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言情小说网
站内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无CP向

开局给秦始皇直播兵马俑

时间:2024-04-07 08:10:02  状态:完结  作者:一只悄悄勤快的小拖沓

  最迟应当是汉朝出现了飏(yáng)扇,可以说是风车,摇动叶扇形成定向气流,籽粒和秕壳的比重不同自然而然的分开。

  这个机器发明真就是靠着经验,虽然里面蕴含的知识不少,但咱们老祖宗哪怕是掌握了先进的技术,也是不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有些可惜啊。】

  百姓都没去注意天幕的可惜,他们看着天幕展现出来的打谷机还有风车,虽然名字差不多,但和他们现在用的可是我安全不一样。

  他们可没天幕用的那么复杂和简便。

  那是自然,林书找到的都是八十年代家里的打谷机,找到这些东西还真不容易,瞧着同出一脉,但已经经历过千年的进步,被古人看了自然会惊为天人。

  做木匠的被旁边人扯着袖子差点扒拉下来,没好气道:“你们把我当成什么人了?我要是看一眼就能做出来,还待在镇子上干什么?”

  是看一眼就能做出来的吗?

  尤其是这次内部的构造是粗糙的很,他脑子都还迷迷糊糊弄不清楚,感觉像是抓到一点头绪可又理不清的感觉。

  “哎吆,那不是还得等陛下他们研究出来给我们啊。”

  他们指望着的陛下:工部、户部、农家、墨家……

  反正有一个没一个都被抓过来,百姓的期盼有点沉重了。

  【粮食收上来晒干总得吃吧,自然少不了加工的工具。

  最简单的可能就是舂和磨,最开始的舂很简单,就是多了个木棍,时不时还会戳断。

  从木舂变为石舂,从手打变为脚踏再到利用牲畜和水力,慢慢的解放生产力。

  光是舂确实耗费人工,不恰当的联想一下手打糍粑的累,就能想象其中的艰辛。

  至于磨嘛,在原始时代就有了用手持石头或是木棒在大石头上面碾压研磨,这就是最初的石磨盘和石磨棒,但可惜的是,中间好似出现了断代。

  出土的原始时代遗址中有这两种工具的雏形,可大家也明白在秦朝时反而没有了,不知道中间出现了什么变故。

  等到后来石转磨的发明才叫这种古法磨盘焕发生机,汉代就被大力推广,出现畜力磨;

  晋朝开始有了水力碾磨的雏形,唐朝得到大力发展,尤其是在关中地区,还是一种商业性质的磨盘,将麦粒磨成面粉;

  宋朝更是出现了砻(lóng)、碾、磨功能三合一的水轮三事,利用河水冲击水轮带动齿轮运转,宋朝的科技的确厉害啊。】

  大型的水轮但是外观看上去都足够震撼,宋朝人难得有种骄傲的感觉,对,就这么夸他们。

  旁的朝代:没工夫打理,一心想着抄作业。

  【其实在农业当中除了本身的地理环境外,人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也付出大量的劳动力,要不说是精耕细作呢,这里面又属水利灌溉尤为重要。

  其实还有虫害和肥料两样,但古代占比并不大,抓虫也没什么技术活,更加没有捷径,谈不上工具。

  一开始的灌溉十分原始,就是挑水甚至是拿瓢舀水,“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说的就是这种情形。

  春秋战国新的灌溉农具桔槔(gāo)出现,也被叫做桥,可以百区不厌。

  小时候在农村住过的应该见过自家的压井,汉朝的井提水算是老祖宗,但没有手摇柄,取水的时候就是把木桶丢下去,然后再拉绳子,通过辘轳的转动把水罐提上。

  其实农村水井也有这样的,夏天还能直接冰西瓜。

  这套装置使用了很多年才有了后面的曲柄辘轳,应当就是在唐宋年间,刘禹锡有一篇文章描述它,但这套装置并没有得到发展。

  真正满足农业排灌农具是翻车,也就是龙骨车。

  东汉末年就有宦官为洒路作翻车,三国时被改进用来灌园子,这些时候翻车都小巧灵动,儿童都能使用,是手摇发动。

  后面虽然变成脚踏,但长时间都没有得到发展,一直到隋唐江南圩田发展使得翻车焕发出自己的光彩。

  龙骨车并不单单只能用于灌溉,还能抗旱、排涝、低田排水,是一种高效提水工具,一些高转筒车甚至能把水提到七八丈,因此还有‘竹龙行雨’的名称。】

  好东西啊。

  一个个胃口倒是大,眼睛那是直接往最后的高转筒车上面瞄准,可那玩意哪怕是宋朝使用的也不普遍,难度可想而知。

  【农具发展的两个黄金期分别是战国秦汉以及唐宋,其实也就是大一统安稳的王朝,元朝其实也能放到宋尾巴那里,因为元朝后期太乱了,没有其它东西发展的空间。

  基本上王朝末年和乱世就是这么个规律,明清基本就是沿袭前边的农具,而且《农书》当中记载过的大型农具到明清时反而变得很罕见。

  一方面时农具已经发展到小农经济的极限,另一方面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思想禁锢和死水一般,活力不强。

  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朱元璋听着听着没想到居然又转到大明上面,后面的清朝被他吞了。

  这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可真是不爽,不就是发展嘛,他就不信捣腾不出来。


第202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11)

  【提到我们国家的农业一般就是用精耕细作来形容,但这是一直到晚清才出现的说法,之前只有‘深耕疾耰(yōu)’、‘深耕熟耘’等提法。

  精耕细作、天人相参是我们后人总结的老祖宗小农经济,围绕着这个主题,我们可以浅浅的来聊一下。】

  大儒努力回顾,对于这些出处还真不熟悉,他们研究涉及的内容不会以农为重点,还是得各方各面的书都看看。

  【农业自然是和土地利用有关,土地也是关系着整个王朝的更替,基本上后期民反都和土地兼并有关。

  造反的头领要是能喊出分土地的口号,百姓就能叫你看看什么叫做庶民的力量。

  哎呀,我这是不是有点唯恐天下不乱啊?】

  众人无语,你幸灾乐祸的口气只能听到跃跃欲试,平白给他们增加许多困扰,还得防范有心之人真拿这个蛊惑人心。

  太平点的时代还好,摇摇欲坠的末世君王可就真是被气得咬牙,就是故意和他们作对。

  林书并不觉得,只要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她觉得无所谓,因为不是她家的江山。

  再说啦,真以为这一点好做啊。

  分土地,分谁的土地?

  人家豪强贵族难道就愿意拱手让出来吗?

  有几个能有这种魄力和能力?

  分豪强贵族的地也得自己有那个手腕,不然先得把自己折进去。

  【人口一直都在增加,虽然每次乱世都会叫人口锐减,但一旦平稳下来人口就蹭蹭蹭往上涨,迫使田地一直都需要开垦,并且创造了特殊的田地形式,比如说圩田、涂田、梯田。

  很多农学大家都是提倡‘多种不如狭收’,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单产来提高总产。

  毕竟田地的肥力也是有限的,一年种个两三次肯定是会将田地自身的肥力耗费掉,养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唉,可不是嘛,四五年前我家的地就长出来的庄稼可比现在多,我还以为是种子留的不好。”

  “但要是不多种多收,哪里能养得起一家老小啊。”

  也是,这种模式对谋求活着的百姓来说太珍贵,他们得先活着才能去听什么保护田地、保护环境的话。

  【原始农业又可以称作到刀耕农业,在山地将树木砍倒后不经过翻土直接播种,这种土地就本身一次就废;

  再后来一些农具的发现和出现,知晓了耕种的浅白知识,依旧砍伐树木后种地,这会儿就不再是一次性,而是用到肥力殆尽才抛荒。

  因为不用一年换一次地方,所以生活从迁徙不定变为相对定居,种植业自然也会跟着发展,采猎变为辅助手段。】

  “以前种地居然这么粗糙?”百姓惊奇的很,他们现在哪里见过如此简单种地的手法啊。

  但还没等生起什么优越的心思,就有人率先道:“唉,人家起码还能随便开荒,我们……”

  一切尽在不言中。

  他们现在怕是错砍了哪棵树都有人来找,虽说山里随便进,可建房子的木材那都得提前准备着,总不能去买吧,谁家有那个闲钱啊。

  哪怕是自家的树长不及了,那也是和亲戚好友邻舍约定好换一换。

  想想,他们都有点‘同情’不起来祖先。

  【原始农业过渡到传统农业,土地的使用方式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

  比起之前动不动就抛荒,慢慢找到土地利用的规律,也就是休闲制。

  很好理解,无论是上班上学还是干什么,都得有个放松的时间,起码不能一直都保持着高压,否则肯定会出事。

  说起这个有点小心算啊,用地的时候都晓得要放个假,公司用人的时候真就不在乎什么可持续发展,反正一次性用完抛弃都不带心疼的,市场上一抓一大把。】

  嗯?怎么说起来开始埋怨呢?

  【休闲制其实就是叫土地有个恢复的时间,要么就直接留出空档期,要么就是实行短周期的轮种制度。

  《诗经》等文献中就有对于这些田地的称呼,那会儿也琢磨出三年一循环的规律。

  可百姓的食物要求增加,哪怕是给土地休息时间也不足够恢复,所以出现了人为干预,也就是主动给土地增加肥力。】

  【实行连钟制,古代的劳动人民真的有很多智慧的创作,一是轮作倒茬,二是间作套种,三是多熟种植。

  如果一块地连续耕种同一种作物,大概率是会致使虫害杂草滋生,所以需要轮作换茬。

  其中豆科植物和禾谷植物的好前茬,而且豆科植物还有肥地的作用,至于哪些前茬的使用和轮换哪种更合适,需要自己实验出来。

  间作套种要分开解释,间作就是一块地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套种则是指一种农作要收获前种下下一季的作物,有种套娃的感觉。

  当然,不是什么作物都能搭配在一块的,毕竟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和和睦睦相处,可别到时候选了两个死对头在一块,不是打架争营养就是直接把对方弄死。】

  很好,他们明白了,这又是得他们自己折腾。

  但天幕说的话他们能理解,一个家里两兄弟性格都不一定合拍,作物不合拍也能理解。

  两兄弟不合拍不会下死手,但农作物可没这个顾虑,他们还得陪着死,确实需要小心行事。

  这种试探的事情自然得期盼皇帝来啊,那么多地有实验的本钱啊。

  【多熟种植粗暴一点理解是一年多熟,宋朝当时的百姓在早熟晚稻收获后还能卡着时间种上一轮的小麦、大豆、油菜。

  明清时双季稻在长江流域很是广泛,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了两稻一麦的一年三熟。】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 祝你今夜梦不到我艳山姜已完结现代情感小说《祝你今夜梦不到我》是一本情节与文笔

  • 一眼钟情槐故已完结现代情感小说《一眼钟情》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言情

  • 遵纪守法好邪神是个打字机已完结穿越重生小说《遵纪守法好邪神》是一本情节与文

  • 雨意荒唐州府小十三已完结现代情感小说《雨意荒唐》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

  • 娇弱贵妃精神稳定叙华已完结古装迷情小说《娇弱贵妃精神稳定》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自愿赞赏网站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您的支持和鼓励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赞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