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干屯田的时候,工作做的挺好,自己却没什么好处。可到了长安,他没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只是拼命巴结杨氏姐妹和李林甫,以及讨好李隆基,就能如此平步青云,实现几千年里士大夫们的终极梦想。谁看了这操作不眼红?谁看了这升迁速度不心态炸裂?特别是那些老老实实读书的唐朝小镇做题家们,不恨死这种靠着走后门和特权而上位的人?】 嬴政面色沉沉,心想道:人才选拔出了问题,这国家必然要崩坏了。先前天幕说这皇帝,知人善任,十分善于选出英才,为何此时又这般昏庸了? 刘彻心中鄙夷嫌弃后,又忍不住拿自己和李隆基对比了一下。他当然觉得自己做得不像李隆基那般过分,不过他代入了李隆基想了想,略微理解了一点李隆基的想法。 李隆基哪里看不出杨国忠这点把戏?全国每年能收多少税收,都是有大致的数的,荒年与丰年会有些区别,但不至于差的太多。府库中突然冒出来那么多钱和布帛,李隆基能想不到是搜刮了民脂民膏吗?他想得到的,毕竟早年也是个认真勤政的皇帝。他之所以龙心大悦,还嘉奖了杨国忠,只是因为他并不考虑民生与国家了,他只想着自己快乐,只想任性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刘彻神色严肃,手中把玩着一个空酒杯,却不倒酒,心中只衡量对照着,自己和李隆基的行为,差别到底有多大,会不会也像这个李隆基一样,给大汉带来巨大危机。 赵德芳见天幕对杨国忠没怎么留情,才感觉天幕是跟自己站在一边的,忍不住欢喜道:“就是!就该狠狠骂!杨家人都该死!” 赵德昭有些无奈地看着弟弟,骂人是天幕的重点么?明明讲道理才是啊! “芳儿,天幕这般作为,可不是简单地想骂杨国忠和杨氏姐妹哦。”赵德昭对亲弟耐心道,担心弟弟要是再这样小儿心性,亲爹都会嫌弃他了。 赵德芳看向他:“我知道!天幕最后说了,杨国忠好好干活却得不到好处,后面靠巴结和讨好别人,却升官那么快,说明李隆基是个昏君,他让好处都让那些拍马屁的人拿了,就没人干活了。” 赵德昭瞥见赵匡胤果然露出欣慰的神色,心中才松了一口气,这弟弟还有救,先别扔了,好好教教再看看。 “你说的是,所以赏罚分明,是作为掌权人十分重要的品性。”赵德昭更深入地解释道。 弟弟作为皇帝的儿子,将来就算不当皇帝,肯定也要担起一些重任的,许多事得早早学会才行。 赵匡胤欣慰地看着大儿子教导小儿子,他们兄弟两感情好,作为父亲,没有比这让他更满意更开心的了。连亲弟赵光义给他带来的心理伤害,都得到了慰藉。 朱元璋最痛恨这等小人,这样拍马逢迎的人,少不了要贪污腐败,都是十分戳朱元璋雷点的,所以他非常不顾皇帝形象地啐了一口在地上。 “这样的人,千刀万剐了才解恨!”朱元璋恨恨道。 朱棣宽解道:“父皇何必如此生气?杨国忠死了都是小事,遗臭万年才是大事。这样的人出现在大唐,而非我大明,也是一桩幸运的事。” 朱元璋一想,觉得也是。 “唉,唐的败落,确实挺让人惋惜的。这李隆基,确实如天幕所说那般,前后简直不是一个人。” 朱棣也叹息道:“谁说不是呢?若是换做别的君王,说不知朝中争权夺利厉害,腐败贪污严重,还有些可信。可玄宗早年那般英明睿智,是懂朝廷里那些门门道道的,后面却全当看不见,只顾着自己享受。享受也就罢了,竟然一点都不顾江山社稷的样子,叫人想不明白。” 难怪天幕说他是两级反转,这确实反转得太过于厉害了,作风完全不像同一个人。 几个帝王都觉得,李隆基知道李林甫和杨国忠等人的所作所为,只是他装作不知道而已,都是当皇帝的,谁不知道谁呢? 说来说去,还是要怪到李隆基身上。 帝王们没有发现,原先他们遇到这种事,第一反应是骂作乱的小人,骂媚上惑主的妖妃,现在却被天幕带成了第一反应怪皇帝,怪上位者。 玄烨撑着头,第一反应也是觉得李隆基这皇帝做的不地道。坐在皇位上,还是得时常看看自己,按照圣人说的,就是要常省吾身。 天幕说他与汉武帝、唐玄宗一般,都是晚年昏庸乱政,玄烨也忍不住反思,自己除了在儿子之间挑起了不小的争斗,还有哪里昏庸了? 李世民听到关于杨国忠的部分,倒还算平静。得知杨贵妃是李隆基儿媳时,他就有了不详的预感,后来又讲到杨贵妃如何得宠,杨家如何奢靡,李世民就隐隐猜到,肯定会有人将杨家,当成是攀天梯,要顺着往上爬的。 天幕说的少,但李世民还能回忆起更多的、关于杨国忠做过的出格之事。 李世民面色平静了,高力士的心却悬得越来越高。杨国忠做的事,高力士当然知道李隆基心中有数,往日大家都装作不知道的时候还好,现在事情让天幕给捅破了,接下来会怎么样,高力士心中也没有谱啊! 而且高力士也十分清楚,朝中许多人对杨国忠的横行无忌十分不满,这事儿还影响到了杨贵妃,时常有人劝谏皇帝不要那么偏宠贵妃。但皇帝没听进去,依旧我行我素。 高力士明白,现在的皇帝,是不会听任何劝谏的。皇帝不改,事情也只会继续朝着越来越坏的方向发展,只是最后会怎样一个惨烈的结局,高力士不敢想,也不愿去想,只盼着坏事儿晚点来,这舒坦的日子,能久一点,再久一点。 【杨国忠上位后,算是正式进入了杨家的小团体,生活也逐渐奢靡腐化,跟着杨氏姐妹各种攀比浪费。但这些挥霍无度还只是小事,重要的是,随着他在李隆基面前越来越得脸,官职越来越多,官位越来越大,和同朝的另一个奸臣李林甫,矛盾也就逐渐出现并尖锐化。】
第114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15) 【李林甫与杨国忠常被放在一起说,因为二人都是玄宗朝后半段时有名的奸臣。但李林甫和杨国忠并非同时期人。李林甫出身李唐皇室宗亲中,走的不是科举之路,而是靠着亲人提拔举荐进入仕途的。早期朝中政治还一片清明的时候,李林甫还在兢兢业业攒资历刷业绩。据说他生性阴柔,又精于权谋算计,和别人跟上峰和上司打好关系的路子不太一样,他和后宫中的宦官和妃嫔保持着很好的关系。】 【因为这路子的不同寻常,让他对李隆基的喜好心情以及近期行为举止都十分了解。李林甫十分阴险地根据李隆基的心情,来进行对奏,所以每次他的回话都能让李隆基很满意,因此李隆基对他好感度极高。再加上他看透了武惠妃的心思,跟武惠妃表达了支持寿王李瑁当太子的意思,武惠妃也帮他吹了不少枕头风,因而他在李隆基心中的人设是非常好的。】 【但事实上,李林甫心胸狭窄,十分嫉贤妒能。在开元二十一年时,他希望自己能接替自己姘头的丈夫、也就是他的情敌、死去的裴光庭成为宰相,结果高力士没敢帮忙,最后萧崇推荐的韩休当了宰相。高力士把这个消息提前告诉了李林甫,李林甫就去告诉了韩休,没猜错的话,还趁机挑拨了一番,韩休估计还以为自己能当宰相,有李林甫的功劳呢,于是对李林甫十分感激,还常举荐他,对真正的恩人萧崇却十分敌视。】 听到天幕提到自己,高力士忙噗通跪下:“大家,奴婢……奴婢是实在应付不过去……先惠妃娘娘逼得太紧了……” 李世民靠在椅背上,眯着眼睛,花了一点时间,才将这事儿从李隆基的记忆中挖了出来。 武惠妃还活着时,确实时常对朝政和朝中大臣的事指指点点,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影响朝局,多给她儿子拉点助力。 “你早年间,在武三思府上当过差吧?”李世民问。 高力士忙磕头道:“是,大家。” “这武惠妃,是武三思的侄女,而裴光庭那个冤大头,他那个夫人也是武三思的女儿?和武惠妃就是堂姐妹了……呵呵……”李世民最后轻笑了一声,笑得高力士浑身发毛。 高力士顾不上给武惠妃他们开脱了,只一心给自己求饶:“大家,奴婢跟在您身边四十多年了,心里只装着大家一个主子,可不敢有二心啊!大家请您明鉴!” 李世民信高力士的话是真心的,但他利用跟随在李隆基身边,揣测圣意后,与前朝官员和后宫嫔妃互通消息和好处,也是真的。 但李世民暂时也不想追究他,李世民现在想的是,这个武三思还是武则天考虑过的皇位继承人,这朝中,处处都有武家人的影子。 虽说李隆基在位时,最煊赫的是杨家,可武三思那种对太子下过手,惦记过皇位的人,竟然没被抄家灭族,侄女还能入宫成为宠妃,也是非同寻常的势力。这李隆基还真是色令智昏,他亲爹李旦不仅褫夺了武三思所有封号,还开棺鞭尸,让人家死无葬身之地,他还敢把人家侄女放在枕边,还跟人生了七个儿女,不是一般的贪图美色超过一切。就算武惠妃没做过什么,将那样一个仇人放在身边宠着,不就是将身为帝王的自己,置于险境中吗? 如今再看李隆基为了武惠妃几句谗言,就直接杀了三个儿子的行径,更加觉得恶心,更加令人不齿了。 如果真让武惠妃得逞了,李瑁当上了太子,武家人会不会又借势而起呢?甚至会不会直接翻了睿宗李旦定下的案子?若真发生了那样的事,帝王的威严何在?皇帝的威信何存?李旦可是李隆基他亲爹!他就没为自己的亲爹考虑过吗?! 想到这里,李世民才是真正的倒吸了一口凉气。 李隆基的好色昏庸,哪里是从冤杀太子三兄弟开始的?应该是从纳了武氏女子开始的才对!武惠妃的家族曾犯下那样的大错,没被灭族都该夹起尾巴庆幸,她还敢肖想自己儿子当太子,可见真的是李隆基给的胆子太大了! 思绪才回笼,看到高力士依旧跪在地上,李世民道:“你先起来吧。” 高力士忙爬了起来:“谢大家!” 【从这样一桩小事,能看得出李林甫那张嘴,有多会挑拨。一直到开元二十四年,李林甫终于当上了梦寐以求的宰相,还把本来一直受重用的张九龄,给排挤出了中央权力中心。张九龄的罢相贬谪与李林甫的上位,不仅是代表着一代朝臣的交替,也昭示着,能臣清官受重用的时代过去,玄宗朝开始进入了一个黑暗、腐败的时期。】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88 89 90 91 92 9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