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那些作为,受害者们在他有弘历那个靠山的时候,当然都是忍气吞声,不敢对他怎么样,可是弘历一死,嘉庆帝就迫不及待地对和珅下手了。弘历是嘉庆四年正月咽气的,嘉庆帝是在正月十五动手的。没错,嘉庆帝连这个年,都不想让和珅好好过完了,元宵节就直接宣布而他二十条罪状,然后下旨抄家,将和珅关进了大牢。】 【嘉庆帝如此迫不及待,可见他往日受了多大的委屈,吃了多少亏。除了时间上的心急,嘉庆帝还打破了许多新帝王继承皇权以后,做事的基本规则,那就是施恩。就像弘历,胤禛一驾崩,他就迫不及待地踩着亲爹的面子,广泛施恩,收买人心。在弘历咽气后,嘉庆帝虽直接指了和珅负责弘历的丧葬事宜,但现在看,也只是暂时稳住和珅而已。】 帝王们,都直白地感受到了天幕对胤禛和弘历两个皇帝的不同态度,说到胤禛就是驾崩,这是对帝王的专用敬词,说到弘历就是死了,咽气了,一点尊敬的意思都没有。 帝王们心有戚戚焉,若说平时,或者听天幕的时候,只能朦胧感受到,后人对不同皇帝的不同态度,可是这一段话,属实是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了,后人敬与不敬的巨大差别。 哪个皇帝,能不在意自己的身后评价呢?能不在意后人对自己的态度呢? 嬴政反倒是笑了:“这天幕倒是爱憎分明。” 因知道自己所做之事,被后世子孙们理解了,嬴政底气也足了不少。 刘彻提起了一颗心:“后人对我,该不会如此吧?” 如今他在皇位上坐着,就挨了不少骂,不知道后人们是不是也一样,骂他穷兵黩武,骂他独断专行? 李世民敏锐地察觉到这点后,第一反应是看向李治。他知道自己在后人心中,声誉还不错,所以后人对他还算尊崇,但是对这个儿子,他和武氏的事,恐怕也会被后人一直诟病。 李治被李世民看得一激灵,今天,亲爹用这种眼神,看了他好几次了,每次都看得他心里毛毛的,到底是什么缘故? 李世民收回视线,面上平静,心里却唉唉叹气,算了,这些都是李治自找的,他自己愿意那般做,以他的聪明,不会想不到史书上会怎么写他,不会猜不到后人怎么看他,既然他自己还是那样做了,那就随他去吧。 李治被看了个一头雾水。 赵匡胤则是忍不住拍了拍赵德昭的肩膀,天幕虽然说他给大宋埋下了不少雷,但并未痛骂他,挨骂的是赵匡义。若是自己儿子接过这位置,大宋就不至于落到那个地步了吧? 朱元璋和朱棣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的轻松。朱元璋虽被骂得狠,可天幕并未表示对他的不敬,甚至说他军事才能仅次于李世民,说他是一位传奇皇帝。骂他的重点在于他因为自己的局限,而施展出来的错误政策,对他人倒是没骂过。这也是一种肯定了吧? 至于朱棣,朱元璋觉得他做皇帝比自己做得还好,除了得位的方式,会有诟病,他算得上是难得的文治武功双全的帝王了。 父子两相视一笑,这种感觉还真不错。 至于玄烨,他此时深深地共情了重孙子嘉庆帝,所以天幕对弘历那些不尊敬,甚至说得上是鄙夷的用词,他并不上心。 这时候的玄烨,想起了自己八岁初登大宝时,被四大辅政大臣夹在中间,不得不努力与他们周旋的情形。那时候虽有皇帝之名,还有曾祖母孝庄太后在背后扶持,可他这个皇帝也是坐立难安,鳌拜和和珅,都是以臣之身,克帝王之权的人。玄烨太懂那种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的感觉了。 天幕说到嘉庆帝直接办了和珅,一点都不拖泥带水,玄烨心中生出了不小的爽感,忍不住赞道:“此孙有我当年之风啊!” 李玉浑身一软,差点没撑住,直接瘫在地上,皇帝这意思是……赞成后面那个皇帝办了和大人?还有,皇帝说的“当年之风”,指的是什么事?李玉又茫然又恐惧。 【嘉庆帝办和珅这个事,中间流程都没走,也就是没有成立个专案组,先调查一下,查实一下之类的,然后给和珅定罪,而是直奔结果:抄家抓人。大概嘉庆帝也知道,如果真的要查,以和珅手眼通天的本领,能将所有的事,都推到别人身上,让别人背锅,让嘉庆帝在法理上找不到他一点问题。】 【对于嘉庆帝这一雷厉风行的动作,主播个人是十分欣赏的,因为打了和珅一个措手不及,所以抄家的时候,从和珅家里抄出了八亿两白银,这还仅仅是现金一项,其他各种古董字画、宅田房屋、珠宝等等,都还未算进来,若是再折算一番,和珅的身家,更是难以想象的巨额。而这个时期,清朝的国库,每年收入大约是7000万两白银,和珅一人的家财,相当于清廷十五年的收益。真真是“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何止是吃饱,简直是吃撑了。】 【但是比较可惜的是,嘉庆帝在位十几年,最高光的时刻,最让人记住的事,竟然就是办和珅这一件事。而且他除了抓和珅时,显得格外利落果断,后来真处理起和珅来,又因为公主和刘墉的求情,反而没有按照最初的想法,直接剐了和珅,连公开审判都没有,就直接赐死家中了,甚至连他儿子丰绅殷德,都没有被连累一点。】 【并非主播喜欢那血淋淋的刑罚,而是觉得,和珅这种巨贪,惩罚他的方式,震慑作用,远大于直接杀了他的意义。嘉庆帝却没有好好利用这个事,整肃一下被弘历搞乱了的几十年的朝堂。其他贪官看到和珅,只是简单地赐死了,他儿子还是额驸,还和公主住着大宅子,享受着和之前一样的生活,能作何想?之前将胤禛整顿吏治的时候,就说过康熙晚期贪腐横行的原因之一,就是收益比风险大太多。】 前面玄烨刚称赞完这个重孙子,结果他转头就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了,让玄烨觉得无比的惋惜。 天幕说得对,和珅这种人,就是需要严惩。本来这是嘉庆帝一个极好的立威机会,结果被他这样轻轻放过,实在是太可惜了。 李世民也语带遗憾之情道:“前面那个胤禛皇帝,好不容易肃清了吏治,建立起了一套好用的官员制度,结果全被这弘历给坏掉了。前面走了一次运,有胤禛皇帝给补六十多年留下的烂摊子,这一次就没那么走运咯。”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次弘历搞出来的烂摊子,比玄烨那时候要难收拾得多。这个嘉庆帝,对和珅的事都没把握好,也别期盼他有胤禛皇帝那样的才能,能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了。 问题比胤禛接手的时候要大得多,可接班人的才能,却比胤禛差了一大截,清朝飞速滑入深渊,也属正常了。 帝王们都看透了这点,虽有惋惜之情,却并不是对清的朝廷,而是对这天下黎民百姓。他们属实是命不好,身处在这样一个朝代与时代。 【想必,许多人也知道,到了这个时间点,历史已经无可挽回地走上了,那一条不归路,那一条将中华民族拖入沉沉黑夜的道路。嘉庆帝所面对的情形,其实是他爷爷当初面对的状况的加强版,这个时候的大清,政治更腐败了,经济更摇摇欲坠了,也更跟不上世界的发展了。虽然嘉庆帝看到了腐败横行的官场,也发觉了不少问题所在,只可惜他虽有努力,却因为才能手段的缺失,导致他做的一切,都是隔靴搔痒,意义并不大。】 【就比如他查抄的和珅那八亿两白银,虽然数额巨大,可是面对与千疮百孔、处处需要灭火的清朝来说,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这些银钱,用的最多的地方,就是镇压起义。清朝的白莲教,是最有名的反抗朝廷的势力,清末时,更是搅得天下不得安生。可清朝统治者只知道镇压,却未曾思考过,这些人不断起义的原因是什么,难道嫌命长吗?当然不是,是因为那个时候,社会矛盾又多又剧烈,许多普通底层百姓活不下去了,必须挣扎出一条生路来。】
第184章 好的不学尽学坏爱新觉罗·弘历(28) 【清朝的白莲教,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可追溯的历史,上到了唐宋时期,刚开始是以宗教的目的进行结社,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一支反抗朝廷的势力。可以说,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到了嘉庆年间时,白莲教这支队伍,已经是帝制时代,民间反对势力的终极形态。白莲教在元朝和明朝都活动频繁,也被官方列入严禁名单。别看这支势力,在清朝时,打的事“反清复明”的口号,事实上在明朝时,他们也反对朝廷和官府,发动了一些暴动和武装起义。】 说起白莲教,朱元璋和朱棣就都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了。这个白莲教,确实是给人一种怎么杀都杀不完的感觉,但因为国家还有更多的其他问题,白莲教对于这时的大明来说,就像是疥癣之疾,难以根除,时常复发,令人烦躁,但不至于伤及性命要害。 朱元璋有些感慨道:“未曾想到,这等小小民间势力,竟然比我大明要长寿得多。” 从唐宋时期就出现发展的势力,竟然一直持续到了帝制落幕的时候,这样算下来,存在的时间也有近千年了,正统的王朝朝廷,却没有一个能做到的。 朱棣道:“父皇,可不仅仅是比大明长寿,是比任何王朝要长寿呢。只是,以我之见,这白莲教也并非一成不变,在这近千年的时间里,这教会里头的话事人和掌权派,换了多少茬,都无人知晓了。白莲教也只是他们一直对外的样子罢了,这旗是立着,不代表内里一成不变。” 朱元璋一想也是,有利益之处,必有争夺,更何况是这种历史绵长的教会,不说别的,就是从教众手中收上来的物资钱财,估计都不是小数额了。 赵德昭完全没听过这个势力,问赵匡胤:“父皇,这白莲教,是如今眼下便已有了?” 前面天幕刚讲完,那些脆弱的古籍善本、字画瓷器,在弘历的摧残下,已经损失不少,令赵德昭心中还残留着许多伤感和难受,但他没想到,白莲教这东西,竟然也能延续到清末去。 赵匡胤想了想:“这么些年,我在外征战,或许也听过一些,但是没太在意。” 赵德昭喃喃道:“这倒是令我有些好奇了。” 玄烨脸色难看,又是白莲教。这股民间势力,虽不如其他势力那般威胁大,甚至不如那些汉人士子令朝廷担忧,但没想到他们倒是悄悄壮大了起来。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