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除了带着后宫妃嫔们享受,像杨贵妃这般得宠的,李隆基也施恩于家人。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和两个堂兄都鸡犬升天,成了大唐最为奢靡的人。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两个堂兄一个授了三品、上国柱,另一个甚至娶了公主,“开元已来,豪贵雄盛,无如杨氏之比也。”②据说李隆基给杨贵妃三个姐姐一年的脂粉钱,就有上千贯。】 【祖上从未如此阔过的杨家,当然立马就显露出了暴发户的特质,开始特别讲排场,“姊妹昆仲五家,甲第洞开,僣拟宫掖,车马仆御,照耀京邑,递相夸尚。”③首先是盖房子,反正只要发现谁家房子比他们要豪气要奢华高档,他们就立马要盖一个更加豪气的;其次是姐妹几人社会地位飞升,不仅朝野巴结,门庭若市,甚至皇室想要结个好亲,也要找杨家姐妹在中间牵线,姐妹几个甚至公主都不放在眼里了,玉真公主等人在她们面前不敢轻易落座。】 【因为杨家这样的煊赫的排场与气势,所以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这是一点都不夸张的,也是另一个版本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因为生个男孩,想要光耀门楣,还得苦读十几年,一步一步考上来,可如果生个女孩,只要长得漂亮,能被君王看中,一家人直接原地飞升!有杨家这样的例子在前,谁能不心动呢?】 嬴政听说杨贵妃的姐姐被封为秦国夫人,只感觉十分晦气,他家以秦为国名,也是因为当初祖先的封地就在秦地,难道这靠着漂亮妹妹上位的女人,封地也在秦吗?那自己这地儿岂不是脏了?! 嬴政第一次对一个皇帝有了杀心。秦可是他毕生事业的结晶,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东西! 刘彻听了那排场,都想为李隆基鼓掌喝倒彩了,之前看他治理国家还有一手,颇为欣赏,没想到老了竟是这般做派。 刘彻突然回忆起,天幕说他也是老年昏庸乱政,顿时感觉受到了莫大侮辱,自己如今虽已上了年纪,却没有像李隆基这般荒唐!和李隆基这等人并作一谈,简直是羞辱自己! 刘彻现在可嫌弃死李隆基了。 听到天幕终于说到李隆基和杨家人如何浪费,赵德芳忍不住拍了一下桌子:“我还以为,后人不知道这些事呢!” 颇有扬眉吐气的感觉,赵德昭看得都好笑。 “他们当然知晓了。根据天幕评述的来看,后人保留了不少史书,不管是朝廷着人编写的,还是私人编撰的,都会成为后人研究的。”赵匡胤道。 这是他听天幕讲大明时就发现了,天幕引用的史书中,除了一些官方书写的《明史》等内容,还会根据一些私人所著的书来研究,并称为佐证。 赵德昭立时明白过来了:“就如当下,若父皇命人编写大唐历史的话,除了根据朝廷官方文书,还会参考杜樊川等人的手稿,看他们对当时的施政民风等如何评价,也是一个佐证,是不是也?” 赵匡胤欣慰地看着他:“你说的很对。” 赵德芳听得瞪大了眼睛:“这般说的话……这般说的话……我作为父皇的儿子,也会被记在书里?” 赵德昭点头:“那是当然!” “那我做了什么,读书认真不认真,习武厉害不厉害,都会被记下吗?” 赵德昭看了一眼笑眯眯的父亲,对弟弟道:“那是当然!不信你回头去翻翻史书,那些有列传的人物,都会提上一句少时聪颖,或者年幼家贫,苦读不辍之类的。” 赵德芳顿时觉得压力大了起来,很有些担心后人会怎么看自己。 赵德昭有另一个疑问:“父皇,为何天幕引用时,说《旧唐书》?《唐书》不是后晋的赵莹主持编修完毕了么?” 赵匡胤组织着话语解释道:“应当是后世有人又编撰了新的《唐书》,旧版本的便叫《旧唐书》,新的便叫《新唐书》了罢!” 赵德昭点了点头:“这么一说,我还挺想看看《新唐书》的,定然有许多新鲜的看法。” 赵匡胤还真看过,《新唐书》确实有可读之处,相对于《旧唐书》,更加敢于骂皇帝和当政者了,只是,《新唐书》有依据当时皇帝需求编书的嫌疑,史料的丰富程度与可信度上,不如《旧唐书》。赵匡胤离唐离得近一些,更能看出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说到《新唐书》,赵匡胤又想起了《资治通鉴》,虽主持编撰此书的司马光,赵匡胤个人不太喜欢,可《资治通鉴》一书,值得从政者,特别是当权者好好看一看。 赵匡胤决定,回头要将《资治通鉴》中写得好之处默出来,让两个孩子,特别是赵德昭多多学习揣摩。 朱元璋听到这里,陷入了深深地反思。 若非天幕曾经骂他,当了皇帝后,身份虽然转变了,思维却还没转变,还是小农民暴发户的思维,他自己都不会意识到这点。 杨妃被李隆基看中后,全家都受到了官职和钱财上的大肆封赏,和他自己当了皇帝后,就把朱家人封赏了一个遍,又有多大区别呢?受禄者无功,当然会引起人心的不满。 杨家人肆意挥霍,甚至还要凌驾于皇室头上的做派,与他打下天下后,朱家人也依仗着皇亲的身份,为非作歹没甚区别。 以前看书听传奇故事时,只恨杨家人嚣张跋扈,骄奢淫逸,却未想到自己的做派,其实与他们没有多大区别。自己竟然成了自己最讨厌的地主老财,这让朱元璋陷入了深深地自省与自我怀疑。 朱棣猜到,朱元璋肯定是从杨家联想到朱家了,天幕如何骂朱元璋的,朱元璋可没跟这个儿子隐瞒。 朱棣内心挺认同天幕对朱元璋的说法的,只是作为儿子,又是臣子,他也不能附和。 朱棣默默地给朱元璋倒热茶,朱元璋接过以后,突然道:“老四,咱们家以后,也要将后妃的家人们,仔细管好了。” 朱家喜欢从民间选妃,也是为了防止外戚弄权。可是杨贵妃的事上可以看出,如果出了个宠妃,而宠妃恰好有杨国忠那样的族兄弟,那么出身低也防不了什么。即便是他们做不了杨国忠,在家乡像杨家那般行事,也是为祸一方的势力。 朱棣忙应道:“是。” 玄烨由李隆基的做派,也想到了自己爱新觉罗家,从努尔哈赤的阿巴亥,到皇太极的海兰珠,再到他爹的董鄂氏,似乎每一个爱新觉罗家的皇帝,都会私心偏宠那么一个女人,虽不至于像李隆基那样,直接宠到朝纲受影响,但对他们满人部落的争权夺利,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玄烨想到了自己,能让他有些惦念的只有赫舍里氏,若是赫舍里氏还活着,应该是个贤惠识大体的女子,不会像先辈们的女人们那样…… 玄烨想自己的元后,李世民也在想他的观音婢。 看着天幕对杨家如何骄奢淫逸的描述,李世民不期然想起长孙家,长孙家也是世家大族,行事作风确实要比杨家那个暴发户要妥帖得多。长孙皇后对长孙家也约束颇为严格,甚至劝自己不要太倚赖长孙无忌。 看着杨家挥金如土的做派,再想想长孙家的做法,李世民突然深切感受到,皇后自己做得多用心,多好。以前虽常感念皇后的识大体与体贴,现在有了对比,才越发觉得长孙皇后的难得。 想起皇后,李世民就又忍不住哭了,眼睛都湿润了起来,再想起长孙皇后已经离世,独留自己身处高位,想哭的时候也没人轻声细语开解安慰,李世民更加悲伤了,眼泪流得更加厉害了。
第113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14) 高力士看到皇帝眼泪那样往外冒,几乎哭成了泪人了,惊骇不已。以他对皇帝的了解程度,皇帝可不是会这样哭的人啊!更何况,天幕讲的是杨家人如何奢靡,皇帝看不过眼,应该是生气啊,为何会哭得这般厉害? 李世民用自己的帕子擦完还不够,又伸手向高力士,高力士忙重新递了干净的帕子过去。 用了两三条帕子,李世民才堪堪止住了眼泪。 看着李隆基对杨家人的宠爱程度,李世民觉得,自己对长孙家的人确实是薄待了一些。 可是止住眼泪后,转念想想,杨家人哪里配和长孙家的人比呢?杨家人只会用民脂民膏挥霍无度,可长孙家是有好些人在朝野当官做事,而且做的十分不错,有几个的功劳,都能上凌烟阁了,杨家有什么能比得上长孙家的? 哭完自己的观音婢,李世民后知后觉地生起了气来,都是李隆基那孙子干的好事!无功之人得如此厚禄,如何让天下人安心走正道?不都想着要去旁门左道钻一钻了?! 【皇帝这样对宠妃的家人,让他们挥霍无度、嚣张跋扈,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有阴险小人顺着这样一根杆子,直接进了朝堂,掌握了大权。朝堂乱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就乱了,这才是要命的事。】 【杨贵妃也正有这样一个兄弟杨国忠。杨国忠并非是杨贵妃的亲兄弟,甚至不是堂兄弟,而只是她的族兄而已。他的另一层身份,是武则天晚年宠幸的面首张易之的外甥。而且他早年与李隆基年轻时一样,是个放荡不羁的人,爱喝酒又好赌博,一直是族里‘坏典型’的存在。各家父母教育孩子,都要提一嘴,不可像杨家那个一样的存在。结果就是这样一个人,借着朝中权利斗争的机会,攀上了杨贵妃这一条线后,立马就飞黄腾达了。】 【杨国忠的事业,一直到三十岁才开始,他先从了军,干着屯田的事儿,干得不错却自己没得什么好处。正好当时的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①和李林甫很不对付,想找个助力,鲜于仲通推荐了杨国忠,让杨国忠去长安进贡,当时就送了杨国忠价值百万的东西。杨国忠已经混成了人精,这百万私财他都送给了杨氏姐妹,顺带帮章仇兼琼美言不少,于是杨氏姐妹就经常在李隆基面前说章仇兼琼与杨国忠的好话。】 【章仇兼琼得了什么好处另说,杨国忠是直接出任右金吾卫兵曹参军,并且可以直接出入宫禁之中了!杨国忠这一步,属于是花别人的钱办了自己的事。谁能想象,本来在老家就是个街溜子小混混的杨国忠,到了长安摇身一变,就成了皇帝跟前的人呢?一步登天也不过如此了。】 【有了杨氏姐妹的护驾,杨国忠在接下来几年里,可以说是扶摇直上,不到一年时间就身兼十五个使官,成为了朝廷重臣。天宝七年时,他为了讨李隆基欢心,把全国的粮食、义仓、丁租、地税等都转换成布帛等轻货,囤积到长安天子库藏中,再引得李隆基来参观,意思是,皇帝你随便造,可劲儿造,库房里还有的是钱呢!这样使得李隆基心情大悦,又赏了他几个官做。】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87 88 89 90 91 9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