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二十五年,就发生了李隆基因武惠妃谗言而冤杀太子三兄弟之事。取代了张九龄,成为了第一宰相的李林甫,不仅不会劝谏皇帝,反而乐见其成,因为他是武惠妃党的。在太子三人被杀,武惠妃也病死后,李林甫劝说李隆基立寿王李瑁为太子。他倒不是感念武惠妃的提拔助力之恩,而是想着自己有从龙之功,以后就算换了皇帝,依旧能稳居相位,保住眼下所拥有的权势和地位。】 【幸好李隆基在这立储的重大事情上还没糊涂,并没有听李林甫的意见,而是立了当时还叫李玙的李亨为太子。李林甫顿时危机感十分严重,觉得自己在立太子一事上,没有帮到李亨什么,担心自己请立李瑁为太子的事,会被李亨记恨,竟然动了换太子的念头。李亨因为自己没有不当行为和不好之处,才会被李隆基选为太子的,李林甫对着他自然也无法直接下手,于是他又用了那一招,那就是从李亨身边人下手。】 【这一招,大家都熟悉了吧?咱们讲宋时,史上最冤的岳飞案,便也是这样的操作手法。岳飞自身很完美,找不到下手的地方,就朝他身边人下手,最后真的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冤杀于风波亭。李林甫也是要用相似的手法,先把太子身边得用的人除掉,剪除太子羽翼,然后一举扳倒太子。】 帝王们顿时都揪起了一颗心,岳飞冤案的惨烈,依旧让他们记忆犹新,而天幕当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痛与惋惜,也令他们震惊。毕竟天幕骂了好几个皇帝了,却从未那样推崇和赞美过一个人,连于谦都要略逊一点。 想到岳飞的遭遇,帝王们也不由得忧心起了太子李亨的命运。 嬴政忍不住握紧了佩剑:这太子是李隆基自己选的,应该没那么容易被废掉吧? 又是这个敏感的话题,刘彻沉下了一张脸,冤杀太子李瑛一事,已经让刘彻有点敏感了,难道还要再来一回?那这李隆基未免也太冷血残酷了吧? 赵匡胤听到岳飞一事时,脸已经垮了下来,突然感觉手臂一紧,原来是赵德昭忍不住紧紧地抓住了他的手臂:“父皇,天幕刚刚提到的宋,是咱们吗?” 赵匡胤缓缓地点了点头。 即便是他披着赵构的皮囊,改变了大宋的命运,可他时常想起天幕讲述岳飞案时,那种痛惜的语气,还有对秦桧赵构的贬斥,以及对大宋的恨铁不成钢,他有时都会怀疑,自己改变大宋命运一事,是不是在梦里。 赵德昭见赵匡胤点了头,顿时抓的更紧了:“那岳飞是谁?朝中如今没有一个叫岳飞的人吧?” “史上最冤的岳飞案”、“莫须有的谋反罪”这些字眼出来,赵德昭就隐约猜测,应该是有一个忠诚不二的大臣,被冤死了,“莫须有”说明罪名十分冤枉。要是在宋时发生这等冤案,赵德昭能想象后人会如何看到大宋,如何看到赵家皇室和皇帝。 赵德芳也被赵德昭那紧张的语气弄得有些害怕起来,紧紧地盯着赵匡胤。 赵匡胤收回思绪,反手握住儿子的手,道:“放心,现在朝中没有一个叫岳飞的,这个事在差不多两百年后发生的。” “两百年后?!”赵德昭的语气,显得更加绝望了,如果是当朝,甚至几十年里的事,他们还有机会改变,可是两百年后的事,要如何改?等等,自家爹是怎么知道两百年后的事的? 撞上赵德昭那不可置信的眼神,赵匡胤只轻轻点了点头,赵德昭就感觉脑子里一轰,亲爹还真知道两百年后的事!他是怎么知道的? 赵德昭很想追问,可赵匡胤看向了赵德芳,赵德昭这才反应过来,这弟弟是个傻子,缺心眼儿,万一他听了后,大嘴巴说了出去,可是要掀起轩然大波的。 于是赵德昭抢在赵匡胤前面,严肃地对赵德芳道:“芳儿,今晚的事,你不可告诉任何人,知道吗?” 赵德芳一脸茫然地点头,显然脑子还有些没转过来。 赵德昭很想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可是想到傻弟弟在一旁,又不好继续追问了,只能先把疑问都压在心底。 可是这样一来,赵德昭心里的疑问更多了,既然亲爹知道两百年后的事,那也知道两百年里发生的事吗?是他当皇帝了吗?如果是自己,那皇帝当得怎么样?是不是因为知道了皇叔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亲爹才突然对他变了脸?…… 一肚子的问题让赵德昭都快熬不住了。 赵匡胤却在默默观察这个儿子,发现他心思敏捷,又懂时机机巧,知道自己弟弟还年幼,不太能守得住秘密,就宁可自己快憋坏了,都忍着不发问,这等心智与城府,还算不错。带在自己身边,花几年时间培养打磨,想来不会比赵伯琮差的。
第115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16) 天幕提到岳飞,朱元璋就想到了秦桧,忍不住比了比秦桧和李林甫二人,然后他就又想起了正统年间的朝堂。 正统年间,朱祁镇当权时,朝中都没能出个秦桧或者李林甫这样的奸佞,只是一个秀才出身的王振,就把朱祁镇给唬住了。 要说和几朝奸臣放在一起,唐朝可以骂李林甫骂杨国忠,宋朝可以骂秦桧,都是骂的宰相这等重臣,明朝却只有个本来连一点实权都没有宦官出来挨骂。要不是朱祁镇自己支棱不起来,那宦官也没机会窃权。 这么一比,朱祁镇又输了。 正如天幕所说,大明朝当时的朝中官员撑着就够了,朱祁镇那个皇帝完全是来拖后腿的。 朱棣看朱元璋的表情,就知道他又想到朱祁镇去了,朱祁镇干的事儿确实是太恶心,给人的印象也太深刻,以至于朱元璋遇到点什么都容易想到那里去。 “父皇,那孙氏应当是没进宫的机会了,您也别为一个不存在的人而生气了。” 朱元璋语气不悦道:“只要我活着一天,就会记着那些事儿一天。” 朱棣忙给朱元璋顺气,生怕朱元璋一生气,情绪上头,直接派人去秘密做掉孙家人,让那孙氏都没法出生。 朱元璋确实有过这个念头,只是他想起天幕说他做事风格太过于简单粗暴,没想过长远后果,又不得不暂时放弃了这个念想。 想了许久后,朱棣说:“儿臣会命人给张氏好好调理身子,多生几个嫡子出来,大不了到时不让朱瞻基当皇帝便是了。” 朱元璋白了朱棣一眼:“你儿子生了不少儿子,倒是你自己!” 朱棣顿时头皮发麻,不知道怎么责任又到了自己身上,这亲爹也学了天幕的做法,孙子做错事要上溯祖宗吗? 朱元璋本想再说教几句,可想起好不容易亲密起来的父子之情,可经不起这种怒气的宣泄,最后忍不住叹了口气,道:“生多了也解决不了这事儿。兄弟少的人是朱祁镇。还是那句话,把你儿子扔去你新建起来的大营中,好好操练,去掉一身肥腻再说。要不是那一身肥肉拖累,他不至于死那么早,也就不至于让朱瞻基在他后宫的事儿上那般任性。” 朱元璋总觉得,以他老朱家生孩子的能力,朱瞻基不至于才两个儿子。要是不偏宠孙氏,朱瞻基不得多生几个来抢皇位?多几个兄弟来抢,朱祁镇就不可能那么轻易上位,显得老朱家的皇位多便宜没人要似的。 朱棣忙道:“父皇,他已经进军营操练了两三个月了,上旬儿臣去看他时,已经瘦了一圈,也黑了不少。他倒是想回京师看看,儿臣怕王妃见了他,又跟儿臣哭说心疼,所以才没叫他回来。若是父皇想见见他,可以召回来见见,顺道考较一下练得如何。” 朱元璋听了,知道朱棣也是想借他的口压自己王妃那份溺爱之心,心想着看看改头换面的孙子,或许能缓解一下心中的焦虑,便应了:“那你帮我传口谕,过两日正好得闲,咱们一家好好聚一聚,到时候我当着大家伙儿的面跟你王妃说说。” 朱棣忙起身谢道:“多谢父皇!” 说起李林甫算计着换太子一事,玄烨立马就被戳中了敏感的神经,虽然他已经知道,自己的太子不正常了,可他总觉得太子的事,是有人在背后谋划的,极有可能是朝中大臣和其他儿子联手搞的。 玄烨兀自脑补了一番,脸色阴沉得吓人,吓得一旁奉茶的小太监都抖了起来,皇帝的心思越来越捉摸不定了。 待回过神来时,玄烨又想起天幕说他晚年昏庸乱政一事,心中疑惑是不是自己这样太多疑了?可是不多疑的话,屁股底下的位置都怕坐不稳。 【李林甫第一个针对的,就是太子的舅兄韦坚。李林甫的手段十分阴险毒辣,他先将韦坚推荐到了一个要职上,然后手底下的走狗盯紧韦坚,时时刻刻等着抓他的错。最后,他终于抓到了韦坚与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密会,再加上李亨也同时遇见了二人,于是李林甫就跟李隆基告发说太子舅兄密会边将,甚至诬奏说他们是要联合起兵拥太子上位。李隆基当皇帝正享受呢,哪里受得了别人觊觎皇位?起兵篡位可是他的敏感*点,前任太子李瑛就是败在这一点上的。于是韦坚这个舅兄和皇甫惟明这个李林甫的旧敌,双双被贬。李亨以哥哥李瑛的下场为前车之鉴,不得不休了太子妃韦氏,与韦坚这件事划清了界限,才得以保住太子之位。】 【在韦坚、皇甫惟明的案子还没彻底完结的时候,太子的杜良娣的娘家,也就是太子非法理上的岳丈①,被岳丈的女婿柳勣(ji),也就是太子非法理上的连襟诬告质疑皇权,说岳丈和太子勾勾搭搭,还对李隆基指指点点怨言颇多。李林甫又看到了大好机会,立马指派自己人去审问此案,并且让柳勣攀扯除了王曾、李邕等人。这本来只是一个小案子,口头上的那些花花,顶多罢职丢官,再顶多流放了事。结果这件案子因为李林甫用来大做文章,攀扯太子,不仅让杜良娣的父亲杜有邻和最初告发的姐夫柳勣齐齐身死,杜良娣被贬为庶人,还使得地方官李邕、裴敦复都丢命。韦坚、皇甫惟明也因此被赐死,韦坚案发生时请辞的宰相李适之惊惧之下服毒自尽,李适之儿子也被李林甫杖杀……这一案,让监察御史罗希奭(shi)抓住了机会,大肆杀戮贬谪官员,从青州一路杀到了岭南,可以说是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这个柳勣案中,太子比在韦坚案中还冤枉,若说李亨见外将不对,可杜有邻不仅是太子良娣的父亲,还是赞善大夫,也就是一个五品东宫属官。于公于私,杜有邻与李亨来往都很正常吧?杜有邻的工作职责就是帮太子李亨做事,结果这都不行?柳勣估计也没想到,自己只是想报一下私仇,出口气,结果不仅连累岳父和自己都丢了命,两个人的家族也大受打击,杜良娣被贬为庶人,意味着他们与皇家的关系就此断了,社会地位跌落后,家族的败落也是可以预见的。】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89 90 91 92 93 9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