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看着,也为这个著书人的细致惊叹。 有些事情,他们真的只是经验之谈。 凭着经验啥时候撒种,怎么撒种。 但原来那么早就有人把这些都详细记录并且总结下来了吗。 果然天幕是对的,多讲讲这些人物,能让他们长见识。 …… [介绍完他的书,我们再介绍一下他这个人。 氾胜之,古代著名农学家,生卒年不详,大约是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末期。是氾水(今山东曹县北)人。 如果可以的话,可以麻烦氾先生提供一下生年吗。 当然,这是个人隐私,不说也可以。] 要是知道了,多攒一点,到时候就能在要送出去的文物里偷偷夹带点私货。 比如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花木兰原型,如果有,她叫什么啊。 还有就是,花木兰的作者是谁,有没有其他作品。 再或者是墨家木鸢的做法啊。 或者其他在现在已经遗失的珍宝。 虽然感觉一时半刻想要弄到这些很难,但做人嘛,梦想还是要有的。 …… 不出意外得到肯定的答案,虞美人忍不住笑弯了眼睛。 就是说嘛,她收集这些又不是因为她变态,就只是单纯想要扩充一下自己古代资料库。 同意很正常嘛。 [说起氾胜之,就不得不说起他的思想。 在《氾胜之书》,他说:“神农之教,虽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又无粟者,弗能守也。夫谷帛实天下之命。” 一语道破粮食的重要性。 像我们现代,就有一句话,“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掌握了所有国家。 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 这话不好听,但是事实。 有人的选择用粮食控制别人,也有人选择把主动权永远握在手里。 而很巧,氾胜之属于后者,我们也属于后者。 这怎么看,都是一种时代的传承。] 秦朝。 嬴政闻言,垂眸沉思天幕透露出的信息。 之前他就有所顾虑,现代武器的杀伤力实在是太过于巨大,各个国家当中,不可能只有后世种花才拥有这份能力。 是以,这样的战争应该很难打起来才是。 可国与国之间,哪有可能安定呢。 如今从天幕透露的信息来看,后世打得莫不是石油或是粮食战。 虽是这样想,但嬴政却觉得自己的思路并不全对。 线索还是太少。 若天幕能多讲讲后世也不错。 不过,还是粮食什么的最重要。 现在讲的这个就挺好。 …… [说到西汉,另外一位农学家也是不得不谈。 他名为赵过,生卒年不详,汉武帝时人。 他是在猪猪陛下发猪瘟之后,也就是武帝末年,任搜粟都尉。 那个时候的西汉,怎能是一个惨字了得。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武帝在晚年南征北战,大兴土木,疏于农业,以致国库空虚,朝野不妥。 不夸张来说,西汉真就离亡国只有一步之遥。 于是武帝悔征伐之事,而提出“方今之务,在于力农”。 而赵过,也是在这个时候登上的历史舞台。] 汉朝,汉武帝时期。 刘彻掏掏耳朵,一时间也顾不得什么猪猪陛下和发猪瘟是什么大逆不道的称呼了。 放松的心情因为天幕的一句话直接消失,刘彻现在有种迫切的心理,想要知道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又做了什么。 冷汗一瞬间浸润后背,但刘彻都无暇顾及,只觉得遍体生寒。 此刻满脑子都是,他大汉差点亡在他手上。 他莫不是另一个唐玄宗。 不会吧不会吧。 他晚年应该不至于昏聩到这个地步吧。 不,冷静一点,若他真捅出了那么大的篓子,千古一帝的称呼大概也轮不到他身上? 虽然猪猪陛下这称呼实在是有些过于难听。 汉景帝时期。 少年刘彻感受到头上来自于父皇的手掌,冷汗忍不住一滴滴落下。 有一瞬间,他有种错觉,他父皇能对着他的脑袋来上一棋盘。 少年猪猪觉得,知错更改,善莫大焉,父皇若是能再给个机会,错误他必定不会再犯。 可问题是,他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晚年都干了些啥啊。 欲哭无泪jpg。
第77章 赵过和齐民要术 [赵过能得到汉武帝重用,是因为他总结出一种非常适合旱地耕作的代田法。 代田法:在地里开沟作垄,沟垄相间,将作物种在沟里,中耕除草时,将垄上的土逐次推到沟里,培育作物。 第二年,把沟垄互换位置。 这种耕作方法有利于保持地力,抗御风和旱。 同时,对比于普通方法,作物也有显著的提升。 《汉书·食货志》就记载了,“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 用力少而得谷多,俨然是代田法的一大特色。 可以说,代田法的总结及应用,足以让赵过名留青史。 何况,从一部分角度来说,也正是因为有赵过的代田法,才挽救了那时岌岌可危的西汉。 猪猪陛下啊,有的时候做人还是要清醒一点的,别迷信啊。 看看,你想当好皇帝的时候,不也做得相当优秀吗。] 虞美人感慨,也不忘调出代田法的示意图,如果光听她的解释,可能还会有点不明白。 但加上示意图,就很好理解了。 汉朝,汉武帝时期。 再次被叫猪猪陛下的刘彻脸直接黑了。 心里嘀嘀咕咕,天幕你敢吐槽,你敢不敢讲他晚年到底干了什么。 说话藏着掖着的毛病从哪里来的。 说全是能咋的你了。 还有,这猪猪陛下的称呼又是哪里来的。 虽在他大汉,猪多是褒义,但谁闲的没事喜欢被这么叫啊, …… 但刘彻要想要知道这一切的真相,大概是要等到龙凤猪专场了。 现在,就先等着吧。 [代田法能够得到有效推广,有几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是汉武帝终于把自己脑袋里进的水倒出来了。 二是托孤大臣和继承皇位的,并不是昏君奸臣的组合。 最重要,代田法本身,也确实有这样推行的价值。 结合上面的三个原因,代田法很快在关中地区和西北边郡加以推广开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大家不要觉得,我说起来非常容易,做起来一定也十分轻松。 代田法的成功,从始至终都不是巧合和运气。 而是经过赵过无数次的研究和对比才有被总结的出的方法。 这个方法更不是在被发现后,就被不经实验的推广。 而是赵过在自己划的试验田,亲自实验,确认可行,才推广开来的。 百姓们吃饭的东西,由不得儿戏,不是吗?] 是的,虞美人并没有说错,试验田。 一个在现代并不陌生的词汇,又有谁能想到,在两千年之前老祖宗就先做了呢。 百姓更是一阵阵惊叹,虽然听不懂,但总觉得很厉害,很严谨的样子。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 [种地并不是空中楼阁,能够随便纸上谈兵,瞎指挥的。 这位西汉的农学家,显然也知道这一点。 他先是自己划了一部分的田,尝试过代田法确实有可行性后,才逐步推广开来。 其次,在总结了代田法后,赵过还研究了很多非常实用的种田工具。] 话落,天幕再次变化,把示意图和图解图放出来,图画也尽量详细明白。 秦朝。 要啥没啥的老祖宗,根本就没犹豫,让身边的人把天幕所说全部记清楚。 那个汉朝虽然取代了他大秦。 但人才倒是不少。 这若是都在他手下该有多好。 祖龙陛下有些遗憾的想着。 …… [值得一提的是,赵过在推行代田法的同时,也在大力的追求牛耕。 并发明了功效高的播种机——耧车。 东汉崔寔《政论》记载说:“三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耧,皆取便焉。” 说的就是赵过改进的三脚耧车。 这并不能说是一个完全全新的发明创造。 因为三脚耧车系从独脚耧、二脚耧发展而来。 人类的智慧总是无穷的,科技也总是进步的。 赵过发明的三脚耧车,自然也是如此。 因为三脚耧车,成功把开沟、下种、覆盖、镇压等播种工作,集于一机。 省工省时,能达到“日种一顷”。 我们来看一下耧车的构造—— 犁上装一个耧斗,用来盛谷种,耧斗的两足外圆中空,直伸到地里。 耕地时,一面破土,一面摇动耧斗,种子就由外圆中空的耧斗足播入土中。 这样看,种地是不是方便了很多。 而且,悄悄跟大家说,因为这个农具实在是太好用了,一直到封建王朝末期还有人在用。 很难否认,一直到现代的一些农村地方,是不是也有人在用这个种地。 一个农具用了两千年,整整两千年的时间,那真的是想也不敢想。] 虞美人后面语气夸张,逗趣一样,让人莫名有种啼笑皆非的情绪。 可以说,要不是觉得实在不恰当,虞美人实在想来一句,真就比我命还长。 但虞美人是没说,许多人却在好笑之余,认可了虞美人的话。 是啊,这谁能想到呢。 一个农具能用两千年之久, 汉朝。 赵过听见天幕是这样介绍他的农具的,多少是有些哭笑不得。 天幕之前问过他能不能公开代田法跟图解的。 他自然无有不应,他研究这些,推广这些,不就是为了让更多百姓能够吃上饭吗? 如此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但他是怎么也没想到,天幕会这么介绍他的耧车。 别说,这方向也怪奇特的。 …… [除了耧车,赵过还发明了耦犁,就是用两头牛拉两个犁。 后面两人各扶一犁,前面一人牵引两牛,共用两牛三人,用这种耦犁犁田,每年可种五顷田。 还有就是人力犁,这种犁是为那些无力养牛的农民发明的 使用人力犁,人力多的一天能耕三十亩,人力少的也能耕十三亩。 只能说,在农业学家中,能有这种创造与发明的,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他的智慧,他的发明,不止在他的那个时代,更在未来的千百年时光中,熠熠生辉。] 随着天幕的话落下,赵过的生平、功绩、发明,历史上对他的文字记载,都再次罗列在天幕上。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06 首页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50 下一页 尾页
|