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教这种“百变”的性质,倒不是因为它墙头草,或者别的原因,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白莲教表面上是一个本土化了的佛教教派,事实上就是一个靠着拢聚底层人民、壮大自己实力的存在。任何时代和朝代,都会有社会底层,都会有生活不如意的人,或者是壮志难酬的失意者,这部分人也需要一个寄托,需要一份活下去的希望,白莲教也是利用了这个点。】 【所以,回顾起来就会发现,白莲教虽起源于唐宋时期,但大多数时候,实力并不很强,甚至都比不上一些叛乱和边民起义,给朝廷带来的困扰大。但是到了清,特别是清末,白莲教立马就蓬勃发展起来了,甚至成了让皇帝头疼的存在。因为社会矛盾越多,矛盾越大,底层百姓的生活就越艰难困苦。这样的人一多,正好就给白莲教这等反对势力,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生存空间和肥沃的土壤。】 【所以,白莲教起义,如果只是砸钱派兵去镇压,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只要社会问题一天没解决,白莲教就会死灰复燃,就会再次发展壮大。其中根由,就是因为白莲教的根是普通民众,是人民群众。】 群众这个词,天幕已经提到过好几次了,现在帝王们都理解,这个词约等于百姓,指的是广大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群众是什么时候显示出自己的力量的呢?天幕第一次讲到,是于谦率京师军民打北京保卫战的时候;第二次,就是讲岳飞的岳家军,为何那般善于作战,那般神勇的时候;第三次,就是讲安禄山造反时,说他背后是河北一带的普通民众,所以他的造反会显得来势汹汹。 这些事联系起来后,众人才纷纷察觉,原来在每个关键节点,那些普通人,那些老百姓,都起到了那么大的作用。 嬴政张开手,握紧了,又张开,他的思绪又开始蔓延开了,他想到了自己的宏图伟业,也要靠着那些像蚂蚁一样的普通百姓,一点一点去实现出来的。 李世民听到此,万分赞同:“万民才是国之基,是君之水,这些话,我早就与许多人说过了,但许多人不懂我,以为我再沽名钓誉。” 李治立马道:“怎么会?父皇能有这些想法,便是领先世人千年了。不然,接下来千年里,未能有一位帝王能与您比肩,成千古一帝,成万世圣君呢?” 李世民被他哄得有些开心,笑了笑后,道:“这些道理,我不仅是说给你听,更想让你心中也能明白,以后你的子孙们,也能明白,也能将万民百姓放在心上。” 李治忙起身行礼:“是,父皇。” 李世民见他恭敬,心中却并未多开心,他知道,人与人是十分不一样的,哪怕是父子,李治也不能与自己直接心连心,所以想让他完全理解自己,赞同自己,也是千难万难。 赵匡胤和朱元璋、朱棣几人,亦颇受启发,赵匡胤在赵构皮囊里时,也知道民间的一些情况,听说过白莲教,未曾想到,白莲教最后竟能那般强大,能与朝廷直接抗衡。 玄烨的嘴抿着,心中早已没了愤怒、惋惜等情绪,剩下的,只有无尽的绝望。不仅仅是因为,天幕说了白莲教难以除根的原因,他想到了大清,天然与汉人无法联结,又要如何让这万千汉人,成他大清的基石呢? 【除了镇压起义,白银的另一大去向,就是各种救灾。清末时,不仅社会动荡不安,还天灾频发。弘历在位时,为了博得民心,不仅对赋税比较宽松,救灾上也颇为大方。有了弘历这个先例,嘉庆帝在救灾上就不可能过于小气,一小气就要被骂。】 【嘉庆帝也算是有一腔热血的,因天灾频发,他也看到了,黄河常年泛滥的原因,就是黄河堤坝因为乾隆晚期政治腐败,修筑工事荒废了不少,所以黄河几乎年年都要泛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嘉庆帝重启了修筑黄河堤坝的功臣,而且为了避免地方官员搜刮民脂民膏,这部分钱,就全都从国库出。这也是大清两百多年时间里,最大的修河堤工程,这一项就花掉了四千万两白银。】 【嘉庆帝算得上是一个有心救国的皇帝,所以那八亿两白银,他也尽量想用到了国事上。可惜的是,即便是他已经知道,整个朝廷漏成了筛子,也一点办法都没有。他拨出去的白银,被各层级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要贪污不少,最后真正花在实处的钱,没有办法确定。那些白银,虽然被嘉庆帝从和珅这只硕鼠的宅邸中抄了出来,最后又被大大小小的硕鼠侵吞了去,有点从哪儿来又回哪儿去了的意思了。】 听到嘉庆年间,贪污又成风,甚至比康熙末年还要猖獗,帝王们都很唏嘘。 天幕夸赞了胤禛皇帝的整顿吏治的政策,说明是起到过不小的作用的,没想到好用的政策,支撑的时间不长,大清大部分时间,都处在这种贪污成风的境况中。看来看去,还是因为两个不怎么负责的皇帝在位时间太长,而负责的皇帝,在位时间太短了。 刘彻撂下酒盏,道:“事已至此,怕是连始皇帝临世,都难有挽救之能了。” 嬴政:…… 李治也有些好奇地问李世民:“父皇,若您是那嘉庆帝,您会如何做?” 所有人都看得出,这个时候的大清,已经是内忧外患,如身处悬崖边的马车了。 李世民思索良久,道:“万全之策我也想不到。” 李治有些惊讶:“父皇,我信您可以的。” 若是功勋盖世、无所不能的唐太宗,都对那样的境况束手无策,那古往今来那么多能人,就没能解决得了清朝的危机了吧?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这等事,一时半会说不完,要不这样吧,待看完天幕后,你我赛一场,就根据这清朝的情形,写一份国策,如何?” 李治知道李世民这是在考验他,硬着头皮应了下来。 赵匡胤一边摇头一边叹气,大清这情形,比北宋末时的境况,还要糟糕吧? 朱元璋拍了拍膝盖道:“看吧,贪官污吏就是祸国殃民的东西!都到这个节骨眼上了,还惦记着自己那点东西,人人都只顾着自己个儿,这天下百姓该当如何?!” 朱棣忙道:“父皇,您听了天幕,才知道离外人打过来只有二三十年了,可那些人不知道啊!” 按照天幕的说法,那些人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哪怕举国上下,已经腐烂腐朽得不行了。 朱元璋又有点不甘地拍了拍桌子:“我知道,可是当皇帝的,即便不知道以后的事会如何,可这国家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他总该心里有数吧?” “有数的有数的,只是无能为力罢了。”朱棣道,“天幕都说了他才能不行,有心治国,却无力回天呐!”
第185章 好的不学尽学坏爱新觉罗·弘历(29) 其他帝王们看着大清一点点步入深渊,是着急生气,是忍不住想,若是自己,可有什么救国良策,玄烨整个人却已经麻木了,他比其他的帝王,更知道大清的问题所在。 这也是满清政府,一直提防着汉人的原因,汉人他就是人多,就是历史渊源长久,随时都会有一举上位的可能啊! 【嘉庆年间的腐败、颓废、稀烂的情况,就是乾隆年间遗留的恶果。许多人只看到了嘉庆帝办了一个和珅,得到了八亿的白银,却没看到这个帝国的腐朽不堪和千疮百孔,那可不是一个八亿两个八亿能解决的事情。还有人为弘历洗地说,和珅就是他养肥了,特地留给嘉庆杀的。怎么了?他自己的爹,给他留下的是一个风气清正、办事效率高、府库充盈、井井有条的朝廷班子,他给他儿子留的就是一个贪官,还是一个巨贪?你信吗?】 【看历史上皇帝为儿子铺路的,除了留钱,怎么留人的?留的是辅政大臣!哪怕顺治帝那么荒唐,也不是什么好父亲,但他死前仍旧指定了可信且有能力的四大辅政大臣,在玄烨还年幼时,帮他度过了那段母弱帝幼的艰难时光。谁家皇帝爱儿子,就是给儿子留个权倾朝野的大奸臣啊?】 【而且,要不是嘉庆帝被欺负狠了,主播怀疑,他都没有勇气,一口气直接用二十条罪名拿下和珅,以他后来的做事风格看性格,他也不是什么果决之辈,否则就要好好查一查和珅同党,至少先将他们逼到生死绝境时,再来施恩,而不是被人劝了几回,立马就轻轻放下了。】 【嘉庆年间,清朝走下坡路,就是乾隆年留下的恶果,是日复一日的懒政怠政的结果,嘉庆帝接手这个烂摊子时,清朝早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边缘,只可惜弘历本人还是看不到那一天了。就像胤禛的好政策,也需要几十年上百年,才能显出效果一样,弘历作的恶,也是几十年后才结出恶果,可是当时的人,根本想不到那么惨的结果。】 这些朱元璋深有体会。 朱棣对蒙古势力实行的平衡手段,是非常有效且非常合理的,只可惜朱高炽和朱瞻基都没有能坚持下去,给了蒙古势力喘息之机,所以最后恶果是在朱祁镇上位以后,才结出来。 还比如海禁、户籍等政策,他自己是为了解决眼下的问题,所以采取了一些蛮横直接的方法,没想到这种政策,却又被后辈坚持了下来,结果导致了事情发展偏离了方向。 朱元璋琢磨了好一会儿,才对朱棣道:“我觉着,这种事儿,还是因为皇帝太懒的缘故。” 朱棣一脸问号地看向他,“儿臣有些不明白。” 朱元璋道:“就这个清朝来说,明眼人都看得出,胤禛皇帝的那些法子,是有用的,但凡掌过权、为这天下着想的人,都会觉得那些政策利国利民,可为何弘历没坚持下去?就是因为做起来太辛苦太累了,总能遇到许多问题,总有许多人反对。作为皇帝,要去解开这其中的结,要平衡好各方,非常考验个人能力和耐心。” 朱元璋自我反省的结果,就是觉得自己能力手腕是够的,但是耐心不够。 诚如天幕所说,有些政策,是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才能看出结果的,但他自己很多时候,都只想着尽快解决问题,未考虑到长远未来。 朱棣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国家建设,需要的是百年大计,但一朝皇帝在位也只能几十年,所以想要政策一直发挥作用,确实是很考验执行人的能力。 赵匡胤也道:“当政者,不仅要锐意革新,亦要有坚持旧政的能力。帝王的遗产,可不仅仅是库房里的钱,朝堂上的人啊。”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