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此次李亨保住了太子之位,可是也从侧面反映出,李隆基这个父亲,对他多不信任,哪怕他再小心翼翼,只要李林甫想起风浪,李亨就连身边的人都保不住。李亨先休太子妃,后贬杜良娣,朝廷中哪里还敢有人与太子走得近呢?李亨虽占了太子之位,却是个光杆太子罢了。】 见李隆基这次对太子李亨,没有像对李瑛那般下狠手,众帝王还是略感松了口气,特别是嬴政与刘彻。 嬴政一直抓着佩剑的手此时才略略松开,可是听到太子是“光杆”时,又有点绷不住了,忍不住骂道:“作为一国帝王,竟然如此恐惧皇位被篡?那只能说明自己没本事坐稳那个位置!” 玄烨只感觉膝盖中了一箭,他也是担心儿子篡位的那个皇帝。 嬴政作为千古一帝,威势气魄手段无人能及,自然理解不了那些天天担心自己被篡位的皇帝的想法。 刘彻虽然自己不太信任刘据,但他也不太理解李隆基为何不太信任李亨。李亨和刘据没得比,毕竟李亨也没什么值得李隆基防备和忌惮的地方,可刘据总让刘彻不太放心。 刘彻抓了抓头,难道是因为自己与太子的事,后人才觉得自己昏庸乱政么?毕竟太子储位也是关系到国运的。 本来打算对太子一派狠心点的刘彻,有些纠结犹豫起来。 赵匡胤叹道:“父子间如此防备疏离,哪里还有半分父子之情?李亨后来趁乱起事,就能理解了。” 赵德芳正要说什么,被赵德昭眼疾手快地捂住了他的嘴。 赵德芳瞪大了眼睛,赵德昭皱着眉,严肃的摇了摇头,这皇家父子的事,谁说的清?亲爹是皇帝,他当然可以这样说,但身为人子和臣子,是不可以在这个敏感的话题上,随便开腔的。 赵匡胤一看这情形,还忍不住笑了。 笑过之后,又难免觉得有些悲凉,皇家的父子亲情啊,掺杂了太多东西。 而李隆基对太子的态度,再次刺激到了朱元璋。 “他娘的,自己选的太子,自己都不信,当那皇帝还有什么意思?摆明了觉得自己不值得太子维护和支持嘛!”朱元璋骂道。 他对自己的太子时掏心掏肺的,期盼着太子登基后,能担起这么大一个摊子。所以朱元璋常让太子监国,熟悉政事,还让他出去巡视之类的。这个接班的人,自己怎么能不信呢?如果选了太子出来,又不信人家,还把人家置于危险境地,再牢固的父子情也撑不下去啊!更何况,如何保证继承人的理政能力呢? 朱棣低声道:“父皇,李唐皇室中,太子公主之类的发动政变太常见,所以……父子之间不信任,也属于正常吧?” 朱元璋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可是再回忆一下史书上的事儿,又感觉不仅唐朝如此,其他各朝各代都有类似的事儿。倒显得他这个一心培养和倚重太子的皇帝,有些别致了。 越是想得明白,朱元璋反而越忧伤了,别人父子相杀得厉害,不见老天爷插手,看他们朱家父子和乐了,就把朱标收走了呢?这真跟挖了他的心似的,还不如用他自己的命,去换朱标的命呢。
第116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17) 玄烨熟知大唐这段历史,因为他在养太子时,就时常引以为戒,希望能与太子培养出父子之情来,对太子十分宠幸呢纵容。 所以玄烨有些想不通,自己明明对太子极好,甚至有些像朱元璋那般溺爱太子了,为何自己的太子,还是变成了那般疯魔的样子? 最后一腔悲伤与愤懑,都化作了一声叹息,太子之事,已经是玄烨心头解不开的心结了。 就在这时,玄烨心中突然升起了当初和赵匡胤一样的渴望,希望天幕能讲一讲大清,玄烨很希望天幕帮他分析分析,为何太子会变成这样,到底是他这个做父亲的错了,还真是底下人有有什么阴谋害了太子? 【在把太子李亨打压成“光杆太子”后,李林甫没有就此罢手,继续对与李亨交好的四镇节度使王忠嗣下手,先是将别人战败的原因,甩锅到王忠嗣身上,又指使走狗污蔑王忠嗣,说他准备拥兵勤王,举太子上位。这种没影的事儿,李隆基是不相信的,可是他仍旧夺了王忠嗣的兵权,把他贬去当了一个太守,估计是觉得,就算王忠嗣现在没这个想法,焉知他以后不会有?】 【即便是没有直接将王忠嗣杀头抄家,但也达到了李林甫的目的,那就是减少相位的竞争者。王忠嗣就是他忌惮的对象。除了王忠嗣,杨慎矜因为官越做越大,也被李林甫当成了暗中防备的假想敌,又挑拨人传播流言说,杨慎矜是隋炀帝杨广的玄孙,准备灭唐复隋,引得李隆基大怒之下,命三司会审杨慎矜;李林甫犹觉不够,还命人藏谶书,将杨慎矜的罪名坐实了,导致杨慎矜被抄家灭族。而咸宁太守赵奉章想要揭发李林甫的罪状,结果被李林甫先下手扣了妖言惑众的帽子杖毙。】 【就像赵构爱自己的皇爱到了骨子里一样,李林甫对自己的相位也是爱到了极致,不惜各种戕害忠良,恨不得满朝文武都屈居他之下,他自己永永远远做那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而且,为了斩断别人由节度使升官为宰相的这条路,他跟李隆基提议用外族人来担任节度使。听到这里,大家或许就明白过来了,发动安史之乱、给大唐致命一击的安禄山,就是因为李林甫这条建议,才得以担任起了节度使一职。】 这一句话,令帝王们都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 节度使是什么,虽天幕没直接说,可从讲明朝时提到的藩镇割据,以及讲宋朝时,提到的宋太*祖对兵权的收拢,也猜得到这节度使就是管地方军权的。 将军权交到外族人手里,可不就是找死的一条路吗? 嬴政忍不住重重地哼了一声:“倒是看错了他了,还以为是个聪明的,不想竟会做出如此昏聩之举。” 刘彻更是气得狠狠拍案几:“兵权此等重要之事,连不可信的臣属都不能交付,更何况是予外族人?” 赵匡胤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掏了掏耳朵,大唐后面一百多年的中央羸弱,以及大唐灭亡以后,混乱的五代十国,属实让他有些心里阴阳,觉得兵权还是要自己紧紧握着才好。 赵德芳似乎是第一次知道这事,顿时瞪大了眼睛:“让安禄山当节度使,竟然是李林甫那个奸贼的意思?!” 赵德昭点头:“多读些史书,你便知道其中的情由了。传奇故事是不会与你说这般详细的。” 赵匡胤也点头道:“芳儿,让你多读书,便是让你明白,这世上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有些人说话说得极为好听,似乎处处为你着想,实际上是在为他自己做打算,李林甫便是这等人。你若是早些了解到,往后遇到了这等人,也能分辨一些,免得自己遭受祸患。” 赵德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见赵德芳真的听进去了,赵德昭也松了口气,这个弟弟傻里傻气的,一直担心他被人利用或对付。 “太宗皇帝说的不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若不是李隆基一心只听李林甫这类小人的话,多听听旁的大臣的意见,能不知晓这里面的猫腻?只有李林甫权倾朝野了,导致李隆基闭目塞听,听不见旁人的意见,才会犯下这等错误。” 兵权何等重要,即便不是帝王,心中也会知道一二。李隆基竟然敢交给外族人,可见是昏聩到了何种程度。 赵德芳忙道:“我以后定然不会这样,会多多听旁人的想法。” 赵德昭摇头:“不是叫你多听别人的想法,是要多自己想想,若是只会听旁人的意见,与木偶又有何异呢?” 说来说去,还是要他多读书。 赵德芳叹了口气,没法反驳。 朱元璋父子都是会打仗的人,也熟悉这些历史,知晓兵权的重要性,只觉得李林甫这等奸臣,属实是贻害无穷。 “争权夺利、戕害良臣、嫉贤妒能,都只是他的表象,说白了还是恋栈权位,为了相位才阴损招数频出。”朱棣说出本质道。 朱元璋点头:“你说的极对,听了几次天幕,便发现,这些昏君与奸臣,都有一个相通之处。” 朱棣忙追问:“父皇看出什么来了?” 朱元璋道:“看出他们都十分恋栈权位,朱祁镇是如此,赵构和秦桧是如此,这李林甫也是如此。这些人,并非不懂家国大义,并非不知大道理,更不是不懂身居高位时身上的重担,只是他们将自己的享受与安逸,放在了所有事情的前面,所以才成了一个个祸国殃民的东西。” 朱棣一听也明白过来了,顿时连连点头道:“正是如此!这等小人,归根结底,都是自私自利之人,占据着高位舍不得权势,都是只为自己享受,无论是像李隆基那般贪恋美色,还是像秦桧赵构那般,贪慕权力带来的满足感,都是为了自己能够享受得到好处。” 朱元璋顿时觉得很欣慰,这个老四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和他聊起天来,属实是畅快,于是他高兴地亲手给朱棣倒茶,说:“所以想要甄别人可不可用,能作何用,须得堪破其人是否自私,又有多自私。” 小人和有才华不冲突,有些人才华十分出众,可惜品性不好,这等人若是不用,未免有些浪费,重点是要如何用。 赵构用秦桧何尝不是帝王权术的一种?明明是他想和金人媾和,想杀岳飞,却让秦桧去做了那把刀,在岳飞冤案一事上,赵构挨得骂,可比秦桧要小得多得多。奸臣残害忠良,哪里比得上皇帝残害忠臣来的可怕和令人震撼? 朱棣福至心灵道:“这等小人,平日里定然也是把柄极多的。” 父子两交流起了用人心得和对权力的使用起来,越聊越投机,父子之情迅速升温。 玄烨还有些沉浸在太子胤礽的事中,对李林甫的新事迹并未十分在意。 李世民神色平静地听着这一切,倒是身后的高力士,脸都吓白了。皇帝知道这些事后,李林甫和李家,肯定都没好下场了吧? 而且高力士十分担心,皇帝会怀疑他和李林甫走得近,和杨国忠走得近,从此疏远他,不再像从前那般信任和倚重他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90 91 92 93 94 9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