天幕还真是挺好吃得,说的话怪荒诞,可稍微顺着她得思路想一想,难免被同化,只能告诫自身不要轻易被洗脑。 【对牲畜的利用无非三种,猎用、肉用和役用,猎用和百姓没多少关系啊,哪怕是民间的猎户,要是有选择也不会选择打猎啊,风险性太高。 说到民生的话,肯定还是得说到猪。 但一开始并不被上层权贵接受,所以在六畜当中排第四,味道不好还不长肉,之前和大家说的阉割就是很好的法子,但也不是万事大吉,需要慢慢改良。】 众人:这个话可以不用一直提,一次就行啦。 他们虽然觉得心里和身上都发冷,但对吃肉这件事的渴望压过了恐惧,毕竟只是对猪下手,又不是要自己自宫,还是能克服下心理障碍的。 【再就是羊肉,羊肉很长时间都是大众食物,只不过羊的出肉率不高,而且还得要专门的环境养,90%的羊基本都是游牧民族在养,价格可想而知不会便宜。 所以基本都是士大夫间宴客、赏赐、馈赠,得等到后来山羊、绵羊等新品种引进,情况稍微改善点。】 但也没好到哪里去,现在的羊肉价格同样不便宜,不说吃不起,但要大吃特吃也只能是偶尔换换口味。 【再就是被称为三乌的鸡鸭鹅,牧地减少能够家养的禽类自然成为重要资产,再说养鸡还能平时攒一攒鸡蛋,很划得来的买卖。 听说还有些用名贵的药材喂养的鸡,和普通百姓养的鸡不是一个价格,不过这玩意信则有,不信则无。】 看了一眼花大价钱买来的人参鸡,有人觉得天幕就是在嘲讽他。 现在吃着好像真和普通鸡没什么两样,还不如喝参茶呢。 【狗的话从一开始的助猎,慢慢成为肉畜,刘邦好像挺喜欢吃狗肉的,汉朝还有专门的狗屠职业。 不过一般农书对养狗没有太多的记载,没当作是正经的肉畜养,只是部分人的口味偏好。 到了现代,狗肉馆还是有,但狗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陪伴作用。】 古代养狗的有不少,家里不能养凶猛的宠物,猫狗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刘邦正吩咐人煮了一锅狗肉了,没提到也没什么反应,还自得他被后世记得的事情可不少,连如此细微之事都了解。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81 首页 上一页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