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昭撇了撇嘴,道:“不少朝代,甚至会出现皇家父子相争的事,待儿子继承了皇位后,恨不得将老子的一切都抹除掉,更别说延续先帝之政了。” 皇家关系,掺杂了太多利益和外因,有些臣子为了有从龙之功,还故意离间父子关系呢,这里面的事儿太复杂了,天幕所说的,也都是极端条件下的美好愿景而已。 这种父政子败的情况,也是刘彻所担心的,刘据与他想法十分不同,有时候父子两还会起争执。刘彻顾虑刘据,与他心中起隔阂的原因之一,就是有刘据会推翻自己所执行的政策的担忧。 面对着刘据,刘彻有时候会有一种不被儿子理解的颓败感。 嬴政抿着嘴,看上去十分不高兴,天幕也戳到他心中的痛点了。 秦一统六国,也是经历了六世秦王的奋斗,才实现的。秦国国君一直以这个为奋斗目标,才能结束几百年的分裂,这就是天幕说的“延续旧政”的结果。 可众多公子中,他看好的扶苏,与他的理念也有些相左。他担心自己的宏伟计划,在后人手中得不到重视与实现,所以才想着要追求长生。若是子孙们能理解他的作为,能将他未竟的事业延续下去,他也不会那般执着痴迷于追求长生了。 李世民也很忧伤,别说换了一个皇帝,政策就执行不下去了,李隆基连自己原本的样子都坚持不了呢,早年选贤任能,到了后期就开始专用小人了。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做事风格,更何况是换了个人? 玄烨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孙子弘历,于公当皇帝当的不好,于私当父亲也当得不好。是啊,自己的父亲,即便是被曾祖母和一些老臣看不惯,可他也记得给自己留下了四个辅政大臣,或许是学了明朝的朱瞻基,给朱祁镇留了三杨坐镇吧,总之他那样做了。 弘历没给儿子留什么好的大臣班底,他自己也是。 对比着来看,他自己确实和弘历的做法更相近,好一点的事,没给胤禛留下那样一个把持了朝野上下的大奸臣。 从这个角度来说,弘历确实是“好的没学,尽学到了坏的。” 而那个坏,也确实与自己能照应上许多,玄烨心里拔凉拔凉的。 在弘历这个大清败家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清朝衰败,越来越拉胯的事,还是要说回弘历的身上。他留下的那个烂摊子,就算不遇上世界大背景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机,哪怕时间提前一些,放在别的王朝,清朝也是无可挽回地要衰落下去的。原因就在于,这个朝廷,这个国家,根子上已经腐朽不堪了。而且嘉庆帝也不是那种有本事的帝王,他本人也过于平庸。若是放在盛世,他还能尽心尽力,做个守成的皇帝就行,但在那种跌落的过程中,他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的。】 【回到弘历的身上来说。他曾经自称“十全老人”,根据《十全碑》记载,“十全”是指弘历在位期间的十场大胜仗,分别是准噶尔部两次,回部一次,征服大、小金川两次,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与缅甸交战一次,讨安南一次,降服廓尔喀两次。十场战役是弘历最为得意的,所以以此十全自居。】 【也就是说,弘历觉得,自己在外交上,是战绩赫赫的。可事实上,外交并不是简单地对外战争,而且他所征战的对象,并非什么非常强大的势力,许多皇帝在位期间都有过类似的政绩,甚至比他还多的多。可是他就是能吹,能以此自得。在那个时代,外交最重要的,应该是与世界发生联系,努力使中国,跟得上世界发展的脚步。可是那时候,清朝对外的主要政策是闭关锁国。特别是在海洋上。】 【闭关锁国是从明朝的海禁政策发展而来的,以前咱们就讲过。刚开始还只是平平常常的海禁政策,就是海上倭寇有些多,官方暂时腾不出手来处理,所以先让民众不要出海,但这个政策渐渐的发展成了一项封禁政策,一项国策了。不仅是简单地物理意义上的封禁,更是对国民出国、经商、学习等全方位地禁止。】 【闭关锁国是典型的孤立主义,不与外界交流往来的政策。这项政策在明朝时,就已经成型,甚至是一项基本国策,有官方明文诏令的。但深入研究后会发现,明朝官方口头上时三令五申了,但实际上民间与外头的来往还是挺多的,很多时候,禁令下达了一段时间,很快又开禁了。而禁令期间,官方的正式的码头港口会受到限制,但偏僻的、私人的港口码头,立马就会兴盛起来。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到了这个程度,对外界交流是迫切需要的,尤其是沿海一些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国内市场已经卷生卷死了,必须要寻求海外市场。】 【这项糟粕政策,从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顺治帝,就开始实行了,一直到康熙二十三年才解禁,这段时间搞这个政策原因,就是为了切断大陆和台湾反清抗清的郑氏力量的联系,防止抗清反清势力在海上联结;还担心中国人和洋人到了一起,也形成反清势力。总之,清朝统治者,真的很担心自己屁股底下的皇位坐不稳,担心自己被掀翻。不仅是这项政策,前面也提到过,可以从不少政策上看出,清朝统治者是非常不自信的,是有些做贼心虚,天天担心自己把握不住这万里河山的。】
第186章 好的不学尽学坏爱新觉罗·弘历(30) 又是这臭名昭著的政策,帝王们听得是皱眉频频。 天幕先展示了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图,显示出了东部的沿海港口,紧接着地图慢慢扩大,一条条海上航线在海洋部分闪现,等整个世界地图都展示出来时,大家看到的,最为繁忙最为闪耀的,是另一边欧罗巴附近海洋的盛景。 地图逐渐变淡以后,出现的是黑白的18世纪,欧洲航海贸易、海盗、军船等船舶,在海上航行的情形,是港口上,人们欢呼着,挥舞着手帕和帽子,迎接入港或者欢送出港的船只。 相对于18世纪时,清朝沿海港口的忙碌,却满是衣不蔽体的码头工的情形,欧罗巴的景象,确实是令帝王们吃惊。 李治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完整的、栩栩如生的世界地图,看得两眼都放光了:“父皇,这千年后的后人,是不是去过这世界上所有的地方了?” 李世民毫不迟疑地点头:“定是如此了。这副世界舆图,我与擅长山川地理的儒者一起观摩过,他们万分震惊的同时,硬是在宫里不眠不休地商讨了五日,若非我派人给他们准备些茶水点心,以及就地安眠的铺盖,他们怕是自己都顾不上吃喝拉撒睡觉了。” “哦?就是前些日子,传闻父皇您有重要工程想做,所以将有名有姓的相关大儒都请来的那次?” 李世民笑着点了点头:“外头传言过于荒谬了。” 李治道:“也怪不着大家这般猜测,毕竟您那次动静太大了。不知情的,都猜您是要干什么大事呢!” “随他们猜去吧,反正也猜不着。”李世民面上乐呵呵的,心里却有些警惕,皇帝的一举一动,确实是备受瞩目,所以他接下来要进行的革新之举,必然会令许多人闻风而动。之前只想着,好好瞒着,不可在那之前,泄露出什么去,但李治的话,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放一些烟雾弹也是可以的。 李世民正思索着,李治有感而发道:“父皇,按照天幕的说法,这清末,到她那个时候,时间也并不久,中间也就隔了一个百年。一百年里,这个世界,就能发生那么大的变化吗?” 不说别的,清末时,估计这世界地图,也是个新鲜的东西,也只有皇帝和一些机要大臣看过,可到了天幕那个时候,她却可以随手将这些东西都放在讲解中,中国的地图也是,似乎完全不担心会泄密之类的。 这倒是问到了李世民,他确实了解过大唐的飞速崛起,从贞观年到天宝年,也是堪堪一百年,那样的变化,已经让李世民欣慰又惊喜,可是对比着清末到天幕所在时代,其中还有一百年的黑暗屈辱史,大唐这一百年左右的发展,似乎并不算快。 赵德芳看到天幕上的世界地图,哇了一声,说:“这舆图怎么跟摊大饼似的?” 上一期讲大唐,天幕展示的是陆上丝绸之路,从洛阳和西安,一直到西边的欧罗巴诸国,广袤的亚欧大陆,已经让两个天幕新人啧啧称奇了一回,这次世界地图,更让人觉得,平时觉得十分辽阔广大的中原地带,在整个世界地图上,显得那么狭小。 赵德昭也好奇:“难道这世界,莫不真是平的?道是天圆地方,可这地不方,反倒更像是圆的。” 赵匡胤笑起来:“这舆图,是将这世界画成了这般样子罢了,实际上,咱们这个世界,也是个球呢。” 天幕曾经放过地球的影像,赵匡胤是记忆深刻。世界是一个球一样的,对从未设想过这种情形的他来说,挺具有冲击性的。 赵德芳问出了无数人在得知这个世界是球形以后的,想到的第一个问题:“若是球,为何咱们不会往下掉呢?” 说着,他往下指了指,感觉不对,又往上指了指,感觉还是怪怪的。 赵德昭也有些迷糊,忍不住看向了赵匡胤。 赵匡胤道:“这个问题,我自己想了许久,又问了别人,后来,我看到蚂蚁在别人的石碾子上爬的时候,得到了一些启发,或许是因为,这个球太大了呢?人要小得多,甚至比石碾子上的蚂蚁还小,所以就不会往下掉。” 赵德昭和赵德芳兄弟两个,点了点头,有些勉强地接受了这个解释。 赵德昭有些较真,决定以后还得去探寻一番,赵德芳则是觉得这说法能勉强解释,便放开了这个问题,转而看向天幕,惊讶道:“嚯!他们的船好大!人……人也好多,就是长得有点怪模怪样的。” 看着大海洋上,出港入港的船只犹如过江之鲫一样多,显得气势挺强,朱元璋也轻轻叹了口气,拍着膝盖道:“老四,你看看,这本应该是我大明的事儿。” 朱棣点了点头,眼睛一直看着天幕上的船只。 “怎么了?”朱元璋没得到儿子的热情回应,还有些不习惯了。 朱棣拧着眉,道:“没什么,就是觉得那些船只,莫名有点熟悉,不知道是为何。”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