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查可是直接把刚登基的宋神宗查懵了,大宋治平二年的总收入是一亿多白银,这个多也是千万打底,可不是小数字啊,像是后面大明,啊……】 朱元璋黑着脸,觉得很丢脸,啊什么啊? 为什么要把他们大明拎出来? 没钱又不是他们的错。 忍不住在心里恨恨的想大宋有钱有什么用?可又难免羡慕嫉妒。 具体的数字一出来,没有人不羡慕嫉妒,谁家都不富裕,赵匡胤更是眼睛都要绿了,该死的,赵光义子孙到底是怎么搞钱的? 不单单是他的疑问,也是其他皇帝的疑问,大宋虽然弱,但是真的有钱啊。 【钱赚得多,可花销同样不少,一年的支出是多少呢? 也是一亿多白银,这个多还比收入要大。 也就是说,入不敷出。 啧啧,这还不算完,大宋还有一些零星的支出,有个专门的话术叫做非常出,也是一亿多。 明面上的账目,支出是收入的两倍,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财政赤字,而是要崩盘了。】 多少? 刚刚还羡慕,立马就是目瞪口呆。 强大如嬴政刘彻这般的帝王也忍不住咂舌。 好家伙,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能花了。 烧钱也不能花这么多吧? 这账目,不对啊! 谁都能听得出账目不对,败家也是有个限头,而且明显没有花钱的名目啊。 北宋的百姓听得更是茫然,他们家里有十两存银日子都能过得很不错,现在听到这么大数目,换算下来一个个只觉得要晕倒。 “钱,花到哪里去了啊?” 询问的人语气像是飘在半空中,是啊,钱到哪去了啊? 他们压根想象不到花钱的地方,问题是他们也没感受到啊,还一直在交税。 【宋神宗觉得他和他爹很冤枉啊,他爹登基也不过四年时间就挂了,现在倒好,他爹的葬礼和他的登基仪式都得节省着来,只有前面宋仁宗的三分之一。 说实话,宋神宗都想把他的登基赏钱给省了,只可惜没办法,勉强咬牙花了钱出去,剩下的那真是捂得死死的啊,然后开始讨论这个问题。 他赶紧颁布命令,第一是请大家把裤腰带勒紧了,省着点花钱。 不过真的很奇怪,宋仁宗也是出了名的节俭,大宋的这个钱就跟见鬼了一样消失。】 宋仁宗赶紧点头,他也觉得见鬼了一样,他不算是奢靡的人啊。 其他人则是一脸讥讽,钱没见鬼,但人肯定是鬼了。 【第二则是立马叫人讨论献策,宋神宗知道当官的会糊弄人,这次直接把题目都给定好了,那就是‘论仁宗、英宗两朝积弊’。 再不解决不行啊,这钱赤字的太鲜艳了,比大宋内部用朱丹刷新的都要红艳。 此次谏言的关注点落在了张方平、韩维、吴奎、韩琦、司马光等人身上,主要是这群人都是大佬。 像是张方平之前便主理三司、经营过地方财政,更是直接提出钱是国家最重要的东西,和一般自命清高的儒生完全不一样,但他是个合格的执行者,没有宏观的设计能力; 韩维是神宗做皇子时的亲信,可以背后谈谈的那种,朝堂上反而并不突出,但人家和皇帝私底下说什么总不能传出来啊; 韩琦更是出名,大宋的宰相,顺带说一句,他那一届的简直是进士天团,仁宗养士,三代受益,指的就是他们,从仁宗一直活跃到宋哲宗; 司马光砸缸那是很出名啊,虽然我不喜欢他,但人家在北宋就是君子的标杆。】 北宋怎么这么多出名的人啊? 大家只有这样一个感受,然后就是无语,如此名人居然还折腾不回来,真的是……浪费啊。 【宋神宗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他需要一个能制定大方针的人,也从和臣子的谈话中明白,他需要,或者说大宋需要变法改革。 宋神宗着眼朝廷,着眼开封,可是满目失望,这样的人在哪呢?】 宋神宗看着面容坚毅的王安石,忍不住在心里叹气,可不是嘛,那么多受人推崇的君子重臣,可他却是在他们身上看不到想要的希望,还是等看到介甫才觉得有期盼。
第239章 王安石:我就是不一样的烟火 【他的父亲是北宋朝的中下层官员,一生都没有做到京官,四处辗转,注定了他幼时也会跟着飘忽不定。 放在别人身上或许是干扰项,但对于他而言,跟着父亲四处上任,代表着他能见到北宋王朝基层官员的真实面貌,没有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家中并不富裕,也曾坦然的说考取功名就是为了钱。 父亲早亡叫他早早的承担着家庭的责任,自学成才代表他对儒家建立不起神圣感,所以他身上会有他人批判的‘叛逆’。 这个人就是北宋最有争议的一代名相——王安石。】 别管有没有争议,你都把人安上名相的名头了,已经把九成九的人都排到了他后面。 【王安石在庆历二年考中进士,之后他做官的路走得太过独特。 像是司马光,他走的那个年代标准的官员路子,中进士、重孝道、被举荐做京官,然后历经朝堂最敏感的事件,处处站在道德的角度,和宰相、皇帝分辨,树立自己道德模范的形象,被标榜为君子的模板。 可王安石不一样,他考中进士以后拒绝所有进京的机会。 他选择去偏远的小地方做县官,可以凭借馆阁笔试成为天子近臣,可他连尝试都没有尝试。 不说一定会中,可他可是有唐宋八大家的名头,连试都不愿意还可能被人曲解成害怕,那么拒绝文彦博、欧阳修这样举国有名的重臣举荐,那就更加叫人恨断牙齿了。】 现在已经有人牙根都要咬碎了。 说他世俗吧,他确实挺世俗的,都能说考取功名就是为了钱。 可说他清高吧,也确实清高,居然连宰相举荐的机会都拒绝得干净利落。 换做他们,别说是举荐,就是能得这两位一声夸赞,那在官场都能顺途不少。 以至于他们都没有底气开口质问,和他一比,他们感觉比世俗都要世俗。 【嘉祐三年王安石总算是到京城做官了,位列度支判官,之后进入馆阁做到知制诰。 不过五年时间,因为其母去世,离开京城。 后面得六年时间里默默无闻,神宗登基的时候,他还在江南闲逛。 神宗是从韩维的嘴里知道王安石,韩维对神宗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严师益友,每次发表国家大事独特观点时都会给神宗耳目一新的感觉,韩维也不贪功,直接说都是他的朋友王安石的见解。 好家伙,有这么个友人一直在皇帝面前给你刷存在感,别的不说,能处啊。】 神宗想起以前韩维在耳朵边说的那些话,他还怀疑两个人在那打配合,不过后来韩维说归说,王安石却是连人都没见到,好奇心倒是被吊起来了。 其他人只能继续眼红了,除了名臣推荐,还有朋友在这边不遗余力的说好话,真是叫人嫉妒啊。 【宋神宗登基后很忙,仁宗晚年多病,他爹上位后没好到哪里去,事情直接都堆到他身上。 他自己忙的时候也没忘记王安石,直接下令叫他就任江宁知府。 之前推脱过那么多次任命的王安石这次居然乖乖的去上任了,一点都没耽搁,这下子就有人不满意了啊,觉得王安石这个人狡诈,故意结交天子近臣,就是个重名利、埋长线的人啊。 说实话啊,人家王安石也没说过他不重名利啊,当官还清高,你怕是嫌死得太快。 王安石的这些手段也好,设计也好,当官的就没必要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你们想要升官讨好的是上司,人家讨好的不过是顶头老板而已,顶多说说人家手段厉害而已。】 宋神宗:“……” 好吧,能够叫韩维推荐,那也是介甫的本事,君不见韩维那个人有多古板严厉,教育起来他可是半分不留情。 以前穿了双开封新式的鞋,都能直接说他是不是准备穿着花鞋子跳舞,能和这样的人打好交道,也是人家的本事。 能做到天子心腹的人,如果真标榜着清高文人的标签,那才是笑话。 其他人也不过是听听就笑了,当官没有名利心,像是在放屁。 【半年的时间王安石就被调到了京城的翰林院,这次还有他前半生的朋友、后半生的四弟司马光。 两个人真就是极端,两人都曾在包拯手底下做过事,有一天包拯邀请同僚赏牡丹,期间开始敬酒,两人都说不喝,可包拯好几次相权,司马光还是喝了,王安石就自始至终不动摇。 两人的表现还挺有趣,被称君子的司马光反倒不能坚持到底,反而是王安石这个世俗的人坚持到底。 再就是做事的时候,两人虽然都以执拗著称,可司马光绝对不是个硬挺的人,王安石这个知道给自己开路的人却是死硬的不行。 这份强硬在皇帝面前也是如此,两人都被要求过当官,也都拒绝过,可王安石真就是那种他不愿意天王老子都不行的态度,也是如此执行。】 司马光本来就被打击的心此刻更是眸色深沉,旁边的人也不好意思看他,说实话,听着听着有点不太对啊。 王安石做官确实是能行非常手段的人,可偏生他做的事情又透露着一股到了黄河心也不死的执拗,就很分割。 偏偏司马光又…… 两人还真是最好的两个对比面,难怪能成为政敌呢。 【宋神宗一开始的选择并不是王安石,而是其他人都在回避,逼得宋神宗只能选择王安石。 回避什么,心里门清。 改革变法得后果和阻力,他们知晓,也明白大宋此时的困境。 宋神宗二十多岁,可并不是毛毛躁躁的小伙子,这么重要的事情总不能直接交给王安石,还得了解了解这个人啊,接下来自然是录用的各种试了。】 哪怕已经被挤兑习惯了,可听到这里还是忍不住低下头。 神宗听得心里舒爽,可不是嘛,刚登基的时候他谈弊政可不就是为了接下来改革变法嘛。 好家伙,那是一个都没有搭腔的啊。 好不容易盼来一个不怕死的介甫,之前装哑巴的倒是一个个长嘴了,这个不行那个不行。 你倒是别说不行,把行的弄出来啊。 每天吵吵的他耳朵疼。
第240章 宋神宗:找到共鸣了 【宋神宗采取两个方式,第一是询问朝中的大臣,第二是直接和王安石面谈。 只不过,在询问朝中大臣的时候,韩琦、孙固、吴奎、唐介等人都说王安石才学过人但气量狭窄,只能成为具体问题的负责人,无法成为掌舵人。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81 首页 上一页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